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5356754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框架,早期的 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专制 主义 中央 集权 制度,形成,巩固,完善,加强,强化,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两汉:三公九卿制、内外朝、尚书台、 郡国并行制、刺史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宋:二府制(中书省、枢密院),元:二府制、行省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 军机处,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 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点梳理:,一、 王 位 世 袭 制,1.含义:领袖把权位只传

2、给自己的子孙或族人,2.产生:夏朝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3.方式:父子相传、兄终弟及,4.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形成“家天下” 格局。,5.影响:影响深远,成为后来君主传承的正规定统,二、 分封制,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 件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诸侯国,2.发展: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善; 春秋战国逐渐解体。,3.目的:巩固政权,有效统治,4.内容,对象和封国:亲属子弟、功臣、先代部落 首领和君王的后代; 鲁、齐、燕、卫、宋、晋 诸候的权利与义务:权利授土授民授职 义务服从、朝见、纳贡服役、守疆、随征 (政治、经济、军事),5.特点:等级森严 权利与义

3、务的统一 诸侯国有较强的独立性,二、 分封制,6.影响,积极:开拓了疆域 巩固了统治 强盛国家,消极:埋下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祸根,三、 宗法制,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巩固分封制秩序,解决继承上的矛盾,3.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大宗小宗体系,4.特点,D.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C.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家”和“国”的统一),B.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A.嫡长子继承制,5.影响,对当时:防止、维护、巩固,对现在:尊老爱幼、尊宗敬祖; 重男轻女、任人唯亲、家长制,1.防止奴隶主之间因权力和财产的继承问题而发生纷争和内乱; 2.有利于维

4、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相辅相成,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 (1)君主专制制度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横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制度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

5、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误区警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经济上: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 有力的中央集权,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政治上:地主阶级保护封建土地私有制和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 理论上:法家思想的主张。 客观上:为防止中原农业生产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全面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产生原因:,2.两对矛盾及其演变趋势:,两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演变趋势: 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消亡; 中央权力逐步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消极方面: 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决策专断,政治黑暗; 经济上:阻碍

6、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思想上:思想专制。,3.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评价:,积极方面: 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 经济上:有利于集中人力、财力从事大型建设活动; 文化上:有利于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措施,影响,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秦朝,基础知识梳理,(1)建立皇帝制度,(2)实行三公九卿制(中央),(3)推行郡县制 (地方),(4)统一施行秦律,(5)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积极,局限,创立 皇帝 制度,目的,内容,影响,特点,皇帝总揽政治、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 皇帝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巩固

7、统治地位,确立至高无上的君权,皇帝拥有绝对权力,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中央 实行 三公 九卿 制,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内容,三公,九卿,丞相,御史 大夫,太尉,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监察百官;,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下属,分掌政务,评价,不得世袭;分工明确;丞相权重,性质:新的较完备的官僚体制,积极: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特点,局限:丞相过大,削弱了皇权,地方 推行 郡县 制,目的,内容,影响,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全国分36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管辖,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世袭。,促进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实现中央对地方

8、直接有效控制, 加强中央集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措施,影响,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秦朝,基础知识梳理,(1)建立皇帝制度(目的、内容、影响),(2)实行三公九卿制(目的、内容、评价),(3)推行郡县制 (目的、内容、影响),(4)统一施行秦律,(5)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积极,局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措施,影响,基础知识梳理,积极,局限,民族: 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政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容易造成君主的暴政, 激化阶级矛盾, 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经济文化 : 促进

9、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第三讲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系统整合,加强君主专制,地方行政 制度演变,监察制度 的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官制 的演变,选官制度 的演变,从三公九卿 到二府制,从郡国并行 制到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从世官制到 科举制,加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御史大夫、 刺史、通判,加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中央官制 的演变,演 变 过 程,基 本 趋 势,汉朝,唐朝,宋朝,元朝,内外 朝制,三省六 部制,二府 制度,中书省,三公九卿制度下,丞相位高 权重,威胁皇权。,原因,汉武帝重用尚书及身

