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的规划设计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4624812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模化猪场的规划设计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规模化猪场的规划设计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规模化猪场的规划设计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规模化猪场的规划设计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规模化猪场的规划设计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模化猪场的规划设计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化猪场的规划设计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02-24 15:36:01文章来源:转载作者:李焕烈浏览次数:11661【字号:大中小】李焕烈(中国农机学会机械化养猪协会,广东广州510630) 规模化养猪是一个集畜牧兽医、饲料营养、机械电子、经营管理和生物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的系统工程。规模化猪场的规划设计内容丰富,包括猪场产品、饲养规模、饲养模式、饲养工艺、猪舍、设备、环境、场址选择和总体布局等,此外还有品种繁育、饲养管理和产品营销等软件设计。本文仅论述前面的有关内容。1规模化猪场的规划设计目的 规模化猪场的规划设计有两个主要目的。1.1打好基础 场地、总体布局、猪舍、设施和种猪5个因素是规模化猪场的主要基础,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

2、,才能为猪场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2提高投资效益 (1)要提高投资效益必须坚持依靠科学和因地制宜。对养猪生产而言,依靠科学是指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如先进的饲养工艺、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等。目前,许多新建的大型养猪场仍然沿用以前落后的技术,如一点式饲养等落后工艺,这就大大削弱了猪场竞争力。因地制宜主要是指不要全部生搬硬套异地或他人的做法,根据当地和业主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才能使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依靠科学和因地制宜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体现。 (2)最近10多年我国各地猪病频发,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而许多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又是由于规划设计工

3、作没有做好造成的。实践证明,搞好规划设计可以大大减少猪场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这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2规模化猪场的规划设计 规模化猪场设计的主要程序包括:猪场产品的设计饲养规模的设计饲养模式的设计饲养工艺流程设计猪舍建筑规划设计环境保护规划设计设备配套设计场址选择和总体平面布局设计等。2.1猪场产品的设计 猪场产品可按性质和品质来分类。 按性质可分为种猪和商品猪; 按品质可分为瘦肉型猪(外种猪)、本地猪、外来与本地杂交猪等。 猪场产品不同就有不同的规划设计,所以它是规划设计中首先要确定的因素。生产种猪比生产肉猪对人力和财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养猪户要量力而行。就猪品质而言,瘦肉型猪由于瘦肉率

4、高(63%)、饲料报酬高(料重比625 g/d)的优势非常明显,所以目前最受市场欢迎,饲养者的经济效益也最好,应该是规模化猪场的主要产品。其它如野猪、纯种土猪等,市场容量较小,生产效率较低,不宜作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地土猪、外来与本地杂交猪、有机猪等将会逐步有所发展。2.2饲养规模的设计 饲养规模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2.2.1投资能力 首先对预计的饲养规模做投资概算,然后再根据投资能力来确定饲养规模。表1中流动资金特别是饲料投资这一项往往被忽视。 有的猪场建好了,猪也养起来了,但过了几个月却没有钱再买饲料,使猪场陷于被动的境地。 一个万头商品猪场从买进650头50

5、 kg的种猪开始养到满栏(存栏约6 000头),并有100 kg的肉猪上市,全程约需349 d(种母猪饲养75 d达110 kg后配种,怀孕114 d,乳猪饲养160 d达100 kg上市),需要消耗饲料约800 t,按当时市场价平均2 000元/t计,约需资金160万元。其它各项投资概算,应根据当地当时的情况一一核实。建规模养猪场是一个投资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的产业,投资者要有充分认识。在确定饲养规模时坚持量力而行,先做好后做大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刚步入养猪行业的新企业,不要一下子把规模搞得太大(如几万头),做哪一行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2.2疫病风险和环境承载能力 为减少疾病风险,同

