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滋补药材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119107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滋补药材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滋补药材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滋补药材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滋补药材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滋补药材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滋补药材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滋补药材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滋补药材范文 篇一:冬季进补的七大药材 冬令进补药补不如食补 据生命时报报道中医认为,寒冷的冬季里,生命活动会由盛转衰,是“补冬”的好时候。在我看来,冬天适量食用7种食材,能给身体“雪中送炭”,有助于增强体质。 枸杞:养肝明目 冬季是补肾的好季节,而枸杞是补肾佳品。枸杞性味甘平,归肝、肾经,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对肾脏和肝脏都是宝。在空气干冷的冬季,眼睛易干涩、流泪,常吃枸杞还能缓解这些症状。一般来说,健康成人每天吃20克左右(约30颗)枸杞比较合适。枸杞最适合煮粥或煲汤,可将它和大枣、山药等搭配。嫌麻烦的话,还有一种简便吃法,即早晚嚼食,营养成分的吸收更充分,但

2、嚼枸杞时要注意控制数量,最好减半(15颗左右),否则易滋补过度。枸杞补肾益精作用明显,民间流传有“君行千里,莫食枸杞”的谚语,性欲亢进的人不宜服用。需要注意的是,枸杞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用量。 大枣:补中益气 大枣对身体好处不少,民间有“一日吃仨枣,一生不显老”的说法。中医认为,大枣性味甘温,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补品。它富含铁元素,可促进血液循环,病后体弱、贫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脚冰凉的女性都适合用大枣调理身体。建议把红枣在铁锅里炒黑后泡水喝,可治疗胃寒、胃痛。红枣水里加入桂圆,可作为茶饮,有补血、补气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脾胃虚弱者生吃红枣会分泌过多胃酸,导致胃痛,因此

3、不妨做熟了再说,可取红枣几颗、黑木耳一把、冰糖适量,熬制黑木耳红枣补血汤,或用红枣、当归、糙米熬粥。红枣虽好,但枣皮纤维含量很高,不易被消化,一次吃太多容易胃胀,建议适量食用。 当归:活血祛寒 天冷时食物能帮人体御寒,1800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就有一款特别适合寒冷季节食用的“当归生姜羊肉汤“,主要成分之一当归,被历代医家誉为“血中圣药”。当归性温,入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当归并非只适合女性使用,凡是血虚、血瘀的病人,表现为血虚头痛、头晕心悸、面色萎黄、跌打损伤、皮肤感染、血虚肠燥便秘、虚寒腹痛等,都可一试。 这款汤中当归有两个搭档,生姜能温中散寒,发

4、汗解表;羊肉则性质温热,温中补虚,是老少皆宜的食物。三者配合起来,可温中补血、祛寒止痛。体质虚寒、容易长冻疮的人可在冬天将此汤作为药膳日常食用。当归虽适用范围广,但对火大的人、湿气所致胃胀、腹胀以及长期腹泻者并不适合。身体壮实的人,若仅为保健,也不要随意食用当归,否则容易上火,防病不成反致病。白萝卜:去火化痰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十一月萝卜赛人参”。白萝卜是冬季的时令蔬菜,也是养生的好食材。中医把肺看做“娇脏”,是外邪首先侵袭的地方,立冬后需特别呵护。白萝卜性凉,味甘辛,归肺、胃经,对肺胃有热、痰多、气胀食滞、消化不良、大小便不畅的人尤其适用。在食用上,它有两个最佳搭档:如想发挥止咳

5、效果,就将白萝卜和冰糖搭配,共同达到除痰润肺、和中止咳的作用;如想抑制咽喉发干、疼痛的症状,可把白萝卜与青果煎煮后当茶饮,能很好地缓解肺胃热盛引起的咽喉肿痛。 需要提醒的是,白萝卜性凉,脾胃虚寒、慢性胃炎、胃溃疡、大便偏稀者不宜大量食用。另外,萝卜不宜和“补药”同食,因其有下气、消滞作用,行气太过容易破气,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人参、黄芪等补气类药物的吸收。 红糖:化瘀散寒 冬季强调温补,红糖性温、味甘,入脾经,能“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缓解疼痛的功效。对体寒虚弱、造血功能下降的老人,尤其是大病初愈者,红糖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物美价廉的补品。而且,红糖是未经精炼的

6、粗糖,保留较多维生素和铁、锌、锰等矿物质,营养价值较高。 红糖与不同食物搭配,可达到不同的保健功效。比如,用红糖煮荷包蛋,可使鸡蛋和红糖营养互补,让人面色红润,有精神;用红糖泡桂圆干服用,对改善睡眠有积极作用;熬粥放点红糖,有益气养血之效。值得提醒的是,红糖应根据季节变化来应用,现在正值冬季,可适当多用,但每日摄入量仍要控制在别超25克,到了夏天则要减少用量。 黄芪:益气固表 冬日里,天气骤寒,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随之而来,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也需增强体质。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黄芪向来被认为是益气固表的能手,其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尤其擅长补气,非常适合上述两类

7、人服用。黄芪有“补而不腻”的特点,适当服用有助增强体质,缓解乏力。 黄芪的用法比较多,可与各种肉类搭配。黄芪瘦肉汤可暖中祛寒,提高抗寒能力;黄芪炖牛肉可益气补肺,养心安神;黄芪炖鸡汤适合脾胃气虚、肺气虚弱的人,对缓解产后体虚、面色萎黄、易出虚汗等效果良好。根据个人情况,食用黄芪时还可再添点其他配料,如气血两虚的人可加点红枣,希望养肝、润肺的人可加少许枸杞,而脾胃虚弱、体倦乏力的人可加入适量茯苓。但有明显阴虚、郁热者,表现为手足心热、两胁胀闷、大便秘结等症状的人慎食。 芡实:健脾祛湿 芡实,又称“鸡头米”、“鸡头”等,是滋补性强的食物,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适合“补冬

