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4338472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2019年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中,将游戏障碍添加到成瘾性疾患中,引起关注。如何分析游戏成瘾的原因,并制定对策,这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也不是光靠强制戒断的方式所能解决的。游戏具有强烈的交互性,玩家不是被动地接受作品,而是可以直接走进幻想空间,以自己的行动改变游戏结局,这对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创造与掌控,是游戏魅力的关键,也是理解游戏成瘾的钥匙。今天的成瘾研究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这三个角度切入,认为游戏成瘾是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家庭与教育的因素在国内未成年人的游戏成瘾问题上表现得更为突出。高强度而又较为单一的学习模式,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心态,进而在游戏中寻求逃避。社会流动和竞争压力又会产生父母与孩子分离的现象,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也更容易向游戏寻找心理安慰。当父母怪罪孩子沉迷游戏时,其实应该好好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我每天有多少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我们在一起时有共同分享的快乐吗?孩子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我对于这些问题又提供了什么样的支持?网络、手机、游戏,这些新媒体都具有比传统媒体更容易令人上瘾的可能性,但新媒体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需要更全面地理解个人、社会、时代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成瘾原因,及其与新媒体的复杂关系。一方

3、面,游戏厂商需要在游戏中建立防沉迷的机制;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游戏在娱乐、社交、认知、情绪释放等方面的优势,在教育过程中融合进游戏元素,寓教于乐,让教育本身变得更生动,更活泼。把数字化新技术和社会关怀结合起来,为家庭搭建更好的亲子沟通、亲子娱乐的网络平台,开发更适合孩子成长的游戏,这是解决游戏成瘾问题更好的努力方向。比如风靡世界的一款教育游戏让孩子使用绘图工具画出各种部件和场景,内置学校各年级相关教学案例,几乎可以模拟教科书全部物理现象,让课本内容变得生动直观。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也表明,电子游戏能给大脑功能带来积极改善,如提高注意力、增强短时图像记忆力、使人在不同任务之间转换更自如

4、,这些大脑的高效状态如果能与需要专注和想象力的严肃工作进行结合,就能更好地提高效率。康德、席勒、斯宾塞等思想家早就阐发了游戏的意义,他们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游戏可以帮助人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进入自由与审美的境界。今天,游戏与技术日益融合,技术打开游戏的可能,也释放人类的游戏天性,使游戏成为重要文化现象。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我们更需要认识人类的发展与游戏的关系,在游戏与学习、教育、工作乃至社会治理方面寻找结合点,把人的游戏本能通过新的媒介形式转化为创造与进步的动力。(摘编自严锋把游戏本能转化为创造动力)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游戏成瘾的原因探究治疗的途径

5、不是医学方面的问题,仅仅强制戒断不能够解决。B. 相比于其他孩子,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到游戏中寻求精神寄托。C. 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或许更易让人上瘾,但我们无法否认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D. 康德等人认为游戏能让人感性和理性合一,达到自由和审美的境界,是艺术的本源。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剖析了游戏的交互性特点,指出创造和掌控对理解游戏成瘾的作用,观点鲜明。B. 文章分析了家庭与教育、新媒体与游戏成瘾的关系,论证了游戏助力孩子成长的可行性。C. 第段举出一款游戏让孩子学习成绩更优秀的实例,目的是为游戏开发者指明方向。D. 末段分析了当

6、前游戏成为重要文化现象的形势,号召人们将游戏本能转化为创造动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少年游戏上瘾,是因为在游戏过程中能主动进入虚拟空间,自纵游戏的结局。B. 父母只要认真地检讨自身,给孩子多点陪伴,就能阻止孩子在游戏中寻求逃避。C. 如果能将游戏与需要专注和想象力的严肃工作进行结合,就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D. 当前的游戏厂商既要设计防沉迷的机制,更要在游戏和教育有机融合方面下大力气。【答案】1. A 2. C 3. D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摘编自贺胜兰调查报告:群众眼中的基层干部与基层干部眼中的自己)材料二:“奋斗的过程也是

