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讲义(于长江) )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468279 上传时间:2019-08-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类活用讲义(于长江) )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词类活用讲义(于长江) )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词类活用讲义(于长江) )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词类活用讲义(于长江) )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词类活用讲义(于长江) )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词类活用讲义(于长江)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类活用讲义(于长江) )(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实词的变化规则词类活用 供稿人:于长江 2008年10月6日一、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不是词性兼类,活用是指原属于甲类词,在特定的条件下,按照语言习惯而灵活地用作了乙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但离开了具体的语境,丧失了特定的条件,这种语法功能立即丧失,语法特点也不复存在了。词类活用主要表现在实词里,主要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灵活运用为最多。二、词类的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如下规律:A. 名词后有代词做它的宾语。如:1、驴不胜怒,蹄之。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3、买五人之首而函之。B. 名词前有能愿动词助动。如: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2、左右欲刃相如。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C. 名词前有副词做它的状语。(受副词修饰,主要是否定副词)如: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2、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D. 名词前有介词结构做它的状语或名词后有介词结构做它的补语。如: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3、今王鼓乐于此、4、我欲因之梦吴越。5、诸越则桃李冬实。6、沛公军霸上。7、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E. 两个名词并列使用,不是并列、同位、修饰等关系,前面又没有支配的动词时,认定后一个名词是宾语,则前面的名词就活用为动词,认定了前一个动词是主语,

3、则后一个动词活用作动词。(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活用是指甲类词临时作乙类词,是临时的意义,而兼类词是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词的语法特点。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常在本义上添加上动词的意义。)如:1、赵王鼓瑟。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4、敬贤礼士。5、天雨,墙坏。F名词用在“所”字后,组成“所字短语”的组成部分。如:1、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入焉。2、乃书于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3、无所事事。G连词“而”前面或后面的名词。如:1、儿涕而去。2、衣冠而之市。3、然得而腊之以为耳(二)名词作状语在古汉语中,时间、

4、方位、处所等名词用作状语,是这一类词的基本语法功能,但是普通的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作状语,却是古汉语独具的语法现象。名词作状语与主谓结构的区别:一是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施动者,凡动词前名词不是施动者,当主语无法解释时该名词作状语。二是名词状语是附加成分,去掉后不损害原句的大意而主语去掉后会改变歪曲原意。“其一犬坐于前。”“其一坐于前”(句子还通)“犬坐于前”(就歪曲了原意) 文言文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用在动词前面,如不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即没做主语,那就是对谓语起修饰作用,作了状语。其表现形式大体有以下五种:A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如: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象犬一样)2、项伯亦拔

5、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象鸟展翅一样)3、又间令吴广亡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星罗棋布 土崩瓦解 烟消云散 )B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1、郡臣吏民能面剌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如: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肩举驴上。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D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如:1、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3、卒廷见相如。E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如:1、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按

6、照情理)2、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依据情势)F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趋向。(方位名词作动词表示动作向某一方向发展译成“向发展”也可直接作状语表动作趋向译为“向”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南取汉中,西取巴蜀”“秦师遂东”“北通巫峡”)如: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大军东进。3、赵王于是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说明:不应在名词作状语部分提出,因时间、方位名词作状语是当然的。)二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如果后面带了宾语(常指人)就活用)(一)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规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形容词就活用作动词了。A形容词后带有宾语。如:1、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同友好)2、西人长火器

7、而短技击。 (擅长、不擅长)3、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傲慢对待)4、卒使士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毁谤)B形容词前有能愿动词助动。(因能愿动词只能与动词结合)如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走到尽头)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情享受)3、复前行,欲穷其林。 (走到尽头)C形容词前有副词修饰。如:1、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保全)2、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用尽)D形容词后有表对象或处所的介宾短语。如:1、(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明晓、擅长)2、不然,令五人保其首令,以老于户牖之下。 (老死)E“所”字后的形容词,即形容词与“所”字组成“所字

