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三章-电化学局部腐蚀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5425935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8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第三章-电化学局部腐蚀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化学]第三章-电化学局部腐蚀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化学]第三章-电化学局部腐蚀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化学]第三章-电化学局部腐蚀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化学]第三章-电化学局部腐蚀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第三章-电化学局部腐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第三章-电化学局部腐蚀(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局部腐蚀,腐蚀形态分为两大类,即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 如果腐蚀是在整个金属表面上进行,则称为全面腐蚀。 如果腐蚀只集中在金属表面局部地区上进行,其余大部分地区则几乎不腐蚀,这种类型的腐蚀便称为局部腐蚀。 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具有不同的特征:全面腐蚀的阴阳极面积非常小,甚至用微观方法也无法辨认出来,而且微阳极与微阴极的位置是变幻不定的。因为整个金属表面在溶液中都处于活化状态,只是各点随时间(或地点)有能量起伏,能量高时(处)为阳极,能量低时(处)为阴极,这样使金属表面都遭受腐蚀,金属腐蚀造成金属的大量损失,但从技术观点来看,这类腐蚀并不可怕,不会造成突然事故。,第一节 点腐蚀(简称点蚀),

2、一、点蚀:是一种腐蚀集中于金属表面的很小范围内,并深入到金属内部的蚀孔状腐蚀形态。一般是直径小而深度深。蚀孔的最大深度和金属平均腐蚀深度的比值称为点蚀系数。点蚀系数越大表示腐蚀越严重。 二、点蚀发生的特征,即产生点蚀的主要条件有下列三方面: 1、点蚀多发生于表面生成钝化膜的金属材料上(如不锈钢、铝、铝合金上)或表面有阴极性镀层的金属上(如碳钢表面镀锡、铜、镍等)。当这些膜上某点发生破坏,破坏区域下的金属基体与膜未破坏区域形成活化-钝化腐蚀电池,钝化表面为阴极而且面积比活化区大很多。腐蚀就向深处发展而形成小孔。,2、点蚀多发生于有特殊离子的介质中,如不锈钢对含有卤素离子的介质特别敏感,其作用顺序

3、为ClBrI,这些阴离子在合金表面不均匀吸附导致膜的不均匀破坏。 3、点蚀发生在某一临界电位以上,该电位称作点蚀电位(或击破电位),用Eb表示。如图所示,如把极化曲线回归,又达到钝态电流所对应的电位Ep,称再钝化电位或叫保护电位。大于Eb值,点蚀迅速发生、发展。Eb-Ep之间,已发生的蚀孔继续发展,但不产生新的蚀孔。小于Ep值,点蚀不发生。所以,Eb值越高,表征材料耐点蚀性能越好,Ep与Eb值越近,说明钝化膜修复能力愈强。,图4-1、动电位测量阳极极化曲线模式图,三、点蚀机理:Hoar等人提出,点蚀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成核和发展阶段。容易钝化的金属,由于钝态的局部破坏,孔蚀现象尤为显著。当介质含

4、有某些活性阴离子(如Cl)时,他们首先吸附在金属表面某些点上,然后对其氧化膜发生破坏作用。在膜受到破坏的地方,成为电偶的阳极,而其余未被破坏的部分则成阴极,于是就形成活化钝化电池。由于阳极面积比阴极面积小得多,阳极电流密度很大,很快就被腐蚀成为小孔。与此同时,当腐蚀电流流向小孔周围的阴极,又使这一部分受到保护,继续维持在钝态,溶液中的Cl离子,随着电流的流通,即向小孔里迁移。这样就使小孔内形成金属氯化物的浓溶液,它使小孔内继续保持着活化状态,又由于氯化物的水解,小孔内溶液的酸度增加,使小孔进一步腐蚀,这就是点蚀的自催化理论。,四、影响点蚀的因素: 环境因素: a、介质类型:某些材料易发生点蚀的

5、介质是特定的,如不锈钢易在含卤素阴离子Cl、Br、I中发生,而Cu则对SO42更敏感。实验用FeCl3(10%)作为加速实验介质。 b、介质浓度:以卤素离子为例,一般认为,只有当卤素离子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才发生点蚀。可以把产生点蚀的最小浓度作为评定点蚀趋势的一个参量。不锈钢的点蚀电位与卤素离子浓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Ex-=a+bCx-,Ex-为点蚀电位,Cx-为阴离子浓度,a、b随钢种及卤素离子种类而定。,c、介质中其它阴离子作用:介质中如存在有OH、SO42等离子,对不锈钢点蚀起缓冲作用,效果随下列顺序而递减: OHNO3ACSO42ClO4,对铝则有: NO3CrO4ACSO42。 d、

