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改革和发展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24081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9.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公司改革和发展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某公司改革和发展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某公司改革和发展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某公司改革和发展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某公司改革和发展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公司改革和发展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公司改革和发展讲义(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人:朱虹波,华润集团董事办研究部 副总经理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 - 工业经济系工业企业管理专业 本科 - 法学院经济法专业 硕士 从事研究工作20年 43岁,主讲人:朱虹波,研究工作经历与成果 北京国际贸易研究所: 外经贸、企业管理研究 集团研究部: 重要文件起草、内部实践总结调研、集团战略、行业分析、信息分析。 - 集团领导工作报告、华润集团上报综合性总结材料主要起草人 - 华润战略规划、华润地产规划 主笔 - 华润简史、华润观点主笔 - 长期跟踪、研究电力、地产、纺织、零售、贸易等行业 - 众多分析报告和管理文章被外界引用(感兴趣者通过门户网站查寻),主讲人:朱虹波,爱好 读书、写作、电

2、影、美食、乒乓、 登山,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董办研究部 2007年8月,九十年代以来华润的 改革和发展,目录,转型过程回顾,3.做法与体会,4. 思考与启示,2.转型带来的变化,5. 未来展望,华润的历次业务转型,第一阶段:代理贸易为主的时期,第二阶段: 代理贸易向自营贸易转型,并迈向实业化和多元化经营,第三阶段:借助资本市场壮大企业。,(5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始),第四阶段:以规模化经营、系列化发展、专业化管理为目标的转型,(90年代中期始),第五阶段: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2000年开始至今),这一时期华润是中国各进出口公司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的总代理,应因80

3、年代初中国对外贸体制改革产生的变化,部分业务在香港上市,促进经营机制转换,力争在主营行业上取得行业领导地位,(80年代中90年代初),初步形成多元化控股公司的经营格局,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1978,1986,1988,1993,1995,1997,2003,2005,新中国成立前的华润,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938年:联和行(Liow & Co.)成立 定位:我党在港秘密联络机构。 任务:联络爱国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接受抗日捐赠,为根据地采购各种急需的物资和药品。,1948年:联和行更名为华润公司 定位:以贸易为掩护,配合我党军事、统战、经贸工作。 任务:接送4批爱国

4、民主人士北上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接管我党在港贸易机构,为解放区输送经济干部;策反招商、两航起义;配合三大战役,采购军需物资;进口解放区产品本销及转口。,(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计划经济时期的华润(1953-1978),定 位:国内各外贸公司对港澳及东南亚出口总代理。 任 务:保证香港市场供应、扩大对港出口、为国家创 汇。,重 要 事 件:整合我党在港贸易机构(1952年)、协助筹备广交会(1956)、组织粮食进口(1961)、三趟快车(196

5、2)、向交通部移交华润船队50艘(1971)、缓解香港石油危机(1972)、缓解香港缺粮危机(1973)、首创“三来一补”(1978)。,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计划经济时期的华润(1953-1978),经营成效:,2.形成总代理贸易模式:协助内地制订对港出 口计划,衔接货源,建立销售网络,搞好客 户、商品和价格管理,1.华润代理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0.4%,(1978年)。高峰期代理贸易额35.6亿美元(1986年)。

6、,不足与风险:依靠国家政策保护、垄断经营。,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改革开放初期的华润(1979-1991),定位:以商品贸易为主的综合性外贸企业。 任务:出口创汇;窗口公司。,重要事件:对台贸易;境外买单、境内提货;省市联络部;沙田冷仓及货仓;华润大厦、华润加油站和青衣油库;华润超市;华科微电子;精艺皮草厂;华纺20万纱锭项目;无锡钢厂;天水围开发;大老山隧道;公明制衣;组建华润集团、调整经营体制;自行招收大学毕业生;海外贸易

7、公司(20家);内地办事处和中国华润有限公司 。,业务模式:,以自营贸易为基础,建立经营设施、设立,国外贸易网络,发展实业项目。,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改革开放初期的华润(1979-1991),经营成效:,总代理贸易转型为自营贸易,兴办起一批经营,设施、实业化项目,为实业化、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不足与风险:自营贸易利润低,货源和销售渠道不稳定;实业化项目风险大;运营机制不灵活。,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

8、)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定位:贸易为主,多元化、实业化、国际化发展的企业 任务:巩固贸易业务,寻找新业务增长点。,业务模式:,借助资本市场壮大企业,集团和下属企业同,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市场经济时期的华润(1992-1996),重要事件:永达利更名华润创业;五丰行、北京华润置地、励致上市;雪花啤酒;万众电话;沈阳三洋压缩机;东莞水泥;金玉酒精;北京华润大厦;华润饭店;上海

