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咨询师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22461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婚姻家庭咨询师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婚姻家庭咨询师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婚姻家庭咨询师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婚姻家庭咨询师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婚姻家庭咨询师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婚姻家庭咨询师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婚姻家庭咨询师讲义(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婚姻家庭咨询师,第五章 家庭社会学,第一节 家庭社会学概述,一、家庭社会学的定义 1、家庭的定义: 家庭是由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及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或单身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它最明显的标志是经济一体化。,第一节 家庭社会学概述,2、家庭社会学的定义: 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家庭的起源、演变、功能和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家庭形式以及家庭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二、家庭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变迁的研究 家庭关系变迁的研究 婚姻问题研究 代际关系问题研究 性别问题研究 老龄问题研究 家庭制度的比较研究,三、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功能分析论 以帕森斯和莫顿为

2、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20世纪50年代曾在西方风行一时,他们将社会看成一个有机整体,重点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强调功能的协调一致性、关联性,而很少提及矛盾、冲突和变革。,三、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社会冲突论 许多学者认为,家庭本来就具有引起冲突的特性,尤其是现代家庭,家庭成员个性的拓展更易使彼此之间发生冲突。 这一学派立足于冲突的基础上分析家庭。,三、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社会交换论 奖励或期望得到奖励是社会交换论的核心。 交换论者往往把互惠原则看做是人们行动的平衡力量。霍曼斯是社会交换论的创始人,其理论主要缘于行为心理学和微观经济学。社会交换论特别强调合理性原则,即人们在好几种行动中做出

3、选择时,既要考虑价值,又要考虑其可行性,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时才会产生最大的利润。,三、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家庭发展论 家庭发展论综合了几种理论,但其最常使用的是家庭生命周期阶段论。家庭发展论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论证了家庭制度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家庭行为互动模式也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家庭生命周期几个阶段正是衡量这类变化的时间表。,三、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符号互动论 布鲁默1937年创造了这个理论,它既指有关社会生活性质的一组本体论假设,又指一组方法论的规定。符号互动论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早期人文主义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三、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性别理论 性别理论主要是指性别平等理论

4、。 这一理论认为,在几乎全世界各国的跨历史、跨文化的社会中,基本上都是男权制。性别理论的宗旨归根结底就是在全世界实现男女平等。,第二节 家庭结构与家庭生命周期,一、家庭结构 1、家庭结构的定义: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情况,即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组合形式。 2、家庭结构的类型(7类) 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是由一对夫妇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2、家庭结构的类型,单身家庭:单身家庭指只有一个人的家庭。 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指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主干家庭指含三代以上成员但每代最多只有一对夫妇的家庭。 扩大(联合)家庭:指含三代以上成员且至少一代有两对夫妇的家庭。 夫妻家

5、庭:夫妻家庭指只有夫妻两人的家庭,以及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已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 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指由夫妻中的一方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一般是指离婚之后又未婚的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隔代家庭:隔代家庭指由祖孙两代组成的家庭,子代缺损或不在一起生活。,二、家庭规模,1、我国历代家庭规模 2、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 3、影响家庭规模的因素 职业地位:职业地位越高者,其家庭规模越小。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越高者,其家庭规模越小。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越高者,其家庭规模越小。 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影响家庭规模的因素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其目标是推迟平均结婚年龄

6、,拉长生育间距和限制子女生育数量。此项政策也导致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三、中国当代的家庭结构和规模,1、工业化与家庭核心化理论:社会一旦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其家庭结构必然从扩展式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 2、中国家庭结构的沿革:对中国家庭规模的误区,四、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定义:是指除未婚的单身家庭外的家庭生命周期,一般是指夫妻从结婚建立家庭起到夫妻全部死亡为止的这样一个运动过程。 1、有关家庭生命周期的国际研究: A 杜瓦尔的学说:家庭生命周期分为8个阶段 婚后尚无子女阶段 生儿育女阶段(最大孩子出生30个月) 家有学龄前儿童阶段(最大孩子2.56岁) 家有学龄儿童阶段(最大孩子613岁)

