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421506 上传时间:2019-08-1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人物画的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探究人物画的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探究人物画的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探究人物画的发展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探究人物画的发展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人物画的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人物画的发展历程(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上),名画百幅赏析人物篇,制作:宁波甬江职业高级学校 朱效萱,问题:两幅画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都是选取了什么表现元素?,中国人物画,第一阶段:巫术人物画阶段 第二阶段:道释人物画阶段 第三阶段:宫廷人物画阶段 第四阶段:风俗人物画阶段 第五阶段:简笔画阶段 第六阶段:文人人物画阶段 第七阶段 :“中西合璧”的人物画阶段,人面鱼纹彩陶盆,山东嘉祥出土的画像石,第一阶段:巫术人物画阶段,人面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 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新石器时代 前期,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 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 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嘉祥出土的画像石,武氏墓群

2、石刻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分为神话传说、经史故事、现实生活三大类。这些画面的内容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既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又透视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社会发展轨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百科全书”。尤其是其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最为丰富,有“中国汉画像石人物看山东,山东看武氏祠”之说,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作用:主要是给灵魂服务的,第一阶段:巫术人物画阶段,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史前社会作品。 其中鱼纹有着深刻的寓意。 山东嘉祥出土的画像石是画像石的优秀作品。如果把 这些画像石、画像砖系统的收集起来,那就会成为”一部 绣像的汉代史” 。 第一阶段人物画主要是给灵

3、魂服务的。,第二阶段:道释人物画阶段,八十七神仙图,萨埵太子以身饲虎,八十七神仙图,历千年之久而依然光彩照人、价值连城的唐代名画八十七神仙卷,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描人物长卷,为一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吴 道子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因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 情之华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而被历代画家艺术家奉为 圭臬。现保存在徐悲鸿纪念馆,并为镇馆之宝。,萨埵太子以身饲虎 ,天王送子图,它描绘佛的前身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太子同他的两个哥哥到山林中游猎,看到一只母虎生下七只幼虎,饥饿不堪,生命垂危。太子心地慈悲,劝走两个哥哥后,就脱去衣服跳下山崖,以身饲虎,但饿

4、虎已无力接近他。他又重新攀上山崖,用竹片刺颈出血,再次跳下去,饿虎先舐食其血,然后啖食其肉。两个哥哥回来,只见白骨一堆,悲痛地收拾起他的骸骨,回告父母,埋葬了他的遗骨,为他修建了一座塔。连续性的故事情节,被巧妙地安排在一个画面上。构思精巧,布局紧凑,造型生动,色彩厚重,具有强烈的悲剧气氛。除用线条外,还用色彩表现人物的形体和明暗,增加了真实感;用暗褐、青、绿等色,赋予画面以阴暗凄厉的气氛。,第二阶段:道释人物画阶段,八十七神仙图中吴道子把释迦牟尼、净饭王以及 大自在天神都画的不像印度人而像中国人。这是佛教绘画 艺术的进步。 萨埵太子以身饲虎敦煌壁画,这幅画和以往看到的 国画很不相同。佛教画与我

5、们现在看到的国画最根本的区 别是它们的目的不同、作用不同、评价标准不同。,作用:主要是为宗教服务的,第三阶段:宫廷人物画阶段,周昉 簪花仕女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卷 绢本设色 纵46公分横180公分 簪花仕女图是目前全 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除了唯一性之外,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 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画中 描写的是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说明唐代的社会政治比较开明,因此反映现 实生活的作品才能够流传下来。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表现风格的开端, 而以前的绘画内容大多是历史宗教人物。,韩

6、熙载夜宴图,天王送子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 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 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 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 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第三阶段:宫廷人物画阶段,周昉簪花仕女图人物特征是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 所绘制的。当时唐代推崇以胖为美,因此画出的人物也 带有当时的时代气息。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作者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

7、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个个性 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作用:是宫廷的颂歌,天王送子图,完全中国化、道教化了:净饭王与王后、侍者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子威仪和君臣之道;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这也充分表明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不仅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而且深受中国传统宗教和哲学的影响。作者想象奇特,以释迦降生为中心,使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令人神驰目眩。画中一个情节是这样的:端坐的天王,双手按膝,怒视着奔来的神兽,一个卫士拼命牵住神兽的缰索,另一卫士则拔剑相向,意欲将其制服。,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其母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

8、卷末有宋代李公麟的题跋。此画本是一部外来的宗教题材,但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作品介绍,吴道子(约680759年),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他创造了笔简意远的山水“疏体”,使得山水成为独立的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 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

9、世。作画线条简练,“ 笔才一二 ,象已应焉”,有疏体之称。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吴道子绘画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另外还流传有 宝积宾伽罗佛像 、道子墨宝等摹本 ,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作者介绍,吴道子其他作品,画圣故事,唐朝时,有个叫吴道子的人,少年失去父母,只好背井离乡,出外谋生。一天傍晚,吴道子路经河北定州 城外时,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寺院“柏林寺”,便走了进去。 吴道子迈进院内,他从大殿虚掩的 门缝里,看见油灯下一位年迈的老和尚正在殿墙上聚精会神地画画。吴道子很好奇,悄悄推开门,轻轻地走

