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探析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4942038 上传时间:2019-08-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探析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探析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探析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探析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探析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探析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探析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探析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 论文关键词:非正式群体大学生管理论文摘要:高校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一个客观存在和不可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的。弄清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定义、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发挥的作用、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管理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策略和措施,将对统合校内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中的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他们是在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根据自愿原则自发形成的非权威性的群体,是大学校园中不容忽视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对在校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一、大学

2、生非正式群体的含义、形成原因及特点非正式群体这一概念,是管理心的先驱者梅奥教授在其著名的霍桑实验中相对于正式群体第一次提出的。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无形群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爱、兴趣、需要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而然结成的群体。高校里面相对同步的学习和休息、集中的居住这些特殊的环境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提供了方便,从客观方面来看,大学生存在年龄相近、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经历相似、处境相同的特点,这些都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持久存在成为可能。从主观方面来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出现弥补了正式群体的不足,适合大学生的特点,满足了大学生满足友

3、谊、追求认同、取得保护、谋求发展的个性发展需要。大学生在以共同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为基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开展活动,从而获得从正式群体里得不到的心理满足。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包括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以及其他三五成群的小集团、小圈子等,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一是规模较小,人数少。通常在5人左右,或更少。二是有较强的凝聚力。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的情趣利益一致,爱好、志向、个性相同。三是非正式群体内有自己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号召力强,有很高的威信,对群体内成员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群体内成员以他为中心,接受指挥,服从安排。四是信息灵敏,传递快捷。非正

4、式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和关系极为密切,彼此之间的思想交流畅通,只要校内外发生一点事情,小团伙内的学生就会迅速传递和交流信息。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通过霍桑试验我们知道,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组织中的,他们相互影响,通过活动、相互影响、情绪来发挥作用,这个作用是双向的,其既对个人起作用,也对集体起作用,其作用性质也是双向的,既有积极的成分,也有消极的成分。(一)非正式群体的个人作用。首先,同化作用。非正式群体具有同化作用或标准构成功能,即群体成员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往往会改变自身态度、观点与评价标准,顺从或趋同于群体准则。其次,心理补偿作用。非正式群体是在集体不能满足其成员某方

5、面需要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其活动往往能满足个体在集体中不能被满足的某些需要。成员在心理上比较接近,又有共同的兴趣或话题,相互之间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也是不设防的。再次,使个体得到能力锻炼。正式群体为学生提供能力锻炼机会的范围与程度有限,而非正式群体能使每位成员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二)非正式群体的集体作用。首先是辅助作用,非正式群体是存在于集体中的,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辅助集体开展工作,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集体目标一致,且凝聚力较强时,就可以促进集体内部的稳定;当非正式群体充分理解并积极支持集体时,可以替代集体完成部分工作。其次是参照作

6、用,非正式群体的特殊本质及活动的多样性为其灵活调整自身行为提供了。非正式群体越多,活动越频繁,越表明集体在满足个体需要上存在较大缺陷。最后是安定作用,非正式组织内部成员间的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和感情的交流,可以使成员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安定团结氛围的形成。三、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对策由于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有着双重的作用,所以只有了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实情况,掌握其运行,及时进行分析,才能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教育和管理非正式群体及其成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论文关键词:非正式群体大学生管理论文摘要:高校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一个客观存在和不可忽视

7、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的。弄清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定义、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发挥的作用、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管理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策略和措施,将对统合校内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中的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他们是在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根据自愿原则自发形成的非权威性的群体,是大学校园中不容忽视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对在校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含义、形成原因及特点非正式群体这一概念,是管理心的先驱者梅奥教授在其著名的霍桑实验中相对于正式群体第一次提出的。所谓非正式群

8、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无形群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爱、兴趣、需要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而然结成的群体。高校里面相对同步的学习和休息、集中的居住这些特殊的环境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提供了方便,从客观方面来看,大学生存在年龄相近、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经历相似、处境相同的特点,这些都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持久存在成为可能。从主观方面来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出现弥补了正式群体的不足,适合大学生的特点,满足了大学生满足友谊、追求认同、取得保护、谋求发展的个性发展需要。大学生在以共同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为基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开展

9、活动,从而获得从正式群体里得不到的心理满足。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包括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以及其他三五成群的小集团、小圈子等,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一是规模较小,人数少。通常在5人左右,或更少。二是有较强的凝聚力。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的情趣利益一致,爱好、志向、个性相同。三是非正式群体内有自己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号召力强,有很高的威信,对群体内成员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群体内成员以他为中心,接受指挥,服从安排。四是信息灵敏,传递快捷。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和关系极为密切,彼此之间的思想交流畅通,只要校内外发生一点事情,小团伙内的学生就会迅速传递和交流信息。二、大学生非正式

10、群体的作用通过霍桑试验我们知道,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组织中的,他们相互影响,通过活动、相互影响、情绪来发挥作用,这个作用是双向的,其既对个人起作用,也对集体起作用,其作用性质也是双向的,既有积极的成分,也有消极的成分。(一)非正式群体的个人作用。首先,同化作用。非正式群体具有同化作用或标准构成功能,即群体成员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往往会改变自身态度、观点与评价标准,顺从或趋同于群体准则。其次,心理补偿作用。非正式群体是在集体不能满足其成员某方面需要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其活动往往能满足个体在集体中不能被满足的某些需要。成员在心理上比较接近,又有共同的兴趣或话题,相互之间可以无拘

11、无束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也是不设防的。再次,使个体得到能力锻炼。正式群体为学生提供能力锻炼机会的范围与程度有限,而非正式群体能使每位成员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二)非正式群体的集体作用。首先是辅助作用,非正式群体是存在于集体中的,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辅助集体开展工作,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集体目标一致,且凝聚力较强时,就可以促进集体内部的稳定;当非正式群体充分理解并积极支持集体时,可以替代集体完成部分工作。其次是参照作用,非正式群体的特殊本质及活动的多样性为其灵活调整自身行为提供了。非正式群体越多,活动越频繁,越表明集体在满足个体需要上存在较大缺陷。最后是安定作用,非正式组织内部成员间的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和感情的交流,可以使成员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安定团结氛围的形成。三、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对策由于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有着双重的作用,所以只有了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实情况,掌握其运行,及时进行分析,才能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教育和管理非正式群体及其成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