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复习要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4258885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组织》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组织》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组织》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息组织》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息组织》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组织》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组织》复习要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 文献:是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一定的信息内容记录到一定载体上形成的存储型传递媒体。2、 著录:对表示文献内容、外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标引:指在分析文献内容和情报提问的基础上,用某种索引语言或标志符号把文献的主题概念及其他有检索意义的特征标示出来,作为情报存储和检索依据的处理过程。按照索引语言或标示符号的类型,可分为分类标引,主题标引和非主题标引。3、 款目:依据一定的方法,对表示文献内容,外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特征所做出的记录。4、 信息组织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学习信息组织?a.知识和信息的海量新和无限性与人的精力和时间的有限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b

2、.知识和信息的无序性和污染性与人类使用的选择性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c.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原始信息本身并不能产生价值”,只有对信息资源采用相应的方法加以控制和处理才能使人们实现对其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而信息组织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和关键措施之一;d.深入研究与解决关于信息组织的系列问题是十分必要的。5、 信息组织(信息序化或信息整理):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6、 信息组织的基本专业要求是?a. 信息内容有序化;b.信息流向明确化;c.信息流速适度化。

3、7、耗散结构论是比利时学者普里高津提出来的; 协同论是德国物理学教授海尔曼.哈肯提出来的。 知识理论H.E.布里斯提出来的。知识组织可分为主观知识的组织和客观知识组织两种类型。8、 专指度:是指我们在信息揭示的主题标引中对信息中各个主题的内容和方面的展示过程。9、 按照信息组织的组织对象把信息组织分为信息资源组织和检索工具; 依据信息组资源的注意内容,主要分为分类法和主题法。第二章1、 七分法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体系,始创于汉代的七略,后现于南朝的七志和梁朝的七录。2、 四部法是我国的古代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图书分类体系。3、 四库全书是四部法发展,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 人大法科图

4、法中图法是我国现在仍然在使用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5、 MARC格式(机读编目格式):被设计用于以机器可读形式共享书目和其他相关信息的标准。6、 网格:网格是把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台巨大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机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7、 信息构建:从信息复杂的状态中抽取本质要点,并将这些要点以清晰、美观易用的方式提交给用户。8、 信息过滤:计算机根据用户提供的一个过滤要求,从动态的信息流中自动检索出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9、 从过滤方法看,知识过滤分为认知过滤、经济过滤、社会过滤,社会过滤有称为合作过滤。10、 信息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是物质存在的方

5、式和运动的规律及特点,它们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信息是在媒体上按空间顺序排列的字符序列。11、 知识: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时间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12、 知识表示:是指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与知识关联起来,便于人们识别和理解知识。13、 知识重组:是对知识对象的知识因子和知识联系进行语法结构上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知识产品。第三章1、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简称为ISBD;2、 英美编目条例第二版简称为AACR2;3、 机读目录简称为MARC。4、 每条MARC记录分为三个区:头标区、目次区、数据区。数据区又分为控制区和可变区,所以有时候称为四个区。置标语言:一种给文本添加标记的

6、语言。5、 置标:就数据本身的信息对数据加以编码的方法6、 标准通用置标语言简称为SGML;超文本置标语言简称为HTML;可扩展置标语言简称为XML。7、 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数据组织和处理的基础。8、 都伯林核心元素集也被称为都柏林核心,简称为DC。目前未限定的都柏林核心元素集共有15个元素。9、 DC的元素限定词主要有三类:语言、模式、类型。10、 都柏林的核心的设计原则?内在本质原则;可扩展原则;语法独立原则;可选择性原则;可重复原则;可修饰原则;第四章1、信息资源分类:是指在科学的分类基础上,依据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和一些非本质属性等对信息资源进行划分别类的过程2、半面分类法

7、:以等级列举式的类目体系为基础,在类目扩展方面采用分面组配的方法。3、半分面分类法的主题结构是属于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基本体系,而分面组配的思想与方法又主要体现在附表的复分方面。4、文献分类法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列举式分类法主要是将所有的类目组成一个等级系统。它的结构一般是等级树状结构,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等级链。5、中图法的特点: 类目体系严谨;等级列举与组配结合;分类兼容性6、主表分为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和详表7、汉语主题词表有4个附表:范畴索引、词族索引。轮排索引、英汉对照索引。8、建立类目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属性原则、知识原则、逻辑原则、国家原则。类

8、目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相关关系和非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一般包括从属关系,同一关系和交叉关系。10、国际十进制分类法简称UDC12、中图法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制(双字母制、小数制)。13、人大法科图法中图法是我国现在仍然在使用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14、分类款目是指以分类号作为标目的款目,分类款目可以分为主要分类款目、附加分类 款目和综合分类款目。16、分类目录是一句分类款目的标识,按照分类号之间的逻辑体系,将分类款目进行组 织,编排后形成的目录。17、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 1)揭示信息资源,就是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评价,并进行揭示的