8、”的传统观念。在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中,就强调吃芡实。 鲜芡实或干芡实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将其和莲子、茯苓、山药一起煮成四神汤,具有健脾、利湿、补肾的功效,适合大部分人饮用。常熬夜、长痘痘、易嘴破、常便秘的人特别适合饮四神汤来滋阴、固脾胃,让消化系统稳定下来。值得提醒的是,芡实不能一次性食用太多,否则可能造成便秘。此外,把鲜芡实去皮后冻在冰箱里,可增加保存时间。 篇二:滋补中药目录 补气药 人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黄芪柏树山药甘草大枣蜂蜜 补阳药 鹿茸肉苁蓉锁阳巴戟天淫羊藿补骨脂益智菟丝子沙苑子杜仲续断蛤蚧冬虫夏草 补血药 当归白芍阿胶枸杞子 补阴药 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墨旱莲女贞子

9、龟甲鳖甲 篇三:十大名贵中药有哪些 十大名贵中药有哪些 经常在古装剧里面会有这么一个情节:某一人病重危在旦夕之际,出现了一个名医,然后说:需要在什么之地长有一种什么灵药,只要历尽万难,寻得灵药,就有救了。话说这电视里面的灵药是真的存在的么?又或者说存在的话,真有那么灵么?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中医的十大名贵中药,它们就是多次成为影视剧里面“灵药”的呢! 一、灵芝 灵芝又称林中灵、琼珍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延年益寿的功效。 灵芝的发现历史: 芝类药物始载于本经,根据芝的颜色不同,将芝类分成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

10、紫芝六种。 1、本草经集注曰:此六芝皆仙草之类,俗所稀见,族种甚多,形色环异,并载芝草图中。今俗所用紫芝,此是朽树木株上所生,状如木檽。 2、纲目把历代有关芝类的记载加以引证,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曰:芝类甚多,亦有花实者,本草惟以六芝标名,然其种属不可不识。 3、神农本草经:“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丹芝。 4、别录:“赤芝生霍山。”“紫芝生高夏山谷。六芝皆无毒。六月、八月采。” 5、新修本草:“五芝,经云:皆以五色生于五岳。诸方所献,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且芝多黄白,稀有黑青者。然紫芝最多,非五芝类。但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

11、久服耶?”灵芝在中国有上千年的药用历史,药王孙思邈从35岁开始一生长服灵芝,101岁无疾而终,用自己的一生见证灵芝的长寿之道。最早记载宣皇帝游七山寺赋中说:“山多寳玩,地出琼珍”这里的琼珍就是指灵 芝,寓意“珍宝”。药王孙思邈把在林中寻得的灵芝也称为“琼珍”,后来人们就把灵芝称为琼珍灵芝,指的是林中的灵芝。 二、人参 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别称为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 人参的发现历史: 古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推断,人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在地球上被子植物极为繁盛的第三纪(距

12、今6500万年-距今180万年),人参在植物界广为繁衍。世界范围内公认人参分布在北纬33-48度之间。 我国本草文献的记载证实中国人参的分布与古地质学史,古生物史是相吻合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记载着中国4000年前就已经形成的人参药用的精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公元121年,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参,人参,药草,出上党。”这是文献中对人参产地的最早记载。 晋书.石勒别转:“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盛。”可见人参栽培在当时已经开展,那是遥远的1800年前。 三、龙涎香 龙涎香,在

13、西方又称灰琥珀,是一种外貌阴灰或黑色的固态腊状可燃物质,鲸消化系统的肠梗阻所产生。龙涎香有其独特的甘甜土质香味,以抹香鲸的肠凝结物入药。具有开窍化痰,活血利气功能,用于治疗神昏气闷,心腹诸痛,消散症结,咳喘气逆。 龙涎香的发现历史: 有人认为中国在汉代发现龙涎香是最早的记录;但事实上这一说法并无明确的文字佐证。 龙涎香应是南亚海域居民偶然发现后,逐渐成为王室、上流社会的奢侈商品,并通过阿拉伯一带商人在唐代传入中国。龙涎香在唐代称为阿末香,即来自阿拉伯语anbar。段成式酉阳杂俎“拨拔力国,在西南海中,不食五谷,食肉而已。常针牛畜脉,取血和乳生食。无衣服,唯腰下用羊皮掩之。其妇人洁白端正,国人自

14、掠卖与外国商人,其价数倍。土地唯有象牙及阿末香”。 宋代称为龙涎:岭外代答龙涎条:“大食西海多龙,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积而能坚。鲛人探之以为至宝。新者色白,稍久则紫,甚久则黑。因至番禺尝见之,不薰不莸,似浮石而轻也。人云龙涎有异香,或云龙涎气腥能发众香,皆非也。龙涎于香本无损益,但能聚烟耳。和香而用真龙涎,焚之一铢,翠烟浮空,结而不散,座客可用一翦分烟缕。此其所以然者,蜃气楼台之余烈也”。龙涎香在宋代仍是高价奢侈品,在当时志怪小说夷坚志里,就有仿制龙涎香以牟取暴利的记载,夷坚丁志卷九:“许道寿者,本建康道士。后还为民,居临安太庙前,以鬻香为业。仿广州造龙涎诸香,虽沉麝笺檀,亦大半作伪。其母寡居久,忽如妊娠,一产二物,身成小儿形而头一为猫、一为鸦,恶而杀之。数日间母子皆死,时隆兴元年。”,此一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