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7-2027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469189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7-2027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7-2027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7-2027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7-2027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7-2027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7-20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7-2027(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信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前 言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的主体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制定林业生产年度计划与安排、组织森林经营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科学编制与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是永续经营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能力的需要,也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森林经营方案是根据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同时依据河北省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细则的精神,依据林场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此经营方案。本次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是依据省2016年二类调查的森林资源数据,通过

2、补充调查,将森林资源数据更新。以更新后的森林资源数据作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依据。长信林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由单纯造林育林向采育结合转变,由单纯营林投资型向生态保护型转变,由单纯林向混交林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在建设过程中,努力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同时,注重应用现代林业新技术新成果,该场经营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天然林保护中取得很大效益和贡献。国有林场的经营模式和显著成效,在国营林区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长信林场在林业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党的林业政策正确指引下,在一代代林场职工的努力下,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建设用材。同时,发挥了林业生态、社

3、会和经济的三大效益。但是,大面积的天然林、针叶林和纯林,也给生物多样性、地力维护和生态效益的正常发挥等,带来一些问题,必须引以重视。长信林场面对目前国家对林业高度重视和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的有利时机和大好形势,这将对林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本次对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重新编制,将进一步根据林场的现状和林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按照科学、合理、可持续、实用可行的思路,为今后指导和加快该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崛起做出积极的贡献。本次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受到了市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邢台县国营长信林场森 林 经 营 方 案第一章 基本概况1.1自然环境1.1.1地理位置邢台县国营长信林场是

4、一个始建于1956年的生态防护型国有林场,总场位于邢台市北郊,京深高速公路西侧,107国道东侧、白马河下游南岸,紧靠107国道,交通十分便利。下辖长信、白云山、灵霄山三个林区,总面积1.9327万亩,白云山和灵霄山林区主要以天然林为主,长信林区全部是人工林。其中:长信林区1.5333万亩,位于邢台市北郊白马河南岸,东起晏家屯镇北王段村,西至皇寺镇西青山村;白云山林区0.2137万亩,位于邢台县西部山区浆水镇和路罗镇境内;灵霄山林区0.1857万亩,位于邢台县西部山区北小庄境内。1.1.2 地质、地貌长信林区位于平原区,白云山和灵霄山林区为太行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林场

5、境内海拔100-957米,岩石以片麻岩和石英砂岩为主。1.1.3 水文、气候我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干旱多风,夏季湿润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少雪;年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气温1113度,年平均降水量558.7mm;项目区具有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少雪的特点,气候条件适宜于多种林木生长与发育。1.1.4 土壤白云山分场和灵霄山分场以片麻岩和石英砂岩为主要成土母质的棕壤、褐土、红土、草甸土等,褐土分布最广,占95%以上;长信分场以山前平原冲积扇形成的沙质壤土为主,立地条件适合多种树木生长。1.2 社会经济条件邢台县是一个山区大县,林业大县。多年来,

6、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造林绿化、兴林致富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创业,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发动、全社会办林业的方针,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深化林业改革,积极推进林业增长方式转变,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山场开发治理高潮,走出了一条以生态经济沟为主要治理模式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顶坡沟谷滩立体开发”的太行山绿化之路,使全县的林木数量不断增加,使我县的林业建设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林木资源130.5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17.33万亩,天然林面积13.26万亩。集体林面积达129.57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130.56万

7、亩的99.2%。森林覆盖率达44.7%,植被覆盖率达87%,活立木蓄积达255万立方米。全县干鲜果树面积达56万亩,2637万株,年产量突破1.1亿公斤,年产值达3.6亿元,林果业收入已成为山区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全县共界定国家级公益林26.23万亩,省级公益林1.5万亩,县级公益林15万亩。国家级公益林中一级公益林8.1039万亩,三级公益林18.1261万亩。1.3 林场森林经营状况1.3.1 管理机构长信林场始建于1956年,属于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股级建制,行政隶属邢台县林业局。1.3.2 职工状况全场共有职工100人:退休人员12人,在职职工76人,长期临时

8、工12人。在职职工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36人,中专学历20人;具有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30人;2540岁之间50人,40岁以上26人。1.3.3林场设施林场现有固定资产净值900万元,办公用房和辅助用房面积1392平方米,林场全部实现了“五通”即: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网络;现有林道50公里,汽车2辆。1.3.4 森林经营国家关于停止天然林采伐以来,林场进入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保护天然林、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为主的林业建设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进行林业生态体系和后续产业体系建设。随着林业建设的战略转变,林场原有经营模式被打破,旧的产业体系陷于瘫痪,收入来源被

