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的安全管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460488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6.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员的安全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人员的安全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人员的安全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人员的安全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人员的安全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员的安全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目的: 就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 根据事故统计,人为因素的事故占80%以上。因此,提高人的行为的安全性是控制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确保安全的前提。,人员的安全管理,内容: 一、人员安全管理的内容。 二、人员的安全素质。 三、岗位分析和人员配备。 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一、人员安全管理的内容,1、人员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构成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作业环境和较差的管理。人、物、环境和管理这四个因素是相互牵连的,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另外三个因素也会跟着变化。而人的因素决定着另外三个因素。,一、人员安全管

2、理的内容,人的因素决定着另外三个因素 A.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是人制订、修改、补充的,也是由人执行、监督的; B.设备是人按规章购置、安装、操作、维修的; C.企业作业场所的环境是由人安排的。 这就不难看出,工伤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人员安全管理的内容,2、人员安全管理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就是提高人的行为安全性,以降低或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 内容: A.选用与配置合适的人选; B.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 C.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D.对人员作业过程的监督管理(a.不安全行为的安全监督管理;b.现场作业方法合理性的监督;作业动作合理性的监督) E.人员安全信息系统建立和管理

3、。,二、人员的安全素质,人员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生理素质、安全心理素质、安全知识与技能要求等。,二、人员的安全素质,A.安全生理素质 a.感觉功能 感觉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信息接受的过程。由眼、耳、鼻、舌、皮肤五个器官产生视、听、嗅、味、触五感。此外,还有运动、平衡、内脏感觉,综合为八种感觉。,二、人员的安全素质,b.力量和速度 不同体格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和速度差别很大,不同职业对人体力量和速度要求不尽相同。,二、人员的安全素质,c.耐力与工作坚持性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力劳动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和强度都不断下降,而需要智力和神经系统紧张的作业赿来赿多。,二、人员的安全素质,

4、B.安全心理素质 a.能力:指一个人独立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 而完成一定任务的具体方式以及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则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及效果。 影响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二、人员的安全素质,b.性格 性格是人们较稳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动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冷静型、活泼型、急躁型、轻浮型、迟钝型 前两种属于安全型,后三种为非安全型,二、人员的安全素质,c.气质 气质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点。 在生产工作中,合理选择不同气质的人担任不同的工作,不仅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完成任务,更可减少事故的发生。,二、人员的安全

5、素质,d.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调节自已的行动,以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有志者事竟成,二、人员的安全素质,e.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方式。 不良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便能够主宰人的身体及活动情况,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判断力降低,失去理智和自制力。 从业人员带着不良情绪操纵机器极易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二、人员的安全素质,C.知识和技能 从业人员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的能力,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排除险情、保证设备和人员安全的能力,即应当具备较强的生产技能和较强的安全技能知识。,二、人员的安全素质,D.其他能力 管理者应该具备较强的指挥、

6、决策能力; 技术员和维修员应侧重具有安全技术能力; 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安全管理技术的能力。,三、岗位分析与人员配备,1、岗位分析方法 就是获取有关岗位及作业过程的详细信息,根据获取的信息,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析。 A.观察法; B.现场访淡法; C.问卷调查法,三、岗位分析与人员配备,A.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岗位分析人员在现场对正在工作的员工进行观察,记录该员工从事的任务、操作程序和职责。 可采取连续观察、断断续续观察、访察方式。 观察法主要适用岗位明确操作过程具体工作重复性较强的岗位。,三、岗位分析与人员配备,B.现场访谈法 要求岗位分析者访问各个工作场所,与岗位的员工进行交谈,在交谈中获取岗位

7、及作业过程的信息。,三、岗位分析与人员配备,C.问卷调查法 优点:获取时间短,信息量大。 缺点:有些信息尚需要用观察法或访谈法作为后续确认。,三、岗位分析与人员配备,2、设备管理人员岗位分析 应掌握其业务范围内的安全技术的理论知识,并具备实践能力。,三、岗位分析与人员配备,A.设备管理人员 应掌握并能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投产、验收、保养、检测、档案管理等工作内容。,三、岗位分析与人员配备,B.设备工程师、技术员,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a.能组织开展技术研究,采取先进技术和安全防护装置减少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b.具有审查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能力; c.具有落实隐患整改方案的能力。

