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群筠 以校为本的教学管理活动改进(教研组)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446912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29.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群筠    以校为本的教学管理活动改进(教研组)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赵群筠    以校为本的教学管理活动改进(教研组)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赵群筠    以校为本的教学管理活动改进(教研组)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赵群筠    以校为本的教学管理活动改进(教研组)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赵群筠    以校为本的教学管理活动改进(教研组)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赵群筠 以校为本的教学管理活动改进(教研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群筠 以校为本的教学管理活动改进(教研组)(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我们拥有从容智慧的教学生涯,杭州市文晖中学 赵群筠,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 赵群筠,以校为本的教学管理活动改进 指向教师执教能力的实践研修,“我的道路是最美的” 文晖中学的办学核心理念,文,文化。 晖,光也。 文晖,文化之光 花是果的路, 云是雨的路, 学校是师生成长的道路。,我们的苦恼,许多我们已习以为常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手段其实问题重重课堂教学中,老师重“教”轻“学”,单纯性地传授学科知识,忽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学”不“问”,被动地接受课堂内容,缺乏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学校延长教学时间,甚至周末和节假日组织集中补课进行“自我安慰”;特别是在学校以教考分离、统考排名为手段来督

2、促教师,大部分教师处于一种焦虑,找不到教学方向而苦恼,“静心思考教学,反复研讨,做最好的自己”,2010年秋,学校从实际出发,提出“改进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工作思路,从朴素而具体教学活动的管理的改进入手,学校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常规”中突破一些惯性行为,唤醒自己的反思与研究意识,通过具体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改进,来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式的转变。,我们走过的路,2010年9月,作业整理课开设。,2010年10月,课堂展示与反馈的“小白板”诞生,2010年11月-12月,以自主命题为核心的教学评价系列研究,2010年11月,“专家门诊”开业,2010年12月,导师制启动,2011年1月3月

3、,寒假作业大变脸,2011年9月,启动“面向中等程度学生的课堂变革”,2011年12月,文晖中学搬进新校舍,小白板变成大白板,2012年3月,课改之苑正式授牌。,2012年4月,被推选为浙江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理事学校,我们走过的路,2010年9月,作业整理课开设。,2010年10月,课堂展示与反馈的“小白板”诞生,2010年11月-12月,以自主命题为核心的教学评价系列研究。,2010年11月,“专家门诊”开业,2010年12月,导师制启动,2011年1月3月,寒假作业大变脸,2011年9月,启动“面向中等程度学生的课堂变革”,2011年12月,文晖中学搬进新校舍,小白板变成大白板,201

4、2年3月,课改之苑正式授牌,2012年4月,被推选为浙江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理事学校,改进教学常规管理 提高教学环节实效,我们走过的路,2010年9月,作业整理课开设。,2010年10月,课堂展示与反馈的“小白板”诞生,2010年11月-12月,以自主命题为核心的教学评价系列研究。,2010年11月,“专家门诊”开业,2010年12月,导师制启动,2011年1月3月,寒假作业大变脸,2011年9月,启动“面向中等程度学生的课堂变革”。,2011年12月,文晖中学搬进新校舍,小白板变成大白板,2012年3月,课改之苑正式授牌,2012年4月,被推选为浙江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理事学校,改进教学

5、常规管理 提高教学环节实效,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我们走过的路,2010年9月,作业整理课开设。,2010年10月,课堂展示与反馈的“小白板”诞生,2010年11月-12月,以自主命题为核心的教学评价系列研究。,2010年11月,“专家门诊”开业,2010年12月,导师制启动,2011年1月3月,寒假作业大变脸,2011年9月,启动“面向中等程度学生的课堂变革”。,2011年12月,文晖中学搬进新校舍,小白板变成大白板,2012年3月,课改之苑正式授牌,2012年4月,被推选为浙江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理事学校,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常规管理 提高教学环节实效,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小

