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478742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技术培训作业1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设计模板一、背景信息设计者:适用学生:一年级 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 二、选材分析“有趣的拼搭”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的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同时也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次出现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材一共安排了“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五项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一方面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初步感知“平面”和“曲面”的不同,另一方面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三、21c技能、教学(学习)目标、重难点(

2、一)21C技能1.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能采用多种手段,有效的获取有用信息,可以用信息处理面对的问题。2.学习与创新技能:能够有效地表达想法和观点,能理解不同物体的特点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可以借助新媒体资源汇报演示学习成果。3.生存与职业技能:能理解活动组织的流程,对有序小组合作产生认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在活动中感知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加深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感知,能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应用现代技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生活里的数学。通过看课件学习理解活动组织的流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

3、合作中,对有序小组合作产生认同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平面与曲面的区别,再次感受相关几何体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吸引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完成活动,引导学生有效地表达,有序进行小组合作。四、学情分析学生在这课的学习前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主要特征,在前面的“积木游戏”活动中,也体会了“观察、比较、分类”等认识事物的方法,也有了小组合作的一些经验。这一课的学习更加丰富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认识,提高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能理解活动组织的流程,对有序小组合作产生认同。学生在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方面,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激

4、发学生的好奇心,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处理面对的问题。五、教学方式选择与规划在本项目的教学中,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渗透教育为原则,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探究性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乐园,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生活中的迁移,体现“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模式。学生小组合作规划: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共分为6组,每个活动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安排,且每小组人员可分工为:组长、记录员、视频录制员以及小组汇报员。在整个项目活动过程中,按照项目的时间、进程,特制定为期10天的规划,具体如下:项目阶段项目名称:有趣的拼搭项目实施前第1天在“云海在线”发布“问卷星”:调查孩子们对“怎

5、么完成一个“好的活动”有哪些认识,为他们数学中第一次参加综合实践课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树立小组合作的规范要求。教师利用问卷的反馈对学生进行分析,对老师课上引导明确了方向。第2天在“云海在线”布置任务:让学生提前对课本进行预习,并借助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自主学习单,完成“平面”和“曲面”的理解。第3天课前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拍摄视频、照片把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的几何体拍下来并谈谈你的认识,并说出这节课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4天班级QQ群或微信群布置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组长检查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特征的掌握情况,提前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积木各一件用于参加活动准备情况第5天教室按照

6、不同的活动模块,提前准备好学生分小组五项活动场所项目实施中 第6天1.播放活动任务安排录像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活动安排流程等情况。2.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增强孩子们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3.在课堂中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培养快速思考问题,组织语言的表达能力。4.运用网络视频素材对学生进行活动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活动组织的过程,小组合作的意义,加深他们对有序小组合作认同。5.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运用摄像机录制小组活动微视频,激发学生的运用信息技术获得学习成果的新鲜感,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6. 在活动中录制“我玩我知道”为主题的小视频。7.用相机记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展评的精彩瞬间,制作

7、活动素材。项目实施后第7天把活动中录制的视频、照片,以“我玩我知道”为主题发布到班级小组日记中。第8天制作“团结合作”为主题的简单电子小报,发布到班级小组日记中。第9天使用这个项目的评价量规,进行打分评价。第10天在云海在线公布评价量规和成果,教师、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回帖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六、教学资源准备信息化资源: 网络通讯软件,手机、相机、电脑及相关课件常规资源:各种形状的积木,布袋,滚板教学支撑环境:常多媒体设备的“活动室”教室,电脑、移动终端设备七、教学过程主要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检查驱动任务怎么完成一个“好的活动”?1、提问:你们把前面的学习中认识的几位新朋友都带来了

8、吗?(播放孩子们课前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拍摄的照片和视频)2、揭题课题:今天我们和这四位朋友一起做游戏,“有趣的拼搭”。(在学生录制的视频中揭示今天的课题,并出示课件出示P32页情境图)3、 谁能说说这一课我们有哪些活动?(学生口答,多媒体课件展示活动的名称,现场指认活动场景)4、 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抢答。展示分享自主学习的完成情况。(视频或照片分享学生的准备情况,对比有序小组合作和无序小组合作,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做好那些事?)再次强调小组合作的注意事项1、 学生拿出物体示意,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回答问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跟着视频小声说出它们的特点。3、按要求口答4、学生回答我们在活动前