7、幸福的过程。”王传喜说,“我在代村奋斗了快20年,每年都是一年忙到头,包括大年初一。别人问苦不苦,其实我们感觉不到,我们在享受着这个过程,我们一直在奋斗。看到群众期盼的目光和群众满意的笑脸,我们心里的幸福是满满的。”奋斗是时代的召唤。龙书伍所在的十八洞村是湖南湘西大山深处一个苗族村寨,以前是出了名的穷山沟。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在国外打工的龙书伍得知消息后坚定了回乡致富的信心,说服妻子一同辞工回乡。回村后,龙书伍先后开过农家乐,当过村里的会计,2017年4月15日,他高票当选新一任村支书。(摘编自罗旭基层干部: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材料三:关于国家治理,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说

8、法:如果把国家比作人体,那么中央是心脏和大脑,基层政府是毛细血管,通过基层工作这种微循环,血液得以遍布全身,人体得以完成新陈代谢。从焦裕禄、杨善洲、孔繁森到杨波、余留芬等,广袤大地上涌现出的最美基层干部见证了国家的发展,续写着时代的荣光。虽然已经干了4个驻村任期,在当初人均年收入不足1600元的穷地方扎根了7年,但因为“村里还有20户村民没脱贫”,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海嘎村“第一书记”杨波说,“想在海嘎一直干下去”。为了挽救村集体经济,他忍痛收了亲哥哥的矿点;创业为村民谋福利,他不捞半点好处;不顾血癌术后虚弱,连夜冒雨步行抢修设备。这样的基层群众带头人还有很多,范振喜、毛丰美、程扶摇等用生命的

9、光亮,为一方百姓照亮前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很多基层干部信心饱满、热情迸发,不少乡村振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相继公布,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群众的发展斗志。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基层干部的噪音杂音,有些人对基层干部群体做出极端负面评价,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客观地说,囿于政策水平和管理艺术等原因,加之适逢改革转型期和利益调整期,一些地方确实有个别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未能妥当处理多种问题和关系,有的甚至身涉贪腐,把自己“绊倒”在基层。这不仅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和疏离,而且也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和落实程度。对此,如何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畅通学习路径、让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跟得上发展的需要和群众

10、的期待等问题,必须尽早提上议程。但个别人的不合格不应无限扩大为对基层干部群体的概括性评价,尤其是在某些自媒体的传播下,“群体极化”效应直接导致社会对该群体的观感进一步偏离真实面,这是值得警惕的。(摘编自莫洁别让基层干部“被误读”)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超过七成的受访干部表示自己工作动机是“从基层做起,锻炼自己”,超过六成的则表示工作动机是“工作稳定,待遇有保障”。B. 不足四成的受访干部表示自己工作动机是“为了当地群众过得更好”,这表明基层面貌的改变、当地民生的改善还需更多的干部转变工作动机。C. 工作动机为“有权力,有资源”的受访干部对待工作的态度

11、不够端正,认真对待工作的不足三成人,把工作做得尽美尽善的不足三成。D. 相比其他工作动机的基层干部,工作动机为“为了当地群众过得更好”的受访干部,最愿意把工作做得尽美尽善,最不愿意把工作仅当作“完成任务”。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家就像人体,而焦裕禄、杨善洲、孔繁森等基层干部是毛细血管的组成部分,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发展。B. 材料二列举了一些数据,叙述了王传喜、龙书伍等党的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说明了基层群众的好日子是怎么得来的。C. 材料三叙述杨波等众多基层群众带头人的先进事迹,意在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催生了大量优秀的基层干部。

12、D. 材料三辩证地分析了当下基层干部队伍的长处与短处,指出部分基层干部被负面评价的危害性,并提出消除危害的具体对策。6. 怎样才能成为群众认可的基层好干部?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D 5. B 6. 要与群众心心相印群众谋幸福而奋斗;要扎根基层,恪尽职守、以身作则;要廉洁自律,妥当处理好各种问题和关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夏日花格窗肖复兴窗户,对于老北京人度夏而言,很重要。在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的年代,全靠窗户通风透气,让凉爽能进得屋子。以前的老北京,一般人家,大多不是玻璃窗,而是那种花格纸窗。夏日到来,即使不可能家家都像有钱人家换成竹帘或湘帘,起码也要换上一