9、时代广场;泰国长春置地;灏景湾;白洋淀温泉城;华润超市(深圳);ESPRIT连锁店;上水屠房;华夏货轮及石化油轮;入股中国联通、华能、华泰保险、华人银行;参股徐州、衡水电厂;成立中国华润总公司。,时多元化、实业化、国际化。,(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市场经济时期的华润(1992-1996),经营成效:,自营贸易额达历史高峰(1993年,36.3亿美元);,不足与风险:贸易“三高一低”;投资项目小、散、乱;交叉经营,主业不清晰;以贸易为核心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员结构、企业文化。,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

10、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大型实业化项目增多,非贸易利润超过贸易;积累了资本运营和企业上市经验;运营机制迈向市场化;经营规模和实力迈上新台阶。,(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安然度过亚洲金融风暴(1997-1998),定 位:多元化控股企业集团。,业务模式:,规模化经营、系列化发展、专业化管理,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任 务:清理整顿,关停贸易业务。,(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安然度过亚洲金

11、融风暴(1997-1998),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1.将多年实业化投资形成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上水屠房经营权 - ESPRIT在内地独家分销权 - 对9家纺织生产企业实现控股经营。,- 注资:香港超市及百货、银行、混凝土、华大机械、HIT等 - 分拆:五丰行、华人银行。 - 套现:灏景湾1-3期。,重要举措:,2.融资:2.5亿美元五年期低息银团贷款。,3.整合贸易业务,关闭无盈利前景企业。,- 收缩贸易业务,重组

12、为5家 - 撤消二级公司14家,减少3级以下公司近150家 - 关闭海外机构、国内办事处,4.探索贸易转型,安然度过亚洲金融风暴(1997-1998),经营成效:,投资战线过长;管理幅度大,管理层级多; 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业不清晰,优质项目尚 待挖掘和培育。,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结束传统贸易,制止盲目扩张,成功套现 资产,避免止了管理失控、资金链断裂。,(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不足与风险:,固本培元,蓄势待发(1999-2000),1.香港回归前的

13、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定 位:多元化控股企业集团。,业务模式:以上市公司为平台,整合业务, 培育产业。,任 务:挖掘业务亮点,探索新的发展 路径。,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重要举措:,1.清晰主业,分销、地产、科技和策略投资四大业务板块,2.以上市企业为平台重组业务,- 石化、

14、轻纺、物流业务注入华润创业,五丰行私有化。 - 华润创业分拆中国地产和科技业务 - 将微电子、压缩机、软件开发、办公家具业务注入华润励致。,3.探索多元化企业的管理模式,- 开发6S管理体系 - 规范、调整一级利润中心序列 - 建立财务及经营信息上报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体系,4.提高资产素质、挖掘业务亮点,水泥、纺织、茶包和皮革制品;仓储和快速消费品物流;Esprit分销。,固本培元,蓄势待发(1999-2000),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重要举

15、措:,5.理顺重大投资项目的股权关系,泰国长春置地、黑龙江金玉、上海时代广场、东莞水泥,6.加强不良资产管理,盘活资产,清欠贸易拖欠款,7.将中国华润纳入华润集团的管理体系,特殊资产管理部接管39亿不良资产,- 停止高风险贸易业务 - 调整定位:投融资服务、代持股、后勤保障,固本培元,蓄势待发(1999-2000),(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经营成效:,业绩开始做实;实业项目拉动增长;新的利润点形成;上 市公司发挥融资平台和产业整

16、合的功能日渐突出。6S管理 体系开始发挥作用;业务板块初步清晰。,传统贸易企业、老国企、香港企业的烙印 内地参与度不足 整体发展方向未明 主业不突出 市场地位低,专业能力弱,资产素质不高,问题与不足:,固本培元,蓄势待发(1999-2000),(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1.香港回归前的华润,(1)新中国成立前,(2)计划经济期间,(3)改革开放初期,(4)市场经济时期,(1)成功抵御金融风暴,(3)再造新华润,2.香港回归后的华润,(2)固本培元,蓄势待发,再造新华润(2001-2007),定 位:多元化发展的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业务模式: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任 务:再造新华润,企业实现彻底转 型,建立主营行业领导地位,形 成多元化企业的发展模式、产业 组合、组织架构、管理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