企业创新行为培训资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83738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创新行为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企业创新行为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企业创新行为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企业创新行为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企业创新行为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创新行为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创新行为培训资料(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经济学,第五章 企业创新行为,本章主要内容,1,企业创新主体间的动力差异,2,3,4,企业R&D与专利策略,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科技创新政策及其作用,第一节 企业创新主体间的动力差异,一、过程创新的动力差异,P,Pm,Pc,D,A,B,C1,C2,Qm,QC,Q,图 5-1 垄断市场与竞争市场过程创新利润变化,(1)过程创新主要是通过工艺创新降低成本的。 (2)对过程创新而言,垄断性市场结构下的大企业没有竞争性市场结构下的小企业更有创新动力。,第一节 企业创新主体间的动力差异,二、产品创新的动力差异,(一)创造性毁灭 创造性毁灭的结果: (1)新的产品进入市场,使老的产品被新的产品所替代。

2、(2)原有企业退出市场。 (3)市场需求未必扩大。,第一节 企业创新主体间的动力差异,(二)吞噬效应 吞噬效应的结果: (1)市场需求不会有大的变化。 (2)企业利润没有增加。 (3)吞噬效应可能会诱发企业的专利行为。 (三)创造性发展 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1)市场扩大。 (2)大企业会变得更加强大。,第一节 企业创新主体间的动力差异,(四)效率效应 效率效应是指垄断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而不断改进技术,不断创新产品,不断扩大需求和不断增加利润的现象。 (五)动态竞争的市场结构 大企业和小企业在创新中的不同表现会产生不同的市场动态结构。,第一节 企业创新主体间的动力差异,企业的创新活动需要

3、有足够的资本投入,风险投资制度为创新活动提供了融资的可能。大企业在此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第一节 企业创新主体间的动力差异,三、企业创新能力,(一)企业R&D投入 企业R&D投入是指企业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入。 企业在研发中的两个方面的投入形成了投入结构。,第二节 企业R&D与专利策略,一、企业R&D投入与专利策略,(二)专利策略 专利是一种知识产权,一旦受理并被批准可以得到国家的承认,并形成了专有的权力。 专利获批的三个条件:新颖性或首创性;公开信息;收费性。 专利的三种形式: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第二节 企业R&D与专利策略,每种专利的保护期不同,专利申请与保护费也不相同

4、。专利还有属地性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申请就会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保护。 专利策略。,第二节 企业R&D与专利策略,二、垄断企业专利行为分析,假设:市场中有两类企业,一是领先者,它保持领先地位、追求巩固自己的优势;另一类是跟随者,追求自己地位的提升,实现赶超。存在垄断者、潜在竞争者和一个提供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研究部门不将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而是拍卖,谁出价高卖给谁,这意味着接受者有更高的创新动力并申请专利。,第二节 企业R&D与专利策略,模型:垄断者原来的利润为M,购买专利后仍然维持垄断地位,利润不变;如果对手获得专利后,可以与垄断者一同分享市场,两个企业利润均为D。垄断者愿意购买专利的最高

5、支出为M-D,而对手原来利润为零,愿意购买专利的最高支出为D。,第二节 企业R&D与专利策略,如果垄断者更具购买专利的积极性,则垄断者出价应高于潜在竞争者出价,即M-DD,解之有,M2D,也就是,如果完全垄断利润大于双头寡头下的市场总利润时,垄断者愿意购买技术。,第二节 企业R&D与专利策略,结论:如果产品同质,购买专利后边际成本不变,垄断者比对手企业具有更高的购买专利的动机,也就相当于垄断企业有自己研发的动力,具有更强的申请专利的愿望。 推论:市场中的垄断企业地位得到加强,市场结构向高利润方向发展。,第二节 企业R&D与专利策略,假设:垄断的竞争对手不参加专利竞价的概率为,垄断者不知道竞争是

6、否对手参与竞标。 模型:有两种情况可以使垄断者继续维持垄断利润,一是竞争者不参加竞标,二是垄断者参与并获胜,垄断利润为M。,三、垄断者研发投入分析,第二节 企业R&D与专利策略,如果垄断者不参加竞标,竞争对手有可能以(1-)的概率参加竞标,并且竞争对手获得专利的可能性为(1-),市场由两个平分,垄断者的利润减少至D;竞争对手不参与竞标,其概率为,垄断者仍然得到与原来一样的垄断利润。垄断者参加投标的机会收益应为:(1-) D+M,相应的机会损失,也就垄断者愿意参加投标的最高价格,写成: M-(1- ) D +M=(1- )( M-D),第二节 企业R&D与专利策略,从竞争对手角度看,他愿意出价的

7、最高额为D。在竞标过程中,垄断者胜出的条件是垄断者报价高于竞争者报价,即 (1-)( M-D)D 如果竞争对手不参与的概率较大时,垄断者愿意支付购买创新金额将少于竞争对手出价,竞争对手获得竞标胜利;反之,则垄断者愿意购买该技术。当概率满足下列条件时,垄断者愿意购买该技术: (M-2D)/ (M-D),第二节 企业R&D与专利策略,四、渐进式创新与激进式创新,根据企业对待创新的态度差别,将创新区分为激进式创新和激进式创新。 渐进式创新是指创新产品没有取代现有产品,激进式创新是指创新产品进入会迫使现有产品退出市场。,第二节 企业R&D与专利策略,假设:竞争对手有的不参与激进创新的概率,如果竞争者不

