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和日耳曼文化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4339469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古时期和日耳曼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古时期和日耳曼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古时期和日耳曼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古时期和日耳曼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古时期和日耳曼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古时期和日耳曼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古时期和日耳曼文化(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古时期和日耳曼文化,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一段相当慢长的黑暗时期 日耳曼人属于“野蛮人”,文化层次远远低于罗马人和希腊人 同时基督教在中古时期阻碍乃至于窒息了西方人的思想进步和社会发展 西方人吸取教训,通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伟大社会变革,唤醒了人们的觉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背景,1.西罗马帝国的衰亡 1)隶农的不满和反抗 公元3世纪前后,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社会内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矛盾加深,严重影响了经济生产。奴隶主将大田庄分成小块土地租给农民,佃农有自由之身,但必须终生从事农业生产,成为一种隶农。包括以前的奴隶,外来移民,部分自由民,受到了残酷的压迫,逐步对罗马

2、统治者不满,参加了反抗罗马帝国的斗争。,2)日耳曼人的威胁,罗马帝国北方的蛮族有凯克也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日耳曼人分布在东起维斯杜拉河(波兰一带),西起莱茵河,南起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地区 公元前1世纪还生活在原始氏族社会,从公元1世纪末到3世纪有了阶级分化,并出现了部落联盟: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盎格鲁、撒克逊等 从3世纪起常在罗马边境侵袭,到帝国末年,罗马军队多半由蛮族组成。开始民族大迁徙,持续到6世纪后期。 公元376年,西哥特人迁入帝国境内麦西亚一带 西罗马帝国到5世纪领土已丧失大半。不列颠受到撒克逊人(Saxons)和裘特人(Jute)的侵略,法兰克人(Frank)在5

3、世纪末征服高卢(Gaul),3)西罗马帝国的灭亡,5世纪中叶451-452年,罗马帝国遭到匈奴人的侵袭,3年后又受到汪达尔人(Vandals)的洗劫 476年哥特人将领奥多阿克(Odoacer)废除了罗马最后一个皇帝,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493年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Diodoric)率兵攻占意大利拉文那(Ravenna),杀死奥多阿克,建立东哥特王国,2.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1)法兰克王国 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里,法兰克王国最大,时间最长。达360多年。由克洛维(Clovis)创建,从5世纪末起,不断出兵统一了法兰克诸部落,和教皇相互支持,建立了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 Dynast

4、y)。 到6世纪中叶成为日耳曼人中间最强大的国家,后国家实际分裂成三个部分,国王地位虚弱,贵族成为实际统治者 公元7世纪中叶起,贵族分别推举宫相处理各自政务,国王不问政事。这个时期长达一个多世纪,称为懒王时期(The Inactive King) 后矮子丕平(Pepin the Short)成为唯一的宫相,丕平利用教会支持,篡夺了法兰克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 Dynasty),2)查理帝国,从8世纪后期到9世纪初,加洛林王朝进一步确立了封建制度,形成了闭塞的庄园经济 丕平之子查理曼(Charlemagne)继位后,将王国扩大,西南至厄步罗河,北至北海,东至易北河与多瑙河,

5、南面包括意大利的大部分,几乎和西罗马帝国差不多大 799年教皇利奥三世(Leo III)遭罗马贵族驱逐, 向查理曼求援,查理曼派兵进军罗马,加深了和教会的关系 利奥三世于800年圣诞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替查理曼加冕,号称“罗马皇帝”,法兰克王国变成了“查理帝国”,3)法兰克的分裂,查理曼大帝儿子路易(Louis)继位, 封建大领主不愿服从国王统治。 路易去世后他的三个子之间发生内战。日耳曼路易(Lewis the German)和秃头查理(Charles the Bald)联合起来反对哥哥罗退耳(Lothair) 罗退耳被迫同意让步,三人于843年在凡尔登(Verdun)缔结和约,将帝国分成三部

