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子商业模式的探索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433630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孩子商业模式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红孩子商业模式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红孩子商业模式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红孩子商业模式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孩子商业模式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孩子商业模式的探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孩子被收购的原因和思考沐彬 201010733014 管科 101摘要:9 月 25 日,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宣布宣布斥资 6600 万美元收购国内最大的母婴电商企业红孩子,全面发力垂直类电商市场。母婴电商的始祖红孩子,就这样泯然众人矣。本文的内容就是描述红孩子发家和被收购的故事,解释它最后命运的原因。正文:2004 年 6 月,徐沛欣与李阳,杨涛,郭涛四人创立了红孩子这家公司。他们选择了母婴用品这个方向,用目录销售的方式,将红孩子正式打入了市场,创造了一段高速增长的时期。他们找到了市场的缝隙,那个时候整个中国都没有成规模的母婴电商,刚生完孩子的妈妈们行动不便,对于这种简单方便的购物方式非

2、常喜爱,到了 2005 年 10 月,红孩子的月销售额就增长到了 4000 多万元,此后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8 年之后,红孩子放满了脚步,当年销售额接近 10 亿元,比 2007 年增长了 67%左右。而到了 2009 年,红孩子的销售额只是微增到 11 亿元,2010 年增长到约 15 亿元的最高峰后开始下滑。2012 年,红孩子预计只能完成 10 亿10.5 亿的销售额。与此同时,京东商城则开始了每年不低于200%的疯狂增长,2011 年的销售额已达到 210 亿元。红孩子成功很快,但是衰落同样很快。它的成功与失败都值得我们去探究,本文总结了其快速衰落的四大原因: 1,放弃母婴大本

3、营:错失成为最大的母婴网站红孩子以“目录+ 电话”为销售手段而起家,500 个分散在北京、西安等地的电话坐席曾经一度让同行侧目。同样是母婴卖家乐友和丽家宝贝只能望其项背。 “我进这个行业的时候,利润还有 26%左右,可是现在被红孩子挤压得只剩下百分之十几。 ”彼时红孩子的势头丝毫不输给今天的京东商城。据易观国际统计 2007 年红孩子销售额达到 1.75 亿, 2008 年的销售额是当当和卓越亚马逊之和,亏损只有 1000 万,这在当时让许多投行对 B2C 行业情绪激动。到了 2009 年,市场竞争环境有所改变,淘宝如日中天,京东年销售额连续三倍增长,网购对目录销售的冲击人所共识,同样以目录销

4、售起家的服装公司麦考林在 2009 年底便开始重点推麦网,营销费用据有些媒体报道有近亿元。“有些人说红孩子从目录销售转电商太晚了,这是不懂红孩子。实际上,红孩子 2006年就开始做电商,那个时候京东根本还是小弟,好乐买这些后起之秀根本没出现,2008 年就做了 1 个多亿的销售额,占比公司总销售十几个点。 ”一位不愿具名的红孩子前任高管对亿邦动力网表示,红孩子做电商的时间不在于晚,而在于没有花心思做。并且,这位高管认为,2009 在年上半年线上母婴品类市场正好成熟,红孩子开始重点转型电商,时间刚好。此时京东商城和当当也还没开始做母婴品类。 “不能为了电子商务而电子商务,似乎只有在网上下单就是电

5、子商务,把网站作为载体以目录为广告就不是电子商务?实际上,在 2009 年之前,多数妈妈更喜欢目录销售,反而不愿意上网买。2009 年之后才多数妈妈才开始上网买东西。 ”“没有广告资源支持,甚至连系统才刚刚打通,红孩子线上业务一年做到 1 个亿,当当全公司在做也只有 4 个亿的销售额,可见母婴网上销售的趋势多么明显。但是公司董事会认为母婴品类已经做到一定程度,需要放开手做百货。 ”上述高管告诉亿邦动力网,红孩子决定百货化之后,把大部分的精力和人力全部用在百货上,基本停止了对母婴品类的投入,于是从 2009 年之后红孩子的核心用户逐渐流失。这位创始人认为,红孩子在母婴这一核心品类还没做到足够强的