13、层窟窿眼儿稀疏的薄纱布,好让凉风透进屋里。过去有竹枝词道:“绿槐荫院柳绵空,官宅民宅约略同,尽揭疏棂糊冷布,更围高屋搭凉棚。”各家的窗户上安上新纱帘,即竹枝词里说的“糊冷布”。那时候,我们管它叫“豆包儿布”,很便宜。对于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夏仁虎在旧京琐记里曾给予特别的赞美:“京城屋制之美备甲于四方因地因时,皆有格局也夏日,窗以绿色冷布糊之,内施以卷窗,昼卷而夜垂,以通空气。”他说的没错,一般的窗户都会有内外两层。只是,我小时住过的大院房子,和他所说略有不同:窗户外面的一层,是花格窗,糊窗户纸;里面的一层,一平到底,糊冷布。这样的设计是有道理的,可以让风尽可能畅行无阻地吹进屋子里。那时候,在我

14、们大院里,糊绿色冷布的有,卷窗很少见。外面的一层窗是可以打开的,往上一拉,有个挂钩,挂在窗户旁边的一个铁钩子上,旁边还有一个支架,花格窗就支了起来。如此一来,里面的“冷布”,既可挡住蚊虫,又可让凉风长驱直入进屋子。如果夏夜户外正好有树,又正好有明亮的月光,把摇曳的绿叶枝条的影子,映在窗户纸和冷布上,朦朦胧胧的,变幻着好多图案,有一种水墨画的感觉。这是在玻璃窗上绝对看不到的景象。前些日子,读到邵燕祥先生的一则短文,题目叫纸窗。他说的是1951年的事情。那时候,郑振铎的办公室在北海的团城,他去那里拜访。办公室是一排平房。郑振铎的写字台前临着一扇纸窗。郑对他兴致勃勃地说起纸窗的好处,最主要的好处是它

15、不阻隔紫外线。老人对这种老窗,才会有这样的感情。事后,燕祥回忆那一天的情景写道:“心中浮现一方雕花的窗,上面罩着雪白的纸,鲜亮的太阳光透过纸,变得柔和温胞,几乎可掏了。”将纸窗的美和好处以及人和心情连带一起,写出一种静暄柔美的意境。对于北京的这种纸窗,燕祥还这样写他自己的另一番感受:“也许明清以后的人才用纸糊窗,也才领略此中的情趣。月明三五照着花影婆要,这是温馨的;若是霜天冷月,把因风摇晃的枯枝的影子描在窗纸上,可就显得凄厉了。”他说得真好,夏天的夜晚,月光把树和花的影子描在窗户纸上,才是美好的温馨的。而且,老北京多用高粱纸糊纸窗。冬天,薄薄的纸窗,是难敌朔风的扑打的。其实,纸窗再怎么好,也是难抵玻璃窗的。纸窗不过是农业时代的产物而已。后来,我读燕京杂记,其中提到一种特殊的窗户纸:“玻璃纸,俗谓光明纸,用以糊窗,自内视外则明,自外视内则暗。”我没见过这种玻璃纸。在我们大院里,倒是看过有钱人家将花格纸窗换成玻璃窗。我家的窗户没有全换成玻璃的,父亲为了省钱,只是在窗户中间一块对开的杂志那样大的地方换成了玻璃,也算是跟随时代的发展吧。我曾为此很有些阿Q式的自鸣得意。尤其下雨的时候,趴在玻璃前看:雨珠打在玻璃上面,又顺着玻璃一颗颗滑落下来,再一滴滴前仆后继地爬上去。这成了我寂寞童年里难忘的记忆。后读清人杨静亭的竹枝词:“画堂春坐日迟迟,富贵人家得自宜。不待揭帘知客至,疏窗嵌得是玻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