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心理的发展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41870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性心理的发展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社会性心理的发展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社会性心理的发展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社会性心理的发展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社会性心理的发展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性心理的发展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性心理的发展概述(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36岁儿童 社会性心理的发展,学习目标,能够举例说明36岁儿童情绪情感理解、表达和调控的发展。 能够说出36岁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能够举例说明36岁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表现。 能够举例说明36岁儿童社会认知与交往的发展特点。,学习内容,情绪情感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性别角色的发展 社会认知的发展 社会行为的发展 社会交往的发展,第一节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表达 情绪理解 情绪调控,一、幼儿的情绪表达,1、幼儿情绪情感表达的发展 2、情绪表达的发展趋势 3、影响幼儿情绪表达的因素,1、幼儿情绪情感表达的发展,(1)在婴儿期已经产生的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分化产生了自我意识情绪如害羞、

2、骄傲等。 (2)在情绪社会化的基础上产生高级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3)道德感的发展: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由于幼儿园集体生活中逐步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在初步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产生了基本的道德感如自豪感、友谊感等,但由于抽象思维水平的限制,幼儿的道德感还很表浅。,(4)理智感的发展:5岁左右,儿童的理智感明显地发展起来。不仅表现在好问好奇,而且表现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自豪感、成就感等方面。6岁左右,儿童特别喜欢智力游戏,表现出强烈的“争强好胜”。,(5)美感的发展:4岁前的幼儿喜欢鲜艳的物体,4岁以后逐渐发展起对艺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在欣赏中体验和表现出喜悦、羡慕等美感。幼儿

3、的美感与良好的情绪体验紧密联系,依然肤浅、表面;直接以行动、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面表达。,2、幼儿情绪表达的发展趋势,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情绪不断社会化,3、影响幼儿情绪表达的因素,活动过程而不是活动结果 社会文化和规范的要求 母亲的表情,二、幼儿的情绪理解,1、情绪语言的出现 2、主动了解情绪 3、对情绪的思考 4、移情,1、情绪语言的出现,儿童在1岁半时开始用词语(比如高兴、伤心、害怕)来指称内在的情绪。 3岁时情绪词使用的数量和范围都迅速扩大。 6岁时大多数孩子已经习惯说兴奋、愤怒、烦人、失望、着急、不安等。 最初儿童谈论的完全是自己的情绪,2岁以后开始谈论别人的情

4、绪。,2、主动了解情绪,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交谈使儿童对情绪的兴趣和理解逐步获得发展。 不仅了解情绪的外在表现,还要探究情绪的原因。,孩子:什么让你这么害怕,妈妈? 妈妈:没有什么。 孩子:什么让你害怕? 妈妈:没有什么。 孩子:是什么?下面的什么,妈妈?让你害怕? 妈妈:没有什么。 孩子:那个没让你害怕? 妈妈:没有,没让我害怕。 孩子:那是什么东西? 备注:他们谈论的是一只死老鼠。,3、对情绪的思考,儿童不只是体验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还逐渐地思考情绪。 35岁的儿童不仅能准确地给情绪命名,还能确认情绪产生的原因。 幼儿末期儿童还能够有效地预测他人的情绪。,next,儿童辨别情绪的性质和原因的准

5、确率,镜头一:前两天妈妈感冒生病了,但佳佳还是缠着妈妈,非要妈妈陪她玩。妈妈很累,对佳佳说:“妈妈生病了,佳佳听话,乖一点,等妈妈病好了再陪你玩吧。”佳佳还是不依不饶:“不行,不行,我要和你一起玩,我不高兴。”,镜头二:妈妈带佳佳去浦东世纪公园放风筝,正好遇到了公司里同事和他2岁的女儿也在玩,妈妈有点事儿要和同事说,就让佳佳陪小妹妹一起玩,她们玩得很开心,后来小妹妹一不小心,滑倒在泥坑里大声地哭了起来,佳佳却在旁边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妈妈很生气,质问佳佳:“你怎么没有照顾好小妹妹?看到她摔倒了也不把她扶起来,帮她掸掸土。”佳佳回答:“又不是我弄倒她的,是她自己摔倒的,又弄得这么脏,我才不管呢!

