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之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83122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机工程学之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机工程学之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机工程学之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机工程学之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机工程学之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机工程学之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机工程学之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章 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第8章链接 第10章链接,9.1 人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1. 分区 最舒适区、舒适区、不舒适区、不能忍受区,见图9-1 2. 创造良好作业环境的途径 1)对现有的作业环境进行评价,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改善措施。 2)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运用一切技术资料,对作业环境予以充分论证和考虑,提出妥善解决不良环境因素的方法。,9.2 人与热环境,9.2.1 影响热环境的要素 1.气温:传导、对流、辐射(第二热源) 2.气湿:相对湿度在80%以上称为高气湿,在30%以下为低气湿。 3.气流:温差愈大,产生的气流愈大。 4.热辐射:正辐射(使人体受热),负辐射(使人体散热)。 9.2.2

2、 人体的热平衡 人体所受热源: 1)机体代谢产热; 2)外界作用的环境热量,见图9-2,机体热平衡方程: MCR-E-W=S S=0 S0 S0,外界环境热量,人体处于动态热平衡状态,产热多于散热,人体体温升高,散热多于产热,人体体温下降,人体蓄热状态,9.2.3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1.热舒适环境 人在心理状态上感到满意的环境。 影响热舒适环境的主要因素如下: 1)环境因素 气温、气湿、气流速度、辐射热 最适合的湿度%与气温t之间的关系 (%)=188-7.2 t () t26 2)人的因素 新陈代谢、服装,见图9-3 2.过冷、过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1)低温冻伤 2)低温的全身性影响 3)高

3、温烫伤 4)全身性高温反映,9.2.4 热环境对工作的影响,1. 热环境对脑力劳动的影响 表现在效率和相对差错次数两方面,见图9-4。 2. 热环境对体力劳动的影响 表现在操作效率和事故发生率两方面。 工作时的温度最好在15.5 27 ,见图9-5,9.2.5热环境的主观评价标准,1.主观评价依据:热环境对人体影响的主观感觉包括6个方面的因素:空气温度、热辐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人体温度、皮肤温度,参阅表9-1,表9-2 2.耐受标准,见图9-6 3.安全标准,见图9-7 4.工作效率不受影响的湿度范围,见图9-8 5.工业生产热环境标准,参阅表9-3,表9-4,9.3 人与光环境,

4、9.3.1 良好光环境的作用,见图9-9 天然采光:利用自然界的天然光源形成作业场所的光环境。 人工照明:利用人工制造的光源构成作业场所的光环境。 1. 光源对生产率的影响 通过改善人的视觉条件(照明生理因素)和改善人的视觉环境(照明心理因素)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2. 光环境对安全的影响 良好光环境使事故次数、出错件数和缺勤人数都明显减少,见图9-10。,9.3.2对光环境的要求,1.设计的基本原则 1)合理的照度平均水平 2)光线的方向和扩散要合理 3)不让光线直接照射眼睛 4)光源光色要合理 5)让照明和色相协调 6)不能忽视经济条件的制约,见图9-11 2.天然光照度和采光系数C,参见表

5、9-5,表9-6 C=En/Ew100% En室内某一点的照度; Ew与En同一时刻的室外照度,3. 照明的照度与照度分布,见图9-12,参阅表9-7 它表明被照面上光的强弱,以被照场所光通的面积密度来表示 E=di/dA 4. 亮度分布,参阅表9-8,表9-9 5. 光的方向性和扩散性 6. 光源色和显色性,参阅表9-10,表9-11 1)色温,当热辐射光源的光谱与加热到温度为Tc的黑体发出的光谱分布相似时,将该温度Tc称为该光源的色温,见图9-13。 2)显色性,参阅表9-12,表9-13,9.3.3 色彩环境,1. 色彩的感情效果,参阅表9-14,见图9-14 2. 环境色彩的选择,参阅

