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张利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516417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张利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张利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张利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张利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张利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张利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姓名:张利源学号:135052217一 综述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在 19541966 年期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 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 ,是孩子培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对于傅雷家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它告诉我们:一颗纯净的心,一具正直、高尚、真诚的灵魂,尽管有时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侮辱、迫害;陷入到不齿于人群的境地;而

2、最后真正的光是永不泯灭的,还是要大家所共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收到的尊敬与爱戴。实现它真正的价值。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而人的事也是无穷无尽的通过亲生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了一个人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人类世界所应尽的力量。应此,培育儿女也是对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人类世界所应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且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也正和傅雷对待其他事是一般,由此便可以看出傅雷所具有的高度负责的精神与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做自己应尽的责任,这便是一种爱。反观傅聪在多年一国漂流的生活中,他所渗透出来的,正是从父亲书信中所获取的精神养料。是

3、他在海外漂泊的过程中好像父母仍在他身边,时时给他指导,时时给他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与阻力,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使傅聪和他的家人建立了牢固的精神纽带,使傅聪成长起来,而且同样是这条纽带,使傅聪和祖国之间建立了牢固的关系。不管国内家庭受到了多么残酷的遭遇,不管自己蒙受了多么承重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祖国,它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逼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的言行。这种信赖祖国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在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写下的。一次惊心动魄的政治运动,一场又一场生死的较量,是多么的惊人而今天终于得以纠正,

4、得以昭雪,又是一个多么得人心的一项政治措施。读傅雷家书,读傅雷对子女的一种爱,更多的阅读傅雷面对磨难的一种坚韧与乐观。这是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所需要的,也是将来我们步入社会,为人父为人为人母的需要。做学问做教育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已。二 经典语录1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批注:这句话是傅雷写给傅聪的,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对傅聪的一种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

5、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最终走向成功,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这些都可谓是家长的共识。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能够出人头地,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其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应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体会和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工作、快快乐乐的生活,这也算是也算是我们对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的一种报答。2.“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 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

6、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评注:这是傅雷在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的评论。这里面包括了,傅雷对儿子录音的精细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这里面包含了他对儿子的希望。这是一种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也要提出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3.“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

7、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评注: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走的弯路,父母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 。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4.“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

8、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评注: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却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个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5.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

9、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评注:离别之时,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 “残忍”, 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傅雷在儿子年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 “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 “棍棒底下出孝子” ,而傅雷则是“严父底下出才子” 。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棍棒教育”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都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希望,希

10、望子女们走向成功。三.书评读傅雷的家书,品味精粹优美的文字,感悟流露在心的真情。我们从他的家书中,看到了傅雷的爱子情深,管教有方。每一字每一句都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一种爱。而作为子女的我们, 傅雷家书告诉我们的是怎样把握自己的心态,怎样把自己的学业、事业发展完善,是自己最终走向成功。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儿女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让我们将来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青春期的逆反的心理一天比一天强盛,置父母的苦口婆心于不顾,一意孤行。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道德的修养、

11、没有精深的专业技能,我们以后又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我们常说“严父” ,而严父的“严”正是基于对子女前途的忧虑而产生,是一种更悲剧性的付出。因为,当子女们年纪尚小时,往往无法理解这份隐藏在严肃外表下的感情,这就很可能导致在父辈与子女之间刻下了一道深深的洪沟。只有到儿女心智足够成熟,甚至直到自己也为人父的时候,才能真正理解父亲。傅聪在自己的某封回信中这样写到“我一天比一天体会到小时候爸爸说的“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可见他也渐渐理解了父亲的一番苦心。傅雷先生正是基于对儿子的深情,才借着书信与笔墨表达出平时未曾出口的关怀。然而,这样深挚的关怀,又怎会仅仅停留在表情达意的层面上呢?再来看看

12、傅雷,他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文革”之初遭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地走完了一生。他的高洁品德在与傅聪的信中表露无遗,由于傅聪一直在外国学习、表演,傅雷总是提醒他祖国、民族的重要。某次傅聪想回国探亲时,他以减轻政府的经济负担为由拒绝,而事实上,他内心里极渴望与儿子团聚的。这也许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良心对自己的个人生活不过分要求,可是对工作及祖国的热爱是无限度的。本书中展现出的正是傅雷的那些优秀品德,也许在现今的社会中已经绝迹,但正如普希金所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所以,正是基于此,这份回忆便更增其可贵。细读这本书,让我们再慢慢体会那份亲切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