6、白板变为大白板后,白板的故事还在继续 ,2011年12月,搬进新校舍,新教室中配备了三块大白板,“多少个中午都是在你的办公室里度过的,为了问你一个问题,和同学争得死去活来,每天跑着到你办公室就是为了抢到你身边的一个黄金地段,就是这样,我爱上了化学,爱上了生物。” 摘自 6班陈引 新浪博客,2010年11月, “专家门诊”开业,2010年12月,启动导师制-我们都认领了“干儿子干女儿”,2011年9月 面向中等程度学生的 课堂变革,2012年3月,课改之苑正式授牌,浙江省22所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共同组成研究联盟。 文晖中学、绍兴实验初中等5所学校被推选为理事学校,从此,拉起彼此的手,围成课改

7、的大海。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缪水娟主任、柯孔标副主任、张丰副主任、相关教研员和40所联盟学校校长出席会议。 缪水娟主任说: “教学改革联盟是一个富有教育理想的志愿者组织,大家要面对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加强校本研究与区域合作,以课题、课例为抓手,积极参与联盟活动,真正发挥联盟学校的联动作用。”,作业整理课 保证学生的从容自习 与作业的及时反馈,让小白板 呈现学习进程 方便老师诊断学情,通过自主命题研究 提高老师教学把握能力 恢复老师教学自信,以”新寒假作业” 减少无效学习 恢复学习的意义,借”专家门诊”导师 加强针对性指导 建立个别化学习体系,面向中等生的课堂变革 以学为中心 转变学习方式,教

8、学过程,问题,课堂,教研活动可以更丰富,听评课,课堂研磨,集体备课,教学故事交流,资源建设,考试分析,主题研讨,教改课题,作业设计,课例研究,命题研究,亲爱的,做 从容智慧的老师吧 用温润的爱呵护孩子,用明亮的光抚摸孩子,用发自内心的言说激发孩子,给孩子以知识、自信、温暖,还有勇气和力量。 这是我们每一天所走的路; 智慧而从容地创造这一路的风景,自信而淡定地欣赏并享受彼此生长的愉悦,探寻适合自己的那一条路,发现并丰富自我的美。 这是我们一生要走的路;,老师喜欢什么样的教研活动? 内容实用,贴近实际,切合教师水平 现场体验,灵感交流,易于模仿迁移 角色自由,话语主动,便于真实参与,教研 活动 的

9、合 理机 制,教研活动的传统与问题,为什么有些教研活动效果平平? 重展示,轻研究,缺乏问题意识 重预设,轻生成,错失研究时机 重接受,轻参与,流于单向授递 重模仿,轻机制,关注表面处理 重“输血”,轻“造血”,忽略学会学习,教研 活动 的问 题剖 析,教研活动的传统与问题,教研活动应为不同层次的老师提供合理结构的知识资源,并促使老师 学会教学(形成教学专长) 学会反思(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本领) 学会积累(获得专业成长经验和个人教育智慧),教研活动的传统与问题,学校教研组的功能与研修机制,第三十一条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等教师研修组织,要在履行管理职能的同时,突出研修功能,建立教育教学问题的

10、发现与解决机制,构建对话、合作、反思、共享的研修文化。 第三十三条 简化教师研究的形式化要求,引导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和提炼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进行动。通过教育实际问题的反思、研究与改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第三十二条 教师研修的重点是执教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研修活动要重视引导教师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规范,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研修的内容包括解读课标和教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学习诊断、学业辅导、过程性评价、考试命题研究等。 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一、从教师最需要的地方

11、入手,从聚焦课堂到关注教育教学全过程,以作业使用者 的身份看作业,阅读推介 体会读者,编写教参 体会编者,体验课堂 作为学生的你,课堂诊析 作为同行的你,编制布置 作业的老师,以应试的学生 的身份看测验,作业 作业 评析 设计,研究命题 的老师,测验 测验 分析 编制,作为教师的你,独立备课 体会教者,教材解读 教学设计 教学实现,素描实录式评课 对话追问式评课 诊断建议式评课,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写作指导课,(一)备 课(解读课标和教材、教学设计),二、以教师最习惯的方式与他们交流,1. 对教学参考和教学资源的依赖性,2. 过于突出教师的解读,而忽略了学生的体验,3. 教学设计中过多的挖

