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448030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原理(一)一、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归根到底是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城市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复杂化、多样化的客观实体。2、农民和农村:直接投资、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三种方式。3、2006年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4、城市人类最早历史公元前3000年左右。5、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为生活生产支撑,文化趋于多元)6、城镇化方针:“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统筹兼顾、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7、1957,戈特

2、曼,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8、我国市治的特点,广域性,是城区型和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模式。从地域类型上划分,包括了直辖市、省(或自治区)辖设区市、不设区市(或自治州辖市)三个层次。从行政等级上划分,包括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四个等级。目前我国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省级),25个副省级市,280余个地级市、370余个县级市。9、中型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成为吸引“农村人口”实现城镇化的主战场;大城市是基地10、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因素:制造业地位下降、经济呈服务化11、城乡经济联系:(有市场形式、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流、资本流动、生产联系、消费和购物形式、收入流、行业结构和地区

3、间商品流动。)城乡物质联系:(是公路网、水网、铁路网、生态相互联系。)城乡服务联系:(信用和金融网络、教育培训、医疗、职业、商业和技术服务、交通服务)12、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1)二元结构;2)收入差距拉大1/6-1/7;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4)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失衡。13、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14、城市空间环境的演进规律:1)单至多-经济/社会/交通 2)平至立-立体交通/地下化 3)生产至生活 4)分离均匀质至多样15、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因素:自然、社会文化、经济与技术、政策制度因素。16、城镇化的基本阶段:1)集聚城镇化

4、;2)郊区化,3)逆城市化,4)再城镇化17、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企业;2)商品短缺时代的乡镇企业,3)市场经济早期的分散家庭工业,4)以外资及混和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18、中国城镇化的现状:1)从大起大落到持续发展;2)由西向东,东快于西,3)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以及都市带,4)部分城市进向国际化。19、我国城镇化的新的发展趋势:1)东快于西,西部加速,2)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道路;3)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4)沿海,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20、 城市的本质特征:集聚,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21、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包括

5、:1、农业剩余贡献;2、工业化推进;3、比较利益驱动;4、制度变迁促进;5、市场机制导向;6、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约的双重作用;7、城乡规划调控。22、有形的城镇化反映在:1、人口的集中;2、空间形态的改变;3、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23、无形的城镇化反映在:1、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2、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的3、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的生活态度和方式。24、现代城市的发展的动力机制: 1、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2、科技革命与创新;3、全球化与新经济;4、城市文化特质。25、城市和乡村基本的区别:1、集聚规模的差异;2、生产效率的差异;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4、职能的差异;5、物

6、质形态的差异;6、文化观念的差异。26、影响城市发展区域性因素: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自然条件与生态承载能力、区域发展的条件差异、区域的基础设施水平,要建立从大到小的研究分析观念27、大都市区:是大城市人口核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28、全球城市区域:全球高度发展前提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全球城市及复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并不限于发达国家。非单一中心29、城市系统: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空间环境和要素流动子系统。30、工业初期-绝对集中、工业后期-相对集中;后工业初期-相对分散、后工业后期-绝

7、对分散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1、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典籍。古希腊、古罗马:广场希波丹姆 (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2、中世纪:出现城堡,教堂为中心。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风格广场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世俗建筑。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圣彼德大教堂。君主专制时期:放射状轴线艺术、宏伟状观的宫殿花园。17世纪开始,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首都:巴黎、伦敦、柏林、维也纳,均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城市。圣彼得堡是14十几文艺复兴期间的。3、卡利诺于1979和1982城市

8、不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内部规模经济、地方性经济、城市化经济对产业聚集的影响。4、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傅里叶,法朗吉。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英国公共卫生法和工人住房法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巴黎改建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城市美化(西谛)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5、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平面呈圆形,没有摆脱农业。第一座是由恩温,帕克设计的,莱彻沃斯位于伦敦东北56公里。柯布希埃-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明天城市。 “1931年”光辉城市“方案,由地铁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组成,是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最后形成了理性

