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两则》课件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474891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息两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消息两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消息两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消息两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消息两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息两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息两则》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

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企图依靠长江天险来保存力量,以便卷土重来. 中国共产党表示: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但是,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背景链接,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要塞,芜湖( ),荻港( ),溃退( ),歼灭( ),督

3、战( ),泄气,摧枯拉朽( ),si,w,d,ku,jin,d,xi,cu,检查预习,锐不可当( ),dng,xi,2.读准下列字的音: 荻( )港 锐不可当( ) 获( )得 当( )真 要塞( ) 歼( )灭 阻塞( ) 阡( )陌 瓶塞( ) 纤( )维 溃( )退 匮( )乏 馈( )赠,d,hu,dng,dng,ku,xin,qin,jin,si,s,si,ku,ku,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锐不可当 摧枯拉朽 溃 退,锋利无比,不可抵挡。,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军队)被打垮而后退,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 。,什么是新闻?,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

4、息。本课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新鲜事就叫消息,还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也是最常见、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通讯: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通讯的内容详细具体,语言生动形象。 特写:新闻特写则是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它常常抓住事物有特征的一面进行描述,比消息更细腻、更生动、更形象。由于新闻特写的画面感特别强,因此常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1、及时性 2、真实性 3、公开性,新闻的特征:,何时?时间 何地?地点 何人?人物 何故?事情发生的起因 何事?事情发生的经过 如何?事情发生的结果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

5、是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新闻的 六个要素,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朗读课文,你从文中找到了新闻的哪些要素?,新 闻 的 结 构,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 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 事实。,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 和自然环境。,结语:指的是新闻结束的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 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更为细致地了解

6、新闻的内容)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这种体裁,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合作探究,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背景:暗含在时间和社会背景中。 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在三大战役中取得大胜,国民党主力军基本上被消灭。 49年4月国共双方在北平和平谈判,但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合作探究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

7、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1、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2、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之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现场练兵,字斟句酌,3、导语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不能,这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与客观事实不符。,4、试分析下列红色词语的作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

8、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三个半月时间长,经营苦心准备,简洁的词语更突出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反衬解放军英勇。,正面描写叙述,表现我军英雄式的战斗,体现作者的喜悦赞美之情。,课堂演练,为下面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概括其主要内容,要求语言简洁、明白。(不超过15个字),今日扬州网消息 昨日,由中国商业史学会、扬州大学和东台市人民政府以及个园、汪氏小苑、扬州八怪纪念馆联合举办的“全国盐文化研讨会”在我市举行。原商业部部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名誉会长胡平,省盐业局局长晏仲华出席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四川、山西、江苏等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9、据悉,全国盐文化研讨会是我市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盐文化研讨活动。与会专家围绕盐业对文化的影响、两淮盐商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筹建中国盐文化博物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扬州盐文化在中国盐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专家们在发言中提出“继承、融合、创新、超越”理论,并一致肯定扬州的盐运经济对明清封建经济的发展的重要贡献,并认为扬州应在充分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注意盐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融合,使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效连接,把扬州文化发扬光大。,百名专家聚首扬州畅谈研讨盐文化,请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新华社珠峰大本营 5月22日电(记者张景勇

10、 边巴次仁) 红色测量觇标竖立在地球之颠,珠峰脚下的6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峰顶连测;GPS测量设备、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在峰顶开始工作22日11时08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迎来决战时刻:我国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测量顺利展开。,我国成功登顶珠峰进行测量,本文学习中我们体会到了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慷慨激昂的文字与领袖的不凡气度,同时也熟悉了新闻消息的特点。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

11、犯人 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朗读课文,你从文中找到了新闻的哪些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故:,何事、如何:,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占领广 大南岸阵地,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

12、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合作探究,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请找出本文体现作者主观态度倾向的句子(议论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导 语,三路大军的战况,主体,20日夜 21日夜,21日17时 22日22时,21日17时 22日下午,安庆芜湖,九江安庆,芜湖江阴,30万,35万,35万,突破渡至 已渡,已渡过三分 之二 已占领,大部渡过南岸 歼灭及击溃 占领控制 封锁,此种情况

13、,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议论,议论,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思考: 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a原本就是中路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在后。 b此前已有中路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中路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再写西路。 c中西路所遇敌军抵抗甚微,所以中、西路放一起写。 d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顽强,为了强调所以单独把它放在最后面来写。,“渡至” 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而且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而且含有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本文语言有何特点?,准确 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止”“余部”等。 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报道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