9、过程,可以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揭示信息资源;2)区分信息资源,就是根据揭示出来的内容特征与形式特征,将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或形式特征进行比较,从而将信息资源区别开来;3)组织信息资源,是指将区分开来的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组织标准,将信息资源及其相关记录存储于文献体系的逻辑系统中 第五章1、标引信息资源分类号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整体标引、全面标引、重点标引、分析标引和互见标引。2、主题法:直接以表达主题内容的语词作为检索标识,以字顺为主要检索途径,并通过参照系统等方法揭示词间关系的标引和检索信息资源的方法。3、 按照选词方法奖主题法划分为: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组成叙词字顺表的

10、基本构成单元是叙词款目和非叙词款目4、汉语主题词表的结构:主表、附表、辅助索引;5、附表包含:世界各国行政区划名称、自然地理区划名称、组织机构、人物;6、 辅助索引包含:范畴索引、词组索引、轮排索引、英汉对照索引。7、组表叙词款目结构通常是由款目叙词、汉语拼音、英语译名。范畴号、注释项及其语 义关系。8、汉语主题词表有4个附表:范畴索引、词族索引。轮排索引、英汉对照索引。9、专指度:是指我们在信息揭示的主题标引中对信息中各个主题的内容和方面的展示过程。按照索引语言或标示符号的类型,可分为分类标引,主题标引和非主题标引。10、标引:指在分析文献内容和情报提问的基础上,用某种索引语言或标志符号把文

11、献的主题概念及其他有检索意义的特征标示出来,作为情报存储和检索依据的处理过程。11、叙词法的特点:a.结构完备,词汇控制严格,可以根据检索系统的需要对词汇进行有效的控制;b.组配标准,标引能力强,能够准确、专指的标引和揭示各种主题;c.检索效率高,可以通过灵活组配方式进行多途径检索,达到更好的检索效果;d.检索系统适应能力强,可以同时适用于标识单元和文献单元检索方式,既能较好适应计算机检索系统的要求,又能适应于手工检索的要求。13、 分解转换主题标引的方法和规则A. 必须进行概念分解,避免字面分拆;B. 要善于掌握分解转换的程序,按照从专指到泛指的次序进行查找,对于一个复杂主题概念有时往往可以

12、有多种分解转换的形式;C. 必须根据概念内涵析出最专指的分解形式。第六章1、分类主题一体化包括检索系统的分类一体化和检索语言的分类主题一体化。2、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按其结构可分为分面叙词表,叙词表式索引,分类表叙词 表对照索引和集成叙词表四种类型。3、分类法与主题法在对新学科的适应能力的差异 a.在反映新主题时,分类法不如主题法灵活,及时; b.由分类法属先组式检索语言,表达文献主题概念受类目局限,增添和改变类目困难,对新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难以找到恰当的位置,标引时,只能采用一些简单的人为方法,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c.主题法是一种后组式检索语言,可以通过主题词组配来表达文献的

13、主题概念,新主题词只要名称一经确定,按照词序总有它一定的位置,还可以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文献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新词,删除或调整旧词,使系统中内容的主题与科技发展同步。第七章1、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特征A.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技术先进化;B.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多元化和动态化;C.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概念关联复杂化;D.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非线性特征;E.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易用化和透明化。2、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目标A.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应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以建立符合网络资源内容的特点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体系,并且深入到知识单元、信息单元,便于显示信息之间的语义关联,便于对知识内

14、容的深层挖掘;B.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应设置标准的信息终端和良好的检索交互界面,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应用的通用性、易用性;C.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应根据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组织,应重视它的实用性和针对性。3、 以文件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优势:a.简单方便; b.它是存储非结构化信息的天然单位。劣势:a.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不断普及和信息量不断增多,以文件为单位共享和传输 信息就会使网络负载越来越大;b.对结构化信息的组织与管理显得软弱无力;c.随着以文件形式保存和管理的信息资源的迅速增多,文件本身也需要作为对象进 行管理。4、 传统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功能上的优势A. 使组织非

15、文本信息成为可能;B. 为管理超文本系统提供指南;C. 更适用于网络信息的浏览检索。5、 本体对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至关重要的原因是:A. 本体关于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和描述,使得现代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是建立在语义信息而不是语法信息基础之上的,它是以信息内容或其本质特征为依据进行信息组织的有效方法,它是在优化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同时,也必将促进信息组织向知识组织的转变;B. 信息组织的目的是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从而便于信息的检索和利用,而本体对于概念及其之间关系的精确描述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系统的检索效率;C. 本体面向计算机和网络的特点及其形式化描述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信息组织,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的需要。6、语义网:是指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7、网络信息资源重组:是指将网上零散的、无序的、优劣混杂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解构、组合、整序,使之有序化的过程。按照表现形式,可将网络信息资源区分为全文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