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348246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7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第一节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及其思想源泉 第二节 对外贸易战略的类型与政策选择 第三节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选择 第四节 中国的贸易战略演进与政策选择,第一节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及其思想源泉,一、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问题的由来 二、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概念 三、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思想源泉,一、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问题的由来,开始:14至15世纪重商主义经济学家就开始探讨一个国家应该如何选择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以及应该如何参与世界经济,如何选择本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分工地位; 发展:二战以后,东亚与拉美地区的经济学家,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2、; 成熟:1987年世界银行选择把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问题作为当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也标志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的最终成熟;,二、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概念,传统:表现为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表现为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选择是否参与世界分工,应该何等程度的参与世界分工与发展国际贸易,并运用什么样的贸易政策手段来实现其整体的经济发展的目标。 现代:成为各国整体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战略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内容,也是在一定时期之内,根据经济发展战略的整体规划的目标和总体要求,针对该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方面所作出的整体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及为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所应该采取

3、的政策手段。,特征: (一)往往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二)已经成为各国参与世界经济的指导思想 (三)关注在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中,打造该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竞争优势 (四)对于任何一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来说,以什么态度来面对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以什么样的政策来应对进出口贸易,始终是它们的核心内容,三、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思想源泉,(一)重商主义思想 (二)古典经济思想 (三)现代产业理论思想,(一)重商主义思想,背景:在十四、十五世纪,西欧国家商品交易日益频繁,金银货币的需求日益旺盛,流通中货币数量的不足,出现了以保护贸易为根本思想的重商主义思想。 理论观点:要想增加一个国

4、家的财富总量,必须赢得贸易顺差。如果要想增加一个国家的金银总量,就必须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获得贸易顺差,从而保证金银的净流入。 政策选择:保护商业,工业,鼓励倾向输入和产品出口,限制货币输出与商品进口,发展本国的制造业与航海业,加强对殖民地的掠夺。 代表人物:如英国的海尔斯、马林斯、托马斯孟,法国的博丹、孟克列钦,以及意大利的塞拉等。,(二)古典经济贸易思想,基础:劳动价值论 主要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代表著作: 国富论和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斯密的贸易思想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从他的劳动价值论出发,指出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生产的成本,是由生产这些商

5、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衡量的,不同国家在生产同一商品方面的生产成本的差异也就表现为他们的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以此就决定了不同国家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中拥有的绝对优势。如果某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中的生产成本的绝对的量比别的国家低,他们就在这些商品的生产中拥有了绝对优势,那么他们就应该生产并出口这些商品,并用来交换那些本国不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如果每一个国家都能够按照绝对成本优势的原理来发展国际分工,推动自由贸易的话,那么就可以提高每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推动各国的经济更快的发展。,李嘉图的贸易思想,可以被称为“比较成本说”或“比较成本规律”。他模仿同亚当斯密斯关于个人劳动分工的理论来分析两个国家间贸

6、易的好处。假定制一单位布,英国需要50个劳动日,葡萄牙需要25个劳动日;制一单位酒,英国需要200个劳动日,葡萄牙只需要25个。可以看出,葡国制酒、制布所需的成本都比英国绝对低,即都处于绝对优势。不过,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中表现出的优势更大,葡萄牙的制酒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势,制布成本相对高,处于比较劣势。而英国制布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放弃生产比较劣势的布,专门生产比较优势的酒。如此分工,两国合起来不仅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酒和布,英国还可以用布换到较多的酒,而葡萄牙用酒可以换到更多的布。两国同时获得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好处。 这种理论为自由贸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李嘉图认为

7、,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利益,只有在政府不干涉对外贸易,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才能最有效地实现。“在一个具有充分商业自由的体制下,每个国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置于对自己最有利的用途”。因此,他是坚定的自由贸易论者。 李嘉图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斯密奠基的基础上正式建立起了古典经济学的大厦。他的劳动价值论在新古典兴起之后已经没有多大价值了,但他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于自由贸易的贡献却是不朽的。,(三)现代产业理论思想,奠基人:汉密尔顿、亨利凯里、李斯特、普雷维什等 主要观点:贸易保护 起源:1789年,汉密尔顿抨击了绝对成本优势这一流行的经济思想,指出了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以及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

8、要地位。汉密尔顿提出了包括保护关税、出口限制、对于目标产业的直接的政府补贴、对于制造业投入的税收减免、提供公共设施等十一个基本政策原则,而这也为以后的产业政策的发展设计出主要的政策框架。汉密尔顿把这些产业政策手段所实施的主要的目标产业确定在铁、铜、煤炭、小麦、棉花、火药和书籍等当时美国的主要的制造业产业,并进行了有效的推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7- 1804)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之一,宪法的起草人之一,经济学家,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是美国政党制度的创建者,在美国金融、财政和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因政党恶斗导至决斗而丧失生命的知名政治人物。2006年,汉密尔顿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

9、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5名。 从一个来自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私生子和无家可归的孤儿,一跃成为乔治华盛顿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但后来卷入一桩性丑闻,在与副总统阿伦伯尔的决斗中命丧黄泉。在美国的开国元勋中,没有哪位的生与死比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更富戏剧色彩了。在为美国后来的财富和势力奠定基础方面,也没有哪位开国老臣的功劳比得上汉密尔顿。 虽然他也身为美国建国之父之一,却始终没能象别的人那样做上美国总统,而且在与其主要政治对手托马斯杰斐逊的竞争中更似乎是输得惨不忍睹,可孰料历史的戏剧性就在于此在其过世之后,他的政治遗产,包括“工业建国之路”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等等,却在此后的美国历史中起着越来

