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生态居住区规划思想.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448128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绿色生态居住区规划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绿色生态居住区规划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绿色生态居住区规划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绿色生态居住区规划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绿色生态居住区规划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绿色生态居住区规划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绿色生态居住区规划思想.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绿色生态居住区规划思想 1、居住区总体规划 居住区总体规划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本环节,会直接影响最终建成环境的功能与景观质量的优劣。小区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建设一个总体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注重综合效益,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小康型小区。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 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 11院落

2、与组团的空间布局 居住组团是指被“小区道路分割,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集地”,是人类槊居中的一种最基本的形态,是现代居住区规划结构中组成小区或居住区的基本单位;院落则被认为是邻里交往的最适宜空间。 组团划分是居住区形成的核心,是空间形态之一。层次结构就是将个人领域向公共领域过渡的过程中,让空间富于层次感,与组团划分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小区的空间规划。 组团规划一般包括六个方面:确定适度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划分居住组团的户外空间层次与绿地;选择良好的日照和朝向;以技术手段改善组团内部小气候;安静的居住环境;方便安全的道路交通系统

3、。 在对小区进行组团与院落的规划设计中,应从住宅类型、社区构成和周边环境实际出发,研究组团的居民户数、人口规模与建筑单体动数,合理设置出入口,作好交通组织,形成内向的庭院步行系统。 12居住区建筑群的规划设计 居住建筑的多样化式实现居住组团多样化的关键之一。 行列式 行列是一种秩序,尤其在理性地决定社会大规模居住问题方面。行列式的另一种形式是山墙按前后、左右错开排列或者前后左右交错排列。这种错开排列的布置对于使组团内建筑向夏季主导风向敞开,更好的组织通风,并使建筑群落生动活泼,更好的结合地形、道路,避免交通闯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合院式 合院也是一种秩序,有围台型和半围合型两种形态。这种布置形

4、式形成近乎封闭的空间,其有一定的空地面积,便于组织公共绿化休息园地,形成的院落比较完整,对于寒冷及多风沙地区,可以阻挡风沙入侵及减少院内积雪。同时,院落蠹匀形成也有利于居民交往,空间领域感强,对院落的安全防卫也特别有利。周边布置的形式还有利于节约土地,提高居住建筑密度,但这种布置方式将出现一部分朝向较差的居室,夏季通风也会出现遮挡和死角,故而炎热地区要慎用。 混合式布置 结合上述两种布置方式,以行列式为主,少量住宅或公共建筑沿道路或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敞开式的院落。 2、交通规划模式 21人车分流 有住宅必有交通,一个住宅小区的交通组织设计是它的规划设计总体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该小区的建设

5、整体水平有着至关重耍的影响。 居住区交通规划首先是将道路分为人行道和车行道,并分析、模拟包括小区和周围地区在内的行人和车的路线。这主要是根据人车分流的理论。人车分流体系的目的是力图保持居住区安全和安静,保证社区内各项基础生活与交往活动正常正常舒适的进行,避免居住区大量私人汽车交通对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 人车分流的手法,一般采用在平面系统分流、内外分流(雷特朋式分流)和立体分流三种: 平面系统分流 通过对道路的专门化使用,建立自成系统的专用道路网络,引导各种立自交通各行其路、互不干扰,从而建构宏观层面上的人车分流体系。这种分流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其道路系统规划和交通组织宜与城市总体规

6、划或分区规划紧密结合并分期、分阶段实施。 内外分流(雷特朋式分流) 这种模式以住宅庭院或组团为居住单位组织周边式住宅区,每个居住单位有一条直接开口于周围道路的尽端式或半环式车行道路为其服务,住宅的后院面向这些车行道,汽车可直接开进厉院;居住单位之间是步行道,它连接住宅的前院并通向中心绿地:住宅的主要居室朝向前院和步行道:行人与汽车分别通行于各自独立的道路系统,不产生平面交叉;居民通过步行系统在内部自由活动,不受外部车行交通的干扰。尽管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出入口多,既不利于社区管理,又对外部交通产生较大干扰,内部交通得到了解决,却使外部交通趋向复杂化:从周边伸入腹地的尽端路有被堵塞的潜在性

7、;尽端路外式分流示意排斥了行人,成为单纯的行车和停车空间,缺乏生活气息:如果中心绿地不与公建等紧密结合,其可达性可能会降低,特别是北方地区,居民真正使用大片中心绿地的时间一般很短,大部分时间因天冷而无人问津,变得荒凉、空旷、缺少生机。然而,由于这种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私人汽车发达时代的人车矛盾,仍然成为人们仿效的典范,是一项划时代的创新。 立体分流 通过建设在立体空间不同层面上的道路系统以实现人车分行的目的。一般有两种情况:通过架空步行走廊、抬高步行平台、建设屋顶街道和天桥等进行分流,或与城市中心的地下交通系统整合化建设的方式实现人车分离。 22人车共存 玢级组成道路网 根据分级组成道路网理论,为

