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意象教学探析——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451419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意象教学探析——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文意象教学探析——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文意象教学探析——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文意象教学探析——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文意象教学探析——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意象教学探析——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中月意象探析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韦 蓓20130103014(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生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 贵州都匀 558000)摘要:诗歌在语文课中属于一种短小精悍、纯粹、优美的文体,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趣味,古典诗歌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甚至是鼓舞奋发向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诗歌精美词藻、意境、画面的体现,都要借助于诗中的意象。意象是诗歌审美艺术的体现,是构成意境的材料。对于古代诗词的欣赏,意象是不可忽视的。古典诗词的意象很多,特别是月意象,可以说是我国诗人所钟情的。现今我们的教学,大多以考试为中心,对于诗歌的欣赏只在于关注考试的内容,不再是纯粹的审美,从而一定

2、程度上忽视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也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诗词本身的美。因此,以下我将以人教版高中教材中所选录的古典诗词为例,对其中一个意象月意象进行解读分析,希望以此能帮助人们提高对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及审美规律的认识。关键词:古诗词;意象;月意象;意境意象是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单位,“意”指的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情感,“象”指相对主体而言的客观物象,“意象”则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的融合。古诗词是一座由诗人词人的心灵、才智构建而成的精神建筑,是诗人们丰富情感的产物,而这种情感又往往物化在诗词的感性形象之中,这就是诗词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情感的载体,只有对诗中的意象有了深刻的体验,学生才能更深入的把

3、握诗人深切的情感,进而感染自身情感。在古诗词中,存在着一些反复出现的意象,如:松、梅、竹、菊、落花、草木、梧桐、垂柳、杜鹃、鹧鸪、秋蝉、燕子、雁、乌鸦、月、长亭、流水等,其本身就是一个能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的世界,它们具有自己特定的含义与特定的情感、韵味。在这些意象中,各有各的表达意境,而相对其他意象而言,“月”意象似乎倍受文人墨客们的喜爱。“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 离骚);“月明里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 琵琶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 虞美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4、雨霖铃)。在这些以“月”为意境的古诗词中,月意象所营造出的意境,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感均有不同,并且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诗文的内容。由此,同一意象在不同诗词篇目中所表达的意义及情感也可能不相同。下面我将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所选取的古诗词中,从月意象对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两方面对诗歌意象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人们增加对古诗词意象的了解,以及能够体会它在古诗词的情感表现中所体现的意义。一、对意境的营造作用在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古代诗歌选文主要集中在必修二与必修三中,且其主要收录的是从先秦时期至唐代的诗歌。而在选修文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共收入了我国古代较具有代表性的三十首诗。这些诗歌所体现的

5、情感及意义,均是由众多的意象所构成,而以月意象为表现的占有不少。对于古时文人墨客喜欢以月为意境的原因,从其对诗歌意境的营造作用方面来谈,首先, “月”作为自然物象的一般特点 ,阅读一些课文中的诗词我们会发现,诗人笔下的月的形状或圆或弯,月光或是皎洁或是朦胧。再结合诗歌中作者的情感,将这些意象组合,它就可以塑造出一种优美、宁静 、朦胧的意境。如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所选录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

6、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因而“流霜不觉飞” , “白沙看不见” ,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并且在诗中, “春、江、花、月、夜”是全诗的背景,而月又是其主体,它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贯穿全诗上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鸿雁、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构成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画卷,组建了一个宁静、悠远而美好的意境。再如,选修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 月光临水,湖水映月,人在天上飞,影在水中游,月人合一,月亮成了诗人梦游的唯一伴侣,

7、也是最亲密的朋友,亲切、温馨之情不言而喻。所以, “月”不仅交代了诗人梦游的时间,还营造了一种美好、温馨的意境。所以说,古代某些诗人墨客的创作中,通过与诗人情感的结合,月意象体现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并能勾勒出符合诗人当时情感的一种宁静、美好的意境。其次,在日常中我们提到月,则首先想起的是中秋佳节,以此其即与秋划在一起,并且,对天空中的月,它除了给我们一种清幽、宁静、洁白的感觉之外,也让我们体味出一种冷寂、凄清的感觉。特别是在结合了一些文人墨客的诗文,联系诗人的情感、背景等,更能体现它的冷寂、凄清之意。比如必修三中的杜甫咏怀古迹 (其三)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 ”这首诗本是杜甫

8、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月光照耀下的茫茫大漠,传来玉佩的清脆声,明妃王昭君的魂魄幽幽归来,然而“归魂”终属空归、枉归。生前失宠,死后无依,离家去国,遗恨绝域,写来凄极、怨极。此句作者揭示了造成昭君悲剧命运以及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月的意象衬托了本诗悲戚的基调,并勾勒出了凄清之意境。又如必修三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月本在天空,但由于情绪的低沉而垂首,故只见到了江中水面映出的月的影像。而在这夜中越显得鲜明的月影,对此时此地的情景作了近一层的环境烘染。诗人心情抑郁,对周围的景物并不太留心,所以就