6、一场地的饲养规模不宜太大,一般认为二点式饲养1万2万头、三点式饲养2万3万头比较合适。 规模养猪场每天都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它们经过处理后必须就近利用,否则运输成本太高。所以在确定饲养规模时要认真评估当地的土地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保证有足够的土地和环境空间来容纳猪场排放的粪尿、污水(处理后)和气体。2.3饲养模式的设计 较大型(饲养母猪1 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不一定采用由饲养母猪到育成大猪上市的全程饲养模式,可以采用半程饲养模式,即只生产仔猪上市,生长、育成阶段由小专业户去完成。许多公司加农户就是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有许多优点(表2)。 半程饲养与全程饲养相比,可减少:征地和猪舍建筑投

7、资的50%,污水处理环保投资的近60%,机电设备投资的近30%,流动资金的58%。这样大型规模化猪场(或公司)可以集中人力、财力,把技术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仔猪生产做强做大。 有利于全进全出、早期断奶、隔离(多点)饲养等先进工艺的实施。 分散猪场粪尿污水,便于养猪与种植结合,可以大大减轻环保压力。 可维持部分个体养猪户的生计,减少因大型养猪场的发展而切断个体养猪户生计的影响。 我国农村个体养猪户约有1亿,养猪还是许多家庭的主要收入,所以这种模式有利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2.4饲养工艺流程设计 规模化猪场与工业生产一样,饲养工艺是纲。所谓饲养工艺就是饲养的方法和技术。 减少疾病传播,提高猪群健

8、康水平和生产水平是养猪工艺流程设计的核心。现代养猪工艺包含的内容较多,其中有3个重要环节,即全进全出、早期断奶和隔离饲养。2.4.1全进全出饲养工艺 全进全出饲养工艺从1980年深圳光明农场引进美国三德公司的万头养猪生产线开始在我国应用,至今已推广使用20多年。所谓全进全出就是先把猪群繁育过程分成几个阶段,一般分为配种怀孕、分娩、保育、生长和育成等5个阶段,再把同一阶段的猪群以周为节拍分组。同阶段同组同时进入猪舍同一单元,饲养一段时间后,全部同时离开原猪舍进入清洁干燥的下一生产阶段的猪舍,然后对原猪舍进行清洁消毒。 如万头商品猪场设计时,先把猪群分成配种怀孕分娩哺乳保育生长育成5个阶段,然后将

9、600头生产母猪,按24头一组分成25个组,每周配准24头母猪,每周有24头待产母猪同时提前一周进入分娩舍同一单元,每周有24头母猪分娩,每周有24窝断奶仔猪同时离开分娩舍转入保育舍(母猪返回配种舍),其它生产阶段的猪群也是同时全进全出。实践证明,它对减少疾病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遗憾的是,如此先进的饲养工艺在我国规模化猪场中推广应用得并不理想。有许多猪场至今还没有采用此工艺,有的猪场虽然按全进全出设计,但并没有彻底实施,这主要是认识和技术管理存在问题。为了实现全进全出,在技术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分期分批引种。如新建一个万头猪场要引入种母猪600头,千万不要一次性引入,否

10、则600头母猪同时发情,整个生产节拍就乱套了。一定要分期分批引种,一般至少要分3批,每2个月一批,每批200头,每批最好有57个不同的日龄组,日龄相差1周左右。 (2)努力提高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万头猪场要保证每周配准24头母猪。 (3)关键设备如分娩栏和保育栏,配套时要留有余地,以便在超计划分娩时有机动栏可周转,而不会打乱整个生产流程。2.4.2早期断奶饲养工艺 早期断奶通常是指断奶时间21 d(3周)。发达国家规模猪场断奶时间大部分为3周,我国规模化猪场断奶时间大部分为4周或5周,少部分为3周。早期断奶(加隔离饲养)的主要优点如下。 (1)减少或避免大小猪疫病的交叉感染。试验表明,如果断奶

