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件第二节、水体监测方案的制订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4385913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课件第二节、水体监测方案的制订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环境监测课件第二节、水体监测方案的制订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环境监测课件第二节、水体监测方案的制订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环境监测课件第二节、水体监测方案的制订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环境监测课件第二节、水体监测方案的制订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课件第二节、水体监测方案的制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课件第二节、水体监测方案的制订(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水体监测,第二节 水体监测方案制订,一、地面水监测方案的制定 二、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 三、地下水监测方案的制定 四、沉积物监测方案的制定,(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三)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一、地面水监测方案的制订,(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

2、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1.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2.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

3、断面。 (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3)控制断面: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4)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控制断面,河流监测断面设置,A,A,B,B,C,C,D,D,E,E,F,F,G,G,河流监测断面设置示意图,A-A对照

4、断面 G-G削减断面 B-B、C-C、D-D、F-F控制断面,污染源,排污口,水流方向,自来水取水口,3. 采样点位的设置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中泓线,有明显水流处,采样点位确定,有明显水流处,中泓线,有明显水流处,采样点位确定,等间距设置,采样点位确定,采样点位确定,水面下0.30.5m处,河底以上0.5m处,水深处,点击此处观看“河流断面监测实验”,思考:当河道有支流汇入时应如何设置断面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断面,点位,(三)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采样时间根

5、据具体情况选定。 (2)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底质每年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 (3)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监测,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4)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泊、水库、每月采样监测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库全年采样监测两次,枯、丰水期各1次。有废(污)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 (5)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一次,在污染可

6、能较重的季节进行。 (6)排污渠每年采样监测不少于3次。 (7)海水水质常规监测,每年按丰、平、枯水期或季度采样监测24次。,二、水污染源监测方案制订,(一)采样点的设置 1. 工业废水 (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监测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二类污染物。 (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如需了解废水处理效果,还要在处理设施进口设采样点。,2.城市污水 (1)城市污水管网的采样点设在:非居民生活排水支管接入城市污水干管的检查井;城市污水干管的不同位置;污水进入水体的排放口等。 (2)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进口和处理后的总排

7、口布设采样点。如需监测各污水处理单元效率,应在各处理设施单元的进、出口分别设采样点。另外,还需设污泥采样点。,(二)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随工厂生产及居民生活情况常发生变化,采样时间和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 (1)收集、汇总监测区域的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和以往的监测资料。例如,地质图、剖面图、测绘图、水井的成套参数、含水层、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流向,以及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2)调查监测区域内城市发展、工业分布、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况,尤其是地下工程规模、应用等;了解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和施用量;查清污水灌溉、排污、

8、纳污和地面水污染现状。,三、地下水监测方案制订,(3)测量或查知水位、水深,以确定采水器和泵的类型,所需费用和采样程序。 (4)在完成以上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并根据地区特点与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干个水文地质单元。 (二)采样点的布设 对照监测井 控制监测井 (三)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采样时间 采样频率,四、沉积物监测方案的制定,沉积物是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又称底质。是矿物、岩石、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是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一) 采样点位的确定,底质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与水质监测断面相同,其位置尽可能和水质监测断面重合,以便于将沉积物的

9、组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水质监测情况进行比较。 1. 底质采样点应尽量与水质采样点一致。底质采样点位通常为水质采样点位垂线的正下方。当正下方无法采样时,如水浅时,因船体或采泥器冲击搅动底质,或河床为砂卵石时,应另选采样点重采。采样点不能偏移原设置的断面(点)太远。采样后应对偏移位置作好记录。 2. 底质采样点应避开河床冲刷、底质沉积不稳定、水草茂盛表层及底质易受搅动之处。 3. 湖(库)底质采样点一般应设在主要河流及污染源排放口与湖(库)水混合均匀处。,(二) 采样时间与频率的确定,由于底质比较稳定,受水文、气象条件影响较小,故采样频率远较水样低,一般每年枯水期采样一次,必要时,可在丰水期加采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