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月光启蒙 ▎长春版 (10)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5424821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月光启蒙 ▎长春版 (1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月光启蒙 ▎长春版 (1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月光启蒙 ▎长春版 (1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月光启蒙 ▎长春版 (1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月光启蒙 ▎长春版 (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月光启蒙 ▎长春版 (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光启蒙教学设计教材解读: 月光启蒙以“启蒙”为线索,条理清晰,语言优美,读来耐人寻味。作者通过回忆童年夏日的夜晚,母亲伴着明月星光为他唱歌谣、讲故事、说童谣、猜谜语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设计理念: 1、努力追求诗意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触摸语言文字,感悟文本内容,从而构建文化的、和谐的语文课堂。 2、充分与文本对话,多种方式读书学习,在品味语言、感情朗读和个性表达中提高语文素养。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民歌童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母亲对孩子的启蒙,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

2、重、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民歌童谣,体会母亲对作者的启蒙。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竞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正确,(2)、有所思, (3)、会质疑。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时辰、莲花落、聪颖、混沌、箔篮等)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启蒙、黄河故道、莲花落、混沌、豁然开朗等) (3)、质疑问难。 3、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阅读思考 1、思考:为什么作者回忆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妙”的呢?2、汇报交流。3、熟读母亲唱的民歌民谣、讲的故事、猜的谜语,并体会其中内容。四、指导书写。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品味诗情1、创设夏夜美妙的情境,播放母亲轻轻吟唱的歌谣。2、学生谈听完歌谣后的体会和感受。3、品读描写母亲歌声的段落。(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1)、教师范读。(2)、“三月的和风”和“小溪的流水”有什么特点?指导朗读,读出母亲嗓音的特点。(3)、赏析“芳香的音韵”。“芳香的音韵”指的是

4、什么?为什么母亲的歌声是“芳香的”?联系母亲的嗓音特点品读。(设计意图:美妙的夏夜、动听的歌谣,引领学生走进了温馨、亲切的语文课堂。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是紧密相连的。情境的创设,点燃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内化语言提供了桥梁和纽带。)二、诵读歌谣,了解特点1、自由读母亲吟唱的其他民歌童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首向大家推荐。2、找出文中形容民歌童谣特点的词语,感知民歌童谣的特点,根据特点诵读。3、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方式展示其中的一首民歌童谣。4、了解母亲讲的神话故事,并发挥想象力,补充其他的故事。5、抓住关键词,读演母子俩猜谜语的情景。(设计意图:民歌童谣、故事谜语作为民族文化的

5、源头和根基,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的大门。通过自主诵读、个性化朗读、展开想象、表演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民歌童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三、亲近月光,感悟启蒙1、默读有关段落,思考母亲会唱歌谣、讲故事的原因。2、汇报交流。(天资聪颖、家庭熏陶、环境影响)3、理解“黄河留给家乡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中“长”的不同含义。4、研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1)、理解“混沌的童心”和“豁然开朗”。(2)、思考:如果你是月光下的孩子,听着母亲的歌谣,你会明白什么?5、赏析“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想一尊玉石雕像。”

6、(1)、选择词语形容玉石雕像。(2)、讨论:为什么在作者眼里,月光下的母亲像一尊玉石雕像?6、精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翔诗歌的王国。)(1)、自由读,选择有关语句说说:为什么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2)、改用“谢谢您,母亲”的句式说话,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3)、多种方式朗读,升华情感。(设计意图:紧扣“月光”和“启蒙”两个词语,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同时对文章进行再度开发,让学生深切感悟母亲对作者的启蒙教育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四、感恩教育,拓展延伸1、补充原文资料,教师深情朗读。2、读写结合:望着那一轮明月,我想起了 ,我想起了 ,我想起了 。3、再次播放母亲吟唱的歌谣,进行感恩教育。 4、作业:收集家乡民歌童谣。(设计意图:补充原文资料,加深理解和体验,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在此基础上,进行练笔训练,让学生倾吐所感所思。最后进行的感恩教育,力求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