10、了 进去,站在老和尚身后看画画。老和尚一回头,发现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这么出神看他画壁画,打心里欢喜,便 问吴道子:“孩子,你喜欢这幅画吗?”吴道子点了点头。老和尚知道了他的身世后,抚摸着他的头说:“你 要愿意学画,就做我的徒弟吧。”吴道子听了忙磕头拜师。,这天,老和尚把吴道子领到后殿,指着雪白的墙壁说:“我想在这空壁上画一幅江海奔腾图,画了多 次都不像真水实浪。明天我带你到各地江河湖海周游三年,回来再画它。”次日一大早,吴道子收拾好行李, 就跟着老和尚出发了。走到哪里,老和尚都叫吴道子练习画水,开头他还认真,时间一长,吴道子就觉得有些 腻烦了,画起来就不怎么用功了。老和尚把他叫到身边说:“吴道子

11、呀,要想把江河湖海奔腾的气势画出来, 非下苦功不可,更要一个水珠、一朵浪花地画。”说罢,老和尚打开随身带的木箱,吴道子一瞅怔住了:这满 满一箱画稿,没一张是完整的,上面全是一个小水珠、一朵浪花或一层水波!这时,吴道子才知道自己错了。 从此,他每天早起晚归学画水珠浪花,风天雨天,也打着伞到海边观望水波浪涛的变化。,光阴似箭,一晃三年过去了。吴道子画水很有长进,得到师父的赞赏。万没料到,回寺的第二天,老和尚 竟病倒在床了。吴道子跪在床前真诚地说:“师父,我愿替您画那幅江海奔腾图。”老和尚见十五六岁的 吴道子,竟说出这样有志气的话,心中大喜,病也好了一半,当下就答应了。于是,吴道子便走进后殿画起 江

12、海奔腾图来。整整九个月,他不出殿堂,吃喝睡全在里边,精心构思壁画。 深秋的一天,吴道子高兴地跑出后殿,跪在老和尚面前激动地说:“师父,我已把江海奔腾图画出来 了!请您去观看。”老和尚听后,病竟然全好了!他沐浴更衣,领着全寺院的和尚一同去后殿观赏。吴道子把后 殿大门轻轻打开,只见波涛汹涌,迎面扑来!一位和尚大声惊呼道:“不好啦,天河开口了!”众和尚吓得你挤 我撞,争着逃命。老和尚心里有底,站在殿门口,看着扑面而来的浪花仰天大笑,冲着吴道子说:“孩子,你 画的这幅江海奔腾图成功啦!”从那以后,来柏林寺观赏临摹江海奔腾图的文人画师络绎不绝。但吴 道子并不骄傲,他更加刻苦地学画,终于成为中国盛唐时期的

13、“画圣”。为了帮助徒弟积极进取,吴道子采用 师傅的方法,将徒弟与自己归为而一,步辇图,步辇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明。,知识拓展,阎立本(约601673), 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

14、学家。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今天我们以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分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使大家对此有了大致的了解。人物画风格各异,各有千秋,给我们开创了广阔的追寻空间。社会的发展需要历史的积累与沉淀。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及其重要的。中国古代绘画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有兴趣大家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信息继续研究。,课堂小结,人面鱼纹彩陶盆,龙凤人物图,画像石,洛神

15、赋图,女史箴图,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八十七神仙图,天王送子图,萨埵太子以身饲虎 ,虢国夫人游春图 ,簪花仕女图 ,韩熙载夜宴图 ,作品欣赏,人面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 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新石器时代 前期,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 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 中国国家博物馆。,龙凤人物图,此画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画面主要位置绘一侧身而立的细腰女子,身着长袍、头梳长髻、双手合掌作祈祷状。她的上方绘一龙一凤。凤鸟头上昂,振翼奋爪,尾翻飞,呈奋起状。龙则双足曲伸,身体蜿曲,势若扶摇直上。据考证,画中的仕女为墓主人形象,帛画无疑是葬仪中用以引导死者“灵魂升天”

16、的铭旌。此画造型简洁生动,比例匀称,仅以墨线钩勒,用笔流畅挺拔。线描纹饰都经过精心处理,线之曲直配合得当,用色讲究,画面协调而富装饰意味。,山东嘉祥出土的画像石,武氏墓群石刻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分为神话传说、经史故事、现实 生活三大类。这些画面的内容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 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既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又透视了历史文 化的积淀和社会发展轨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百科全书”。尤其 是其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最为丰富,有中国汉画像石人物看山东,山东 看武氏祠之说,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洛神赋图,三国时期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因魏明帝曹睿将感鄄赋改名为洛神赋,世人多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明帝曹睿之母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女史箴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