6、时候就开始做百货注定凶多吉少。 “大家说,孩子到了三岁,妈妈客户就会流失。实际上红孩子很早就在讨论如何留住妈妈用户,所有的产品线都围绕妈妈来延伸,但是后面路线越走越偏,2007 年品类开始扩展到男性用户为主的 3C 数码,什么好卖卖什么,自己的核心品类还没做好,后面就乱了阵脚。 ”2,百货化过急:缤购网花费巨大 颗粒无收外界总认为红孩子百货化路线太晚,在内部人员看来,实际上是走得太急。20092010 年,红孩子高层讨论最多的问题是定位问题,此时红孩子成立已经五年时间了。 “高层开会,有人认为红孩子三个字,承载的东西无法太多,只能卖小孩子的东西。所以做百货的时候,很脑残地再做一个网站缤购网。

7、”红孩子母婴品类的相关负责人对亿邦动力网透露。今天回头去看,红孩子这一决策显得十分可笑。 “当当和京东百货化另外建了一个新网站吗?单独建一个百货平台,客户从哪里来? 缤购做了 2 年,广告费就花了 1 个多亿,但是几乎没有什么流量。20102011 年,红孩子把大部分资金投资在缤购网上,反而把母婴抛弃了。 ”上述红孩子母婴品类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直到 2012 年年初,红孩子 COO 陈爽才做了调整,把重点围绕母婴和女性产品。 “如果不是年初做的调整,把母婴这一核心品类做好,估计苏宁也不会买了。 ”据接近红孩子高层的人士透露,这是红孩子后来实际操盘人陈爽也非常庆幸的。实际情况也如上述分析一样,苏

8、宁在收购红孩子的新闻发布会上,几乎没有提及缤购网,可见在收购者眼中,百货的价值远不如一个做深做细的垂直品类。3,高管内斗:职业高管引进过早 无人掌舵一盘散沙很少人知道的是,红孩子在 2009 年自有品牌就卖得很好。 “红孩子比当当还要早做自有品牌,而且卖得非常不错,毛利也很好。 ”后面没继续将自有品牌做下去,台面上的理由是返修和客户投诉比较多,但红孩子内部人士认为桌子底下的理由更真实。 “自有品牌的投诉比大品牌多也很正常,但是红孩子母婴那时归李阳的老婆王爽在做,谁都无法插手,最后导致内部斗争,本来一个很好的事情最后也没做好。 ”于是,2009 2011 年,别人在发展,红孩子内部却在进行不停地

9、斗争,错过了这个最好的发展时间段。 “由于内部人斗争多,所以大家都只做人不做事。从 CEO 徐沛欣的角度来说,他在外面的业务太多,没有太多关注红孩子的运营细节,下面的高管又无人关注运营,最后一个好的项目也会被做坏。 ”更可怕的是,斗争逐渐从少数人延伸至整个管理层。 “2008 年,红孩子开始大力引进职业经理人,这些人一进来就拿高薪,但早期的创业高管却拿很低的薪水,比如很多分公司老总一开始月薪只有 3000,业绩没完成时一分钱都拿不到。后面引进了所谓职业高管,做你的下属,工资是你的几倍,承担的责任却是你的一半,自然许多老员工心态不平衡。 ”红孩子内部人士分析,红孩子过早地引进职业经理人,而且没处

10、理好职业经理人与创业团队之间的关系,是导致内斗升级的核心原因。而此时,昔日小弟京东商城已经成长成参天大树,2010 年营业额达 102 亿,开始百货化,2011 年营业额增至 280 亿,发力开放平台。并且,当时同行的当当网和麦考林先后上市。业绩直线下降加上内斗不断,导致人人自危以谋私利。 “最后大家对公司不抱希望了,看不到利益回报的时候,很多问题就浮现出来了,比如腐败问题,员工只要有腐败的可能性,能捞就捞,导致红孩子的采购成本比很多新网站都要高。 ”一棵大树,当根部都开始出现问题,距离倒下就不远了。上述红孩子离职高管透露,实际上 2011 年红孩子的销量远远不如艾瑞统计数据。 “红孩子早期积

11、累的用户基本全部流失了,红孩子融的钱也全部用光了,现在广告全部停止了,官网 redbaby 和缤购网的成交量非常低,实际上主要依赖开放平台的销量撑门面。 ”“如今,红孩子被苏宁收购之后,或许他日再杀回马枪。但,那时的红孩子写的不是自己的故事,而是苏宁的故事了。 ”红孩子的早期高管一面庆幸今天的结局,一面又痛惜昔日的奋斗史。现在,谁还会记得红孩子是第一个自建物流、第一个在全国各地建分公司、第一个拿到超过 2500 万美金的 B2C 网站 ?终有一天,红孩子曾经创下的许多第一也都会慢慢被人淡忘,就算提及,也只是来日惋惜红孩子的作料而已。4,创投人之间的流血斗争红孩子 6600 万美元卖身的结局,折

