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离别,乡愁》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039803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6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离别,乡愁》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年《离别,乡愁》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年《离别,乡愁》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9年《离别,乡愁》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9年《离别,乡愁》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离别,乡愁》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离别,乡愁》范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离别,乡愁范文 篇一:乡愁 乡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情感,培养学生鉴赏诵读诗歌的能力;(重点)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进而体会主题;(难点)3.熟读成诵。助读资料 作者及写作背景: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 居台湾,是台湾著名教授,诗人。少年时外出求学,很少回家,后成家立业,新婚不久便外出谋职,与妻子聚少离多。1949年去香港,1950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湾。由于政治原因,台湾与中国大陆还没有统一,虽然流着相同的血液却没有成为真正的一家人。带着深深的遗憾与盼望,他于1972年写下这首令海外游子,令所有炎黄子孙为之动容的乡愁。 【读一读】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2、。方式:1.自由读,要求正确、通顺;2.指名读,正音。二.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1.结合“助读资料”,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讨论为什么作者有这么浓的思乡之情? 2.听名家朗读,要求:注意语调、语速,并用笔标记出停顿和重音。3.试读:多形式诵读。 三.诵读诗歌,理解意象。 4.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这些意象分别表现了什么特定的内涵? 5.这四个鲜明的意象象分别承载了诗人人生四个阶段的“乡愁”。请任选一段,展开合理的想象,为其中一个画面配上插图或编一个小的故事。 【品一品】 6.诗的最后一节能否删去?为什么? 7.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容说“乡愁”是“

3、没有年轮的树”。如果有一天离开了家门,你最惦念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用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写一写】 8.积累有关“乡愁”的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美文赏读 乡愁教学活动预设(新授课) 主备:张永梅 一、导入 作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几段生活经历 抗战爆发后,小小年纪的余光中做了流亡学生,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寄宿。 在台湾大学毕业后,52年入伍服役,56年退伍,入东吴大学任教,结婚。两年后去美国留学进修,该算是新婚别。

4、台湾基隆港上船,横渡太平洋,美国旧金山港登岸。身在异国,心在家里。 1958年母亲去世,遗体火化。他把母亲的骨灰匣安放在窗台上的盆花丛里,写诗为母亲招魂,并有打算送母亲的骨灰匣回她的故乡(江苏武进)入土安葬,但这一孝思,到写此诗时并未能实现,后大约是安葬在了台北市郊的圆通寺,那里该有一方小坟吧。 人到中年以后,头脑里憧憬日少而回忆日多,于是“鸟倦飞而知还”,有了落叶归根的愿望。他说:“在台湾,我的研究生宿舍窗外就是台湾海峡,落日就在我的面前,落日的方向就是大陆的方向,我每天黄昏可以看着落日,想象对岸.”但一湾海峡,就是涉不过去。二、自主学习三、小组学习四、展示点拨 1、这首诗用“邮票”表达对母

5、亲的思念,用“坟墓”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这是浓烈的亲情;用“船票”表达对新婚妻子的想念,这是热烈的爱情;而“海峡”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祖国的眷念,这是深深的爱国之情。这几组形象构成了乡愁的丰富内涵,使乡愁有了更明显的寄托。感情有淡渐浓,主题有浅入深。4、明确:“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

6、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5、第一副: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副: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副: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副: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6、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教学反思 篇二:乡愁 乡愁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诗中的意象 2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找到记忆的恰当方法 4能够结合该篇自己创设意象 二

7、、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板书课题、作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一:同学们有没有一两个月或较长时间的离开家、离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列举,师述同感,由此我们可以想起很多古人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例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 是啊,想家的心情,谁都说不清。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呢?(媒体示图)尤其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

8、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二)了解余光中 1学生根据所积累的资料,简要地介绍。 2补充(媒体示): 余光中祖籍大陆。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一往情深,承继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出了新意;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不免经常流露出来(是他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代表作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被称为乡愁诗人。 (三)听老师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

9、的朗读节奏 1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就是缓慢的。 2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小时候长大后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而现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外头我在这头 母亲在里头大陆在那头 3请学生个别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并适当指导: 第一、二节,语速慢,读出思念之情 第三节,注“呵”的变调,应读为轻声,读出适当的颤音(生列离别) 第四节,音调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一字一顿。 4齐读 (四)解读全诗,以便

10、更有感情地朗读 1整体感知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细细体会 (1)诗人的这种感情是不是突发偶感? 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这一点,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板书:小时候、长大后、而现在、后来啊)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这种感情看得见吗? 要把这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情感具体地表达出来,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借助了一些形象的事物,也就是借助了意象,什么是意象?(P108)意象就是诗中的

11、形象。 找一找,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四种意象涉及的分别是那种情感?(板书:亲情、爱情、哀痛、爱国情) 3想象构图 其实诗人是巧妙地运用了诗歌创作的一种方法托物寄情。诗是运用的是精当而储蓄的艺术,我们只懂得这四个意象还不够,还应根据意象想象诗歌表达的具体内容(诗中有画) (1)教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远方延伸? 一位少年,目光坚定,背着一个大包,步履匆匆? 一位母亲,满脸伤感,提着一个行李箱,吃力地跟着? 只听见他们脚下的落叶嚓嚓地响。 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

12、。少年停了下来,母亲也缓缓放下箱子。 母亲盯着少年的脸,悠悠地说:“别忘了来信。”少年用力点点头。片刻,母亲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递给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记加衣服?”少年没有回答,提起箱子转身走向前方。 母亲还在原地,她的眼光随着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母亲久久伫望,目光深情而又专注,夕阳的余辉给她的面孔添上了一圈朦胧而美丽的光晕? 解析:母子别邮票小小,含情依依。(媒体示)(朗读时注) (2)学生轻读,作画(媒体音乐) (3)说一说,适当评论(学生自评,师评结合) 明确: 第二小节:夫妻别船票窄窄,相思殷殷。(媒体示) 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

13、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节:生死别坟墓矮矮,哀痛深深。(媒体示) 第四小节:诗人在他的诗从母亲到外遇中这样写道:“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故土?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故国别海峡浅浅,乡愁浓浓(媒体示) (4)结合媒体所示,问:第四小节表达的情感,跟前三节比有何不同? 前三个意象联结的是亲情、爱情,这节连接的是爱国情。 感情的升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伤感之感。 (5)请大家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