8、了实现安静和安全的生活环境,道路网应按干路、次干路、支路顺序连接,形成分级组成的网络,并逐级减小服务区域,降低交通量和车辆运行速度。这样一来,由于支路和干路不直接相连,支路的交通汇集于次干路之后再进入干路,从而使干路的通行能力得以提高;由于支路不能通过过境交通,从而汇集功能得到增强;次干路在两者之间又起到桥梁和缓冲的作用。因此,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住地区内的人车矛盾, 划分区域、建构分散道路体系 用分散道路体系对居住区进行划分以形成不同的“封闭空间”严格禁止无关交通和过境交通进入区域内部,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人车共存。 建设庭院式道路 通过种种措施限制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路径,使各种类型的

9、道路使用者都能自由地、公平地利用道路空间,从而在保证行人具有优先通行权的基础上实现人、车、建筑和环境的和谐共存,并改善人与车的关系。庭院式道路只适合于小规模的住宅群落布置和旧城局部道路的改造利用。另外,为了保证具有较高的交通效率,应避免建设过长的庭院式道路。 23人车部分分流 道路断面分流” 在道路横断面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分离而形成的一种人车适时分行的道路交通方式。在经济尚不发达,汽车交通量虽有增加但入车矛盾不甚紧张的情况下,这种分流方式既保障了步行安全,又能充分发挥机动车道的效用。同时,在汽车较少时,行人与自行车还可以利用机动车道进行出入交通或其他生活行为。但随着汽车的大量增加,

10、这种方式在安全与环境问题上将会愈来愈显示出局限性。 局部分流(不完全专用道路系统) 在人车混行道路系统的基础上,于住宅和小区出入口、公建、绿地等之间设置局部的专用道路。在专用道路与混行道路的交叉口处可利用地形采取立体交叉。 24小区道路规划 住宅小区内部的道路系统,从级别划分包括小区级干道、组团路和宅间小路三级:从内容划分,可分为车行道与步行道两种;从联系方式划分,可分为互相式、尽端式和综合式三类:在布局方式上,可分为三叉型、环形、半环形、树枝形、风车形、自由形等诸多形式。 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

11、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丁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 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一卜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城市旧区改建,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人的安全便利。 3、环境规划设计 31绿化环境 绿化是生态住区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绿化不仅仅具有观赏功能

12、,还具有生态、使用、节能、经济功能等。 32声环境 住宅声环境是指住宅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影响的声音环境。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休息。建设城市住宅,必须保证住宅声环境的质量,为居民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这也是绿色生态居住建筑的重要标志。 居住区噪声的来源主要为城市噪声。对噪声的控制可以采取以下设计方法: 远离噪声的规划 在绿色生态住区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因素,使小区远离街区、繁华的道路、噪声污染严重的工厂厂区等。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按噪声等级合理分区,尽量使住宅区远离噪声源和高噪声区,避免邻近交通干线和穿行居住区。 降低声源辐射 小区内的交

13、通工具、公共设施、生活设备等均采用低噪声产品,从声源上避免噪声的产生。小区内行驶的机动车辆应配备消声器和符合规定的喇叭。小区内的交通线路设计为人车分流。 噪声污染生态工程防护措施 充分利用生态工程绿化带对城市噪声的衰减、遮挡、吸收作用,将城市噪声控制在不至于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范围内。 33水环境 给水系统 自古以来,水被人们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物质,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量需求呈直线增长,与此同时,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突出,由此专家提出“分质供水”的用水原则;优质优用,低质低用。 排水系统 绿色生态住宅的排水系统属建筑排水,其任务便是迅速、及时接纳污废水

14、并排至室外。有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方式。为加强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住宅建设应充分贯彻执行“节能、节地、节水、治污”的“八字方针”,从长远考虑,采用分流制,雨水由雨水灌渠收集利用或就近排入附近水体,污水则由污水管道系统收集、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回用或者排放。 中水 所谓中水,是对应上水和下水的内涵得名瞰。建筑中水的开发回用,不但能有效的利用和节约有限的、宝贵的淡水资源,而且可减少污废水的排放量,减轻水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可环境城市下水道的超负荷运行现象。 34光环境 住宅监督密度对居住质量影响甚大。日照、自然采光对居室意义很大,并且进一步影响到居室的小气候,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各个

15、城市地区都对生活用建筑的间距作出了强制规定,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地皮价格的暴涨,许多城市的实际住宅建筑密度偏高,住宅居住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 室外光污染,即噪光,是对人体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及危害的光线,噪光污染主要指白光污染和人工白昼。 建筑物周围的阴影和建筑物自身阴影在墙面上的遮蔽情况,与建筑物平面体形、建筑物高度和建筑朝向有关。 3.5绿色材料 在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要素中,除绿色植物要素能发挥生态效益外,其他要素用材或多或少都要破坏到自然资源。绿色材料是指国家认证的绿色材料或产品。在建设过程中提倡选用新材料,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节省自然资源删。 4、总结: 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16、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的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因此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科学地运用各构成要素,合理利用土地,精心塑造各项用地的空间环境。 总之,居住区规划设计目标是在“以人为核心”的指导原则下建立居住区各功能同步运转的正常秩序,谋求居住区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居住生活环境达到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要求,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求,并达到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统一的综合效益与持续发展。 各工作组要指定一名人员承担信息报送工作,负责搜集和整理本组及相关成员单位的各类信息,经组长审核把关后及时报综合组,每周至少报送一条工程进展信息,每季度报送工作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