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资料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4610576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资料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资料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资料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资料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资料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资料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根据重点所著,只供学习参考,不可用于商业行为!第一章一、 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 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二、 儿童发展心理学(年龄范围出生到17-18岁左右):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三、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描绘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四、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他认为个体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

2、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起引发作用。五、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六、 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尔杰。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七、 关键期:它是从植物学、生理学和形态学移植过来的,人类胎儿在胚胎期(28周)是有机体体内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和器官迅速发育生长的时期。这时的有机体对外界抵抗力十分微弱,胎儿受到不良刺激影响,很容易造成先天缺陷,这个时期就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八、 最佳学习期劳伦兹九、 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学家普莱尔在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

3、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则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十、 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儿童心理学家是陈鹤琴,其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用日记法进行了3年的追踪观察。十一、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 优点时间短、取样大。 缺点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年龄的个体,不一定能正确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十二、纵向研究: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验,探究心理发展规律。 优点通过对个别或若干个体的长期追踪性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

4、段性的资料,尤其是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 缺点时间长、耗资多十三、跨文化研究(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二章一、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孕妇的营养孕妇的疾病药物辐射孕妇的情绪二、 身体的发展儿童生长具有的四个显著的时期:从出生到2岁,发展十分迅速;2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青春发育期开始,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三、 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第三章一、 评定新生儿感觉的

5、几种方法:发射行为;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视觉偏爱二、 定向反射: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三、 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的现象四、 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的这种对新事物的兴趣现象。 五、 新生儿 (颜色视觉) 近视眼;色盲六、 形状知觉:婴儿是带着观察复杂的模式超过简单的模式的偏爱而出生的;婴儿还喜欢看清晰的图像;婴儿还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新生儿更喜欢注视曲线,不

6、喜欢注视直线或角七、 深度知觉:新生儿产生深度知觉是在9个月的时候。八、 视崖实验:吉尔森和瓦尔克做的实验。 描述:P70第四章一、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把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二、 格式: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位。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三、 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也可以说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结构内四、 顺应: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也可以说是指同化性的格

7、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五、 思维即为认知。六、 感知运动期(02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在儿童认识上的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和因果关系联系形成五、 前运算时期(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 前运算时期分前概念或象征思维(这种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不是抽象的、图式的);直觉思维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实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六、 自我中心: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

8、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七、 具体运算阶段(7、811、12)两个特点:获得了守恒性 群集结构的形成运算:运算是指一种内化了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动作,它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方向运转;运算具有一种守恒性,当一个运算在变换时,体系中总有几个保持不变的特点八、 形式运算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把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第六章一、 语言: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系统,

9、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语法、语义三个方面。二、 儿童使用形容词发展过程的特点: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事件情境的描述;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从方言到普通话口语到书面语言;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三、 句子的理解: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四、 环境论:模仿说;强化说五、 先天决定论:先天语言能力说;自然成熟说第七章一、 对智力的一般理解: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里能力;智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二、 智力测量编制的基本原则:测验项目的选择;标准化;常模的制定;测验的信度;测验的效度三、 维克斯勒对智力的分类:130以上 极优秀;120129 优秀

10、;110119 中上(聪颖)90109 中等(一般);8089 中下(迟钝) 7079 低能边缘;69以下 智力缺陷四、 我国最权威的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五、 影响婴儿怯生:父母是否在场。如果婴儿坐在母亲膝盖上,或由母亲抱着,那么陌生人进来几乎不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母亲与婴儿有一定距离,就更可能产生害怕。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婴儿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感到害怕,实验显示陌生人在场不一定引起婴幼儿的怕,这要看儿童与陌生人的距离。抚养者的多少。婴儿熟悉成人的多少的影响其怯生程度,如果一个婴儿由少数几个成人抚养,他所怯生程度可能比由许多人抚养的婴儿来得高。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与照顾

11、者的关系越密切,见到生人就越易产生害怕。婴儿接受的刺激。婴儿获得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越多。怯生程度越小,因为这样的儿童已习惯于接受各种新奇的刺激。六、 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识疗法 实践题七、 克服害怕的心理方法:对抗性条件作用。所谓对抗性条件作用,是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模特塑造法。模特或榜样不仅能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高

12、尚的思想品质。还能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情绪。向儿童显示同伴能成功堀对付自己所害怕的对象,可以有效的帮助儿童广泛而持久的减少害怕的程度。认知疗法。我们的行为和情绪都有一定的思想作指导,要改变不合理的行为和情绪,首先要找出不合理的思想基础第九章一、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成三方面:伊底;自我;超我二、 伊底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 它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代表直接追求和绝对满足生物性本能的人格方面。三、 自我:有意识的、理智的,它遵循“现实原则”行动四、 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代表着一个力求完善的维护者五、 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 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伊底

13、的力量,自我只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里性欲向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伊底; 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六、 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口腔

14、的感知的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任务是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肌肉的肛门的 (基本自主感对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任务是发展自主自主性。);运动的生殖的 (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任务是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潜伏期 (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任务是这个阶段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发育期青春期 (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年轻的成年期;成年期;成熟七、 自我同一感: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努力成

15、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八、 青少年在探求、实现自我同一感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失败的情况。一是同一性拒斥,二是同一性混乱。九、 同一性拒斥:这是个体过早的将自我意象固定化,或者说是过早地停止了对同一性的探求。十、 同一性混乱:这类青少年无法“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形成清晰的牢固的自我同一感。十一、父母管教类型的纬度:控制;爱 类型分为:权威型父母控制+爱;专职型父母控制+不爱;娇宠型父母不控制+不完全的爱;冷漠型父母不控制+不爱十二、性别角色: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十三、男女两性在认识方面的差异可从男女两性认知差异变化的年龄倾向、认知差异的具体表现两个方面来看: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和具体表现;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语言、感知、记忆、思维第十一章一、 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二、 依恋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出生到3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