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解说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350844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湖十景解说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湖十景解说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湖十景解说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湖十景解说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湖十景解说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湖十景解说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湖十景解说词(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西湖十景解说词同学们,来杭州之前,你们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吧!其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她的丰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西湖这么美,当然孕育着许多奇妙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有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起琢磨了很多年,白玉就变成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后天消息传到天宫,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前来把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遭到王母拒绝,于是就你争我夺,王母被掀翻在地,两手一松,明珠就掉落到人间,变成了晶莹清澈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

2、降落,变成了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在西湖之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乘船去游览西湖吧,我先来介绍一下西湖的概况: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绕湖一周近15公里。面积约5.68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5米,最深处在2.8米左右,最浅处不足1米,蓄水量在850万到870万立方米之间。西湖在12000年以前还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环抱这个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水的冲击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到了西汉时期,西湖的湖形已基本固定,到隋朝它才真正固定下来,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

3、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5个部分。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他们分别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柳浪闻茑。一、苏堤春晓大家好,“苏堤春晓”作为西湖十景之首,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那么为什么叫它苏堤呢?这就要从苏东坡做杭州太守开始说起。其实苏东坡在杭州当过两次官,在第二次上任的第二年,也就是北宋元佑五年时,他发动杭州军民以工代赈、开浚西湖,巧妙地把疏通西湖挖出来的淤泥连接成了长达2.8公里的长堤。苏东坡离职后,接任的太守林希非常钦佩他,一次他在苏堤看美景时,欣然题写了“苏公堤”三个字。从此,苏公堤的名字就叫开了。后

4、来人们为了通俗顺口,简称为“苏堤”。那春晓又是怎么来的呢?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苏堤的景色在春天的清晨观赏最佳,所以就有了今天的“苏堤春晓”。今天我们将从苏堤的南口,一路往北,沿途经过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最后到达跨虹桥。苏堤边上还种着杨柳、芙蓉、碧桃、海棠等40多个品种,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株杨柳或一株桃树,故有“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民谚。等下大家可以细心观察。值得一提的是,苏堤的建设完美的体现了园林艺术,下面等我慢慢给你们道来。(走到景名牌前时)大家请看:这里有一块英汉对照的景名碑,碑上“苏堤”二字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书写。可能“堤”字的写法令人诧

5、异,其实这是旧体写法,因为古汉字中的“堤”字是左耳旁的,与土字旁的“堤”字是相通的。现在我们来到苏堤的第一座桥映波桥。请看东面湖区。这是西湖最大的一部分湖面,称为“外西湖”。再请看西面湖区。这是小南湖,是西湖最小的一部分湖面。一大一小,打破平衡。小南湖的那边就是花港观鱼公园。水榭茶楼,小桥长廊,倒映在波光之中,将桥取名为“映波桥”正是恰到好处!这是花港观鱼的大门,大门对面的那块平台是游船码头。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亭子名为“夕阳亭”。每当夕阳西下时,从这儿隔着湖面南望突出于湖岸的那座山,正好晚霞满山,因此山名就称“夕照山”。原有的雷峰塔就建在夕照山上。这夕阳亭和那夕照山隔湖相望,互相烘托,这在园林

6、艺术上称为对景。现在我们来到了苏堤的第二座桥锁澜桥。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这“锁澜”二字和“映波”是对仗的。“映波”给人以起伏荡漾的感觉,而“锁澜”则有风平浪静的意思了。请看,东面的外西湖,水域广,游船多,动感强;而西面的西里湖则相对宁静多了。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御碑亭。亭子里“苏堤春晓”四字是康熙皇帝所题。北宋始建的苏堤还没现在这么宽这么高,是明朝的杭州郡守杨孟瑛在1508年的时候,主持了填高拓宽苏堤的工程,奠定了现在的基础。1951年,市政府全面整修苏堤,重建苏堤六桥,这御碑亭也得以重修。 我们已经来到了苏堤的第三座桥望山桥。苏堤六桥中,这座桥离岸边的山最近。站在这桥上,环顾四周,我们能

7、明显地看到三面青山怀抱着一湖碧水。若是春夏之际,更能领略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西湖秀色的独特风韵。如果我们泛舟湖面,向西正好能望见西岸的青山及更远的北高峰。若请您取桥名,说不定也会取“望山桥”了。这是园林艺术中借景手法的灵活运用。我们现在来到了苏堤坝的第四座桥压堤桥。“压”字在这儿有使其稳定、平静的含义。这座桥位于苏堤中段,桥名寓含着人们的希望。大家请看左前方,那边有座桥叫“玉带桥”,它是由原有小桥改建成的一座石桥,用三孔桥墩交错形成三角形以疏导水势。这一景名为“玉带晴虹”,在清代是西湖十八景之一。晴天的时候,桥身映在水中如长虹卧波,“玉带晴虹”因此得名。玉带桥使得苏堤和曲院风