6、”,4、移情,什么是移情 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移情能力,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什么是移情,移情又叫感情移入。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移情是由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共鸣情感反应。通俗地讲,移情是指个体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动的能力,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移情能力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1)移情促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为其社会性发展铺平了道路。 (2)移情为幼儿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3)移情促使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

7、关系,为日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及社交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移情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如何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移情能力的培养可从情绪的辨识入手 能正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是孩子移情能力形成的基础。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情绪反应,经常要求孩子观察别人的情绪状态。,(1)观察自己的表情。当孩子做出高兴、生气、喜欢等表情时,家长可以在孩子面前放一面镜子,让孩子看到镜子中自己的面部表情。这种方法被称为镜像表情观察法。 (2)表情图识别。即教孩子识别一些明显的表情图,如高兴、生气、害怕等表情图,甚至可以利用各种卡通人物的夸张表情,有时效果也很好。 (3)表情模仿训练。即让孩子做出与

8、同伴相同的面部表情动作,在模仿同伴的各种表情时,能立刻用正确的语言说出这是什么样的表情,如“高兴”、“害怕”、“生气”等。 (4)表情推测。即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推测故事中某一角色的表情。如,有一天,小白兔在森林里玩,突然一只大灰狼出现在小白兔的面前,请想一想小白兔心里会觉得怎样?,当孩子掌握了这些基本情绪的辨识之后,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把这些情绪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孩子看到一样新奇有趣的玩具,家长问孩子:“你看到了这玩具心里怎么想?”孩子能准确地说出“我很喜欢它”,而不是简单地回答:“我很高兴。”又如当孩子做错了事以后,家长问他:“你现在心里感受怎样?”他们能说出“觉得难为情”,而不是单纯

9、地说心里觉得不舒服。,引导孩子对他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1)情绪追忆。 情绪追忆是通过语言唤起孩子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当时情景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情景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孩子产生共鸣。如,看到邻居家的超超感冒发烧了,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哟,超超发烧了,热度很高呀。我想起来,你前几天也感冒、发热了,好像感觉特别难受,非常不舒服吧?”通过引导孩子情绪追忆,使他们能想象出别人当时的感受。,(2)情感换位。 情感换位是通过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景(如家庭父母老人邻居等),让孩子进行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从而使他们能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促使孩子以某种

10、角色进入情感共鸣状态。如“如果你是一位老爷爷,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方便,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如果你眼睛看不见了,你在生活中会感到有什么不方便,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有一天,你在公园里玩的时候,突然看到有个小弟弟不小心摔倒在水坑里了,假如你是那个小弟弟,你心里是不是特别想要别人能帮助你?”,通过情绪追忆和情感换位,能使孩子把过去的情绪、情感体验移到相应的情景中,并置身其中,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验他人当时的情绪反应,从而产生共鸣。 总之,要想孩子富有同情心并乐于助人,家长首先应从移情入手,让孩子学会移情,这是孩子学会关心,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的基础。,三、幼儿的情绪调控,1、获得情绪表现规则 2、

11、从他人控制到自我控制 3、情绪自我调节策略,1、获得情绪表达规则,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其成员情绪表达的基本规则,有些是潜在的,有些是明显的,如“男儿有泪不轻弹” 最常见的情绪表现规则:最小化、最大化、面具、替代。 儿童在2岁时就已经掌握了最大化规则,6岁时儿童才能有意识地使用面具与替代规则。,2、从他人控制到自我控制,把情绪控制从抚养人的控制转化为孩子的自我控制是情绪发展的重要任务。 2岁以后,儿童开始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幼儿情绪自我调节策略的发展,积极情绪培养的方法,1.要保持家庭中和睦愉快的气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情感习得的启蒙学校,是人类情感最美好最丰富的资源所在地。孩