6、表9-15,9.3.4 光环境的综合评价,1. 评价方法,参阅表9-16 2. 评分系统,3. 项目评分及光环境指数,4. 评价结果与质量等级,参阅表9-17,9.4 人与声环境,9.4.1 噪声对人的影响 1. 噪声对工作的影响,见图9-15 当噪声达到70dB时,会对工作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所以对于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场所均以50dB的稳定噪声级作为其上限。 2. 噪声对听觉的影响,见图9-16 会产生暂时性听力下降;听力疲劳;持久性听力损失;暴震性耳聋。 3. 噪声对机体的其他影响,见图9-17 噪声达90dB分贝以上,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有明显的影响。噪声品级分类及其影响:,第一级

7、:L=30dB(A)65dB(B),心理影响 第二级:L=6590dB(B),较前者加重植物神经方面的影响。 第三级:L=90120dB(B),较前者造成听觉机构不可恢复性的损失。 第四级:L120dB(B),较前者造成内耳永久性的损伤;若L140dB(B),可能形成严重的脑损伤。 9.4.2 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1.噪声强度(越强); 2.接触时间(越长); 3.噪声的频谱(高频,窄频带); 4.噪声类型和接触方式(脉冲噪声和持续接触); 5.个体差异; 6.其他有害因素的共同存在。,9.4.3 音乐调节,1. 生产性音乐的要求 纯体力劳动及无须集中注意力的工作,以节奏清晰,速度较快而

8、轻松的音乐为好; 单调发闷的工作,以娱乐味的音乐为好; 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脑力劳动),以速度稍慢、节奏不明显,旋律舒缓的音乐为好。 2. 生产性音乐的效果 研究认为,音乐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作用有正、反两方面,有时不起作用。所以音乐调节是因时、因地、因工种、因人而异的,要慎重选用。,9.4.4 噪声评价标准,国外听力保护噪声标准,参阅表9-18;工业噪声卫生标准,参阅表9-19;环境噪声标准,参阅表9-20。,9.5 人与振动环境,9.5.1 人体的振动特性,见图9-18 外部刺激使人体产生内部响应。 对人体产生三种作用力:惯性力(质量);粘性阻尼力(阻尼);弹性力(刚度)。 人是一个多自由度

9、的振动系统,其中: 第一共振峰:48Hz,对胸腔影响最大; 第二共振缝:1012Hz,对腹腔影响最大; 第三共振缝:2025Hz,频率再增高,在人体内传递逐步衰减,对生理效应的影响相应减少。 显然,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低频区。,9.5.2 影响振动对机体的作用因素,见图9-19,1.振动频率 1)倍频程 f1下;f2上;f0中;b带宽 f2=2 f1、f02=f1f2 、 b=f2-f1=f1、f02=2f12=f22/2 f0=31.5,63,125,250,500,1k,2k,4k,8k,16k 2)1/3倍频程 f2=21/3 f1、 f02=f1f2 =21/3f12=f22/21/3、

10、b=f2-f1 =(21/6-2-1/6) f0 f0=25,31.5,39.7,50,63,80,100,125,160 2.作用方向 分为垂直(上下),横向(左右),纵向(前后) 3.振动强度 以加速度度量振动强度最为广泛 4.作用方式 5.振动波形 6.暴露时间,9.5.3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见图9-20 9.5.4 振动对工作能力的影响,见图9-21 9.5.5 振动的评价, 1. 全身承受振动的评价标准,见图9-22 (1)健康与安全的界限(EL) (2)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界限(FDP) (3)舒适降低界限(RCB),2. 局部振动评价标准,见图9-23,图9-24,参阅表9-22,9

11、.6 人与毒物环境,9.6.1 有毒气体和蒸汽,参阅表9-21 9.6.2 工业粉尘和烟雾 9.6.3 有毒环境的卫生标准 表9-21中数据均以单种毒物,稳定发生量及8小时为前提,否则,应进行换算:,第 9 章 结 束 回 总 目 录 第 10 章,附录,本章所附插图,图9-1,返回,图9-2,返回,图9-3,返回,图9-4,返回,图9-5,返回,图9-6,返回,图9-7,返回,图9-8,返回,图9-9,返回,图9-10,返回,图9-11,返回,图9-12,返回,图9-13,返回,图9-14,返回,图9-15,返回,图9-16,返回,图9-17,返回,图9-18,返回,图9-19,返回,图9-20,返回,图9-21,返回,图9-22,返回,图9-23,返回,图9-24,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