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e的产生与发展概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339109 上传时间:2019-08-1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ie的产生与发展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nie的产生与发展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nie的产生与发展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nie的产生与发展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nie的产生与发展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ie的产生与发展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ie的产生与发展概论(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apter 1: 导论:知识点索引,第一节 NIE的产生与发展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三、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背景 四、主要代表人物 第二节 研究对象、方法及假设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第三节 流派渊源关系 一、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二、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三、与马克思制度分析的关系 第四节 学术地位、框架及意义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学术地位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内容 三、学习意义及态度,2,第一节 :NIE的产生与发展,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1937科斯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

2、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Transaction Costs 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1960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外部性=外部效应?,3,第一节 、NIE的产生与发展,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脉络: 1.对构成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交易费用和科斯定理的进一步研究 2.对产权、契约、企业和国家等制度特殊的研究 3.对制度及其变迁和演化等制度一般问题的研究,4,第一节 、NIE的产生与发展,(一)对交易费用和科斯定理的研究 1.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并未对其含义、构成、决定因素、性质

3、和计量等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后继者:威廉姆森、诺思、张五常、巴泽尔、弗鲁博顿和芮切特等完成 2.科斯定理研究 随着科斯定理的影响日趋扩大,对其研究受到极大关注: 对科斯定理的准确含义的界定和对科斯定理的正确性和适用范围的探讨,5,(二)产权、契约和企业研究 1.产权理论 科斯之后,阿尔钦、德姆塞茨、巴泽尔、张五常、弗鲁博顿等对产权的含义、内容、形式、属性、功能、起源、不同产权安排的效率以及国家与产权关系等做了进一步研究 房屋产权的契约,农村土地承包权产权与契约的稳定性 2.契约理论 科斯之后,威廉姆森、张五常、克莱茵和斯宾塞等主要就契约的含义与类型、契约的性质、契约的选择、激励契约设计和契约的实

4、施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推进了新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发展 婚姻(绝对不离婚)离婚:人的不完全理性+契约的不稳定性,6,第一节 、NIE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NIE的产生与发展,3. 企业理论 1937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科斯将企业的性质界定为契约(治理结构) 后继者:张五常、威廉姆森、阿尔钦、德姆塞茨等进一步深入讨论了企业的契约性质和规模边界问题 其他学者:詹森、梅克林、哈特等则对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最优所有权结构选择等做了深入研究 4. 国家理论 主要包括:国家的性质与起源;国家在产权界定、保护、契约执行和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国家的权力悖论;政治市场等 对国家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诺思和巴泽

5、尔等 国家和政府的最大优势?,7,第一节 、NIE的产生与发展,(三)制度及其变迁研究 1.制度基本理论 主要讨论:制度的本质、制度与组织的关系、制度的类型、形成途径、制度的功能和效率等有关制度的一般问题 诺思、舒尔茨、林毅夫、柯武刚和史漫飞等对这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美国南北战争-奴隶制度 主要是将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分析方法运用到制度变迁分析中的结果 包括:制度变迁的需求分析、供给分析、均衡与非均衡分析等内容 做出较大贡献:诺思、舒尔茨和菲尼等,8,第一节 、NIE的产生与发展,3. 制度变迁的过程与方式理论:路径依赖 包括基于目标实现途径的制度变迁分类、制度变迁的

6、过程及主要现象、制度变迁的方式及国家、意识形态、组织和学习等因素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等内容 重要贡献:诺思、拉坦、林毅夫和布罗姆利等 4. 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 著名的经济增长“制度决定论” 诺思和托马斯(1973)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制度决定论”已被发展中国家大量事实证明并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9,第一节 、NIE的产生与发展,三、NIE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20世纪30至60年代:这一段时间孕育和产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 (一)时代背景 1.20世纪初至30年代,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 直接

7、诱因: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计划经济体制实践 重要诱因 :20世纪以来,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外部性”问题的变得越来越普遍,10,第一节 、NIE的产生与发展,2.19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践所导致后果的反思 经济改革的尝试以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绩效差异: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这反过来促进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繁荣 3.全球化 国际竞争的发展不同制度系统之间的竞争寻找一种好的制度 4.大量经济转型国家的存在,这些国家对制度经济学的需要也密切相关,11,第一节 、NIE的产生与发展,(二)理论背景 1.20世纪30到60年代形成和兴起,其深刻的理论背景:新古典

8、经济学对制度的忽视 这一忽视使其模型“日趋僵化,如果不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很难用于各类重要的问题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未成功预测石油危机 近几十年来,新古典经济学在解释和预测实际世界的现象上一再遭到失败就是证明 数理分析与计量分析:工具主义,12,第一节 、NIE的产生与发展,四、主要代表人物 A:科斯:2 B:威廉姆森:4 C:诺思:7 制度经济学的缺陷 D:张五常:6 E:林毅夫 F:黄少安 G:卢现祥 H:袁庆明,13,第二节:研究对象、方法及假设,一、NIE的研究对象 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重要说明 1.NIE对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研究所使

9、用的是“经济学”研究方法 2.重点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 3.不仅要对所有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共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且十分关注经济生活中对经济绩效至关重要的一些具体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 共有产权-私有产权,14,第二节:研究对象、方法及假设,二、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经济学方法论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或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价值标准 最高和最抽象层次的经济学方法论,也就是基本方法论,是方法论的方法论 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是从经济学的价值论、真理观和科学观等角度所考虑的方法论 主要内容: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哲学思考或经济世界观、如何认识经济学

