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关于高校校园文化论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4978607 上传时间:2019-08-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关于高校校园文化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关于高校校园文化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关于高校校园文化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年关于高校校园文化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年关于高校校园文化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关于高校校园文化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关于高校校园文化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关于高校校园文化论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政德育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优化高校制度管理、培育党风校风四个方面,为进一步发挥高校校园育人功效提供建议。 第1篇: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机制分析 摘要:通过建立“三个课堂”的模式,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实现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因此有必要探寻“三个课堂”的建立实践策略和教育价值。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与融合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必要性 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

2、地和主渠道,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必修课的教育教学, 帮助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情、国情与党的基本理论、认识社会与人生,从而最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校园文化建设则是通过开展系列有主题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功能,无论在物质的和精神的层面,都要具有导向、激励、陶冶和凝聚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 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在德育功能上的一致性,决定了这两方

3、面工作融合的必要性,两项工作不能各自为政,两个队伍也不能互不往来,二者必须相辅相成。 一方面,思政理论课所转播的理论与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灵魂,思政理论课教师有义务为校园文化建设把握正确的导向,提升思想的境界和精神的内涵;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拓展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时间和空间, 使得思政理论课突破有限的课时规定,有机地融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机制 既然思政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两种工作不能分割,那么就要探索能使得二者融合的有效机制。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上,探索出了

4、一条有效地融合机制,即:构建“三个课堂”实现思政理论课程活动化、校园文化活动课程化。 “第一课堂”,即教室内的思政课堂,是指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有规定计划课时的必修课教学。 它是显性的,教育空间也仅限于教室之中,全部由思政老师完成,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是思政教师们首要职责;“第二课堂”,即学校内的思政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主要是指在学校的范围内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三课堂”,即学校外的思政课堂,是广阔的社会大课堂,是校外各类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第二、第三课堂是隐性的,不列入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之内,是由

5、学校学生管理队伍组织,思政教师协助参与完成的。 “第一课堂”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开展各类文化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灵魂。 “三个课堂”的共性是通过活动设计大大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让学生在各种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活动中感悟理论,辨析理论、掌握理论、应用理论。 三、滁州职院思政“三个课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与价值分析 (一)“第一课堂”实践策略与价值分析 首先,实现思政理论教学与校园文化教育在内容上的融合。 如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内容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安排专门的章节讲解廉政文化;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把廉政文化建设

6、与党的建设理论结合讲授。 校园文化主题融入课堂教学,即实现了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又实现了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 其次,实现思政理论教学与校园文化教育在形式上的融合。 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规定课时的第一课堂中,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系列发展任务,这些任务皆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开展,分别为:大学生活计划书,职业生涯规划书,爱国主题演讲会、人生价值主题PPT制作与演示、道德小品表演或道德现状调查、辩论赛、创业计划书、模拟法庭观后感、给父母的一封成长汇报信等。 改革考核形式,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完成十项任务的成绩汇总即课程最终成绩。 课堂教学活动化,极大地活化了教学内容,避免了老师上课一言堂,提高了

7、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端正学风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二)“第二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创造条件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 已连续多年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思维训练哲学与人生社交与礼仪佛教与人生智慧、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等课程,学生选修热情高涨,教学评价颇高,为大学生人文修养的提高和繁荣校园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二、承担学生业余党校与“青马工程”的授课工作,这些教学都极大地拓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空间,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社会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也使实践教学学生覆盖面不断提高。 三、协助团委联合管理各种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 每个思政老师结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联系2-3个社团作为指导老师,为

8、社团发展出谋划策、把握方向、提供智力支持,思政部参与的社团主要有志愿者协会、学生报刊社团、求是学社、明德学社、环保协会、心理协会、职业发展协会、创业协会等。 四、协助团委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 比如,院团委举办的十五届大专辩论赛,都是由思政部协助的,从制定辩题,到评委打分,到比赛点评清一色思政部老师,辩题与思政理论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同时辩论中的闪光点也在课堂上深度分析,使这一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有效延伸。 五、协助学生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滁州职院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在学生处,而教育主要力量在思政部,共有八名专兼职思政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这些教师在心理学课程授课、心理咨询、心理筛查等

9、方面承担主要任务。 (三)“第三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是思政理论课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比如,开辟了滁州市城市规划馆作为校外课堂,分批次的带学生参观,以滁州市为窗口,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与改革开放的意义。 开辟了来安县新安镇北门社区思政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基地,向同学们介绍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开辟琅琊山铜矿企业基地和农村村委会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作为了解企业与农村发展的窗口。 二是思政部广泛参与团委组织的各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如重大纪念日、节假日、双休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企业、公益劳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和志愿者活动。 比如,参与了以“追寻革命先烈足迹”为主题的清明祭扫烈士

10、墓活动;以“争做合格公民,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城市文明我出力”为主题的交通文明劝导周活动;以“铭记历史,珍惜生活”为主题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活动;以“人人献出一点爱”为主题的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儿活动;以“扶困济贫、互帮互助”为主题的困难学生募捐活动;以”知党情、跟党走”为主题的党史宣讲活动等等。 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则奠定了大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社会的科学人生信念。 (四)“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价值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 学生处与院团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机构,这两个部门与思政部在教育职能上

11、有交叉重叠部分,为此,加强三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在提高教学实效性上有两方面意义:第一,思政课教师参与社团管理与学生德育活动组织,是实现思政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培养理论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拓展了实践教学的时空。 第二,思政治课教师队伍与学校党团组织工作者和辅导员队伍相结合,有利于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互补,提高队伍整体教学实力,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有现实感和针对性,达到最大限度的育人效果。 “三个课堂”教育实践证明,思政理论课只有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才能避免思政理论课的空洞与说教,才能把理论上活、上实;校园文化只有与思政理论课有机融合,才能避免校园文化建设成为

12、杂乱无章的活动堆积,才能把活动组织的富有文化氛围和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蒋玉艳.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XX,(02). 2关朋.论传统文化与90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融合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6). 3肖竺.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创新高职思政教育模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09). 第2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分析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政德育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优化高校制度管理、培育党风校风四个方面,为进一步发挥高校校园育

13、人功效提供建议。 关键词: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素质为目标,由全校师生员工在生产、教学、科研各领域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本文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党风校风建设这几方面途径着手,探讨如何营造全方位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以期有助于引导师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理想、信念、行动和价值观的指导。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促进高质量大学育人教育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 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内涵丰富的文化载体,推动大学生的自主教育及自觉发展,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等方面。 而24字高度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社会提供了统一遵守的价值准则,能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人生观、价值观等价值选择起到指导与规范作用,帮助青年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上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端正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将其作为日常在校学习生活的基本准则。 高校主要从校纪校规及校风学风这两种载体来规范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规范。 校纪校规以显性的文字载体集中规范了高校教育的目标及准则,通过强制性的约束力来限定大学生的行为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