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 6 大海《海水》作者介绍素材 北师大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4525844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上册 6 大海《海水》作者介绍素材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 6 大海《海水》作者介绍素材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 6 大海《海水》作者介绍素材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 6 大海《海水》作者介绍素材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 6 大海《海水》作者介绍素材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上册 6 大海《海水》作者介绍素材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上册 6 大海《海水》作者介绍素材 北师大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水刘饶民笔名柳成林、徐大放。山东莱西人。党员。195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莱西县小学教员、校长,青岛台东六路小学教导主任,山东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教师、教导主任,山东海洋学院语文讲师、院长办公室秘书。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儿童诗集写给少先队员的诗、海边儿歌、儿歌一百首、百子图、农村散歌、孩子们的歌等。组诗大海的歌获全国第二届少儿文艺创作二等奖,兔子尾巴的故事获1956年江苏省少儿文艺创作一等奖,中国古代少年佳诗赏析获1986年甘肃省优秀图书奖。 刘饶民和他的儿童诗 今年是著名儿童诗人刘饶民逝世20周年。在这些日子里,我想起

2、了刘饶民先生。可以这样说,凡是 40岁以上的读者,没有不受他的儿童诗的教育和影响的。从解放初至上个世纪 80年代,30多年里,他给孩子们写了 3000多首儿童诗,出版了 32本诗集。其中,问大海、春雨屡屡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几亿孩子受到熏陶。 刘饶民,1922年生于青岛莱西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从小没有受过太多的学校教育,全靠勤奋和自学。1945年参加革命,历任小学教师、校长。 1949年随解放大军进入青岛,参加接管青岛小学的教育工作,任台东六路小学教师,1951年被评为青岛市小学一等模范教师。他从1949年开始发表儿歌,1951年结集出版了儿童诗集写封喜信给毛主席,1956年出版了童话诗兔子

3、尾巴的故事,该诗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兔子贪睡未能从兽国国王那儿领到可心的尾巴而悲伤,在痛苦时又把嘴巴哭裂成三瓣,以致连在别人面前走路失去常态,走路总是一蹦一跳的这首诗荣获 1957年全国少儿作品一等奖。 1954年,他自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不久调到山东大学工农速成中学任教师,后来,这所中学改成山东大学附中(今39中)。1958年山东大学迁到济南后,改成海洋学院附中。刘饶民任语文教师兼做教导工作。他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创作了大量的儿歌、儿童诗。这期间,他结集出版的诗集有:童话诗种瓜少年、寓言诗迎春花和小黄莺、儿童诗集天上星连星、石榴花、含羞草、儿歌一百首、大海的歌等。其中,大海的歌荣获 1

4、954至 1958年全国少儿作品二等奖。 上世纪60年代初,虽然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生活困难,但作者克服工作和生活的困难,努力为孩子们提供精神食粮,结集出版了海边儿歌、百子图、写给少先队员的诗、海边孩子爱唱歌等。他主要以大海为题材,以孩子的视角,观察大海的变化,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歌颂大海,歌颂劳动人民,讴歌少年儿童光辉形象。他夜以继日,创作了大量琅琅上口的儿歌、儿童诗。如问大海、捉浪花、天和海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写大海的经典儿歌。问大海被收入中国当代最佳儿歌选。 “文革”期间,他一度辍笔,上世纪 70年代后期,他虽已年近花甲,但仍然为孩子们创作新儿歌。 1979年,结集出版了儿歌集孩子的歌并获得

5、全国少儿作品三等奖。 1987年,诗人积劳成疾,不幸去世,享年65岁。刘饶民的儿童诗影响了几代人。他的大海的歌被全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于 2006年推荐为最佳儿童文学读物,并被收入中国经典儿歌选(尹世霖主编)。 刘饶民是我们青岛的骄傲,作为青岛人不应忘记他。 刘饶民逸事 著名儿童诗人刘饶民对儿童文学的贡献自不必说,我这里单就刘饶民先生生活中的轶闻逸事略叙一二 羊毛出在羊身上 解放初,刘饶民在台东顺兴路小学任教导主任。有一天,他去上课了,报社人员来送稿费,青年教师尹连堂在传达室打开水,听说刘主任来了稿费,他急忙放下暖瓶,说:“我替刘主任代收。”说着就签上名字,拿到2元稿费。正巧,王老师碰上,