12、射的是创业者与投资者 8 年的战争,而这场战争以双方的流血而告终。“红孩子的资金链断了,出手也是无奈,投资人一直没看到回报,不愿再往里烧钱。 ”知名 IT 评论员丁道师告诉 21 世纪网。红孩子的全名为北京红孩子互联科技有限公司,2004 年 3 月,红孩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起初,红孩子注册资本为 200 万元人民币:徐沛欣和郭涛各自出资 40 万元人民币;李阳、杨涛各自出资 60 万元人民币。4 人在红孩子公司中持有的股份以各自的出资额为限。从 2004 年成立至今,红孩子总共进行了 6 轮公开以及非公开的融资。这 6 次融资中,主要由北极光、NEA 、凯旋创投等投资机构完成,融资总金额达

13、到 1.2 亿美金。但是,在此过程中,创业者却接连离开。2007 年,郭涛因另外的创业机会离开。2008年,李阳被 VC 驱逐出红孩子。2011 年 1 月,红孩子执行总经理杨涛以 “长期休假”的方式离职。而剩下的唯一一位创始人、CEO 徐沛欣则被红孩子内部人士认为已经淡出了红孩子的管理。在动荡中,红孩子的业绩由盛转衰。公开资料显示,2008 年红孩子的销售收入近 10亿元,2009 年与 2010 年收入为 15 亿元左右。但是,红孩子 2011 年便停止增长,收入同样是 15 亿元, 2012 年更是被爆亏损。按照艾瑞咨询公布的2011 年中国 B2C 在线零售商 TOP3O的数据,201

14、1 年,苏宁易购交易额为 59 亿,排名第 4;红孩子交易额为 15 亿,排名第 11。在此次榜单中,除了比负增长的中国新蛋网领先外,红孩子是唯一一家零增长的电商B2C 平台。与此同时,红孩子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当网、京东商城、淘宝等都是红海的劲敌。这些大平台把母婴当做重要品类来经营,不断挤占红孩子的市场份额。当当网 2011 年成立母婴事业部,2011 年 11 月销售达 3000 万,增长率超过 300%,也超过红孩子。其 2012 年月交易量攀升到 1 亿,并且增速仍然保持 300%。2010 年 5 月,京东商城涉足母婴业务。 2012 年京东宣称其母婴频道 3 月销售额突破1

15、亿元,成为中国母婴 B2C 行业第一。而接下来的一切,都交给红孩子的新主人苏宁易购。在红孩子成长的 8 年中,面对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冲撞与变动,流血与牺牲,徐沛欣已经深有感悟。“成熟的 VC 和不成熟的创业者相遇,就变成不投创业者死了,投了后 VC 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尝到熟鸭子。 ”徐沛欣在 2012 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述苍凉但又鞭辟入里。“无论 VC 还是创业者,路人皆知的走向,便是大家都趋于理性,回归本质。造血能力和盈利才是企业的本质。整个市场更趋于理性和规范,大的和小的或将重新洗牌,一切皆有可能。 ”这是徐沛欣的智慧。而此次红孩子委身苏宁易购,其 8 年梦想是否能成为现实还需拭目以待。

16、总结:电子商务解决的两个核心关键问题,一个是筛选,一个是长尾。一个说明了垂直电商的现在,一个说明了垂直电商的未来。垂直电商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筛选问题, “筛选”这两个字,我认为是现代商业的一个核心问题。所谓“筛选”问题,就是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可以有效简化人们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方式。比如搜索引擎,导航站,等很多商业模式,基本都是基于提供筛选这个服务的。而垂直站的好处就是,在某个行业里面,这是最全面和最精专的,很多专题或者促销都是有针对性的,可以方便有针对性的客户去更好的选择。实际上也就是淘宝类目的概念。这个概念的优点是,客户针对性很强,相对转化率较高,而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丧失了电商最大的一个优势,长尾。因为专业性客户的市场是有限的,成长瓶颈也是明显的。垂直电商最后为了长尾,就一定会扩张类目,甚至增加合作商户,通过第三方来增加流量。这是垂直电商的一个必由之路,可以说是垂直电商的发展趋势。所以,垂直电商不转综合是等死,转综合,又可能步子太大。如何做到筛选与长尾的结合,这才是垂直电商首要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21 世纪商业评论百度百科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