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某某年宏观调控走向报告会.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256268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某某年宏观调控走向报告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某某年宏观调控走向报告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某某年宏观调控走向报告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某某年宏观调控走向报告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某某年宏观调控走向报告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某某年宏观调控走向报告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某某年宏观调控走向报告会.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涵盖了企业价值、不动产、无形资产、机器设备、珠宝首饰等评估业务主要领域,涉及业务承接、业务操作、报告出具等评估业务全过程,在基本概念、方法体系、价值类型等方面与国际评估准则趋同,初步构建了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执业有据可依、检查有规可循的格局基本形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2005年宏观调控走向宏观经济方面的一些走势,我也没想到今天还有这么多的人,同事们,还有一些行业界的同事们非常关心这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引: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那么要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一般来说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第一个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国际经济发展,国际上一些关系,还有世界经济的发展到

2、底对中国经济会带来些什么影响,反过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会有些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大的背景;第二个就是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离不开就是说我们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处在一个什么阶段上,这个阶段下一步往什么方向发展;第三个就是说我们国家会采取一些什么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政策会对宏观经济带来些什么影响。宏观经济跟微观经济的关系,刚才我们也介绍了。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企业界的朋友,对微观经济的研究可能更多一点。实际上宏观经济跟微观经济之间确实是既有联系又有矛盾的地方。我们经济学界经常讲的一个笑话:两个企业家乘坐气球去旅行的一个故事。这个笑话实际上就是说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矛盾和联系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宏观和微观之间

3、的关系确实还是非常密切的。宏观经济主要应该说是给微观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环境。主要就是说能够稳定物价,只要价格稳定了,企业家就会有比较好的预期,他能够非常容易地计算出我的投入成本,那我未来的收益预期是什么样的。刚刚说的那个笑话是说:两个企业家乘气球去旅行,走到一个大海的上面,就不知道下一步往哪个方向飞了。正在这个时候他看到草坪上有个人,躺在躺椅上很悠闲地在读书,气球上的两个人就问这个人:我们现在在什么位置上?下面这个人就说:你们不是在气球上吗?气球上的两个人说,下面这个人肯定是一个宏观经济学家。他回答得非常完美,但对于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下面这个人就说,气球上的人肯定是企业家。阳光明媚,蓝蓝的天

4、空,绿绿的草地,他们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实际上是说宏观经济这么好,企业家还不知道往哪个方向投资去。笑话实际上说明了宏观经济跟微观经济的反差是非常大的。过去我们一直在说,我们宏观经济很好,但微观上,确实企业经营很困难,很多企业家有钱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投资。实事求是地说宏观经济确实没法解决微观企业具体往哪个方向投资的问题,它唯一的就是提供一个稳定与增长的环境,宏观经济最主要的一个目标就是稳定物价。但这个物价应该说是一个均衡的物价,不是像我们子现在这样子,一部分物价国家管住了,控制的很严,对于这部分物价怎么变动,未来也没有很好的预期。只有物价有一个稳定的预期以后,我们的企业家才能真正的知道我们的投资

5、方向是什么,我们应该往哪个方向投,我们投入的成又是什么,我们将来的收益会是什么样子,这样才能给我们的微观企业家们一个很好的预期。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的宏观经济对企业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现在很多企业家们对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中央的一些宏观调控政策是非常关心的。但是目前在中国,我们的宏观调控,包括我们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很多。我们一般来说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四个,这四大目标第一个是经济增长,第二个是就业,第三个是物价的稳定,第四个是国际收支平衡。从宏观经济学上来说经济增长跟就业是发展的指标、增长的指标,物价跟国际收支平衡是稳定的指标。所以在很多发达国家,比如说欧洲,欧盟,它就搞一个稳定与增

6、长公约,既要稳定又要增长,实际上就是说的这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中国目前正处于转轨过程中,我们的宏观调控的目标还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跟物价稳定等这四大目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改革的顺利推进一个很重要的结果就是保持我们金融体系的稳定。实际上现在我们的宏观调控还有保持一个金融体系稳定的功能,一旦把我们这个功能加进去,我们这个宏观调控的目标就非常复杂了,等一会要讲,我们许多宏观调控政策就反映了很多矛盾。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也好,中小企业家也好都反映,为什么每一次宏观调控都是冲着我们中小企业来的,大型的商业银行一直不是我们调控的对象?第二个就是中国的存贷利率差是世界上所有国

7、家中最大的,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么高的存贷利率差。一年为基准的存款利率2.25%,贷款利率5.3%,中间差了三个多百分点,国际上标准的存贷利率差就在1%左右,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国家通过强制的利率政策,由普通的老百姓消费者来承担很多金融发展中的一些成本。这也是引起来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一 2003年以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我们说宏观经济它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根据我们中国的前提条件下,我们现在要分析中国经济可能要关注的这么几个大的方面。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的。中国目前的这一轮经济形势发展跟我们这一轮的宏观调控,它是在一个什么背景之下开始的?首先我们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先后经历过四次比较大

8、的经济周期,78年的杨耀进开始;然后82、83年的城市改革以后的城市投资过快;87、88年物价闯关,导致了最后89的动荡;然后92、93年的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引起再一轮比较快的经济增长,一共经历了这么四轮经济周期。我们的经济周期差不多平均就是五年时间,两年的扩张期一年的稳定增长期然后两年多一点的回落期。如果按照这么一个周期的话,从92年93年开始的那一轮宏观经济周期到了97年以后,中国经济就应该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了,但是没有想到,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中国经济增长不但没有起来,反而继续往下走了。也就是这个背景下,我们97年98年开始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一直沿用了5年到了2002年年底。为什么

