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479951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6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州区2019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19年4月本试卷共14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沈长云在上古史探究中说:周人的各封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如异姓封国有商的遗民、夏的后代、尧的后代等。这一现象A. 有利于华夏族形成B. 导致了不同族群的混战C. 造成了军阀割据现象D. 使周控制的地域减少了【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主旨为西周分封制造成不

2、同族人混居现象。根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促进了文化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选项A正确;西周分封制在西周前期扩大了西周疆域,巩固了统治,选项B、D错误;西周后期出现诸侯割据现象,但不属于军阀割据,选项C概念误用,排除。【点睛】西周分封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有影响,应当全面掌握。2.公元前627年,秦军准备偷袭郑国,正好碰到郑国的大商人弦高外出卖牛,弦高一面派人回国报信,一面赶了十二头牛去犒赏秦军,并说是奉了郑国国君的命令前来。秦军以为郑国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放弃了攻打郑国的计划。这就是“弦高救郑”的故事。这一故事反映出郑国是个强大富庶的诸侯国弦高是代表郑国的官商弦高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弦高是很有

3、实力的私商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郑国商人弦高使用计谋,用牛犒赏秦军,使郑国免遭秦军进攻一事可见弦高是一名有较强的的经济实力的私商,而且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正确,错误,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郑国并非强大富庶诸侯国,错误,选项A、D排除;【点睛】组合型选择题首先选择明显错误组合项,可以提高解题速度。3.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变化反映了A. 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B. 两宋政权的官方哲学不同C. 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客观D. 政局变

4、化对学者产生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建立以后,中国再次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出于对自身合法性的解释需要,将同为宗室南迁之后建国的蜀汉奉为正朔就成了南宋统治者的需要,这体现了政治形势显著变化的影响,故D正确;经济重心南移与正统问题之争无因果联系,选项A排除;两宋官方意识形态都以儒家理学思想为主,故B排除;两宋学者对三国历史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渐趋理性客观,选项C错误。【点睛】历史评价问题要将所评人事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语境下。4.饮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习俗,早在唐朝饮茶之风已经形成。中国人饮茶讲究“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朴实故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

5、、“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这体现了A. 佛家静修觉悟的心性B. 儒家思想渗入日常生活C. 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D. 士人阶层追求享乐之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茶事过程中贯穿了儒家“中庸之道”“行俭之德”“明伦之礼”“谦和之行”,说明儒家思想对饮茶生活的渗入,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佛家静修觉悟的心性,选项A排除;材料强调饮茶过程中体现的理念,与道家养生理念无必然联系,选项C排除;材料中“饮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习俗”,未特指士人阶层,选项D排除。5.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的国旗,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

6、解】图是铁血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胜利的标志,产生于1911年,图是大清国龙旗,1888年确立形制;图为五色旗,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的国旗,出现于1912年;图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上确定。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选项C正确,选项A、B、D排除。6.1919年9月5日,傅斯年赴英国留学之前,在新潮上发表“新潮”之回顾与前瞻,文中写道:“我觉得我一生最有趣味的际会是在北大的几年,最可爱的是新潮社,最有希望的是北大的文化运动。傅斯年所说的“文化运动”使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是一场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

7、领域上的发展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傅斯年主编的新潮和北大的文化运动属于新文化运动组成部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政治革命基础上思想文化革命的延续和发展,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正确,选项B正确;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文化的运动,但材料未体现出使学习西方成为思想主流,错误,选项A、C排除;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不准确,新文化运动只是在知识分子阶层的表现,没有深入到工人和农民运动中,错误,选项D排除。【点睛】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7.费正

8、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一书中提到:“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促使中国经济坚持下来的原因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措施民族企业家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经营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同时民族资本家的投资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正确,选项D正确;根据材料时间1929可知这是在国民政府建立之后,排除,选项A、C排除;资本主