9、显得江中之月更为明显,而月本身就有一种凄幽,冷然之感,在此又与作者低沉的心境相互衬托,相互交映,更能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女的乐曲止于高潮,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一曲虽终,但却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并没有消失,所以诗人利用这江心秋月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值得体味的空间。琴音骤停,四周寂静无声,只有江心的一轮明月的倒影悠然多情,似在欣赏音乐,又仿若在默默地理解诗人的孤寂心境,从而更能衬托出凄清、冷寂之感。又如选修中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诗人在诗中望见秋月,想到

10、了自己国家灭亡、寄人篱下的孤独与悲哀。月意象所营造的悲戚、凄清之感意境的诗在高中所选课程的比重较大,除了以上列举的诗篇外,还有姜夔的扬州慢等,无不营造了一种幽寂、凄清之意境,所以说,由于月本身给人的清冷之感,以及它常常与秋联系一起的原因,使得古代文人墨客在孤寂等心境、意境表现方面比较钟情于“月” 。二、情感表现方面月意象的情感体现,其实是与诗人的心境、与它所营造的环境、意境紧密联系的。由于诗人情感抒发的不同,它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首先,是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

11、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必修三中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其展示的是梦中之景,朗朗月色,澄碧湖水,漾漾渌水,清亮猿啼,构成了一幅清丽恬静、悠闲自在的幽美画面。又如选修中李白将进酒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人活在世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使自己的酒杯只对着月亮,即是不要自斟自饮,好酒要和好友们共同分享,也只有在朋友们的觥筹交错之间,才是对生活的最大享受。这体现了作者豪迈、旷达的心境。诗人借月

12、抒情的另一方面,是借“月”抒发千古忧思与时光流转的感慨。许多古人见月伤怀 ,感慨月之永恒而人却生命有限。较具代表的如选修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早见到月亮的?江上的明月又是哪一年第一次照耀着人的呢?人生一代又一代的绵延着,无穷无尽;人们年复一年的眺望着江上的月亮也亘古不变。诗人无奈人与天的力量悬殊,明月一岁一千年,看尽人情冷暖,世人却伴月初生,望月而终,至死了也看不透自然的玄妙。可他又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即年华一去不复返却繁衍生息绵延久长。看着江月,总该有看尽的一天。在此,作者江、月抒发了

13、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其次,情感表现的另一方面是抒发思乡怀人之情。推前从李白的静夜思开始,月意象在诗人笔下仿若形成了一种追思的代名词,李白在此诗中的思乡情怀的抒发,仿佛给月定型,除了有凄清的心境表现之外,更多的是对故乡、故人的一种思念、怀念之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一片白云随风悠悠飘走,在这昔日与亲人分手的江岸见到远去的白云,就更使人的离愁别绪苦不堪言。皎洁的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漂游在外呢?能寄托相思的只有这明月楼了。在此强烈表现了思念之情。表现这类思乡怀人之情的诗中,月亮成为其寄托情怀之物。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

14、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以此寄托情感。再有,除了表达思念之情,月意象在一些文人墨客的诗文中,还表现除了狂放愤激之感。古代诗人大多有济苍生、安社稷、忧黎民的远大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但却有些是久不得志,从而在他们的诗文中大多表现了他们的远大抱负以及由于统治黑暗

15、而不得志的悲愤。李白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撙空对月” ,体现了一种洒脱、狂放的人生态度。就如其另一诗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亮是诗人的知己,只有在空旷高洁的月色下,诗人才能毫无顾忌地纵情豪饮,醉眼望月,如此,狂放之态翩然而至。且在狂放之际亦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极大不满和愤激之情。而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诗人对统治者极度的蔑视和决绝,对现实世界极度的失望,并坚持寻找理想中的世界。此句即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热切追求。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更是诗人远大抱负的生动写照。再如曹操短歌行 , “明明之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

16、断绝” 。明亮的月儿高高的挂在天上,不知何时才能摘下来,表达诗人为了统一天下执著地寻求人才而不得的求贤若渴的心理。中国古典诗词中表情达意的意向十分丰富,但相对而言,文人们对月意象的使用更甚。它是追思怀念的一种象征,且它的意义,它所体现的形态,朦胧、洁白、幽寂、凄清之感,对于古代是人而言更能体现他们当时的心境,并以此与景与情相融,仿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生发出一幅幅生动的画作。可以说,月,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参考文献:1李 磊. 高中语文诗词中对 “月的意象分析J.学园,2010(10).2杨树亮.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J.中学语文 ,2010(10).3杨钊武.古诗词中的咏月佳句J.初中生辅导 ,2007(36).4徐轶强.简论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06).5严云受.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6熊昕绘.关于唐宋词中“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