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4503087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最新版本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自然辩证关系?3. 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4. 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5. 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 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7. 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8.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9.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2、10. 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12. 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13. 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14. 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15. 战略性思维对于科学研究有何意义?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6. 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7.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18.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19. 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20.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

3、之间的冲突与协调?21. 科学技术的风险有哪些?如何恰当的进行科学技术风险评价与决策?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22. 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23. 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24. 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的时代意义?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 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

4、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

5、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2. 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自然辩证关系?(1)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与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2)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3)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

6、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致命了发展方向和目标。3. 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书上的:(1)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 生态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共生关系,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建设生态文

7、明奠定了理论基础。(3) “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即以生态价值观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4) 生态自然观将随着系统科学尤其是生态科学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并逐步完普和发展起来。它作为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最先进的一种自然观形态,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

8、中发挥重要作用。网上的: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探索,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表现。生态文明与生态自然观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态文明是生态自然观的应有之义,生态自然观对现今世界生态文明发展及实践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

9、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生态自然观指出,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4. 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 发展生态文明本身就是在创造财富,保护我们的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的财富。(2) 这些

10、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本质特性;(3) 还体现了人与自然从冲突走向和谐的未来发展之路;(4) 这就是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得以双重实现的最终体现。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5. 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物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使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两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和概括19世纪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技术思想。6. 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

11、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在总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7. 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本质特征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一,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第二,工艺

12、学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第三,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国外学者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研究国外学者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研究,主要体现于欧美技术哲学和日本的技术论中,其中存在工程学和人文主义的两种技术研究路向,日本技术论在技术的本质问题上形成了“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知识应用说”等观点。这些观点各有特色,但大都表现出对技术理解的单一性。我们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进行分析评价。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

13、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8.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学科结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构成。知识结构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其中学科结构形成立体的架构,知识结构各要素渗

14、透在学科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都是系统化的知识,都会经过一个由科学事实到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2. 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门类结构由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构成。形态结构由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其中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架构,形态结构的各要素同样渗透在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技能、都使用工具机器,都蕴涵了知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9. 为什么

15、说科学发展观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0. 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任何技术,最早都源于人类的需要。正是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了各种技术。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张力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会推动技术的发展,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会制约和阻碍技术的发展,包括影响技术决策、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各方面。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