8、荷相通,并把西湖西面的水域分隔成两个湖区西里湖和岳湖。二、平湖秋月我们现在所到的地方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了。杭州人中秋赏月有三大去处:一是湖中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是在湖中赏月;二是历史上南宋皇城遗址凤凰山坡的月岩景点,是在山上赏月;至于在西湖岸边,首推这月白风清、水天一碧的平湖秋月了。平湖秋月景区东临白堤西端,南濒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而是指秋夜于湖中泛舟尽揽秋风明月的情景。这可以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

9、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虽在唐代时就建有望湖亭,但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建景碑亭于其左。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曾说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月光下的西湖,山溶水意

10、,一派清绝,有多少人为之陶醉?平湖秋月三面临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真是“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啊。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道出了平湖秋月平日赏景的绝妙之处啊!三、断桥残雪白堤尽头的这座单孔石拱桥就是著名的断桥了。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经在仔细观察,或许你们马上会问:这座桥根本没有断,为什么要取名“断桥”呢?这个问题就让我来解答吧。断桥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于断桥所处的位置背城面山,处于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点,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

11、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远远望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残雪”就因此得名。还有,断桥又是白堤的终点,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到此中断。讲到这里,或许大家已经明白,原来是“堤断桥不断”。这座桥看起来虽然很普通,但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却是最大的。在白蛇传中,白蛇娘子与许仙在此雨中相逢,借伞定情;又在此邂逅重逢,言归于好。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因这段人与妖之间的奇情奇事,断桥名望冠于西湖且蜚声天下,享湖上第一情人桥之誉。断桥之名得于唐朝,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

12、,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断桥,是1941年改建,50年代又经修饰的。“断桥残雪”其名由来,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一说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断之感,得名“断桥残雪”;也有人说,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多情的画家取残山剩水之意,于是拟出了桥名和景名,后一种说法似乎更可取。明末的张岱却别立一说,他在西湖梦寻写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他认为“断桥残雪”,事实上是说月影。“断桥残雪”景致确实

13、美不胜收,然而在断桥上观西湖雪景,更是销魂。每当雪后初晴,伫立桥头西眺北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铺琼砌玉,湖山晶莹朗澈,些许冷艳,些许凄清,胜却喧哗热闹、绿浓红盛多多,名列西湖十景当之无愧。难怪古人常说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了。当然,断桥观景,不止冬日雪残时分,明末画家李流芳曾说:“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可知,断桥观景,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四、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位于西湖西侧,金沙涧(西湖最大天然水源)流入西湖处岳飞庙前面,东

14、接岳湖,南邻郭庄,北接竹素园、植物园、岳飞墓庙。南面有湖,湖上有九孔桥。湖西将近一里长的土堤,略仿西湖苏堤意境,称“苏堤春晓”。南宋时,这里有一座宫廷酒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附近的荷田有红莲、白莲、洒金莲、锦莲边、并蒂莲等各种荷花,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四下飘逸,游人身心俱爽,不饮亦醉,因名“曲院风荷”。西湖天下名胜,自古骚人墨客蜂聚、诗词题刻如云,十大胜景更是世人瞩目首选,为其题名者非至尊之主即至显之人。当今的如江泽民题写了“花港观鱼”、启功题写了“平湖秋月”。南宋画家马远等品题西湖十景时,把这里也列为“十景之一”,而 “曲院风荷”则由康熙皇帝题写,立碑在曲院亭中。可惜的是这位

15、“千古一帝”写了个别字“曲”,害得300多年的游客苦苦寻求这个“院”到底“曲”在哪里。当然,他刚刚写出时,杭州人心知肚明是皇帝老倌写了个大别字,不敢指出而已,因为从宋朝(或晚至明朝)起,当地人已把此地叫为“曲院”。明朝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说:“曲院,宋时取金沙涧之水造曲以酿官酒。其地多荷花,世称曲院风荷是也”。而这个“曲”当时没有对应的简化字,是不可以写成“曲”的,写“曲”就是别字。一定要写,就得找出个什么“曲院”来。 到了康熙的孙子坐天下时,这个“曲院”仍然没着落。别字赫然摆在那里,乾隆觉得连自己的颜面都一并不好看,于是在碑的背面刻诗说:“莫惊误笔传新榜,恶旨崇情大禹同。”“榜”就是题字。“

16、恶旨”则是“绝旨酒”。战国策说大禹“绝旨酒”并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乾隆诗的意思是,康熙哪里是笔误,是因为厌恶旨酒,就连造酒的“曲”都不愿意写了。这样一来,爷爷不但没有写别字,还借改“曲”为“曲”倡导“恶旨”,长保国运,用心何其良苦。乾隆真是端的了得,隐恶扬善挖空心思。天子至尊,口含天宪,张嘴就是法律,叫臣子三更死,臣子就活不到五更天。说“曲”不是别字就绝不是别字,天下何人敢说半个“不”。正因为这样强势,康熙还毫无顾忌地写错字,“把避暑山庄”的“避”字右上角“辛”下两横写成三横,搞得“辛”不“辛”、“羊”不“羊”的;把“花港观鱼”的“鱼”下面4点写成3点。曲院风荷最重要的就是赏荷了!这里的荷田有上百种荷花,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夏日来就更美啦!同学们又没有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