10、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如何看待经济活动主体(人及其群体)、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价值标准等,15,第二节:研究对象、方法及假设,第二层次:经济学的思维原理或方法,即经济学家从事理论研究、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 主要内容:可操作性 逻辑方法(归纳和演绎方法),抽象方法、综合和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 制度分析方法、宏观分析方法、微观分析方法 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等,16,第二节:研究对象、方法及假设,第三个层次:经济学的技术方法 即为了使经济学理论精确化、趋于完善,而对于特定研究对象采用的具有技术性的具体方法 主要内容: 数学方法,心理分析

11、方法、统计方法 个案研究方法 边际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等,17,第二节:研究对象、方法及假设,(二)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A: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研究假设研究结论(证实+证伪) NIE沿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摒弃了旧制度经济学惯有的经济学研究主题变幻不定的缺陷 大量使用证伪主义方法,但它在实证主义方法论上没有对新古典理论有超越,原因在于新制度经济学引入的新变量交易费用、制度、意识形态这些因素很难被计量和模型化 最大特点:研究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现实制度约束条件下研究人的行动,这种思想隐含地认为从现实世界中提炼出来的结论可以被现实所证实 产权理论和交

12、易费用理论:仅限于抽象化和估算,18,第二节:研究对象、方法及假设,B:动态分析 NIE从静态的角度,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从制度的供给、需求的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制度的起源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更强调动态分析:将制度、产权甚至国家和法律、意识形态等约束变量纳入分析框架,研究和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动态变化,并成功地解释了西方人类文明的经济增长历程 C:局部均衡分析 NIE:经济运行只存在局部均衡而不存在一般均衡(刘凤芹,2015),19,第二节:研究对象、方法及假设,D:资源配置效率 NIE坚持新古典经济学资源配置效率的经济学原则,探讨不同制度安排约束下的资源配置效率和配置成本 NIE研

13、究结论与新古典的结论完全不同: 新古典经济学:帕累托效率点(无约束,纯粹的效率点) 新制度经济学:帕累托效率点(真实世界) 两个效率点之间的差别:制度成本=存在交易成本和产权不确定 NIE:制度设计和制度演化等行为可以使得资源配置效率向新古典效率改进,但永远不可能达到新古典的帕累托效率点,因为交易成本恒为正,20,第二节:研究对象、方法及假设,E:经典化的案例研究 现实经济世界的复杂性,难以完全用数量关系精确计量和完整描述 案例研究是对经济问题和经济决策的再现和描述,能够对经济过程极其复杂的情景进行深入刻画和分析,而不会产生因假设前提条件问题而产生的因素遗漏 传统经济学:柠檬市场问题 NIE案

14、例选择非常挑剔:经济行为中的法典 普适性:案例具有普遍的一般性的特性,研究的结论可以直接解决此类问题 经典性:案例的广为人知,更具有代表性和传播性意义 夫妻为什么高高兴兴办离婚?P27,21,第二节 研究对象、方法及假设,E:经典化的案例研究 公地的悲剧-灯塔-一间厨房七盏灯 反设事实法 假设设想或思维实验,对历史事实和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 引例1: 农奴制度就是垂死的,没有效率? 对美国铁路的研究:福格尔(1993诺奖),22,第二节 研究对象、方法及假设,P:14一般认为,铁路在美国经济增长中起重要的作用 1.福格尔设想如果美从一开始就没有铁路,

15、即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一直就依赖其他是运输方式,那么美经济会如何发展? 2.福通过设想一组参数,设定初始性条件(主要是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来构造一个经济模型 3.结果认为:美国的经济可能以与公路和水运更相关的形式加速在这些方面的投资,从而为铁路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提供了有益的比较,这样美国的经济可能是一种接近水运的经济,会产生一个更大的圣路易斯城和更小的丹佛 4.结果得出:铁路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上限,从而推翻铁路是经济增长 引擎的一般结论,23,第二节 研究对象、方法及假设,(三) NIE与新古典在研究方法上的一致性与差异 1.与新古典在方法上的一致性 NIE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运行、演

16、化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2.与新古典在方法上的不同点 新古典过于强调研究的形式化、数学化和抽象性 NIE更注重从经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主张通过对事实的详细考察,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24,3.对新古典方法的批评 A:科斯批评 过去的岁月里,在杂志和教科书上所见到的和在大学经济系的课堂所听到的全都是主流经济学(即新古典经济学)的内容,而且它正变得越来越抽象,尽管他自己不那么说。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它与真实世界越来越疏远了。 科斯把这种情况称为“黑板经济学”,因为这种情况下的教师往往每一节都在黑板上写满公式和教条,而不是去关注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没有思想的技术工具的应用对公共政策的形成是没有任何价值的。,25,B:威廉姆森的批评 经济学的正规训练总是详细地介绍诸如替代和机会成本等核心概念,以及包括最优化分析技术和博弈论推理等各种正式工具的运用。正式工具的分析常常是数学化的和精确的,有时甚至是精美的。 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正式的分析仅仅为文字的争论提供了一种逻辑的检验。但是,正式分析常常变得固步自封并失去和现象的联系。当例行而便利的理论分析超越了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