6、分。莱茵河以东的地方归日耳曼路易,称东法兰克王国。谢尔德河和谬司河以西归秃头查理,称西法兰克王国。罗退耳承袭皇帝称号,管辖北起北海,沿莱茵河下游朝南,直到意大利中部。 自从凡尔登条约后,近代西欧三个主要国家的疆域开始行成。罗退耳领土南部形成意大利,东法兰克发展成德意志,西法兰克发展成为法兰西疆土。,二、日耳曼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加洛林文化 加洛林时期的法兰克文化和同时期的拜占庭、阿拉伯、印度、中国文化比较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除哥特人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以外,多年战争和不安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也是重要原因 加洛林文化是在教会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除教士和僧侣外,受教育的人寥寥无几,教会

7、学校的教师全是教士,讲课语言都是拉丁语,所教课程称为“七艺”:前三种是文法、修辞和逻辑,后四艺为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查理曼大帝下令教会和寺院办学,罗致僧侣学者,在宫中建立学校,派人收集和抄写古代抄本。他还大兴土木,从拉文那和罗马拆除古建筑的石柱,装潢首都阿亨的宫殿和教堂,使得文化水平与以前相比有所改进,被称为“加洛林文化复兴”,2.中世纪的建筑,十字军东征带来了大量的传教活动,扩展了教会的势力范围。 各地纷纷大兴土木建造教堂和修道院,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类似罗马风格的建筑形式以及希腊罗马纪念碑式的装潢艺术,被称为罗马式建筑。 罗马式教堂用石头屋顶替代以前的木屋顶,用拱卷支撑重量。丁字型的巴西里

8、卡式房屋结构发展成为拉丁十字型结构,以满足容纳更多教徒的需要。罗马式教堂具有封建城堡的特点,石墙很厚,窗户很小,且距离地面较高,前后还配有碉堡似的塔楼。典型代表为法国的圣赛尔南教堂、英国的杜勒姆主教堂、德国的圣及列阿达教堂以及意大利的比萨教堂 这一时期的教堂广泛使用雕塑装饰,大都取材于“最后的审判”,代表作是法国奥顿教堂的浮雕,哥特式建筑,中世纪的另外一种建筑风格 首创于圣德尼修道院的改建工程,首次系统应用助穹结构为基础的新建筑体系。 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把高而狭长的室内空间变成一种具神秘色彩的迷宫,和当时理性化的经院哲学和托马斯主义对教义的解释完全吻合。托马斯主义要求形象必

9、须遵循严格的规则秩序,教堂的主要装饰物的雕塑创造必须遵循严格的固定程式布局,带有写实的表现手法,形成所谓的“哥特式现实主义” 主要特征是高直细尖,用尖形拱门代替罗马式的半圆形拱门,内部墙壁较薄,窗户较大,外部多尖塔 代表性建筑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夏特尔教堂、兰斯大教堂、德国的科伦大教堂、英国的林肯大教堂、坎特伯雷大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其西面工程更是别具一格,上下对称,左右连接合理,门窗匀称。内部分为三层,下层是柱廊和尖拱,中层则是带侧廊的隔层,上面是明亮的窗玻璃。三层之间是细长的石柱连通。整个设计和建筑都源于经院哲学的思维方式 法国的夏特尔教堂也是

10、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入口处的雕像高大挺立 德国的瑙姆堡教堂,前面的两尊塑雕,形象逼真,比例准确,面部表情庄重,中世纪后期的教堂建设得更加富丽堂皇。 德皇奥托一世(Emperor Otto I)即位后, 加强和罗马教廷的交往。于962年去罗马,让教皇替他加冕,封为神圣罗马皇帝。 其弟布鲁诺大主教出资在科伦修建了圣潘塔梁教堂,其装潢和设计和加洛林时期的教堂十分相象,教堂里有根据圣经故事画的宗教画,使得教堂变得更为庄重,3.中世纪的教育,进入中世纪后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逐渐重视起来一方面他们建立了骑士制度,供一般封建主培养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他们开始建立起各种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加

11、洛林王朝分裂后欧洲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骑士制度成为一种风靡几个世纪的培养人才方式,骑士制度,分为三个阶段 侍童阶段:把年方7-8岁的孩子送到贵族家里当侍童,任务主要是侍侯主人,学习礼仪和一般的文化知识,随年龄的增大主人会派人训练他们练习骑马、击剑、角斗和游泳等体育和军事项目。 护卫阶段:14、15岁,主要任务是侍侯男主人,平时照料其饮食起居,战时要随同出征,在家里要在女主人面前注意礼节,学会侍侯她们。护卫阶段一直要延续到21岁被授予骑士称号。通常要为他们举行一个仪式,包括宗教祈祷、忏悔圣餐和接受牧师祝福。然后要进行一次武艺表演,表明他在这方面已有足够能力履行骑士的职责,最后是宣誓并接受象征性的武

