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病理学-17-猝死-猝死总论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4591453 上传时间:2019-08-0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医病理学-17-猝死-猝死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法医病理学-17-猝死-猝死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法医病理学-17-猝死-猝死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法医病理学-17-猝死-猝死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法医病理学-17-猝死-猝死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医病理学-17-猝死-猝死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医病理学-17-猝死-猝死总论(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 猝死 Sudden Unexpected Natural Death,主讲教师 缪作华,概 念,猝死是由于机体潜在的疾病或重要器官急性功能障碍导致的意外的突然死亡 在所有自然死亡的人数中猝死约占10%或更多,概 念,完整术语,Sudden Unexpected Natural Death 急速意外的自然性死亡,貌似健康的人,由于机体暴发的或潜在的疾病,或机能障碍而发生的意外的突然死亡,称为猝死。,猝死在世界各地的发生率,特 征,自然性(非暴力性),死亡的急骤性,死亡的意外性,疾病的潜在性,四大特征,自 然 性,死亡原因一定是自然疾病或机能障碍所致的非暴力死 必须排除机械性损伤、机械性

2、窒息及中毒等暴力因素 即使死者有明确的病史,如果有暴力作用,还要分析暴力与疾病何者是致死的关键,死亡的急骤性,24小时以内猝死的时间限度 即时死(instantaneous death)发病后30秒内死亡 非特异性如氰化物中毒、严重交通事故等不属于猝死,Quickly,死亡的意外性,死者生前并未感知将有生命危险 客观体征未显现出危重迹象 意外性更有法医学意义,Accidentally,疾病的潜在性,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症状轻微未引起足够重视 仅有轻微察觉但未预料到会危及生命 急性生命器官功能障碍,猝死综合症 (sudden death syndrome),Potentially,流行病学特点,猝

3、死场所 职业特点 死亡季节 性别与年龄分布,男性多于女性 原因:暴饮暴食、性情急躁、户外活动多、体内性激素的调节,两个年龄高峰 0-6个月 3570岁,猝死的诱发因素,诱因 predisposing cause 本身作用显著轻微,由于其作用使原本潜在或代偿的疾病急剧恶化或突然发作,而发生明显不良后果甚或死亡的因素。,诱因的特点,常见的诱发因素,精神因素,情绪激动或感到疼痛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压突然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心律失常或脑血管意外死亡。 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时,乙酰胆碱增多,心跳骤停或血压急剧下降。,外伤或感染,一般指轻微外伤或感染。 外伤与猝死间隔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24小时

4、。,过冷过热,冬季气温低、气压高,气候干燥,人体血液粘稠度增高,患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的病人,易诱发脑血管栓塞和脑梗死。 夏季气候炎热,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诱发脑出血。,体力活动或过度疲劳,疾跑 登高 游泳 斗殴 搬抬重物,过度吸烟、饮酒,吸烟可引起心肌缺氧,诱发心跳骤停。 乙醇抑制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导致延髓呼吸、循环中枢麻痹。,其它,暴饮暴食 性兴奋,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内因,诱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也有在无诱因作用的安静状况下,如休息或睡眠时猝死。法医必须正确分析内因和诱因的关系。,猝 死 发 生 的 内 外 条 件 因 素,内在条件因素 各系统的潜在疾病 性别 体内性激素 性情和不

5、良嗜好 参加各种活动和体力劳动 年龄 种族与特异体质,猝 死 发 生 的 内 外 条 件 因 素,外在条件因素 职业 季节 地区与场所,猝死的病因,心血管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成人,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小儿,猝 死 的 病 因,1017例法医猝死案件死亡原因分布,検案総数,病死,循環器系疾患,虚血性心疾患,大阪府監察医事務所死因統計 1996-2002年,件,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年,猝死的病因,生殖系统疾病猝死中女性是男性的6.3倍,其中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是青壮年孕产妇猝死的最常见死因。,猝死的病因,少

6、数经解剖仍不能发现死因者,由于缺乏临床资料,往往需要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及化验分析等寻找死因佐证。 留取血、尿、脑脊液、玻璃体液以及器官组织等做生化检验也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猝 死 尸 体 的 一 般 征 象,急死的三主症 心内血不凝,流动性 各臟器淤血 臟器的粘膜,浆膜下出血点,猝死尸体的一般征象,大体所见: 口唇、指甲紫绀; 尸冷缓慢; 尸僵出现晚,持续时间长; 尸斑显著,呈暗紫红色; 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 器官、组织淤血明显; 常见范围较广的浆膜下或粘膜下出血点。,猝死尸体的一般征象,镜下所见: 内脏器官淤血、水肿,并可见散在点状出血; 实质细胞可见细胞水肿; 脑膜血管淤血,脑实

7、质淤血、水肿; 肺水肿,局灶性肺气肿,气管及支气管粘膜上皮脱落; 心肌纤维多有断裂; 自溶和腐败发展较快。,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意义,确定猝死的死亡原因及死亡机理 说明猝死与损伤的关系; 第十四章-机械性损伤的死因及死亡方式 揭露可能存在的犯罪行为,澄清案件性质 澄清事实,解决疑虑 积累研究材料和获取统计学资料,猝死案的法医学鉴定步骤,案情调查,尸体解剖,死因分析与鉴定结论,辅助检查,现场勘验,案 情 调 查,有无既往病史 个人及家族史 有无诱发因素 死前临床表现,现 场 勘 验,寻找有无他人遗留的痕迹 有无挣扎、搏斗迹象 有无血迹、有无可疑的中毒遗留物品,及时、细致、全面、客观,尸 体 解 剖,

8、判明死因的关键性步骤 排除中毒或其他暴力性死亡 猝死尸体的自溶和腐败进展较快,应尽早进行全面的尸体解剖,全面、细致、系统,辅 助 检 查,特殊染色,生物化学检验,组织病理学检查,药物或毒物检验,死因分析与鉴定结论,器质性病变与诱因并存,自然性疾病与损伤并存,猝死死因明确,自然性疾病与毒物或药物并存,死因不明,依靠排除法,猝死死因明确,内部器官致死性器质性病变显著 排除暴力性损害及诱因 明确指出致死的主要疾病、并发症及死亡机制,器质性病变与诱因并存,器质性病变显著,也有轻微外来性损害 判定诱发因素对促进疾病发展和死亡的作用程度,自然性疾病与毒物、药物并存,自然性疾病与损伤并存,自然性疾病与损伤并存,死因不明依靠排除法判定,死因分析流程图,基本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