10、边侍 从,形成决策机构(内朝) 丞相官府机构变成执行机 构(外朝)。,经过,影响,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 权,加强皇权。,演 变 过 程,汉朝,隋唐,宋朝,元朝,三省六 部制,二府 制度,中书省,背景,内容,影响,吸取历代中央机构演变的经验 加强君主专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敕(决策) 门下省掌审议诏敕(审议)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负责国家政令的下达与监督 执行(执行),特点,三省各自独立,相互制约; 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对当时:A.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 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B.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提高行政效率,对后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 造,以后历朝基本

11、沿袭。,演 变 过 程,汉朝,隋唐,宋朝,元朝,二府 制度,中书省 枢密院 御史台,内容,影响,特点,削弱了宰相的职权,强化皇权 行政效率低下,宋积贫积弱,参知政事(行政权),枢密院(军权),三司使(财政权),以分权的方式实现君主专权,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 职权,一定程度影响皇权。 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 御史台负责监察,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中央官制 的演变,演变 过程,基本 趋势,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皇帝权力不断加强。,地方行政 制度演变,演 变 过 程,基 本 趋 势,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措施:汉初实行郡国并行。 影响:王国势力强大,影响中央集权,结果: 汉武帝颁布“推

12、恩令”,削弱王国; 设刺史监察郡国。加强中央集权,先设道,后设节度使,地方权力大,措施: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 监督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 方赋税;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影响: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三冗” “二积”后患,演 变 过 程,汉朝,唐朝,宋朝,元朝,行省制,背景,实现大一统,为有效控制全国,大都附近(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 其余地方设行中书省管辖。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内容,影响,(对元朝)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 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 多民族国家。,(对后世)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地方行政 制度演变,演 变 过 程,

13、基 本 趋 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选官制度演变,演 变 过 程,基 本 趋 势,汉 朝,隋唐,魏晋 南北 朝,察举 制度,概念:自下而上的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标准:品行、才干,九品 中正 制,标准:选用官吏重门第,不重才能,影响:世家大族把持重要职务,影响 皇权;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 出任高官,演 变 过 程,汉朝,隋唐,魏晋 南北 朝,科 举 制 度,用考试形式,按成绩(才学)高低来选择官员的制度。,隋炀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 的方法选拔人才;,隋文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制度; 把读书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扩 大官吏来源,提

14、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 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经过,含义,评价,选官制度演变,演 变 过 程,基 本 趋 势,(1)选拔标准:家世门第逐渐演 变为学识才能,(2)选拔方式:地方评论推荐演 变为考试选拔,(3)选拔形式:趋向制度化,相对 公平、公开、客观,第四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知识梳理,明朝 加强 专制 主义 中央 集权 制度,废丞相, 权分六部,原因:相权过重、威胁皇权(根本) 胡惟庸骄横跋扈(直接),影响:利:君权与相

15、权的矛盾最终解 决,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弊:缺乏制约皇权的体制, 君主专制走向极端; 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建立 内阁 制,知识梳理,明朝 加强 专制 主义 中央 集权 制度,废丞相, 权分六部,建立 内阁 制,原因: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形成 经过,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侍从顾问 明成祖设文渊阁,参与机密重务 (正式) 明宣宗有票拟权。 明中后期首辅权压众臣,内阁凌驾 于六部之上,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中央集权制度;,性质:内侍机构,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加强皇权,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顾问机构,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对比,地位,职权,对皇

16、权作用,清朝 加强 专制 主义 中央 集权 制度,军机处 的设置,入关前,议政王大臣会议为中枢机构, 皇权受制。 顺治时,设内阁,负责票拟。 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 雍正帝,设军机处。,经 过,设立 原因,西北用兵,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直接) 强化君权(根本),职责,商议军国大政,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特点,机构简单,决策机密,办事迅速, 位高权轻。,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影响,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君权不断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统一 的多 民族 国家 形成 发展 巩固,巩固 (明清),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