9、功能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他1933主持写的雅典宪章中。玛塔-线性城市理论戈涅-工业城市,最早提出功能分区思想。西谛-城市型态研究(欧洲陈规领域的第一颗爆破弹),1889年城市建设艺术,格迪斯的学说,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进化中的城市:最后得出调查分析规划。(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解定城市成长和发展动力)6、城市化理论,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的第二前提,而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工业化。城市化三阶段,30%以下第一阶段,中期阶段快速发展3070%,70%以上城市化稳定阶段。1)城市化的区域理论认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有极化与扩

10、散效应。2)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诸多因素中,城市的经济活动是其中最重要和最为显在的因素之一。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的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它是关键。3)城市化展的社会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一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而社会发展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可能与潜力,同时更加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人类生态学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认为,在发展同时,由于城市中各类物质设施和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得到发展。城市是一个由人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而交通及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很显然,城市在发

11、展时,通常显示出其通讯率或信息交换率也得到提高,反之亦然。5)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两种主要趋势,即分散发展与集中发展。 分散发展理论,包括卫星城理论(恩温提出)、新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和广亩城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在有机疏散理论中认为改建应当达到的目标是,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的方案,转移到合适的地方去,2)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广亩城理论,1932消失中的城市,在随后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正式提出设想。 集中发展理论,卡利诺经过研究,城市人口少于330万时,聚集经济超过不经济,当超过330万时,则

12、聚集不经济超过经济性。是针对制造业和一般情况下的。很显然,服务业更需要有城市人口支持。 世界城市的七个指标:金融中心、跨国总部、国际性机构集中、商业部门高度成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杻纽。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6)城市体系理论,较好地综合了城市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的基本取向。 城市体系研究起源于格迪斯,后经芒福德等人的不断努力,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 贝利等人结合经济、区域和中心地理论,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城镇体系分析(贝利)内容:城市职能、城市规模,空间上分布。7、城市空间组织理论:区位理论是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农业区位理论是区位理论的基础。工业区位理论越来越具有综合性,

13、运输费用是关键。8、(从功能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雅典宪章: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9、雅典宪章,规划工作者主要三项工作: 1)将工作、居住、游憩三大功能的不同地区,平面布局,并建立交通网。 2)设立各种规划,使各区按照它们的需要和有纪律的发展。 3)建立工作、居住、游憩之间的关系,以最优、最经济方式完成。10、(土地使用空间组织理论):从土地使用形态角度伯吉斯的同心圆、霍伊特的扇形、哈里期和乌尔曼多核心。同心圆理论:以芝加哥为例 1、中心商务区 2、过渡区,中心商务区的外围,衰败的居住区 3、工人居住区 4、良好住宅区,中产阶级 5、通勤区14、(从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认为

14、区位决定土地租金,由市中心向外商业、办公楼、工业、居住、农业(从中心向外依次)15、决定土地租金的要素有:1)与CBD的距离;2)顾客到此的可达性3)竞争者的数量和他们的位置4)降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16、从规划角度,经济合理性不是规划唯一依据,其最根本是原则是社会合理性。17、(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玛塔的工业城,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光辉城市,佩里1929年被汽车逼出了“邻里单位”的观点。80年代后,美国又针对城市蔓延和私人小汽车交通的极度依赖,“新都市主义”出现,鼓励公共交通,并提出了TOD模式。18、(从空间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西蒂 罗西(街道 平面 重要纪念物) 克里

15、尔(街区) 科特(拼贴城市)19、(从城市生活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马丘比丘宪章: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佩里的邻里单位的六个原则:尺度、边界、开放空间、机构用地、地产商业、内部道路系统。CIAM“十次小组”认为,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必须以人的行动方式为基础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路径、边缘、区域、节点、和地标。雅布期运用社会使用方法,1961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20、城市规划方法论: 1)综合规划方法论; 2)分离渐近方法论; 3)混合审视方法论, 4)连续性城市规划方法论5)倡导性规划方法论。21、我国城市4000多年前,西周记载规划事件。洛邑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起来的22、1)秦汉时期,“相法天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 2)西汉武帝时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讲礼制,但长安遗址考古发现,其当时并未完全考工记的形制,到了王莽时代的洛邑城,周礼得以充分体现。 3)三国时期,操的邺城,有了功能分区,对后隋唐长安的规划产生了影响。 三国时期,孙权迁都建业,以长江天险为界,只是重要建筑对称布置,“形胜”是“金陵”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