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81996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讲义(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 经 济 地 理 学,主 讲:贺曲夫,湖 南 科 技 大 学 商 学 院 研 究 生 课 程,新经济地理学讲课提纲,第一讲 新经济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讲 产业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 第三讲 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机制 第四讲 城市-区域发展中的服务业经济 第五讲 跨国公司与总部经济 第六讲 区域整合、区域发展与中国现状,第二讲 产业区、产业集群 与区域竞争力 主讲:贺曲夫,一、产业区理论 1、理论研究背景 1970s末以来,信息技术、市场经济制度复兴、贸易壁垒的持续瓦解、跨国公司的兴起,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新古典经济学预测区域差异将缩小,进而消失。 但实际情况是,在此背景下,区域经济的

2、重要性也不在不断上升,它可以超越国家边界而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生产、经营的重要节点,又是全球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如美国“硅谷”、德国巴登-符腾堡、意大利的“第三意大利”等区域,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生相伴,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预测的区域差异消失,反而是区域的崛起和经济个性化的凸显。 早在19C末,著名剑桥经济学家马歇尔基于英国工业生产地理集聚的观察,创造性提出“产业区”的概念和理论。80多年后,学者们发现,经济全球化背景的经济有活力的区域与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非常相似。于是,该理论迅速复兴。,2、马歇尔产业区理论 阿弗里德.马歇尔:公认的新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演化经济 学的先驱。19C末

3、-20C初(英国工业化过程中),马歇尔对设菲尔德 的刀具工业和西约克夏毛纺织业的观察, 提出“产业区”的概念: (1)产业区作为大企业相对应的产业组织模式,是同一产业大量 小企业的地理集中,同样能够获得大规模生产的效益, 并与当 地社会产生强烈的不可分割性:空间接近、文化同质。 (2)同一产业的大量企业的地理集聚可以产生地方化的外部规模 经济地方化经济(localization economics) A、集聚能共用公共设施,降低运输与交易成本 B、集聚能产生专业化经济,提供同一产品的多样化产品 C、集聚产生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注:即产业集群化效应),3、马歇尔产业区理论的应用与消沉 19C末-

4、20C初,马歇尔产业区作为与大企业相对应的制造业组织模式,在当时的工业化与区域发展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随着以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和大众消费的福特主义的推行,尤其是二战后,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迅速上升,学术界兴起大型企业为核心的新研究时代,而对马歇尔产业区研究兴趣大大减弱。 4、马歇尔产业区理论的复兴与发展 (1)复兴最先源于1970s,Bagnasco、Garofoli、Becattini等 意大利学者对于“第三意大利”工业发展与区域差异的研究, 认为与马歇尔产业区理论极为相似与吻合。 “第三意大利”:意大利中北部和东北部地区,1970s工业 化过程的最显著特点是中小企业的地理集中于部门

5、专业化(纺织、时装、家具、皮革制品、家俬、食品饮料、个人用品等),不同于不发达的南部地区和传统工业化的西北部地区。,(2)Becattini 认为马歇尔式产业区是一个“社会地域整体”,具 有四个方面的性质: A、地方适合具有相对同一的价值与观点,拥有共享的知识与 信任,在整个区域传播,并通过家庭、教堂、学校、政党或 企业等组织代代相传。 B、专业化于同一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众多企业空间集中并相 互之间强烈作用,企业深深扎根于区域之中。 C、存在着显著的企业外部经济,它们源于大量具有相似特征 的小企业在特定区位的集中,即产业的地方化。 D、产业区存在着鲜明的“产业氛围”:同业人员集中便于交流 与学

6、习,高度的专业化、空间接近与文化共同性有助于创新 和技术的快速扩散。,(3)Garofoli在研究马歇尔式产业区时提出用“系统区”作为高度分工与专业化并紧密相互作用的中小企业集聚区的分析单元,并认为“系统区”有如下特点: A、专业化于传统部门; B、熟练工人的高可获取性; C、高密度的面对面交流与高度的社会流动性;D、外部或内部条件的变化会造成系统区的危机及激烈的结构变化。 (4)意大利学者对产业区的讨论很快引起欧美主流经济学家的注意。美国学者Sabel与Brusco、Piore于1980s提出“弹性专业化”(flexible specialization)的概念,通过对工业化国家1970-8

7、0s福特主义标准化大规模生产体制危机与转型的分析,极力推崇意大利基于专业化的、技术先进的中小企业空间集聚的工业化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了马歇尔产业区理论研究的复兴。 (5)加利福利亚学派“新产业空间”和“非贸易相互依存”;欧洲GREMI小组“创新环境”;波特“产业集群”;库克“区域创新系统”;Markusen“第二级城市”;Amin和Thrift“制度厚度”等概念和论述,对“产业区”现象进行了进一步理论研究和经验解析,并使之走向政策制定。,6、产业区的类型 Markusen(1996)则将产业区分为四种类型: (1)马歇尔式产业区,意大利式产业区为其变体形式; (2)轮轴式产业区,其地域结构围绕一

8、种或几种工业的一个或 多个主要大型企业,周围环绕着大量的较小或较弱的供应 商、相关企业为之服务。例如西雅图、底特律等。 (3)卫星平台式产业区,主要由跨国公司的分支工厂组成;往 往是在开发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区内企业间缺乏紧密联系。 (4)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由一个或多个大型国家机构(如 军事基地、国防工厂、大学、政府办公机构等)支配,其 经济关系取决于国家政治而非私营部门。,二、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1、 产业集群的发展背景 近50年来,交通与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企业的生产过程可以被分割成不同的阶段,生产企业依据各个阶段对生产要素的不同要求以及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寻求不