6、介质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对不锈钢来说点蚀电位降低。 冶金因素:提高不锈钢耐点蚀性能最有效的元素是铬、钼,氮、镍也有好的作用。含铬量增加提高了钝化膜的稳定性。钼的作用在于钼以MoO42-的形式溶解,并吸附于金属表面,抑制了Cl的破坏作用。也有人认为可能形成一种保护膜,从而防止了Cl的穿透。 不锈钢中加入适量的V、Si和稀土对提高耐点蚀性能也稍有作用。,五、防止点蚀措施: 改善介质条件:如降低溶液中Cl含量,降低温度。 阴极保护:阴极极化使电位低于Eb,最可靠是低于 Ep,使不锈钢处于稳定钝化区。 对合金表面进行钝化处理,提高材料钝态稳定性。 使用缓蚀剂:封闭系统中使用缓蚀剂最有效,对不锈钢最有

7、效的是亚硝酸钠。 (5)使用耐点蚀材料。钛和钛合金有最好的抗点蚀性能。,第二节 缝隙腐蚀,一、缝隙腐蚀:缝隙腐蚀是因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非金属的表面间存在缝隙,并有介质存在时而发生的局部腐蚀形态。 二、缝隙腐蚀特征: 可发生在所有金属与合金上,特别容易发生在靠钝化而耐蚀的金属及合金上。一般发生缝隙腐蚀的敏感缝隙宽为:0.025-0.1mm。 介质可以是任何侵蚀性溶液,酸性或中性,而含有氯离子的溶液最易引起缝隙腐蚀。 与点蚀相比,对同一种合金而言,缝隙腐蚀更易发生。在Eb-Ep之间的电位范围内,对点蚀讲,原有点蚀可以发展,但不产生新的蚀孔;而缝隙腐蚀在该电位区内,既能发生也能发展。缝隙腐蚀的临界电

8、位要比点蚀电位低。,三、缝隙腐蚀机理:缝隙腐蚀可分为初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在初期阶段,缝内外的全部表面上发生金属的溶解和阴极的吸氧反应, 阳极:MM+e, 阴极:O2+2H2O+4e4OH- 在经过一个短时间后缝内的氧消失耗完,氧的还原反应不再进行。这时由于缝内缺氧而缝外富氧,形成了氧浓差电池,然后金属M继续溶解,缝内溶液中M+过剩,为了保持平衡,氯离子迁移到缝内,缝内已形成金属的盐类发生水解:M+Cl-+H2OMOH+HCl结果使缝内PH值下降,可达2-3。这就促使缝内金属溶解速度增加,相应缝外临近表面的阴极过程,即氧的还原速度也增加,使外部表面得到阴极保护,而加剧了缝内金属的腐蚀,缝内金属离

9、子进一步过剩又促使氯离子迁入缝内,形成金属盐类、水解,缝内酸度增加,更加促使金属溶解,这就是缝隙腐蚀的自催化过程。,四、影响缝隙腐蚀的因素: 几何形状:缝隙的宽度对缝隙腐蚀深度和速率有影响。例如在0.5N NaCl溶液中,2Cr13不锈钢当缝隙变窄时,腐蚀率增加,最大腐蚀速度的缝宽小于0.12mm。在该宽度下浸泡54天,腐蚀深度可达90m。当缝隙大于0.25mm时,该溶液中不产生缝隙腐蚀。 溶液中的氧浓度:氧浓度增加,缝外阴极还原更易进行,缝隙腐蚀加速。 腐蚀液流速:分两种情况:当流速增加时,缝外溶液中含氧量相应增加,缝隙腐蚀增加;另一种情况,对由于沉积物引起的缝隙腐蚀,当流速加大时,可能把沉

10、积物冲掉,相应使腐蚀减轻。 温度:温度升高增加阴极反应,当T大于80时溶解氧减少,腐蚀减轻。 Cl的影响:Cl浓度增加,缝隙腐蚀加速。,五、防止缝隙腐蚀的措施: 合理设计:在多数情况下设备上都会有造成缝隙的可能,因此需用合理的设计来减轻缝隙腐蚀。图4-2是防止搭接处缝隙腐蚀的几种设计方案比较。在带有垫片的连接件设计时应注意垫圈尺寸要合适,否则也易出现缝隙,如图4-3是使用垫圈的实例。,图4-2防止搭接处缝隙腐蚀的几种设计方案比较,图4-3使用垫圈的实例,(a)垫圈在零件边缘凸出,垫圈下易形成缝隙腐蚀;(b)垫圈小时易形成脏物下的缝隙腐蚀;(c)尺寸大小合适;(d)与加缓蚀剂的玛蹄脂层相结合的垫

11、圈;(e)环形密封圈1、3连接件;2垫圈;4落入缝中的脏物;5加缓蚀剂的玛蹄脂层;6密封环,电化学保护:不能完全解决缝隙腐蚀问题。因为是否有足够的电流达到缝内,以产生必须的保护电位。 缓蚀剂:用磷酸盐、铬酸盐、亚硝酸盐的混合物,对钢、黄铜、锌结构是有效的,也可再接合面上涂有缓蚀剂的油漆。,一、电偶腐蚀:当两种金属或合金相接触,在溶液中可以发现 在该液中电位较负的金属腐蚀速度加大,而电位较正的金属受 到保护,这种现象就是电偶腐蚀。 电动序和电偶序: 电偶腐蚀是与相互接触的金属在溶液中的电位有关,因此构 成了腐蚀原电池。接触金属的电位差为电偶腐蚀的推动力。 一般来讲,两种金属的电极电位差愈大,电偶

