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webquest在计算机学习中的应用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4981890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webquest在计算机学习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webquest在计算机学习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webquest在计算机学习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webquest在计算机学习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webquest在计算机学习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webquest在计算机学习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webquest在计算机学习中的应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WebQuest在计算机学习中的应用 2001年4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研究性学习已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并指出“研究性学习”应有以下三个特点:(1)开放性:主要指的是学习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社会与生活,因此涉及的范围广泛,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也不局限在课堂,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2)探究性:主要指学习方式不是被动记忆,而是主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自主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3)实践性: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

2、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改革思路,并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上述改革举措体现了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的“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这一切都说明了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

3、战,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从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发展到开始发动教学的模式改革。以“研究性学习”为标志,从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新的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WebQuest(网络探究学习法)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两位教授伯尼道格(BernieDodge)和汤姆马奇(TomMarch)首创,其主要方法是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目前全球已有很多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WebQuest课程网页,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了实践。我国不少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倡导,

4、许多学校也正在努力尝试WebQuest应用。WebQuest在使用中往往被设计成网页(Web)形式的六大模块,如(图1):(1)情境模块:对背景和信息活动步骤作一个介绍,以激发学生的兴趣;(2)任务模块:任务是真实的、可行的和有吸引力的;(3)资源模块:提供完成任务可能需要的信息,WebQuest本身要提供一些资源,作为上网查找资源的定位点。这些信息包括网络文件,专家的电子信箱或实时会议,网上可查找的数据库,书籍和其它实物文件。由于对要查找的资料已经有了一个定位,可以避免学习者在网上漫无目的地瞎闯。(4)过程模块:对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有一个预设的描述。这个过程要分成几个相互区别的阶段;(5)

5、评价模块:每一项WebQuest都需要有一套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标准必须是公正的、清晰的和一致的,并且适合特定的任务。(6)总结模块:教师和学生都要对探究过程有一个总结,让学习者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并鼓励他们将这种方法用于别的领域。显而易见,WebQuest做为一种教与学过程中的工具,也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而且运用WebQuest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这个意义我想比学习内容本身的意义更加重大。事实上,我校早在教育部印发

6、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之前的2000年春季,即开始了“研究型学习”的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全省范围内看,我校先行了一步,这也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秋,新学年伊始,我校“研究性学习”在高一年段全面铺开。我有幸做为带领四个课题研究小组的指导教师参与其中。选题后,我把我的课题“关于恐怖主义的研究”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进行了一番研究后,确定采用WebQuest模式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因为从WebQuest的六大模块中,我们可以肯定它可以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三大特点。同时也符合本课题的研究特点

7、,即大量的资料除了可以从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更多更快更新的应该是从网上获得。而且我校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络和电子阅览室,完全具备进行网络探究学习的环境。按照WebQuest探究模式,我首先制作了一个WebQuest,如(图2)其主要栏目有:课题背景(情境模块)、研究任务(任务模块)、相关资源(资源模块)、活动过程(过程模块)、成果评价(评价模块)和活动总结(总结模块)。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来看,本课题应属于“抛锚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要求把学习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

8、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在WebQuest中,课题背景的提出,目的就是创设情境以便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并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大胆假设、一则有意义的新闻,一道没有答案的数学题等等,只要是可以引出学生将

9、要进行探究的问题,都可以是创设的情境。新学年刚刚开始,美国就遭受恐怖袭击,“911恐怖袭击事件”无疑最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基于此,我创设了如下情境:“911恐怖事件”震惊了全球,让人们不禁想起近年来不断发生的恐怖事件,1999年苏丹、肯尼亚美国大使馆爆炸案,1995年的美国俄克拉马州爆炸案,1988的的洛克比空难,1978年美国900名人民殿堂的狂热教徒集体自杀,1972年恐怖分子袭击奥运会等等。一次次触目惊心的恐怖活动造成了大量生命无缘无故地消失,恐怖主义向人类的生存提出了挑战。“911事件”后,美国和英国称为了打击恐怖主义,终于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美英称一定要置塔利班和本拉登于死地,而本拉

10、登也发誓让美国永无宁日,人们猜测恐怖主义新一轮的攻击将可能使用生物武器甚至核武器,这不禁使全世界人民对未来世界的安全感到担忧。同学们,你们 2001年4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研究性学习已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并指出“研究性学习”应有以下三个特点:(1)开放性:主要指的是学习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社会与生活,因此涉及的范围广泛,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也不局限在课堂,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2)探究性:主要指学习方式不是被动记忆,而是主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自主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3)实践性: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

11、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改革思路,并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上述改革举措体现了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的“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

12、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这一切都说明了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从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发展到开始发动教学的模式改革。以“研究性学习”为标志,从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新的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WebQuest(网络探究学习法)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两位教授伯尼道格(BernieDodge)和汤姆马奇(TomMarch)首创,其主要方法是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目前全球已有很多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We

13、bQuest课程网页,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了实践。我国不少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倡导,许多学校也正在努力尝试WebQuest应用。WebQuest在使用中往往被设计成网页(Web)形式的六大模块,如(图1):(1)情境模块:对背景和信息活动步骤作一个介绍,以激发学生的兴趣;(2)任务模块:任务是真实的、可行的和有吸引力的;(3)资源模块:提供完成任务可能需要的信息,WebQuest本身要提供一些资源,作为上网查找资源的定位点。这些信息包括网络文件,专家的电子信箱或实时会议,网上可查找的数据库,书籍和其它实物文件。由于对要查找的资料已经有了一个定位,可以避免学习者在网上漫无目的地瞎闯。(4

14、)过程模块:对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有一个预设的描述。这个过程要分成几个相互区别的阶段;(5)评价模块:每一项WebQuest都需要有一套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标准必须是公正的、清晰的和一致的,并且适合特定的任务。(6)总结模块:教师和学生都要对探究过程有一个总结,让学习者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并鼓励他们将这种方法用于别的领域。显而易见,WebQuest做为一种教与学过程中的工具,也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而且运用WebQuest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

15、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这个意义我想比学习内容本身的意义更加重大。事实上,我校早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之前的2000年春季,即开始了“研究型学习”的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全省范围内看,我校先行了一步,这也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秋,新学年伊始,我校“研究性学习”在高一年段全面铺开。我有幸做为带领四个课题研究小组的指导教师参与其中。选题后,我把我的课题“关于恐怖主义的研究”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进行了一番研究后,确定采用WebQuest模式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因为从WebQuest的六大模块中,我们可

16、以肯定它可以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三大特点。同时也符合本课题的研究特点,即大量的资料除了可以从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更多更快更新的应该是从网上获得。而且我校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络和电子阅览室,完全具备进行网络探究学习的环境。按照WebQuest探究模式,我首先制作了一个WebQuest,如(图2)其主要栏目有:课题背景(情境模块)、研究任务(任务模块)、相关资源(资源模块)、活动过程(过程模块)、成果评价(评价模块)和活动总结(总结模块)。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来看,本课题应属于“抛锚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要求把学习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