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的现状与前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345057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康复的现状与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康复的现状与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康复的现状与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康复的现状与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康复的现状与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康复的现状与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康复的现状与前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康复的现状与前景 摘要:借鉴中医传入日本后的发展历史以及面对的问题与现状,探讨中医康复发展的方向。而在今后的演化发展中,中医文化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治未病等哲学观点是体现中医文化的核心所在,中医的康复技术也在不断在融合现代医学的技术和理念中发展壮大并发挥自身的优势,这是中医康复的前景所在。 关键词:中医;康复;衰退;复兴;发展 康复是20世纪出现的现代医学的名词,中医古入籍中没有。该概念名词表面认识上形成了中医康复不科学,不规范的印象,大部分书籍包含的中医康复内容也只是简单把中医治疗技术中与物理医学相关的内容纳入康复内容。在中医院中,存在对康复的概念不了解,在政策扶持与指导下,部分医院把中

2、医科与理疗科简单合并就看作中医康复科。如此种种的现状不利于中医康复的发展。中医康复是伴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康复需求所诞生的新学科,并且诸多中医技术已经在人类康复事业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1。如何进一步发展需要从事中医事业学者共同思考和探索。 1中医在日本的发展 中医学传入日本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有当地特色的中医学(汉方医学、东洋医学),其后在西方医学的传入及1874年医事制度的公布,使汉方医学陷入衰退。在二战后,由于西方医学治疗的作用有限以及广大民众的需求,汉方医学在汉方医生的努力下得到了复兴。 2日本学者对中医科学性思考 近百年来中日两国在中国传统医学的研究,可以说一直受到现代医学与科学

3、主义的困扰和迷惑,似乎看得见的细胞、分子就是科学的,看不到的经络、穴位就不科学。以至于国内至今仍然有人提出中医不科学的口号。 实际上,10年前日本医科大学教授兼作家的米山公启先生就著有医学不是科学一书,一度成为社会焦点话题。东洋医学接受科学的洗礼是时代的要求,以药理研究为中心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之快超过预想,今天已经到了应用生药之际必须考虑其药理活性的时候。不过,东洋医学中也存在着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的因素。也正因为如此,东洋医学才得以与高速发展的西医学并存且保持着自身命脉。无论是药量问题,还是生药与方剂、脉诊和腹诊,以及更为复杂的证等课题,恐怕都不是目前的科学水平所能解决的。急躁冒进的科学突进,

4、或许仅能得到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在不破坏东洋医学自身的同时,而对其本质进行耐心的探索。最后日本这场医学与科学的大讨论,其结论是:医学作为一个复杂、综合性体系并不与科学等同,医学包涵有技术、经验、文化、心理、风土等等科学以外的对人的生理、病理和诊疗、预后经常发挥作用并影响身心健康水平的复杂因素,为此不能仅仅以是否科学来作为唯一尺度而加以衡量2。 3中医康复技术发展现状的一些例子与思考 中医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在医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经验的总结下,不断改进不适应的部分,加强有疗效的部分,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使治疗方法得到合理的演化。其特点中包含有整体观、辨证论治、治未病等哲学观

5、点,对外来文化有极强的包容性。在该方针的指导下,以前在提倡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总是希望通过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来解释中医的治疗方法,这样就可以让中医的方法直接融入现代医学的体系中,例如通过西药的临床研究方法,分析和解释中草药的成分与作用机制,但中草药中的成份复杂,大量的单一成份的各自作用与不同成份之间的作用,以及在不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研究十分困难。 拔火罐的机理说明中总是包含着对治疗现象的解释和推测,但总不能十分完美地把拔火罐出现的效果解释清楚。也由于从古至今的使用,时下民众也接受了拔火罐中的众多副作用(皮下出血、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起水泡等),由于现代医学的因素,某些病症会带来不适的也会

6、被列入禁忌症中。 在针灸治疗方面,针麻的研究推动了针灸学与神经学的发展。针灸中,借助神经学,从神经的分布的角度来认识穴位的分布,以及神经对刺激的反应来指导治疗,包括对神经系统和内科疾病。利用组织解剖学和电生理学的知识来加强对电针的指导(包括作用的重点和方式),特别是在软组织中。 按摩一词自古已有,推拿一词也是自明代开始有文字记载,其原意与治疗密切相关。由于现时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以保健性质的服务业大量增多,即使在医院的治疗中,总有患者抱有保健的心态,视医院的按摩(推拿)医生是专业的保健医生,往往忽略了推拿(按摩)是一种手法冶疗,其治疗方式并不仅仅限于旧有的形式,可以随着基础医学的