9、同的生产区位,并在自己生产、对外转包及例示采购等不同组织形式间进行抉择。 一些产业或部门在参与全球范围内组织和配置资源的过程中,选择了某些特定的地域来集聚和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些新的产业区或产业集群。 在这些新产业区内,产业内部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区内专业化企业之间的协作程度和企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进而使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并取得较强的竞争优势。,2、产业集群理论的形成 马歇尔在1920年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产业空间 聚集”。之后的产业聚集理论不断完善,出现了三次研究高潮: (1)第一次高潮:1930s年代,Hoover(1937)首次将聚集经济 分解为内部规模经济、局域化经济

10、和城市化经济,对产业集聚现 象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2)第二次高潮:197080s年代,运用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理 论探讨当代生产的空间组织的变化 ,突出与“福特主义的危机” 相联系。对产业聚集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灵活的“产业区”或新 的“产业空间”。 (3)第三次高潮:1990s年代以来,从新熊彼特主义的观点出 发,研究产业集聚的创新体系。克鲁格曼应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递增收益、路径依赖和累积因果关系等,解释产业的空间聚集。 迈克尔波特从战略管理和竞争的角度描述和分析了集群,提出 了地区竞争力著名的“钻石”模型,他特别强调产业集群对一定地 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二)产业集群的内涵和外延

11、 1、产业集群的定义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定领域内联系密切的企业和相关支撑 机构在一定地域内的集中所构成的产业群。这些产业群通过地理 集中和产业组织优化,通过群体效应获得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 2、产业集群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划分出不同的产业集群种类: 第一,Markusen(1996)则将产业集群(产业区)分为四种类型: 马歇尔式产业区;轮轴式产业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 第二,以市场导向和协作方为基础,可将产业集群分为四类:手工艺/传统工业产业群(如意大利的制鞋业); 组装的生产网络(如韩国的消费电子装配); 高技术综合体(或园区); 基于大企业的工业中心。,第三,1998

12、年,联合国贸发组织秘书处(UNCTAD)根据网络化中的每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市场的扩展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将产业集群分为五种类型: 非正式的合作网络;有组织的合作;创新型集群; 科技园区; 出口加工区等。 第四、1990s末国内基于产业关联度、区位优势等,将产业集群分为以下几类: 纵向集群,这是由产业的纵向关联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横向集群,是由产业横向关联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区位指向集群,由区位优势指向形成的产业集群。 3、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产业特性、地域特性与网络特性,即产业 集群首先是某产业的企业; 其次是该产业的企业落户在某地;再 次落户在该地的某产业的企业与其它单位

13、构成了一个网络组织。,(三)产业集群的形成 1、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 (1)集群产生的供给条件 主要有:集群产品存在技术可分性;集群产品的运输成本低;集群产品存在丰富的产品差异化机会;企业竞争环境的动态多变与速度的经济性;技术创新的网络性与知识的互通性。 (2)集群产生的需求条件 主要有:集群产品的消费行为易变性;营销信息沟通的口传性;集群中企业可获取多方面的需求利益;本地市场的支持与挑剔顾客的存在。 (3)集群产生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 2、产业集群形成的途径 第一,关键性企业的衍生、裂变、创新与被模仿; 第二,中小企业的集中,形成共生性的中小企业群体; 第三,政府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与扶持; 第

14、四,城镇化的推动。,三、区域竞争力 (一)区域竞争力的研究进展 1、国外对区域竞争力的研究 在国家层面,美国是最早开展国家竞争力研究的国家。 第一份正式的关于国家竞争力的报告是1980年美国劳动部国外经济研究办公室提交的“关于美国竞争力的总统报告”,1990年美国政府成立了正式的政府竞争力政策咨询机构竞争力政策理事会,此后每年都要针对竞争力的某个专题向总统和议会提出报告。 另外,英国、法国、德国、葡萄牙等欧盟国家和地区也都于1980s相继开展竞争力研究,提出若干竞争力报告。,在学术界,迈克尔波特20世纪80年代连续发表了三部有关竞争力的著作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并由此创立了竞争优势

15、理论,该理论的研究层面侧重于宏观的国家竞争力和微观的企业竞争力,通过分析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竞争力“钻石体系”模型,并为国家和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出谋划策。 在城市竞争力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学者是彼得教授和丹尼斯教授。彼得于1980s开始致力于城市竞争力研究,对城市竞争力的一些问题做了开拓性的探索;后者从1990s后期开始大都市地区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并相继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著作。,2、国内对区域竞争力的研究 国内开展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同样始于国家竞争力研究。1989年原国家体改委与WEF和IMD商定进行国际竞争力的合作研究。 1993年开始将中国部分数据纳入全球竞争力报告,次年参与该报告的分项目

16、比较,1995年参加了全部项目的比较。 此后,一些研究机构和个人或合作或单独承担了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相继问世。由此拉开了区域竞争力研究的序幕。 目前,区域竞争力研究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是借鉴国外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方法和成果,适当进行修正,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实证研究。就研究层面而言,除国家外,更多的集中在城市和地区层面。,(二)区域竞争力的定义 1、竞争力体系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某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产业竞争力:是指某一产业在区域之间的竞争中,在合理、公正的市场条件下,某一产业所能提供的有效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区域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在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弱程度。 国家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市场信息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与世界整体中各国的竞争比较,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2、区域竞争力的内涵 (1)“财富创造论” 认为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