9、义国家加大对中国投资是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不可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排除,选项B排除;8.以下歌曲均出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出自抗日战争时期的是A. 赤潮曲国民革命歌工农兵联合起来B. 秋收暴动之歌当兵就要当红军苏维埃农民耕田曲C. 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保卫黄河D. 解放军大反攻人民战士英雄汉两个部队不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保卫黄河等歌颂了抗日战争,出自抗日战争时期,故C为正确选项;从“赤潮”“国民革命”“工农兵联合起来”“秋收暴动”红军“苏维埃”等字眼中可以看出A和B出自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是抗日战争时期,选项A、B排除;解放军大反攻应出自解放战争

10、时期,选项D排除。9.雅典在克里斯提尼改革后确立了民主制,但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认为,实际上雅典仍是由少数富人掌权的国家,支撑他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 公民大会由成年男性公民组成B. 议事会成员由抽签产生C. 公职人员义务工作没有薪酬D. 法庭陪审员有年龄限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制,之后伯利克里在位期间,向公职人员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在雅典程度上缓解了“财产因素”对政治的影响,由此推断造成材料中所说的“雅典仍是由少数富人掌权的国家”是因为公职人员义务工作没有薪酬,选项C正确;公民大会由成年男性公民组成不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选项A排

11、除;议事会成员由抽签产生在梭伦改革时期就已制定,选项B排除;陪审法庭陪审员年龄限制与富人掌握雅典政权无关,选项D排除。 10.下图描绘了十四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的情景,它促使人们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从而引发了A. 文艺复兴B. 宗教改革C. 启蒙运动D. 自然科学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文字说明和图片可知黑死病的蔓延冲击了宗教的权威,使人们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对人性重视,体现出人文主义思想特点,选项A正确;宗教改革打击了教会,人依然在上帝之下,选项B排除;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与题干不符,选项C排除;自然科学革命材料未体现,选项D排除。11.美国宪法第五条规定,可由三分

12、之二的两院议员提出宪法修正案或由三分之二州议会请求召开制宪会议提出修正案。1917年国会在第18条修正案时规定:宪法修正案如果在规定的七年内未能得到四分之三州的批准,该修正案便自动消失。第18条修正案的规定体现了A. 议会至上原则B. 三权分立原则C. 地方对中央的制衡原则D. 民主共和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第18条修正案的规定涉及到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特征,体现了地方对中央的制衡原则,选项C正确;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分权制衡,选项A不符合美国政治特征,排除;材料涉及中央地方关系,而三权分立是美国联邦机构间的关系,选项B排除;民主共和原则强调的是民选政府,材料未体现,选

13、项D排除。【点睛】美国政治制度中的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共和原则应当熟悉其内涵。12.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发展经济而采取的共同做法是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 不断调整经济体制C. 放弃了凯恩斯主义D.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后来进行了政策的调整,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也在七八十年代进行了经济政策的调整,选项B正确;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选项A排除;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的经济思想,与社会主义国家无关,

14、选项C排除;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选项D排除。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60分)13.博物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场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8.122019.3,国家博物馆以“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为主题,展出了河北省满城汉墓的149套722件精品文物(出土文物共6000余件、套)。文物摘录如下:材料一 文物名称及用途铭文金缕玉衣保持尸骨不朽;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无五铢钱用于商品买卖五铢铜镬(hu)用于烹煮食物中山内府铜镬,容十斗,重卌(xi)一斤,卅九年九月己酉,工丙造。错金银镶嵌铜骰(tu)喝酒时用来行酒令,俗称“色(shi)子”酒来、骄注:卅九

15、年九月己酉即中山王39年9月己酉日。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战国、西汉、东汉都有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有8位公(王)。西汉时期中山国有籍可考的10位王当中,刘胜的在位时间是42年,其余的均不到30年。东汉时期有7位中山王,在位时间最长的是34年。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的庶兄。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立为中山王(时年11岁),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是西汉中山国第一代王。他的一生享受过无尽的荣华富贵,也亲历了“七国之乱”等血雨腥风。有人说他“乐酒好内(内,指妻妾)不堪任藩臣”,也有人说他“为汉之英藩”。(1)找出材料一中说明墓主人是刘胜的主要依据并加以解释。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20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