6、说:“小尹,得叫刘主任请客。”尹连堂诡秘地说:“你别声张,听我的安排。”中午放学了,尹老师对刘饶民说:“刘主任,今天中午我请客吃饭,去不去?”刘饶民说:“不年不节的请什么客?”“你去不去吧!”尹老师说。“我去我去,有人请客何乐而不为?” 于是,小尹叫上王老师,三人到了台东“聚福楼”,捡了个雅座,小尹要了三碗大卤面,一碟豆腐干,三个火烧,三个人吃得满头大汗。小尹结了账,笑嘻嘻地说:“刘主任,今天我们吃饭共花9毛4,2元稿费还剩1块零6分,全部归你。”刘饶民一听傻了眼,说:“操,你这是敲竹杠,羊毛出在羊身上,还用你请客!”大家哈哈一笑。刘饶民被敲竹杠一时传为佳话。 粒粒皆辛苦 “文革”期间,刘饶民

7、在山东海洋学院工作。那时,他住在合江路海院宿舍。有一天,我到他家里去玩,那正是端午节之后,天气比较热。我敲门进去,只见刘老师赤着脚蹲在床上,还戴着帽子,帽盖向后。我笑了,问:“刘老师你怎么蹲着?” 他说:“习惯了。”刘饶民老师出身农民,1945年参加工作,任小学教师。1949年入城还当小学教师,有一些农民习惯也是难免的。这时,我一眼瞥见桌子上摆一盘粽子和一脸盆白砂糖。他抓起了一个粽子给我说:“修圃,快吃。”我闻了闻,已经有味了,就说:“刘老师粽子坏了,不能再吃了。”他拿过去嗅了嗅,说:“能吃能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嘛!”写到这里,我想起了齐白石宴请新凤霞的故事。有一次,新凤霞到齐白石家玩,

8、齐老认为贵客到,就拿出舍不得吃的点心招待新凤霞。新凤霞打开点心盒一看,点心已经霉了。两人都笑了,为齐老解除了尴尬。其实,刘饶民和齐白石有相似之处。 又过了一些日子,我和刘饶民在一文友家不期而遇。那天,他穿一身呢子中山装。我很惊奇,刘老师本来个子不高,平常又比较邋遢,忽然穿齐整,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位文友戏称他穿一身作家服。我们从晚6点左右一直玩到9点多,然后一块离去。当我俩下得楼又爬了30几级台阶时,他忽然说:不好,我的烟掉在他家。说完就向后走。那时刘饶民也是50多岁的人了,我怕累着他,就开玩笑说:“刘老师,你是大作家,还差那半包烟,算了吧。”他一边走一边说:“不行,精神食粮,一时也不能缺。

9、”其实,那位文友不会吸烟,扔在那里也是浪费,说明刘老师很注意节俭。 幽默风趣的诗人 刘饶民家里有个大书橱,很大,但全封闭,秘不示人。文人嘛,都是有爱书癖,这可以理解。有一次,我到他家玩,他拿出一本儿歌合集矿山小歌手送我。我翻看这本集子收入刘老师十几首儿歌。他在扉页上签着赠我的字句,落款却写着“刘饶民自留本”。我明知已签“赠修圃同志阅正”,他不会再收回,我偏说:“刘老师您这是自留本,我哪好夺人所爱?”我给刘饶民推回去,说什么我也不要。他急了,拉开抽屉又拿出一本,说:“我这儿还有一本。”我说:“你真会逗”,赶忙把书放进包里去。 上世纪70年代,我在市南区教育局工作。刘饶民常给我写条子介绍学生。对刘

10、老师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无可厚非,但每次写条子总写上“我的至亲某某某”。有一次,我开玩笑:“刘老师,你怎么那么多至亲啊?”他说:“你忘了一句戏词了: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嘛!”我们相视哈哈一笑。至上世纪70年代末,刘饶民因病住进青医附院,我去看他,他已不省人事,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但由于医生的精心抢救,他住了一些日子病好出院了。我再去看他,我说:“刘老师,你病重的时候,真把我们吓坏了。”他风趣地说:“我在病重时,就想,刘饶民啊刘饶民,你就这样完了吗?不行,你还有好多事没做,你要顽强活下来。我去请示马克思,马克思不要我,这不,我又回来了。”说得在座的人哈哈大笑。是的,刘饶民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诗人。 刘饶民

11、的晚年情感生活 我认识刘饶民先生并同他来往,那时1972年。这年,他正好50岁,他老伴已经去世了。找老伴,便是他中晚年情感生活的一部分。论条件,刘饶民是大学老师、作家;“文革”前出版了33本儿歌集,稿费那是大大的,找个对象那不是小菜一碟嘛!其实不然。有时我开玩笑,说:“刘老师,你的稿费有二、三万吧,能花了?”他急忙解释,说:“那里,那里,没那么多。这些年,给我老伴看病,上海、北京的跑,花得差不多了。”怕露富,这是中国人的通病,刘老师也不能免俗。我戏说:“放心吧,我不会借你的。”他急忙转移话题:“修圃,说正事,你给我介绍个人吧。” 平心而论,作为一名有成就的诗人,这个年龄,正是创作旺盛期和成熟期