9、说2002年年底开始了这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呢?原因不外乎前一阵大家分析比较多的,我们讲有四个化:第一个是轻化工业向重化工业化方向的转变,这是一个大的转变,这个转变的本质、最本质的拉动作用是我们的消费结构开始升级了,主要是以汽车跟住房的消费结构培育起来了,这个就是为什么说到了2000年开始我们的消费结构开始升级了,这也是跟我们国家的发展阶段有关系的,就是我们改革以前就是78年以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按照马克思的两个部类的领域,优先发展重工业,当时不关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从78年开始我们先解决吃饭问题,到了80年代中期我们解决了穿衣问题,到了90年代初解决了看电视等家用电器的消费

10、。我们发现到了93、94年那一轮经济增长快速的时候,当时家用电器发展很快,我们知道80年代初买个电视机电冰箱那是很困难的,但到了95年左右中国已经开始大批量的往外出口了。90年代初期我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解决了家用电器问题,那么大家也明白当时我们也在预计,如果没有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从97年开始应该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了,那个时候的消费结构应该是住跟行,来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当时我们也预计到这一点,住跟行呢它的消费档次不是千元计的商品而是万元计的商品,当时提出来应该通过消费信贷加快这个进程。但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我们所有的措施都没有很好的推广起来。实际上我们到了2002年这次消费结构升

11、级,实际上是我们从95年开始大概积累了10年左右的积累过程,正好亚洲金融危机叠加在一块使我们中国的经济不太好,但是也正是这10年的过程,很多老百姓家里已经积累起买汽车买住房的收入了。在2002年,在我们消费政策消费信贷的刺激下,首先是汽车先爆发了,消费开始升级了;住房这一块,实际上也是从90年代末期开始的住房体制改革,把住房完全货币化、市场化以后,住房也开始消费结构升级了。实际上我们的工业化重化工业化本身是由消费结构升级来带动的。这是一个工业化的一个结论。第二个就是城镇化。我们从97年开始那一轮的经济不振通货紧缩,很大的原因是中国的城市化率太低了,城市化跟工业化是不匹配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开始酝

12、酿取消户口,允许农民进城,城市化幅度是在加快的。第三个是国际化。2002年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大家都知道,一加入以后,很多企业家都有这种预期,一旦我们加进去,轻纺工业的出口会大幅度增长,因为国外对纺织品的配额肯定会取消。在那个时候,大概2001年、2002年的时候,好多温州一带的江浙一带的企业家开始大量地往纺织业开始投资了。那么2002年加进去以后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第四个化我们叫市场化。当时中国的一个判断,到2000年年底左右,2002年左右,按照官方的说法是三句话:中国的市场机制基本建立起来了;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所有制成分框架也基本上确立了;宏观调控的体系基本上完善了,

13、这个宏观调控跟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不太一样的,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加上计划手段,三方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这么一个宏观调控体系,在2000年左右这个已经基本上确立起来了。恰恰是这四个化我们从2002年起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但是在2002年底开始的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我们发现带了2003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突然就从8%到了9.9%,当时这个数据确实在发改委系统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就说这个9.9%是不是有点太高了?内部正在争论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三月份非典发生了,对于非典发生以后非典到底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在这种情况下97年以来我们刺激经济的所有措施不仅没有减

14、下来,反而是进一步采取了一些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包括减税包括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投放。在那个时候,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中央银行还是比较理性的。它就在非典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五月十几号就出台了一个关于房地产的5.18文件,对关于限制第二套住房投资贷款的那么一个文件。但是这个文件刚出台以后,遭到了好多人的反对,包括我们当时去给全国人大财经委汇报的时候,央行也去一块参加,央行压力就非常大,大家都说非典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你们怎么能在这个时机出台这么一个措施。因为从中国政府来说从97年我们就是培育两个增长点:一个是汽车,一个是房地产,你把房地产打压下去,那么中国经济可能就不行了。所以说央行承受

15、了很大的压力,措施出台之后就不了了之了。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这个政策应该说还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但是这个政策打压下去以后,央行就觉着很难再出台其他的一些措施了。当时由于刚才我们说的“四个化”,大家都觉着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周期的话,投资快一点增长也是合理的,在经济学界实际上一直到6月份大家都很平静,就按照当时的政策就走下来了。我们就发现2003年8、9月份以后我们的信贷、投资都增长的非常快了,那时候就引起了国家的一些注意了,经济学家也在讨论,中国经济是不是热了?但是那时候大家的一个共识基本上就是这样,我们当时也参加了,包括在起草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的时候,那时候已经开时讨论

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还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每一年的计划会的思路的时候,我们也下去参加了一些调研,当时就感觉到首先投资增长快是合理的,但是发现的主要问题,投资过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开发区搞得太多了。各个地方我们下去看了看搞了很多开发区,当时我们就觉得,既然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而且这一轮经济周期跟前四轮完全不一样了,刚才我们说了我们的经济体制已经基本上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走了,你没有必要再采取这些宏观调控政策非要采取行政手段压下来了。但是当时开发区的开发,可能更多的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所以当时出台了一个政策就是要关开发区,那么大家都知道2003年的8月份开始整顿治理开发区。当时治理整顿开发区以后也确实出现了一定的效果,就是投资增长速度从2003年的8、9月份开始已经缓慢下降了。另外很多省的领导人在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也对中央当时的决策也比较支持,就是说现在开发区是热了,压一压就差不多了,没必要再对一些产业进行大规模的宏观调控。还有一些省份说开发区热是在东部的一些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开发区没有热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