10、越显著的作用。甚至一些影响了美国历史进程的总统,如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他们所施行的政策就是建立在汉密尔顿的遗产基础上的。,发展: 亨利凯里继承和发展了汉密尔顿的幼稚产业保护思想,并将美国的保护贸易理论体系归纳为“美国体系”; 李斯特揭示了自由贸易主义者其实完全是出于维持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却以“世界性学说”的假象所出现。英国最早正是通过保护性政策获得了早期的发展,而现在他们又通过推行自由贸易,阻止其它国家再推行产业政策,沿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对自己实现赶超,并提出一个经济落后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贸易保护政策,以推动本国的幼稚产业的发展,实现本国的工业化,最终提升本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竞争力水平的具

11、体措施; 战后普雷维什则通过提出“中心外围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选择内向型的对外贸易战略,采取严密的保护贸易措施,割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以此来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这一思想也主导了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选择。,李斯特认为贸易政策应服从国家利益,服从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服从发展工农业的需要。不要把“唯利是图”的自由贸易原则:“哪里便宜就到哪里买,哪里贵就到哪里卖”作为普遍规律。每个国家各有其发展的途径与特点,适用于一切国家的经济理性并不存在。 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说”是其保护贸易的一个主要根据。认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都经历5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

12、期、农工商为时期。不同时期实行不同贸易政策。在农业时期,实行自由贸易,自由输出农产品,自由输入工业品,一面促进农业发展,一面培育工业基础。在农工业时期转 而实行保护贸易,对具有发展可能的工业,采了措施防止外国竞争,保护民民族工业的建立与发展。在农工商业时期,则转而实行自由贸易,用先进工业打入外国市场,以获得最大的贸易利益。英国在农工业时期,采用重商主义保护政策,加快工业发展;在农工商业时期,就以后进国家为牺牲转而实行自由贸易。美国、德国正处于农工业时期,以实行保护贸易为有利。等到进入农工商业时期,才有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1949年5月,普雷维什向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递交了一份题为

13、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系统和完整地阐述了他的“中心外围”理论。 普雷维什指出:“在拉丁美洲,现实正在削弱陈旧的国际分工格局,这种格局在19世纪获得了很大的重要性,而且作为一种理论概念,直到最近仍继续发挥着相当大的影响。在这种格局下,落到拉丁美洲这个世界经济体系外围部分的专门任务是为大的工业中心生产粮食和原材料。” 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国际劳动分工下,世界经济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大的工业中心”;另一个部分则是“为大的工业中心生产粮食和原材料”的“外围”。在这种“中心外围”的关系中,“工业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分工并不像古典或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是互利的,恰恰相反

14、,由于技术进步及其传播机制在“中心”和“外围”之间的不同表现和不同影响,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对此,普雷维什进一步指出:“从历史上说,技术进步的传播一直是不平等的,这有助于使世界经济因为收入增长结果的不同而划分成中心和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外围。” 普雷维什认为传统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只适合用于中心国家之间,而不适用于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外围国家只有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才能摆脱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第二节 对外贸易战略的类型与政策选择,一、对外贸易战略的主要类型 二、外向型贸易战略与政策选择 三、内向型贸易战略与政策选择,一、对外贸易战略的主

15、要类型,(一)首先可分为外向型战略和内向型战略 “外向型战略的贸易和工业政策不歧视内销的生产或供出口的生产,也不歧视购买本国商品或外国商品。由于它有利于国际贸易,这种没有歧视性的战略往往(有些不适当地)被看作是促进出口的战略。 内向型战略对工业和贸易的奖励制度有偏向,重视内销的生产,轻视供出口的生产。这种做法即是大家所熟知的进口替代战略。” 世界银行还进一步把内向型贸易战略和外向型贸易战略细分为:坚定的外向性战略、一般的外向性战略、一般的内向性战略和坚定的内向性战略。,(二)其次可分为追求静态利益的贸易战略、追求动态利益的贸易战略和排斥贸易利益的贸易战略 追求静态利益的贸易战略。这种贸易战略往

16、往只着眼于眼前的静态贸易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比如说很多发展中国家所推行的“初级产品出口型贸易战略”就是典型的静态贸易战略,固然通过在短期内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起本国经济的发展,而是并不利于他们自身的长远的发展。 追求动态利益的贸易战略则着眼于追求贸易在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动态利益。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出口替代型贸易战略和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就是这种贸易战略的代表,他们往往不会局限于短期的贸易利益,而是在长远的产业演进的基础上,通过发掘与培育本国的比较优势产业,通过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的比较优势的制造业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以此来推动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长期发展。 排斥贸易利益的贸易战略则类似于世界银行分类中的内向型贸易战略,他们更多的着眼于本国市场的发掘和利用,拒绝对外国开放本国市场,忽视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拒绝贸易给本国所带来的动态利益和静态利益,实行相对封闭的内向型战略。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所选择的保护性色彩更重的进口替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