12、,然而,他却中年丧妻,还有一儿一女没有成人。他既要搞家务,又要工作和创作,确实忙不过来。况且,刘饶民只会写作,对家务一巧不通。他真需要一个女人照顾生活。我一边这么琢磨,一边走出他的家门。 “奉旨出朝,地动山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刘老师所托,我像手捧圣旨一样去落实。有一天,我给妻子说起给刘饶民介绍对象的事,恰巧,妻的同事孙老师(和妻一起在某校任教师)也在座。她一听,说:“啊呀!你说的那个刘饶民吧?他和我大姑姐谈了半年多,不久才散。”我一听,来了兴趣,忙叫孙老师介绍介绍情况。她娓娓道来: 半年前,经人介绍,我大姑姐邱爱华认识了刘饶民。那时我大姑姐是台西一所小学的教师,年方45岁,还是个老姑娘。

13、见面那天,刘饶民戴一副黑框眼镜,穿一身呢子中山装,虽然个子矮点儿,上装长,显得腿有点儿短,但仍不失持重、大方的风姿。结果,两人一见钟情。后来,你来我往,感情愈深,刘饶民多次到我大姑姐家里吃饭。有一次,正是“6、1”儿童节之后,刘饶民到我大姑姐家吃饭,我大姑姐当时和我婆婆住在一起。那天,我领着孩子小丽去看奶奶,正好碰上吃饭。小丽才上五年级,听说刘老师是大作家,不敢靠前。可是,刘老师非常喜欢小孩,非叫她靠前,小丽反而躲到我的背后。我气得一边数落小丽不大方一边说:“小丽,你忘了昨天在青岛日报上还读过刘伯伯的诗哩!”刘饶民更加眉飞色舞,说:“现在没有稿费了,若是过去,我那两首诗的稿费给孩子缴学费用不了

14、。”说得大家一片“是啊是啊”的赞许声。 孙老师说到这里嘎然而止。我催她快讲。她喝口茶,继续说:“听说,最近散了。”“为什么?”我好奇地问。“听说刘饶民有病。”孙老师无奈地摊摊手。 事后,我对妻子说:“刘饶民那个事,先放放再说吧。” 事也凑巧。住了一些日子,我在马路上碰到文友吕先生,我问他忙什么。他说,最近给刘饶民介绍对象。朋友多日不见,正好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我邀他到饭馆一坐,弄了几两栈桥白干、两个小菜,边饮边聊。他说,有一天,刘老师叫他去说个事,什么事呢?原来,刘饶民看上某中学的一位副校长。这位副校长出身书香门第,长得也很秀气,已经47、8岁了,还是老处女。而吕先生又是那所学校毕业的,有师生

15、之缘,当然就接受了任务。在一天的上午,吕先生到了那所中学见到了那位副校长。那时,吕先生也是小有名气的儿童诗人,加之又是学生,那位副校长自然是以礼相待。寒喧之后,吕先生单刀直入地说明来由。那位副校长多精明,灵机一动,王顾左右而言他。吕先说媒的使命至此打住。 1977年秋,在一个黄叶纷飞的傍晚,刘饶民先生披着夕阳的余辉,走进我广州路的家。在闲谈中,刘老师似有责怪之意,说:“修圃,我托你的事儿,就是不拿当事儿办。”我急忙分辩:“刘老师,你交给我什么事没办?”“介绍对象啊!”“这不是没有合适的麽。”“我听说西镇某小学有一个老大曼儿叫吴秀英,至今没有对象。”刘老师这一提醒,我倒想起来了,是有一位老大曼儿,大约47岁。我当即应允。 有一天,我到那所小学去调研,借故接近吴秀英老师,向她介绍了刘老师的情况。不想,吴老师很感兴趣,让我约个时间见见面。我兴奋得像吃了蜜,赶急告诉刘老师,他也很高兴,催我约个时间见见面。过了几天,在街上碰到吴老师,她说:“侯老师,那个事不行了。”我问为什么。她说:“刘饶民有病。”我急忙解释:“老干部嘛,又是作家,难免住住疗养院,保健保健。”“不是,”吴老师斩钉截铁地说,“听说是抢救性质的。”事已至此,我只好作罢。 刘饶民先生的晚年婚姻就是不顺。80年代之后,直到1987年他去世,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仍笔耕不辍,又出过几本集子。还送我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