9、做了哪些准备?活动中需要注意什么?活动结束后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准备过程,对比有序的小组合作和无序的无合作,活动结束后我们还要做些什么?自己在这个活动当中打算怎样表现?)1、 播放孩子们课前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拍摄的照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巩固所学知识。2、 用学生录的视频的形式揭示今天的课题,让学生说出这节课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上这节课前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自己的认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3、提出驱动任务,说说说这一课我们有哪些活动?4、让学生意识到完成一个“好的活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序的小组合作是必要的条件,活动结束后我们要做整理。帮助学生理解活动组织的过程,小组合作

10、的意义,加深他们对有序小组合作认同。实践活动驱动任务:“滚一滚”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驱动任务:“堆一堆”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驱动任务:“摸一摸”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驱动任务:“搭一搭”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驱动任务:“搭一搭”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活动一:滚一滚。1、猜想:在一块斜放的木板,如果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球积木放在木板的上面,那个积木会滑下来?哪个积木不会滚下来?哪一个滚的快?2、实践验证:先视频播放操作过程,提示在同一块木板上物体统一位置放置物体,再让学生小组合作3、发现规律:滚下来要比滑下来快,这是为什么呢?展示图书资料,反思讨论:为什么滚下来要比滑下来快?4、像圆柱和球

11、这样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你能再举一些他们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多媒体展示这样的例子)活动二:堆一堆。1、 小组活动:将桌子上的积木堆起来,看哪一种积木堆容易堆在一起?(视频播放操作过程,提示只能选择同一种形状的积木堆一堆)2、思考讨论:为什么正方体与长方体容易堆,而圆柱与球不容易堆?(连线技术专家讲解)3、联系生活物体表面平的容易堆的高,你在能举例一些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例子吗?活动三:摸一摸。出示布袋儿,如果我们不看,仅靠手摸,你能准确说出摸到的是什么物体吗?(教师讲解摸球的规则,小组合作)活动四:搭一搭。1、在小组内搭积木。2、作品展示,引导评价活动五:数一数。指导学生完成书本填空,怎样

12、能数得对数的快?指出,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如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数活动一:滚一滚。1、交流想法: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资料,通过课前实验,通过生活经验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不会滑下来,圆柱和球会滚下来,球滚的快些”。2、小组开展活动,组长负责:把木板固定倾斜放置,做好放置物体的起点位置,每位组员拿出不同形状的积木按序号有序放置。接下来小组交流在移动终端设备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长方体正方体滚不下来,只能从木板上慢慢滑下来,球和圆柱会滚下来,滚得快的球。3、学生回答:球和圆柱都有弯曲的面,可以滚动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的,只能滑动,不能滚动。4、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把课前学生用移动终端设备拍摄视频、照

13、片展示给大家)活动二:堆一堆。1、小组合作活动,体会选择正方体与长方体堆的比较顺利,圆柱比较难堆,球不能堆成功。2、学生回答:球和圆柱都有弯曲的容易滚动的曲面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的,在平面上不易滚动。3、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把学生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活动三:摸一摸。摸球方式一:任意摸一个说说,摸到的是什么,再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其余同学判断正误。方式二:按要求摸一个说说怎样才能摸得。(小组合作,选好摸球方式,每人都有摸的机会。)活动四:搭一搭。1、 用提前准备好的小组内的各种积木搭一搭。2、 老师用相机拍照投影,生生互评,老师点评活动五:数一数。独立完成教材第33页,小组交流数的方法活

14、动一:滚一滚。1、通过网上查阅资料,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通过课前实验,锻炼了学生提前探究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生活经验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1、 小组合作,锻炼了学生分工合作能力,产生集体团队意识,通过动手操作,强化了对平面和曲面的感知。3、通过阅读资料,找到问题的答案,锻炼学生的阅读、提炼语言、口头表达能力。4、通过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数学和生活的紧密结合。活动二:堆一堆。1、 通过动手强化了对平面和曲面的感知。2、 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视野拓展,通过技术专家讲解,体会获得信息的多样性,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通过“听”再需要自己“说出

15、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3、 了解不同几何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活动三:摸一摸。通过动手摸判断是什么几何体或摸出指定的集合器,能加深对相关几何体特征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活动四:搭一搭。1、 搭一搭根据几何体特征,合理利用积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想象力。2、 作品展示,评价,让生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合理搭建意识,以及审美意识。活动五:数一数。看图数数,可以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全课总结汇报成果拓展延伸共享运用信息技术拍摄的学习活动过程1.教师请小组分别成果汇报展评,并请小组汇报员能够进行详细讲解说明。2.老师请各小组把拍摄的视频,照片,简单额“电子小报”发布到班级小组活动日记中1、小组交流,学生各抒己见,全班小组回报交流2. 各小组用信息手段获得素材发布到网上,运用语音记录做讲解说明。1、 通过总结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