8、结构”时。如: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接近)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占先)(二)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的规律:A形容词在句中作了主语,它活用作名词。如: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形容词在句中作了宾语,它活用作动词。如:1、将军身披坚执锐。2、兼百花之长而名去其短。3、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欲往投之。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5、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又不能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三动词的活用动词活用作名词:A动词在句中作了主语,即活用作名词。如:1、吾射不亦精乎? (射箭的技术)2、盖其又

9、深,则其至又加少矣。B动词在句中作了宾语,即活用作名词。如:1、所得表众亦七八万耳,尚怀狐疑。2、惧有伏焉。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四数词的活用数词活用作动词A数词处于动词谓语的位置时,活用作动词。如: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有两次)2、盖岁之犯死者,二焉。 (一年里冒死亡的危险,只有两次)3、六王毕,四海一(统一)4、用心一也(专一)5、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B数词带上宾语,即活用作动词。如:1、一面之交。 (见过一次面的交情)2、二三具德。 (让自己的德不专一。二三:三心二意)C数词受到副词的修饰时,即活用为动词。如:1、先帝创业

10、未半,而中道崩殂。 (未完成一半)2、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位好汉,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D数词受能愿词的修饰时,就活用作动词。如: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不能超过十步)五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动词谓语(包括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带上宾语后,就形成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一般的陈述句的结构(如愚公移山 主语谓语宾语);一种是使动、意动、为动的结构。如:臣活之 主语谓语宾语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主语谓语宾语 ;类土当年万户侯 主语谓语宾语 ;君子死知己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主语谓语宾语 ;两种句式相比较可看出:谓语的动作行为是主语施行的,是一般陈述句;谓语的动作若是宾语遵照主语

11、之令施行的,则为使动句或意动句或为动句。可见,使动句、意动句、为动句的宾语不是一般的动作支配对象,而是动作、行为的实际发出者。 (一)词的使动作法: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主语使或让宾语怎样的一种用法。(使动:此种句也叫使动句具有如下特点:1、首先是动词(不及物)、形容词、名词活用带宾语这是词类活用的第一个条件。2、动宾关系不正常,宾语不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而是动作的发出者。3、从句境上看不是表达一般的“主语(施动者)动词(谓语)宾语(受事者)”的关系,而是含有主语使宾语发出谓语的动作。4、翻译后,名词宾语是兼语式,定义:使动词作谓语,以主谓宾的结构形式表达兼语式的内容的用法叫使动用法。)文言文中的及

12、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可用作使动词:A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如: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外连衡而斗诸侯。4、序八州而朝同列。结构形式均为: 主语谓语宾语B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如:1、予我千金,我生若。2、项伯杀人,臣活之。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4、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结构形式也均为 主语谓语宾语 C名词的使动用法。如:把名词放在宾语前,表示主语让宾语成为这个名词表示的事物或让宾语产生这个名词所能表示的动作。如:1、纵使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齐威王欲将孙膑。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结构形式为 主语谓语宾语

13、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5、舍相如广成传舍。结构形式为 主语谓语宾语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使动词,则是把这个形容词放在宾语前,表示主语使或让宾语产生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状。如:1、工师得大木,斫而小之。2、春风又绿江南岸。3、大王必欲急臣。4、会盟而谋弱秦。5、穷则独善其身,结构形式均 主语谓语宾语六词的意动用法文言文中词的意动用法,就是表示主语主观上“觉得”或“认为”宾语怎样的一种用法。名词和形容词都有意动用法,可用作意动词。(意动用法又叫意动句。、首先形容词、名词带宾语,活用为动词(动词本身没有意动)。、动宾关系不正常不是正常的主语(施事者)谓语(动词)宾语(受事者)的关系而宾语具有谓语动词的性质二者之间是判断关系。、句意上:宾语本身无动作而是含有大主语认为宾语或宾语有何性质或怎么样。、直译:宾语动词构成短语作句子的状语,定义:以主谓宾结构形式表达以为(以为)式内容的用法。)意动用法的句式结构形式是: 为主语谓语宾语 以意动句翻译的三种基本格式是: 把 看作、当成主语 认为、觉得 宾语 是 谓语 对 感到(一)名词用作意动词:把用作意动词的名词放在宾语前,表示主语主观上把宾语当作名词表示的事物。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