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测试综合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463421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标准测试综合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标准测试综合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标准测试综合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测试综合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测试综合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测试综合题一、填空题 文学素养题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读音。脊梁(j ling ) 黄芪(hung q) 戏谑(x xu)2、陋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凸的书写笔顺是(竖、横、竖、横折折折、横)。3、下列成语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鱼贯而入(比喻 )一手遮天( 夸张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 钱塘湖春行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教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教育法)。6、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9、高尔基是前苏联著名作家,他在散文诗 海燕 中,把革命者比作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

2、他的自传三部曲是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10、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 曹雪芹 )写的 红楼梦 ,( 吴承恩 )写的 西游记 、( 施耐庵 )写的 水浒传 、( 罗贯中 )写的 三国演义 。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是 牛郎织女、孟姜女、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二部分:师德师风、心理学教育学理论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老师,要做到“四有”:,(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 )。2. 习总书记的讲话中引用了高尔基的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3. 习总书记指出,好老师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4.习

3、总书记指出,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5.习总书记报告中指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6. 师德师风建设“六个禁止”是指(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禁止侮辱、讽刺、歧视学生、 禁止在上课接打手机或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 禁止以教谋私、 禁止参与赌博、 禁止在工作中弄虚作假)7.严禁组织和参与(有偿家教)、(私自在外兼课)、(办各类辅导班),并从中获利。 8. 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9.全

4、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10.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其它学科 :1.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2. 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 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3.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自主 、合作、创新 。4.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实践+反思”。5.新课程认为学生是 发展 的人,独特 的人,具有独立意义

5、 的人。6.尊重学生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之一,要求教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六不”,即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7.新课程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8.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9.校本教研以学校 为研究基地,第一责任人是校长,研究的主体是 教师。10.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

6、业引领。也称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二、选择题 (一)、公共题 第一部分 文学素养题1、“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说明了教学工作具有(C ) C、创造性 2、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A)和( B )。 A、孔子 B、苏格拉底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D、迁徙 颠沛 迫不及待4、词语“详略”是由“详”与“略”一对意思相反的字组成。下列词语中,完全由意思相反的字组成的一组是( C ) C、优劣 曲直 装卸 5、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形容的苦吟诗人是 ( C ) C.贾岛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法最早的倡导者是( A )A.孔子 7、“海内存知已,

7、天涯若比邻” 出自(B) B、王勃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 C )的名言。 C.孟子 二)、师德师风、心理学教育学理论 选择题11. 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的现象,违背了( D )。 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12.禁止有偿家教,关键在 ,不正确的说法是( D )。D 人性化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13.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 C )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C、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14.下列教师行为正确的是( C )。 C 学生出问题时,您再耐心一点,少一点批评,多一些指导。 15.孔夫子所说的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D ) D : 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16.下列有关市教委规定禁止违规补课的说法,错误的是(B)B严禁中小学校在岗教师组织本校学生开展有偿补课活动,奥赛除外17.哪一方面不符合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D) D 节假日适当从事有偿家教,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18.下列教师的语言错误的是(D )。 D “我才不信呢,你有一句是实话吗?”19.下列说法对还是错( A )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要经常与教师谈心、谈话,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A对 20.学校和教师按

9、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C)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C、启发式 21.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是(B )提出来的。 B 胡锦涛 22.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C)。C 关爱学生的态度 23.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C)。 C课程设置的要求 24.教师应该自觉遵守职业纪律,不正确的是(C )C 教师辅导亲戚朋友及其学习差的学生,不得已收点家长的馈赠,应属遵守职业纪律25.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

10、出者是(B)。 B皮亚杰 26.要做到热情服务群众,以下做法错误的是(C )C.积极主动帮助学生、家长联络各类学科辅导班,不向学生索要钱物,只在辅导机构提取报酬27.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不正确的是:( A )A 是风风火火;三)、其它学科 选择题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12.新课改整体设计教育课程,强调(A)A.以综合课程为主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C.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

11、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三、连线题。1、欧也妮 葛朗台 巴尔扎克 茶花女小仲马 童年高尔基 罗密欧与未丽叶 莎士比亚2、卧薪尝胆勾践 高山流水 俞伯牙 鞠躬尽瘁 诸葛亮 暗渡陈仓 刘邦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4、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三、简答题1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

12、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7.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8、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是2008年修订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19、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什么?答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