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教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41818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网络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社会网络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社会网络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社会网络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社会网络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网络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网络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教材(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网络、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浙江是老板的“摇篮”,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 浙江让人向往的另一个原因是,全球50多万种商品,在这里能买到30多万种,而且价格便宜得让人难以置信! 比如上海七铺路10元3双的白色棉运动袜,在浙江义乌只卖0.7元;100支装的双头棉签在上海家乐福卖1.2元,在义乌只卖0.19元;牙刷,最新保健型、窄头、牙刷毛带波浪形的,100支外配一个很好看的塑料手提包,15元;在上海要卖到100多元的洋娃娃,在这里只卖10元 相同质量的商品,在义乌批发要比其他地方便宜50%甚至更多。价格的杠杆,为义乌小商品撬动着全球市场蛋糕。这里家家户户自己开工厂,每件商品只赚一分钱就卖!他们这

2、样算账:一双袜子赚一分钱,一个普通摊位每个月要销出70万80万双袜子,也就有70008000元利润,一年下来将近10万元。租10个摊位,就是100万元! 他们为什么能如此低价?,小资料:产业集群的概念,是指由一群在地域上相近,品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组成,这些企业既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既具有专业分工又紧密协作,彼此维持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由此形成了比较完成的产业群体.,图28 温州重要产业集群概况,金属外壳打火机 :90% 水彩笔: 90% 纽扣: 80% 合成革: 70% 锁具: 65% 剃须刀: 60% 塑编: 60% 商标徽章: 40% 低压电器: 36% 拉链: 30% 皮鞋: 26%,国

3、内市场占有率,一、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流变,(一)嬗变阶段 1萌芽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中的“工业区”/“产业区”(industry district)论 (2)韦伯工业区位论(1909)中的“集聚(agglomeration)指向”论 2再度复兴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的“第三意大利”现象探究 Bagnacl, 1977;Bacattini, 1978; Piore & Sabel, 1984. 3. 高涨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1)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 (2)从学界到政界、产业界 (3)引发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多学科

4、关注,二、概念术语的纷杂与辨析,(一)概念术语 1国外学者采用的概念术语 集群(Cluster)、区域集群(regional cluster)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区域产业集群(regional industrial cluster) 地理集群(geographical cluster) 企业集群(cluster of enterprises)、地方企业集群(local cluster of enterprises) 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s)、新产业区(new industrial districts) 地方生产系统(local prod

5、uction systems) 产业网络(industrial networks)、产业空间(industrial space),(二)相近概念辨析 企业集群企业集聚/扎堆 集:地理集聚、地理邻近 群: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知识(技术)溢出 (产业集群演化的生命周期现象),(三)“产业集群”概念的经典定义 1波特(1998,2000)的“产业集群”定义,2. 魏后凯(2003)的“产业集群”定义说 产业集群是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关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命有机体的产业群落(魏后凯,2003) (缺陷:未涉及“支撑机构”) 案例素材:大唐袜业集群 1000家原料厂、300家缝头

6、厂、100家定型厂、300家包装厂、200家机械配件厂、600家营销商、100家联运商 专业市场、大唐袜业网 大唐袜业研究所、技术创新中心 大唐镇政府、大唐袜业协会,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市场需求拉动:如消费者对于产品缺陷和局限性的认识;消费者不同的消费偏好;相关领域进入占领市场。 技术推动:核心技术形成后会持续的技术改进,技术积累诱发持续创新。 资源禀赋型:在一个技术领域每一次技术进步会阻碍进一步改进。,集群的类型 一是自发成长型产业集群 二是企业扩张型产业集群 三是市场带动型产业集群 四是科技驱动型产业集群 五是外资带动型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分类,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分类:非正式集群、有组织集

7、群和创新集群; 按照产业区划分为“第三意大利式产业集群”、卫星式产业集群和轮轴式产业集群 按照集群内企业性质分为传统产业集群、高技术产业集群和服务型集群,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分析,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2)范围经济: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引发的成本降低:要素多重性;品牌和销售网络优势;管理效率覆盖面 2、降低交易成本:集聚会降低交易成本 (1)不好的名声会带来未来的损失,信任、合作成为必然;(2)血缘、亲缘关系会形成信任,降低合同签订、实施成本和机会风险。 3、内部的竞合关系:,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构成,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1、产业集群成为区域技术创

8、新的有效组织载体 2、产业集群引发区域内创新资源的组合、合作 3、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网络的形成 而技术创新同样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1、技术创新、知识外溢是推动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 2、提高集群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企业间的创新集群,1、技术扩散:技术持有者通过销售技术或产品方式主动扩散;技术溢出引起的模仿创新; 2、市场需求拉动: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相互关联,技术创新本身是对市场变化的反映,需求越旺盛,越容易形成大规模创新集群。技术关联的创新链传递效应。汽车对新材料、动力、轮胎、仪表等行业的需要。,3、企业间竞争驱动:率先者的成功会打破原有的竞争格局和利益分配;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4、