9、掐断,经济滑坡,职工收入降低,各方面矛盾凸显,保护与发展成为林场林业发展的首要课题。林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8640亩,其中:有林地13765亩,苗圃地3000亩,宜林地1875亩。林场森林覆盖率为87.7,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243000立方米。停止天然林采伐以来,林场在管护好现有森林和林地的同时,主要进行了林中空闲地的补植补造,造林800亩,增加了森林植被,提高了生态效益。同时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重点发展了良种苗木的繁育生产,有力地促进了林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弥补了林场的经济不足。 第二章 森林资源本次森林经营方案以2016年二类调查的森林资源数据为基础,通过补充调查,将森林资源数据更新。以

10、更新后的森林资源数据作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依据。2.1森林资源调查2.1.1 调查人员组成本次森林资源资源调查工作由邢台县林业局林调队牵头,抽调林场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1.2 调查方法制定森林资源调查采用抽样调查与小班补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总体抽样调查控制小班调查,提高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的调查精度。技术标准严格执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细则的各项相关标准。1抽样调查根据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细则的要求,林场森林资源蓄积量是以林场为总体进行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总体抽样控制精度为91.2%。2小班补充调查根据森林

11、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细则、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细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森林资源补充调查工作。(1)调查范围内容:凡发生变化的小班,均应重新调查,并填写小班调查记录卡,并根据补充调查记录统计修正森林资源统计表。补充调查内容主要有:地类、林种、小班面积、树种起源、林龄、权属及小班变化原因。对因地类变化而增加林分蓄积量的小班还应测定树高、胸径、株数、蓄积、郁闭度等因子。(2)调查方法:利用1:1万卫星影像图和1:1万地形图,采用对坡观察勾绘小班界限,然后深入小班调查核实小班的变化状况,需要实地量测林分蓄积量的采用角规测树和样圆调查两种方法。2.1.3 调查精度分

12、析本次林分蓄积抽样调查精度为91.2,高于规定的总体估测精度要求。经补充调查修正后的小班资源数据其蓄积量累计值与抽样调查估测值对比误差率为3.24,均符合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要求。小班调查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抽样调查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小于1倍标准误,符合精度要求,以各小班汇总的蓄积量可作为全场的总蓄积量。2.2 森林资源现状2.2.1 各类土地面积林场经营总面积为19327亩。其中:林业用地18640亩,非林业用地687亩。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3765亩,苗圃地3000亩,宜林地1875亩。有林地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3.8%;苗圃地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6.1%;宜林地占林业

13、用地面积的10.1%。2.2.2 林木蓄积林场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243000立方米。 2.2.3 有林地面积、蓄积林场有林地面积为18640亩,总蓄积为1243000立方米。其中:幼龄林面积391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1%,幼龄林蓄积21100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量的1.7%;中龄林面积12601亩,占有林地面积的67.6%,中龄林蓄积843250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量的67.9%;近熟林面积5163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7.7%,近熟林蓄积345100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量的27.8%;成过熟林面积485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6%,成过熟林蓄积33550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量的2.7%。2.2

14、.6 生态公益林面积林场生态公益林面积6300亩,占经营总面积的32.6%。第三章 上期经营方案实施评价该场通过几十年的经营管理、保护和调整,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林保护基地和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在上经理期间以坚持“以保为主、生态优先、分类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针,坚持以保护为基础,加快资源培育和利用步伐,基本实现了本经理期间森林经营方案的目标。3.1 经营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林场中心任务是森林管护,在管护好现有18640亩林地的同时,进行了林中空闲地补植补造、造林800亩,增加了森林植被,提高了生态效益。 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重点发展了良种苗木的繁育生产,繁育各种苗木2000万株,有力地促进

15、了林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弥补了林场的经济不足。 3.2执行情况评价林场上经理期的经营管理执行情况,归结为以下几点:(1)坚持分类经营,生态公益林建设卓有成效。禁伐以来,林场进入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为主的林业建设转变时期。林场从经营商品林,变为发展和经营好生态公益林,发挥森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在林场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达到6000亩,占全场林业用地面积的32%。(2)开展多种经营,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林场在以保护为基础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繁育各种苗木2000万株,通过努力,实现经济收入5000万元,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弥补了林场经费严重不足的缺口。综上所述,该场上期经营方案实施效果良好,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增资源、增效益、增活力的预期目的,为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3.3经验与问题的分析3.3.1 主要经验1 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林场上经理期间完成造林800亩,并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2 森林资源保护得到加强林场切实加强森林管理、林地林权管理、林业行政执法建设,并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深入抓好“三防”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努力该场的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