8、参加竞标,垄断者保持垄断利润M不变,而竞争者参加竞标,垄断者将没有垄断利润。所以,垄断者愿意出价等于 M-(1-)0+M=(1-)M 而竞争对手投标后可以获得垄断利润M,所以愿意投标的最高金额为M 。显然,(1-)MM,这意味着垄断者愿意为创新支付的金额比竞争对手要小。,第二节 企业R&D与专利策略,结论:相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原有企业具有更大的积极性从事渐进式研究与开发,形成更新效应,而不愿意从事激进式创新,形成创造性毁灭。,第二节 企业R&D与专利策略,第三节 企业创新策略选择,一、溢出效应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一)溢出效应 溢出是指外部可以免费获得利益的现象。 (二)溢出效应与原有企业创

9、新动力,二、收购和兼并与创新,技术溢出是原有企业进行收购与兼并的直接动机。 技术溢出效应诱发了企业间购并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所谓的技术竞赛。,第三节 企业创新策略选择,三、干中学与企业创新,根据大量产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一般现有市场的领先者不会是下一代产品的领先者。阿特拜克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行业中的新进入公司和传统公司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技术资源的差异。,第三节 企业创新策略选择,(一)干中学 大量数据证明,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企业产量累积产出量成负相关,如图5-2。 企业的产量积累表明了企业在技术基本不改变条件下,通过重复可以提高效率,这被称为“干中学”效应。,第三节 企业创新

10、策略选择,图5-2 企业学习曲线,产量积累,第三节 企业创新策略选择,“干中学”更深刻的含义在于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学习、推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经历经验化和知识化,由企业内部共享,会使企业学习曲线更显著,成本优势更加明显。这是企业的主动学习效应。,第三节 企业创新策略选择,(二)学习曲线对大企业地位及创新的影响 学习曲线对创新的双重影响: (1)大企业可以利用学习曲线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2)学习曲线也可以成为大企业弥补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的诱因和依赖,在很大程度替代企业的创新活动。,第三节 企业创新策略选择,模型:假设大企业开发成本为D,预期的成功概率为P,成功后获得的收益为S,则创新的净

11、收益为: =PS-D,第三节 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结论:只有当PD/S时,企业才会愿意冒险获得盈利;而企业稳定地扩大产量,积累经验,可以确定地得到节约T,如果将能力扩大所产生的节约T大于,那么企业就会选择生产能力扩大。如果企业主动学习效应不需要投入更多,而得到的成本优势增加更明显时,企业可能会更加倾向于内部产量积累而不是创新。,第三节 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第一,不同产业学习曲线效应和规模效应存在差别。 第二,原有企业也可以创新,主要集中在渐进创新领域。 第三,企业通过竞争实现专业化,每个企业都倾向于在一种产品上发展,它不仅可以得到学习曲线,也可以积累研发能力,有利于创新。 企业内部组织与策略对创新

12、有着重要的激励或限制作用。,四、组织与策略,第三节 企业创新策略选择,很多研究证实:一国的经济增长和国家地位提高与技术进步直接相关,通常情况下,政府对研究开发持积极态度。可以分为推动创新的公共政策和科技产业政策。,第四节 科技创新政策及其作用,一、技术研发的公共政策,(一)推进研发的公共政策类型 政府促进研发的公共政策主要是两类:一类是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目标的制度;另一类是针对企业有可能产生损害配置效率的协议进行限制的政策,属于反垄断政策范畴。,第四节 科技创新政策及其作用,(二)专利的作用及其公共政策 专利的重要作用是鼓励创新和限制抄袭,它是用产权制度保护专利发明人利益的法律工具。 1专利构成

13、因素: (1)新颖性和首创性。 (2)公开信息。 (3)保护时间。 (4)保护宽度。 (5)保护力度。,第四节 科技创新政策及其作用,2专利保护分析。 保护强度是专利政策的重要方面,它是将保护时期和保护力度综合在一起的抽象指标,不是一个可以测量的具体指标。为了分析问题,在理论上分为强保护和弱保护。 强保护:创新企业为维持其垄断地位,选择垄断产量和垄断价格PM并获得垄断利润,垄断利润用QM(PM-c)表示;,第四节 科技创新政策及其作用,弱保护:专利持有者将面临一些竞争,这时在竞争者压力下,产品市场价格会下降到PL,产量也会相应地扩大,如图5-3。,图5-3 强保护与弱保护的社会福利,第四节 科

14、技创新政策及其作用,P,PM,PL,A,C,C,B,O,QM,QL,Q,(一)财税金融政策 (二)以政府采购政策为中心的产业支持政策 (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产业政策 (四)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政策,第四节 科技创新政策及其作用,二、推进研发的科技产业政策,(一)研发协议与研发投入节约 解决创新溢出效应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联合开发。设溢出效应在V=0-1之间,也就是研究与开发者为自己创造的收益会产生0-1倍的外部利益。,第四节 科技创新政策及其作用,三、研究与开发协议管制,当V=1时,研究与开发变成了公共产品,没有人会愿意投资研发,只希望能够搭便车。解决的方案是与那些可能搭便车的企业达成联合开发的协议,使外部性内部化或者联合投资。 当V=0时,会产生负的外部效应,创新企业将使那些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减少。这时竞争对手有动力与其联合投资。 (二)研发协议与合谋限制政策,第四节 科技创新政策及其作用,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