7、提高而不断改进。利用现有的康复治疗方法增加手法中的内容,如:牵伸,淋巴回流促进术,关节松动的方法和原理。在基础医学的支持和帮助下,可以为中医康复所用并帮助改进中医康复技术。组织局部的解剖结构及其作用功能的再认识,及其疾病过程中的结构与组织上的变化对于指导手法治疗中的作用重点与作用方式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运动疗法可以利用现有运动疗法的基础知识改进传统的运动疗法的不足,例如太极拳因为部分人架子过低而出现膝关节的退变病例增加,而基础医学(生物力学)也指出不同的屈膝角度对膝关节的压力也不一样,所以可以在日常的锻炼中通过用高架的形式减少膝关节的问题。另外也可以通过瑜珈,普拉提等的流行的锻炼中,其基础理论

8、与现代医学知识中取得借鉴,并重新认识传统功法中合理的一面。例如,普拉提中包含:专注、控制、轴心、呼吸、准确、流畅六大原则,这也是普拉提的作用核心;太极拳心法中,强调心静用意、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呼吸自然等;这些原则和心法中均有共通的地方,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太极拳作为治疗和保健的方法有其合理的因素。 综观上述例子,现代科学知识对传统医学知识的作用,是正面的解释(对传统医学治疗现象和效果的解释),是明显的不适会被列入禁忌症中(例如皮肤病不适宜于拔火罐);对传统技术的解析可以去伪存真,达到改良目的。从正面解释这种做法来看,以往是想做,但碍于当时的基础医学知识有限,并不足以解释推拿、针灸等所有中医治疗

9、方法的效果和治疗方式的合理性,造成很多中医临床现象无法解释,从而对中医的知识和做法抱有不科学的印象。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知识(包括生物学、力学,神经学,哲学等)的深度和广度的发展,部分治疗现象和效果可以有比以往有更合理的解释。对于去伪存真,是在现代科学知识中明显不合理的做法予以去除,合理的地方予以加强,对于有争议的地方,要抱有客观看待的态度。 4辨证的运用与反思 中医的治疗方法是不是一定要辨证呢?不辨证能不能治病?农村的民间疗法中并没有显示需要明确的辨证,在长期的经验中,一样可以治疗疾病;另一个没有具体辨证论治的例子:大众凉茶!如此种种,没有辨证也可以治疗疾病,辨证意义在哪里? 在日本,使用小柴

10、胡汤颗粒治疗慢性肝炎患者而引起间质性肺炎并导致死亡病例被称为小柴胡汤副作用3。该事件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日本小柴胡汤副作用事件所折射出的忽略辨证、不辨虚实等问题2。具体反映的是中草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如果只是简单用西药的应用模式,而抛弃传统的辨证用药模式所产生的的问题,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不辨证使用中医方剂同样可以治疗病证,但不可避免地产生对适应症把握欠准确的问题,根据患者症状变化(症型)而指导用药的特点是经过长期经验总结下来的,不根据症状的变化而改变方药的组成明显会丧失中医辨证的优势。 推拿、针灸是否需要用像中药方剂一样的辨证?仅按风、寒、暑、湿等因素的辨证模式,在现时的医疗环境和临床实践

11、中略有不足。对辨证的含义的进一步思考变得十分有必要,根据症状的变化来分析病情才是辨证,从思想的角度来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辨证思想的真正体现。 标准化好像意味着规范化。在标准化的的提法已经成为常态,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审视传统医学中的辨证论治可以更好的诠释个性化的含义,在推拿(按摩)中,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手法,制定不同的治疗康复方案,并不一定是使用风、寒、暑、湿等的中医特有名词,才算辨证。中药方剂中根据患者的对药方的不适,加减药物及用量,可以避免或减少药物引起的不适,像西药一样可以更换药物与加减剂量,只是不像现代的化学药可以严格地标准化,但它可以治疗一些现代医暂时无法解释的

12、不适症状,如身体困重,口苦等。 5结论 纵观国内,中医与西医的提法十分常见,在国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另类医学等,笔者认为,后者提法更好一些,因为当中西医并提时,由于以往意识形态的影响,总带有两者的对抗,或各代表着发展与守旧的意味。因此而影响我们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医学的现状。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中,为求得到认同而抛弃一切既有的经验总结,盲目追求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潮流,只会失去自身已积累的优势。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整体观),能够切合实际的解决当下问题才是答案(辨证论治)。中医要发展,中医康复也要发展,这需要我们现状有足够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更好的地继承和发展中医文化。中医康

13、复发展应该统一在康复的主题之下,以适应并促进康复医学发展为原则,充分发挥中医自身优势,才能体现中医特色。中医传统治疗在康复的作用是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其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哲学思想,对康复领域有强大的发展和推动作用,其前景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谷忠悦,白增华.中医康复医学内涵及发展的探讨J.按摩与康复学,2011,2(2):33-35. 2戴昭宇,仝选甫,宋敏.日本汉方科学化的经验教训与中医国际化的若干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6):404-407. 3粟岛行春.小柴胡汤副作用引起死亡事件的真相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21(1):47-48. 编辑/申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