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A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4403546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A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A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A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A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A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A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A卷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农民在新经济政策初期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由于广大农民不参加1924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40%的选举无效;1925年上半年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年初国家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由此可以推知,苏联A变革小农经济势在必行B国家工业化建设举步维艰C新经济政策的弊端凸显D确立斯大林体制符合国情21929年10月,苏联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6%,1930年为23.6%,1931年为52.7%,1932年为61.5%,1933年为65.6%,1934年达71.4%,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农业集体化运动A满足

3、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要B开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C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D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要求3据统计,苏联1955年有集体农庄87500个,到1964年只有37600个,国营农场的数量则从1953年的4587个增加到1964年的10078个。这一变化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A意图协调苏联经济发展B侧重点放在农业领域C结束了农业集体化运动D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4赫鲁晓夫上台之初对农业问题的基本评价是:“我国的粮食基本上是有保证的”,但农业的一系列重要部门还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阻碍着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影响集体农庄庄员收入增长的障碍。赫鲁晓夫这一认识A是对斯大林体制的维护B

4、正确指出苏联农业存在的问题C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D开创了苏联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先河51955年起,(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1958年6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这些举措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B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6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A该时期国际

5、形势趋于缓和B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C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D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72016年3月,俄罗斯人以执政前后国家十个方面的变化为标准,评价20世纪以来俄罗斯的十位领导人的功过,列宁、斯大林、普京的得分均为正面,并列第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有9项评价均为负面而位居最后。这体现出俄罗斯人A对历史的认可度比较高B注重吸取历史经验教训C充满对计划经济的怀念D有比较高的历史荣誉感8农民在新经济政策初期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由于广大农民不参加1924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40%的选举无效;1925年上半年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年初国家出现了

6、粮食收购危机。由此可以推知A新政妨碍国家工业化B斯大林体制符合苏联国情C集体农庄的弊端显现D苏联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9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A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B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C强调不均衡发展轻重工业、农业的迫切性D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10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发展速度逐渐减慢,其经济减速的原因是经济规模增大,内容日趋复杂,工人、技师和科学家不愿意只是执行

7、来自上面的命令而不在决策过程中起作用。这说明A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衰退B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成效甚微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民心所向D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11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A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B斯大林体制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C冷战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12“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A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B深刻改变了经济体系的缺陷C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

8、D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 131931年,苏联集体农庄开始实行按劳动日计酬制,庄员报酬到年度结束时才能得到。1956年改行预付款制,年初以卢布对劳动日单价进行估算,按月预支报酬,年终结算。这一改变A推动了农业改革的完成B调动了庄员劳动的积极性C增强了政治改革的信心D解决了庄员报酬的不稳定141935年苏联取消了面包和面粉的配售制,后来,又陆续取消了其他食品和所有工业品的配售制。这反映了计划经济的实施A促进了苏联经济比例协调发展B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C使苏联迅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D促进苏联农业轻工业的快速发展151933年伦敦经济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赫尔和李维诺夫就涉及两国经济关系的问题

9、交换了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向美出口商提供40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向苏联倾销棉花所需要的资金。这种做法A使美国摆脱了大萧条B使苏联完成了工业化C有利于改善美苏关系D为美苏结盟奠定基础161930年代的苏联大学生在谈到学习外语的感受时会说:“几年以前,德国和美国还有我们学习的地方,但现在我们无需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那么,说外国话有什么用处呢?”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B苏联与西方国家关系急剧恶化C经济危机暴露资本主义的缺陷D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171966年,苏联推行的“新经济体制”中规定:企业可以确定工资形式和奖励办法;企业有权处理多余的设备、工具和仪器。这说明,当时苏

10、联A政府对企业的指导加强B企业所有权走向多元化C注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D开始尝试建立市场经济18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191921年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该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俄国当时A地主富农反抗强烈B工业化道路脱离国情C小农经济尚占优势D撇开市场搞集体农庄2

11、0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増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的苏联A重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B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C意识到了斯大林模式弊端D改变了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21下面是19221926年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了A新经济政策最终遭到了废止B苏联转向对外来资本的排斥C苏联对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D西方加强了对苏联经济封锁22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大涨,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苏联领导层认为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可以高

12、枕无优,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这导致了苏联A新的经济体制得以建立 B对美国军备竞赛优势明显C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 D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差无几23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工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这表明苏联A试图调整斯大林模式B抓住了经济建设的机遇C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D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24“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

13、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淀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C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第II卷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25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用怎样的眼光打量历史、用怎样的方法理解历史,所影响的决不仅是我们对过去的勾画,更影响即将展开的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意识形态领域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苏联国内历史虚无主义大行其道。具体表现,第一是在“说事”时,改变历史结论,美其名曰“新视角”

14、。当时有人认为,十月革命给俄国带来的不是进步,而是倒退。因为“革命前的俄国已经在朝着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民主发展,如果革命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以后就中止,那么俄国就可以建立资产阶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因而可能早已实现现代化并与西方先进国家并驾齐驱了”。第二是在“论人”时,颠覆历史评价,美其名曰“复杂论”。对于斯大林的批判和全盘否定。在赫鲁晓夫时期批判的主要是斯大林个人,以及他在领导工作中的各种错误,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已经由此发展到批判和否定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且进一步直接诋毁列宁。第三是在“讲史”时,歪曲历史事实,美其名曰“再思考”。最初,有人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简单地说成是一个“停滞时期”,毫无成就可言。后来针对斯大林时期,否定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摘编自陈之骅苏联解体前夕的历史虚无主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并运用苏联(俄)的相关史实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这里首先出现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工业革命竟然是从人要穿这件事情上取得突破的。工业革命是人类自由在宗教、政治、经济、法律、科学等方面经过漫长的发展而达到临界点时的一次光辉灿烂的裂变!这个发展方向极其幸运地由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所代表,一经爆发,它即以其不可阻挡的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