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整理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345240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整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整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整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整理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整理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整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整理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 国 古 代 史整理:莫金权 审核:何金成 时间:2019年8月17日星期六第一部分 阶段特征及新课标卷相关题目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

2、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一)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1.(2015,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

3、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2013,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 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 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3.(2011,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 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4、.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4.(2010,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 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5.(2009,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 .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传统的宗族观念 二、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总特征】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

5、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中国同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1.(2015,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2014,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

6、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3.(2012,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 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4.(2010,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 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7、。”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5.(2007,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 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6.(2007,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7. (2007,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

8、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220589年)【总特征】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成;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

9、上居领先地位1.(2011,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 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2.(2009,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 众人集体生产 B. 田庄规模生产 C. 个体农户耕作 D. 官府募民耕作四、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581年907年)【总特征】政治: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

10、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1.(2014,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2008,25)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A. 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 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

11、. 朝廷对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 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五、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9601368年)【总特征】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1.(2015,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

12、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2014,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 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3. (2013新课标,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 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4. (2013,25)自汉至唐

13、,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5.(2012,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 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6.(2009,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 .生活习俗改变 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官府鼓励经商 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7.(2008,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 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