7、 孩子进入青春期阶段(最大孩子1320岁) 孩子另立门户阶段(最大孩子离家到最小的孩子成人) 中年父母生活阶段(从孩子全部离家到夫妇退休) 老年家庭生活阶段(从退休到夫妻去世),四、家庭生命周期,B 瑞本贝尔的学说: 瑞本贝尔是家庭发展架构初创者,他以自己的研究为基础,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5个阶段: 建立家庭。家庭成员为新婚夫妻,没有子女。 初为父母阶段。家庭成员为夫妻及婴儿或学龄前子女。 学龄家庭阶段。家庭成员为夫妻及学龄期子女。 子女成年家庭阶段。家庭成员为子女离家或子女就职后的夫妻。 老人家庭阶段。家庭成员为退休后的夫妻。,四、家庭生命周期,2、我国家庭的生命周期 Ps:我国与国外一样,夫

8、妻对于婚姻的满意程度,按照家庭生命周期呈U型曲线。,一、影响择偶的主要社会因素 社会文化的影响:择偶即选择自己的生活伴侣,它是建立家庭很重要的一环,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择偶不仅仅是一个选择机会和选择自由的问题,它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受到社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亲友群体的影响:在中国人选择配偶的过程中,亲友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一个人的选择如果不能让周围的至亲或密友满意,这个婚姻就有可能遭到反对或难以如愿以偿,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结婚”。,第三节 择偶的社会性,二、社会背景对择偶标准的影响,政治标准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那个政治气氛浓郁的年代,人们择偶首先遵循的是政治标准,其他

9、一切标准都让位于政治标准。 文化标准的推崇:1977年冬天,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文化标准这时以学历的形式出现,逐渐取代了过去择偶时首屈一指的政治标准,成为择偶的首要条件。 经济标准的出现: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社会的经济制度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济收入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三、中国人择偶方式的变迁,由父母包办向婚姻自主转变。 婚姻媒介种类不断增多:专职媒人、介绍人、婚介所、电视红娘、速配8分钟玫瑰之约、网络媒介、父母相亲会。,一、家庭中的性别互动 1、传统婚姻中的性别角色 2、传统家庭性别角色的影响 二、改变中的两性角色 1、时代和社会决定家庭中的两性角色 2、家庭角色模式的

10、变迁,第四节 家庭中两性角色,一、婚姻中的性角色 1、传统文化对婚姻中性角色的影响 2、现代婚姻中的性角色 3、性角色转变的社会意义,第五节 婚姻关系,二、婚姻类型,习惯冲突型:这种婚姻以不断出现争吵和分歧为其特征,“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但这些夫妻的婚姻却在争吵和冲突的基础上不断成熟。 失去活力型:夫妻双方一度有过亲密的和相爱的关系,也包括有过一种完美的性生活。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改变,这类夫妻已经对情感变得麻木,陷入了婚姻泥淖。这是社会中最普遍的婚姻类型。它属于满足不稳定型。,消极迎合型:这种婚姻一开始就是一个里边没有实际内容的空壳。因此,也就不存在失去真爱、激情、活力及彼此满

11、足的问题。这是一种利益型的婚姻,许多人进入这种婚姻是一种非情感而精于计算的考虑。 充满活力型:这是一种相对完美的充满感情色彩的关系类型。在这种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相濡以沫,并且认真地承担着对婚姻的责任和义务。 整体型:这种婚姻类似于充满活力型婚姻,但内涵更丰富。这类夫妻是共同创业型的,可以一起开办公司、经营商店或者一起著书立说,或为一个崇高的理想长期共同奋斗。,二、婚姻类型,1、婚姻幸福的认定 2、对满意度的评估 3、夫妻关系的调适 需要调适的原因 调适的原则,三、婚姻的幸福与调适,营造幸福婚姻的原则,降低过高的期望值; 建立一定的夫妻“默契”; 相互满足双方独立人格的需要; 共同承担家庭事务