8、,三、岗位分析与人员配备,4.从业人员岗位分析 从业人员直接参与生产活动,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最积极和最有影响力的因素。 为提高操作的可靠性,从业人员应具备以下安全素质和能力: a.生理素质 b.心理素质 c.技术素质 d.品德素质,三、岗位分析与人员配备,品德素质 违章是肇事的重要根源,违章的实质是缺乏责任心和反省品德。还有一些操作者在生活中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如经常酗酒等,对安全可靠性也有较大的不良影响。 挑选合适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安全文明作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实事求是、保质保量等。,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大部分工伤事故都是在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在作业过程中,人起到主导作用,要减少作业中

9、的工伤事故,就必须加强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 1.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 2.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 3.特殊人员的安全管理,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1.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 A.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是导致人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冒险进入危险场所等,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B.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方法 人的行为是由心理控制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结果的外在表现。因此,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该从心理、行为、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a.安全心理调适法 是采用一定的手段将容易引发事故的不良心理状态调节到有利

10、于操作安全的心理状态。 逞能心理、恐慌心理、习惯心理、逆反心理、侥幸心理、惰性心理、从众心理、摆脱心理。,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加强员工的心理素质锻炼: 通过教肓作用、培养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心理素质。,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重视危险、单调、重复作业人员的心理疲劳 从管理上采取调整工作和休息时间,增加工作中的提醒次数等措施,在技术上设法改进工序。,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个人情绪的控制与调节 情绪对安全的影响极大,不良情绪往往醒成事故。 生产管理人员应引导员工学会控制自已的情绪,保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保证安全生产。 语言调节法、注意转移法、精神渲泄法

11、、角色转换法、辨证思考法,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b.奖惩控制法 “奖”即通过激励方法来激励人的安全行为,使其安全行为得到强化; “惩”即对不安全行为进行惩罚,使其纠正不安全行为。,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c.管理控制法 利用管理手段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采取规章规范的控制、安全生产权力的控制、团体压力作用等,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规章规范的控制 具有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要利用规章的作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必须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权利控制 依靠安全生产机构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手段

12、,直接对管理对象实行控制管理,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团体影响力控制 发挥团体对个人的影响,有利于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使人的行为服从团体对安全行为的期望。 班组、部门团体应营造一种安全氛围,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自觉遵守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范规自已的行为。,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2.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 人员作业过程安全管理的关键是保证整个作业过程的安全、规范、合理。 A.合理的劳动组织 B.合理地分配作业时间 C.合理的作业方法 D.合理的作业动作,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A.合理的劳动组织 建立劳动组织应遵循高效、经济、安全的原则。 有明确的目标、有协作的意愿、有良好的沟通。

13、,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B.合理地分配作业时间 工作时间安排合理科学不仅保证劳动者工作效率和生产任务的完成,也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C.合理的作业方法 为了实现安全、舒适、高效的目标,就必须不断地改善作业方法,使之合理化。要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研究作业过程,将作业中不合理、浪费、混乱的因素排除,通过合并、重组、简化等手段,使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达到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最安全的水平。,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D.合理的作业动作 动作经济原则即最少用力、最少疲劳、最高效率的作业动作法则。实现动作的经济性,不但涉及人体,也与环境和设备工具有关。,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动作经济原则: 1.排除不必要的动作,使作业简单、容易; 2.动作尽量用最短距离进行; 3.双手的动作应同时进行,同时结束; 4.双手除在休息时间外,不应同时休息; 5.两臂应同时在相反方向对称动作; 6.动作应尽量用最低次的适宜的身体部位进行。如:手的动作从低次到高次的顺序:手指、手腕、前臂、上臂、肩。 7.尽量用物体的惯性和重力; 8.避免方向突变的动作,使其成为连续突变运动; 9.使用无拘束的舒适动作,发挥人所固有的动作速度; 10.建立合适的作业节奏。,四、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3.特殊人员的安全管理 女工特殊劳动保护;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结束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