11、日龄9 d就可以完全阻隔大小猪主要疾病的传播。但由于过早断奶又会带来仔猪饲养困难、成本增加和母猪生育机能障碍等问题,所以还不能完全依靠早期断奶来预防疾病。 (2)可以提高仔猪健康水平和日增重。试验表明,由于采用早期断奶,仔猪健康水平大大提高,日增重也显著提高(保育期日增重可提高20%左右),同时饲料报酬也有所提高(料重比降低0.050.1)。 (3)可以提高母猪年产仔胎数,即可提高母猪年提供肉猪数量。就规模养猪场而言,每头母猪年产仔胎数和年提供肉猪数,我国平均为2胎和16头,发达国家为2.4胎和23头,可见差距还很大。要实施早期断奶,必须有配套的技术管理措施,否则由于早期断奶,仔猪个小体弱难以

12、饲养,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带来更大的损失。主要的技术管理措施如下。 保证母猪和乳猪有足够的营养水平。初生乳猪体重应大于1.5 kg/头,21 d断奶重应大于6 kg/头。早期断奶乳猪的饲料有特殊要求,一般猪场自己配制有困难,选用专业厂家的产品质量才有保证。 分娩、保育舍要有良好的饲养环境。特别是温度,分娩舍乳猪保温区应达2530,保育舍应达25。要达到这个温度,就要做好猪舍设计和设备的配套。 做好母猪正常的免疫工作,确保母猪的健康水平。2.4.3隔离(多点)饲养工艺 20世纪80年代初北美由于蓝耳病传染很严重,所以开始实行隔离饲养工艺。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起步。在此之前我国已建成

13、的几百个万头猪场都采用一点式饲养工艺,即配种怀孕分娩保育生长育成,整个繁育过程都在同一场地。隔离饲养则把繁育过程分二点或三点来完成。图1至图3是一、二、三点式饲养工艺的方框示意图。 隔离饲养对阻隔猪疾病传播、降低各阶段死亡率和提高生长速度都有明显效果,因此各项经济指标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特别是在猪病较多、传染较严重的情况下,实施全进全出、早期断奶和隔离饲养工艺就显得更为重要,而且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2.5猪舍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是一个很专业的行业。本文只是根据养猪工艺、环境对猪舍建筑的一些特殊需要,对猪舍建筑设计提出以

14、下要求。2.5.1满足工艺要求 保证全进全出、早期断奶和隔离饲养工艺的实施猪舍应按工艺流程,从配种舍、怀孕舍、分娩舍依次排列,各繁育阶段猪舍不要相互混合,各单元(如万头猪场24个分娩栏为一单元,12个保育栏为一单元)也要相互独立,以确保全进全出的实施。2.5.2要与设备配套 养猪设备比较繁杂,而且各类猪舍的设备差距比较大,设备的安装与猪舍建筑关系密切。所以在猪舍建筑设计中首先要根据饲养工艺、设备规格及数量,做出猪舍的平面设计,在充分了解每栋猪舍各种设备,如围栏、供水、供电、通风、保温、清洁消毒和饲料输送等设备的安装要求后,再认真做好设备安装的预埋件、预留孔和支撑平台等设计。 由于不了解设备、随

15、意设计猪舍而造成极大浪费的现象仍时有发生。2008年东北某企业建一个两万头猪场,找人设计并建好20栋长100 m、宽9.5 m的猪舍(平均每万头生产线的猪舍面积9 500 m2),然后再去买设备,按标准的单体母猪栏和分娩栏若摆两列猪舍宽7.5 m,三列要10.5 m,现建成9.5 m宽只能摆两列,又剩余了2 m,结果通道太宽,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赶猪困难。按正常设计配套,一个万头猪场,猪舍面积只要7 000 m2,这个场共浪费5 000 m2,按300元/m2计算,损失达150万元。2.5.3要有较好的隔热、保温和通风的结构及性能 种猪群对温度要求较高,在1525之间;乳猪保温区要求更高,在2535。猪舍的结构和材料要有好的隔热保温和通风性能,以便降低饲养生产中能源的消耗。此外由于猪舍内湿度较大,氨气等浓度较高,猪舍内表面的建筑材料还要有较好的耐潮湿和耐腐蚀性能。2.5.4便于清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