9、政府政策推动: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引导企业间的创新集群形成。我国的高新区建设,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推动等都是有效的形式。,企业内创新集群的集群经济 资源共享和范围经济:包括有形资源共享和无形资源的共享。 学习效应: 企业间创新集群的集群经济 创新技术的外部性:技术具有公共产品特性; 创新的市场外部性:信息外部性和市场机会尝试带来的确定性增强。 创新利益的外部性:技术创新利益并非被创新者独占,而会转移到使用者。,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构成,自学材料,产业集群是温州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温州许多地方,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起步,就近建立专业市场,经过无数次产业提升,最终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的特色产

10、业群.,如今,温州已诞生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产 业集群,鞋革,服装,眼镜,低压电器,打火机等生产基 地纷纷落户温州.在规模,市场占有率,品牌形象上都 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保持很强的竞争力.,例如温州就享有 “中国鞋都”的美誉.下面我们 就爱看看鞋业从原材料加工,设计,生产,销售等完整的 生产流通体系.,图2-9温州鞋革行业的产业链,鞋厂,乐清白石鞋底生产基地,永嘉瓯北黄田鞋饰生产基地,鹿城广告策划公司,鹿城鞋楦鞋机生产基地,遍步国内外的营销市场和专卖,崔溪牛皮生产交易市场,崔溪鞋面皮生产基地,平阳水头鞋里皮生产基地,议一议:这种产业链使温州鞋革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那里优势?,三、长三角产业集群可持

11、续发展面临的困境,(一)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同构现象严重 “流行”的高科技产业,如电子通信、生物医药等,即使在传统产业也大多集中在化纤纺织、丝绸纺织、制衣、制鞋、五金制品、精细化工等轻工业 造成上述情形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行的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二)产业集群区内存在企业恶性竞争现象 (三)集群技术扩散存在负效应,(四)产业地域集中的“拥挤效应”引致集群不经济 产业集群相当于一个自愿聚集在一起的组织的聚合体或俱乐部。布查纳认为,一个俱乐部的最佳规模就在外部不经济所产生的边际成本正好等于由于新成员分担运转成本的带来的边际节约这点上。超过这个规模,企业的集聚就会引起生产要求价格的上涨,产业集群的拥挤效

12、应所引改的不经济主要表现在: 高技术人才聘用成本的上升。 土地、交通等影响经营成本因素的价格或成本的上升。 在某些传统的产业集群内,企业单纯的量的增长而非质的提升,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并可能引致资源的枯竭。,硅谷-产业集群的典范,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近50公里的一条狭长地带,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 它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大公司,融

13、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所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13和16。80年代后,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纷纷出现,该地区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现在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半导体工业聚集区的代名词。,硅谷-产业集群的典范,达到,硅谷的特点,1、小企业为主。20世纪80年代,硅谷约有3 000家电子公司,员工人数超过1 000名的公司只占2% , 85%的公司的员工少于50名。截止1999年3月,人员不超过50人的公司占科技公司的80%,约有4 800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硅谷企业的平均雇员也只有350人。硅谷的成功离不开生生灭灭的成千上万的小公

14、司。 2、产学研合作紧密:大学、企业、研究院所等机构间联系紧密,共同致力于技术的创新 3、研发投入高。联邦政府研发经费对硅谷的大学、实验室和私人企业的投入支持了硅谷关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硅谷地区的技术创新。在1993年至2004年之间,硅谷获得了136亿美元以上的联邦研发经费。其中,国防部(DOD)拨给硅谷的研发经费超过50%,数额在71亿美元以上。其它联邦研发投入来自于卫生部(HHS)25亿美元,占全部经费的19%;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8亿美元,占13%;国家科学基金会(NSF)5.22亿美元,占6%。,硅谷的特点,2003年,硅谷大约有328个上市公司投资于研发。这些公司总研发

15、投入超过了324亿美元,是联邦政府研发投入的10倍。 硅谷企业非常注重研发,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10%以上。从1990年到2003年,硅谷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为11%左右,同期美国企业的平均水平为3%。 4、中小企业成长与裂变 1956年肖克利成立半导体实验室,成为硅谷发展基石 后衍生出仙童公司,由仙童公司演化出38家半导体公司,间接衍生出200多家企业 5、风险投资家成为最活跃的要素。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得得稳定网络。 6、创新网络间的彼此开放:技术变革迅速、风险收益不确定、信息失效快迫使企业间开放;人员流动迫使企业开放,1、高水平的大学科研院所 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

16、利分校、圣克克拉大学及相关研究机构。 斯坦佛工业园区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初,斯坦佛大学作了三项制度创新:成立斯坦佛研究院(SRI),从事国防研究并协助发展西海岸的公司;举办“荣誉合作项目”,向当地公司开放课堂,对工程师进行培训;建立“斯坦佛工业园区”(SIP),吸引了大批公司。斯坦佛工业园区的建立,奠定了硅谷高科技中心的基石,是硅谷历史的重要转折点,现代硅谷的历史就是从此真正开始的,硅谷成功的因素分析,2、发达的风险投资。一是具有资金放大器的功能,为硅谷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急需资金;二是具有企业孵化器的功能,利用自身的经验、专门知识和社会关系网络帮助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开拓市场,提供增值服务;三是具有市场筛选的功能,经过严格的项目评估选取优质商业计划书,培育了硅谷的整个高技术产业群。 3、其他服务体系完备,包括商业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