12、掘和链接,学习思考难以充分展开,4. 教师的学科视野相对狭窄,6. 异化的集体备课没有起到研讨交流的作用,5. 教材本身的功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独立备课”将课标、教材解读进行到底独立备课.doc,上午 8:3010:00 分别独立构思课堂框架,形成一次教案 10:0011:00 讨论交流与点评 11:0011:30 分别改进自己的教案,形成二次教案 下午 开放网络,允许搜索,并提供该课文的部分资源, 供教师钻研浏览对照资料,分别思考改进教案, 形成三次教案 晚上 就三次教案的形成及资料浏览中的启发之处,写 一篇千字的体会。,以“自我”的角色进入文本 以“非我”的角色进入文本 适当地参考教师

13、教学用书 有选择地选用相关材料 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读“厚” 再把教材教“薄”,备课小结,(二)课堂教学,以实际的行动来诠释教学设计 实现教学目标,寻找课堂体验, 研磨现场教学处理,提高教学实现能力,课堂教学三道“坎” 一是深入解读课标和教材 二是把解读转化为教学设计 三是把教学设计展开为具体的、丰富的教学活动,1)以“同课异构”,让教师进课堂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 上午 听四位老师的异构课 下午 讨论分析课文的教学处理,形成共同教案,推选 两位“同课同构”的任教者 2)以“同课同构”,观察研究课堂教学的实现 上午 两位老师同课同构上课, 指导者按相同教案上下水课; 下午 交流课堂观察情况,分析教学

14、实现的方法 同步 书记员整理教研过程记录,撰写教研案例; 其他老师分别撰写课堂研究体会,“同课异构”关注教学设计能力,强调了老师文本解读的个性和教学设计能力,执教者在相互碰撞中激发灵感,并收获启发。,“同课同构” 教学实现能力的提高,“同课同构”的教研形式更多的是关注了课堂教学能力的呈现和提升,追深了教学设计的“动态落实”曲线过程。,“上同课异构难,上同课同构更难,跟特级教师上同一个教案难上加难”。 义乌 陈仙华 “第一次听赵老师上春酒的时候,是用仰望的姿态看特级教师,虽然精彩,但觉难以企及。而这次则感觉很亲近,很实用。我的教学设计的很多疑惑点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不是展示课,更不是表演课,而是

15、常态课,研究课。这体现了赵老师的一个观点:让自己从“时装秀”向“裁剪师”过渡。” 长兴 邱荣珍,“独立备课”将课标、教材解读进行到底,上午 8:3010:00 分别独立构思课堂框架,形成一次教案 10:0011:00 讨论交流与点评 11:0011:30 分别改进自己的教案,形成二次教案 下午 开放网络,允许搜索,并提供该课文的部分资源, 供教师钻研浏览对照资料,分别思考改进教案, 形成三次教案 晚上 就三次教案的形成及资料浏览中的启发之处,写 一篇千字的体会。,三节精彩的课完美地演绎了同构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同课同构比同课异构更有挑战性、可比性。一样的教案,相同的课件,原本我认为是简单

16、的三次重复,心中有些不以为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环境,学生是一个动态的主体,师生之间又存在一个相互反馈的过程。所以预设仅仅就是预设,无法调控整个课堂。虽然大家的“主流”过程是一致的,但对于细节的处理就得依靠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节课都是真实的课,没有演、没有秀。作为听课的老师就感觉离自己很近,自己平时的表现也就投影在执教者的身上,这样的听课、评课,收益的不仅仅是当局者,更有我们这些“旁观者”。 同课同构,爱上你没道理! 四川青川县青溪中学 贾友琼,9月27日10月7:汪远老师自主备课; 10月8日:汪远老师会同六年级组教师干集体备课; 10月9日10月13:在区教研员、特级教师王自文老师的指导下,汪远老师反复试教,完善教学设计; 10月13日10月14:两位执教教师交流教学流程。 10月14日:同课同构,同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