12、器,至此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骑士。 骑士制度主要是培养军事人才。,自从查理曼兴办学校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校学会了读书写字以及一些基本的常识。 当时的学校都由教会来办,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修道院、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 修道院主要是培养僧侣的,有时也会招收一些世俗弟子入学,只是人数十分有限。 主教学校又称大教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驻地。这种学校首先在英国兴办,后来扩展到其他国家。主教在开始阶段往往充任任课教师,但8世纪后这类学校都雇佣了专职教师。原来分为歌咏和文法两种,主要培养唱诗班和神职人员,但以后实际也招收一般的学生。 教区学校相对条件较差,一般设在农村小教堂或牧师家中,讲授一些最基本的常识

13、,,大学教育,11世纪后欧洲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加快,对教育和文化的需求量加大 古希腊经典著作和科学文献为学习科学文化,提高文化教育水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大学教育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Salerno University), 原为一所医学专门学校,以编译和研究古希腊和阿拉伯的医学著作闻名,1137年改为大学 另一所古老的大学是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Bologna University),以研究和传播罗马法建立了自己的声誉,1158年被当时的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下谕命名为大学 后大学在欧洲大部分国家诞生,学校的管理模式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组成的

14、学生会社掌管学校行政,制定学校规章,聘用上课教师,安排上课时间和确定学生交费多少,这种管理模式在意大利、西班亚和葡萄牙等南欧国家比较流行 在巴黎大学和一些北欧、中欧国家的学校里,管理主要以教师为主。教师们组织自己的会社,选举校长,制定教学计划,负责考试和学位授予工作。 学生入学的年龄在当时基本不受限制。13-14岁就可以进校,先花上7-8年学习七艺和拉丁语,通过后可获得学士学位。再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如神学、法学和医学,学习4-7年,通过后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4.中世纪的宗教,教士的世俗化成为普遍现象,教会的威信因此大打折扣。 教会内部产生要求改革的运动,主张整顿教规,教会独立,以减少对世俗的依

15、赖。 首倡改革运动的是法国克吕尼修道院(Cluniac Abbey)。教会修道制度首创于6世纪的意大利。圣本尼狄克(Saint Benidict)在意大利创建修道院, 规定修道者必须安贫,离世守贞。 克吕尼派继承了圣本尼狄克的修道传统,得到广大修道者和世俗人士的响应和支持,教皇对世俗社会干预教会的现象不满,也支持克吕尼运动,以打击世俗社会皇帝的权力。 1073年,克吕尼派教士西尔德布兰德当选为教皇,号称格里高利七世(Gregory VII)。声称教皇权利来自上帝,至高无上,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企图废除格里高利,一开始未成功,后终于带领军队进驻罗马,另立新教皇,格里高利出走,客死

16、他乡,教俗之争,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1122年订立的沃姆斯宗教协议使此事取得暂时的妥协。规定所有主教均由教士组成的选举委员会推选,日耳曼人选举主教时,皇帝或其代表有权出席,并有干预权。主教受职时指环和权杖等宗教权力象征由教皇授予,而权节这样的世俗权力象征则由皇帝授予 在漫长的岁月里教俗之争一直持续。总的来说,教会权力逐渐缩小,国家权力逐渐增大,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完全是在教皇的鼓动下组建的,目的是扩大教会势力,增加教会的财富,企图以此控制拜占庭,进而占领穆斯林世界 参加者主要是封建主贵族和教民,农民更是其中的主力军。 从1096年开始,将近200年的时间内,十字军先后十余次抵达拜占庭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以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代价,短时间的建立过耶路撒冷王国和拉丁王国。但造成惨痛的后果,严重破坏了拜占庭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生产力,造成了沉痛的精神创伤。 十字军的东征也带来了一些好处。拜占庭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在东方商业中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从东方运往意大利和欧洲的商品比以前增加了十倍,欧洲和东方的交流通过十字军东征变得更为密切,东、西方之间的科学文化和技术来往逐渐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