12、腐蚀愈严重。 电动序:按金属元素标准电极电位高低排列成的次序表。它 是从热力学公式计算出来的,此电位是指金属在该金属盐 (活度为1)的溶液中的平衡电位。而实际情况下,金属常不 是纯金属,而是合金,有的还带有膜。而溶液也不可能刚好 是该金属离子,且活度为1。,第三节 电偶腐蚀,电偶序:是实用金属和合金在具体使用介质中的电位(即非平衡电位)排列次序表。 无论电动序或电偶序都只能反映一个腐蚀倾向,不能表示出实际的腐蚀速度。而有时某些金属在具体介质中双方电位可以发生逆转。所以电动序和电偶序都有一定局限性。,图4-4说明电偶腐蚀关系的极化示意图,电偶腐蚀原理 金属A、B在酸性溶液中相接触,金属A的腐蚀电

13、位为EA, 自腐蚀电流为iA,金属B的腐蚀电位为EB,自腐蚀电流为iB, iA与iB是由阳极反应MMn+ne(曲线1)和阴极反应 2H+2eH2 (曲线2)的理论极化曲线的交点决定。曲线4是 金属B的实测阳极极化曲线,当金属A、B组成电偶对时,他 们具有混合电位Eg,Eg处于EA与EB之间,假定A、B面积相等, Eg由曲线3和4的交点决定。通过Eg的水平线与曲线4的交点对 应于电偶腐蚀电流ig,并与曲线1相交,交点对应于阳极性金 属B的总电流iB,即偶接后金属B的自腐蚀电流。Eg与曲线 2交点对应为金属的阴极自腐蚀电流iBc,可见iBiB。,电偶腐蚀效应:人们把A、B两种金属偶接后,阳极金属

14、(B)的腐蚀电流iB与未偶合时该金属的自腐蚀电流iB之 比称为电偶腐蚀效应。 电偶腐蚀电流 四、影响电偶腐蚀的因素: 金属材料的起始电位差:差值越大腐蚀倾向越大。 面积效应:一般来讲,阳极面积小,阴极面积大,将导致金属腐蚀加剧。 电阻影响:阳极电流分布是不均匀的。距离结合部越远,腐蚀电流越小。电阻影响“有效距离”效应。 (4)介质的影响:金属的稳定性与介质条件不同而异。Cu-Fe在中性NaCl溶液中,铁为阳极,如介质中含氨,则铜为阳极。,五、防止电偶腐蚀的措施: 组装构件应尽量选择电偶序中位置靠近的金属相组合。 避免小阳极大阴极构件。 不同金属部件之间应绝缘。 阴极保护。 应用涂层方法防止电偶

15、腐蚀。 (6)设计时应将阳极部件做成易更换并且价廉的材料。,一、晶间腐蚀:常用金属及合金都是由多晶体组成。有大量晶界和相界。在某种介质条件下,金属腐蚀可沿晶界进行,造成了晶间腐蚀。这种腐蚀使晶粒之间失去结合力,金属强度失去,导致构件过早破坏。应用于工程技术上的许多合金能产生晶间腐蚀,如铁基合金,特别是不锈钢(Fe-Cr,Fe-Cr-Ni,Fe-Cr-Ni-Mo),镍基合金、铝基合金等。晶间腐蚀是由于晶界原子排列较为混乱,缺陷多,已产生晶界吸附(S、P、B、Si等)或析出物(碳化物、硫化物、相等)。这导致晶界与晶粒内化学成分的差异,在适宜的介质中形成腐蚀原电池,晶界为阳极,晶粒为阴极,晶界产生选

16、择性溶解。,第四节 晶间腐蚀,二、晶间腐蚀机理:晶间腐蚀的产生必须有两个基本因素: 一是内因,即金属或合金本身晶粒、晶界化学成分的差异,导致电化学性质不同,从而使金属具有晶间腐蚀倾向: 二是外因,即腐蚀介质能显示晶粒晶界的电化学性质不均匀性,归结起来,当某种介质与金属所共同决定的电位条件下,晶界的溶解电流密度远大于晶粒本身的溶解电流密度时,便可产生晶间腐蚀。,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机理: 晶界碳化物析出:奥氏体不锈钢是生产和使用最多的一类不锈钢,在许多介质中有良好的耐蚀性,但含碳量大于0.030%时,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称作敏化处理)后,就会产生晶间腐蚀。这是由于晶界析出铬的碳化物M23C6,使晶界产生贫铬区的结果,这种晶间腐蚀最易发生在活化-钝化过渡电位区,即在弱氧化性介质中最易显示出来。 铬的碳化物析出,是由于C在钢中的固溶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以Cr18Ni9为例,如从高温缓慢冷却, C 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