12、,负起家庭责任; 协调夫妻性生活; 呵护感情,保持长久的感情生活。,一、离婚 1、我国离婚问题的现状 离婚率总体上升 离婚呈现的其他新特点,第六节 离婚与再婚,2、离婚率上升的原因,A 宏观因素: 与法律相关的因素:法律对离婚限制的减少可直接导致离婚的增加,这已为众多国家的实践所验证。 经济因素、离婚率一般还随经济周期变化而变化,经济繁荣时离婚率常有所上升,而在经济萧条期则往往下降。 B 微观因素: 个体思想观念的改变 双方性格无法调和 家庭暴力引发离婚 生理障碍 婚外恋、一方情感转移 C 其它因素: 家庭的聚合力减弱 离婚手续简化,3、离婚带来的后果,A 离婚对当事人的影响: B 离婚对子女

13、的影响: 孩子心理反应的三阶段 孩子心理反应有性别与年龄方面的差异 C 离婚在经济方面的影响: D 离婚对社交生活的影响:,1、再婚遇到的主要问题 经济纠纷引起的矛盾 心理距离引起的问题 “别人”孩子引发的问题 性不和谐出现的问题,二、再婚,2、幸福再婚的必要条件 再婚之前的自我调适、新的婚姻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千万不要将自己现在的配偶和前配偶进行比较。否则,就有可能重蹈覆辙。 扮演好继父、继母角色、再婚家庭涉及继父母与继子女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对如何扮演好继父母的角色,提出的建议: A 不要奢望取代孩子心目中的生父或者生母的地位; B 不要刻意营造全家和谐的假象; C 不要希望立即改变继亲子关

14、系; D 不要急于表现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威。,二、再婚,一、家庭暴力的内涵与特征: 1、家庭暴力的定义: 1993年12月联合国在消除对妇女暴力行为宣言中指出,“家庭暴力是“在家庭内发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为,包括殴打、家庭中对女童的性虐待、强奸配偶和其他有害于妇女的传统习俗、非配偶的暴力行为和与剥削有关的暴力行为。” 2001年12月24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家庭暴力的定义是:“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第七节 家庭暴力与制止对策,2、家庭暴力的基本特征,对象的特定性:家庭暴力对象的特定性主要表现为

15、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不仅存在家庭关系,而且表现为被害人身份的相对特定性。以弱势群体为主。 行为的隐蔽性:行为的隐蔽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暴力发生在具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地一般在家里,鲜为人知。 二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人错误地将其归为“家务私事”“个人隐私”,认为是“家丑”不能外扬。,2、家庭暴力的基本特征,主观的故意性:与其他暴力行为一样,家庭暴力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所持的心理态度是故意的,而且大多数都有明确的目的。 行为的违法性:在民主、法制社会里,任何暴力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家庭暴力也不例外,其违法性主要表现为施暴者的行为违反国家有关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2

16、、家庭暴力的基本特征,发作的反复性:一般情形下,家庭暴力不是一次性实施的,具有经常性。家庭暴力的周期一般表现为4个阶段,即:关系紧张阶段、暴力行为施行阶段、关系修复阶段与和好后亲密阶段。 后果的严重性: 第一。它摧残了被害人的身体,使其受到肉体伤害,也给被害人的精神带来极大的痛苦; 第二,家庭暴力破坏家庭的和睦与安宁,严重地危害社会安定,对社会的进步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第三,严重影响下一代人的身心健康。,二、家庭暴力的分类,1、以是否犯罪划分 2、以侵害目标划分 3、以危害程度划分,三、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历史原因:由于“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父权思想和歧视妇女的旧传统观念,长期将女性置于男性统治之下。由于“养子留根,无子无后,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重男轻女思想作祟,男人将生了女孩的妻子看得低人一等,认为是断了自家的香火,便对妻子进行打骂,甚至逼迫妻子离婚。 社会原因: 一是受“清官难断家务事”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对家庭暴力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简单地把它归为家庭纠纷,客观上助长了家庭暴力的存在; 二是有关部门对家庭暴力问题重视不够。 三是法制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