12、子情感起源于父母的抚爱和家庭温馨氛围的熏陶,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是培养孩子积极情绪的重要条件。 2.减少接触恐怖、血腥的影视及图书机会 尽量少让孩子接触恐怖、血腥的影视节目和图书,这类影视节目和图书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其不利,它们都会引起孩子消极的情绪。,3.要给幼儿有“情绪准备”的时机 我们要站在孩子的位置去体会他们的心理,在尊重、了解他们的情绪的基础上培养积极情绪。 4.要时常引导幼儿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欢乐情绪 例如让孩子帮助家长干些简单家务劳动,并给予及时的认同和表扬,让孩子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欲与愉快感,有助于形成其积极的情绪。 5.要注意防止幼儿产生恐惧、

13、愤怒、胆怯等消极情绪,一般的做法是:防止给幼儿突如其来的刺激(如巨响、身体的刺痛等)。对于不可避免的雷声等应事前提醒幼儿,让其有思想准备,成人也应做出镇静、不惧怕的样子。防止给幼儿精神威胁。如把他们关到暗处,或讲些易引起他们害怕的故事,或用幼儿惧怕的东西吓唬他们。对于自己已经害怕暗处的幼儿,成人应设法陪同或引导他们在暗处的空间里活动,让孩子逐渐了解黑暗处除了缺少亮光之外,并无可怕的事物。防止打骂幼儿,尤其不能用突然袭击的残酷手段打孩子。,防止产生忿怒情绪。怎防止和消除幼儿的忿怒情绪呢?家长要以身作则,经常以愉快的心情、柔和婉转的言谈和表情影响幼儿是最为重要的。成人平时不应迁就孩子的不理要求,并

14、教育他们讲礼貌、守纪律、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无理取闹减少了,忿怒情绪的产生也会随之减少。成人儿转移不满、不悦的心情、避免形成忿怒情绪。,总之,我们要帮助幼儿消除和克服不良情绪,使其保持和形成积极的情感在生活中,幼儿难免会遇到新奇、陌生或恐惧的事情而产生情感压力。例如一个幼儿遇到父母生病、家庭离异时可能会变得垂头丧气;一个家长对幼儿期望过高,幼儿感到力不从心时会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遇到这些问题时,家长和老师首先要设法尽快帮助幼儿消除不良情绪,给予抚慰,恢复愉快心境;再者是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向其他方面,吸引幼儿去完成他能完成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以解脱紧张状态。,对于那些缺损家庭的幼儿和有

15、生理缺陷的幼儿更要多观察、多亲近、多“偏爱”。缺损家庭的幼儿常具有自卑心理,极易形成忧伤、孤独、畏缩、胆怯情绪情感,做事缺乏自信心;有心理缺陷的幼儿更多具有伤感心理,常常神经紧张、自卑沮丧,或对人对事冷淡漠然。对于这样的幼儿要想方设法培养他的兴趣,发挥其长处、特长,帮助消除和转移不良情绪情感,用爱心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使他们变消极为积极,变沉默为活泼。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具有积极良好的情绪情感,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 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体验的发展 自我控制的发展,一、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 2、幼儿

16、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1)4岁到5岁期间自我意识发展最迅速。 (2)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34岁之间;自我体验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周岁左右;自我控制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5岁期间。,2、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自我评价具有依赖性和情绪性。 (2)自尊感产生。 (3)独立性和坚持性在幼儿期逐渐发展,45岁是坚持性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二、自我概念的发展,客我和主我的扩张 自我评价的发展,1、客我和主我的发展,(1)客我的扩张:关于自我的概念内涵从主要是具体的外部特征如“我有两个小辫子”等扩张到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情感如“我会画画”、“我在做游戏,我很高兴”等。 (2)对自己内心世界愿望的意识如“我想要”扩张到了愿望与行为的关系,能从个人的内心愿望解释行为结果,如“他去告诉老师他做完了,他想让老师表扬他”。,2、自我评价的发展,(1)从依存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的评价。 (2)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