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机械调节与控制技术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4223637 上传时间:2019-08-0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9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体机械调节与控制技术1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流体机械调节与控制技术1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流体机械调节与控制技术1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流体机械调节与控制技术1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流体机械调节与控制技术1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体机械调节与控制技术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体机械调节与控制技术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体机械调节与控制技术,主讲 吴晓明,24学时,机电控制工程(24学时) Dr. 吴晓明,3.4.11 LR.S型带负载敏感阀和遥控压力控制的恒功率控制,LRS变量泵是在恒功率控制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台负载敏感控制阀4,其可以起到负载压力的变化与流量控制无关的控制作用。 泵仅仅输出液压执行器所需要的流量,泵的输出流量与负载所需流量匹配。,输出油口B的压力总是比液压缸处的负载压力高出一设定的压差p。泵的输出流量取决于节流阀7(也可为比例阀或者多路阀组)阀口的横截面积,工作压力低于功率控制曲线之下时,泵的流量不受实际负载压力影响。,通过负载敏感阀4的调节使节流阀7两端的压差p保持为恒定设定值,从而

2、保持泵输出的流量为常值。,3.4.11 LR.S型带负载敏感阀和遥控压力控制的恒功率控制,图3-61 LRS控制职能原理图 1A4VSO变量泵 2功率控制阀 3过渡连接板 4负载敏感阀 5溢流阀 6固定节流孔 7节流阀,3.4.11 LR.S型带负载敏感阀和遥控压力控制的恒功率控制,节流阀7两端的压差p改变,由孔口或阀口通流截面积的改变引起,例如当负载口压力减小时,会造成节流阀7阀口两端压差增大,使输出流量增大,此时负载敏感阀上腔的压力减小,在泵排油口油压作用下负载敏感阀下位接通,泵变量缸无杆腔与泵排油口接通,使泵向减小排量的方向变化,实现泵的流量适应这种新的条件。,溢流阀5和固定节流孔6可实

3、现泵的压力控制。一旦负载压力达到了由溢流阀5设定的压力等级,系统将变为压力控制模式,而不考虑节流阀7的压差。,3.4.11 LR.S型带负载敏感阀和遥控压力控制的恒功率控制,在低压阶段,一般需要大流量以提高效率,此时只有负载敏感控制阀4起作用; 随着工作压力的提高,为了避免泵的功率大到超过原动机功率发生闷车等现象,此时功率控制阀2开始起作用,维持泵的功率为恒定值; 设置了最高的控制压力,避免泵超压损坏,此时泵的流量输出减小,维持泵的排油口压力为设定的安全值,确保安全。因此这种泵的输出特性曲线分为水平的流量调节段、双曲线的功率调节段和垂直的压力调节段三段。 在图3-62中,每段之间的切换主要由弹

4、簧力、阀芯面积的相对值和泵的工作压力来确定。,3.4.11 LR.S型带负载敏感阀和遥控压力控制的恒功率控制,调节应注意:在设定遥控压力时,其设定值是溢流阀5设定的压力加上在负载敏感阀两端的压差。例如外部压力溢流阀设定值为33.6MPa,负载敏感阀的压差是1.4MPa,则设定的遥控压力为其总和,是33.6 MPa + 1.4 MPa = 35MPa。,3.4.12 LRN型功率控制+液压行程控制,图3-63 LRN液压行程控制职能原理图,1A4VSO泵 2功率控制阀 3过渡连接板 4先导阀 5先导控制阀 6单向阀 7内部集成单向阀 8变量控制液压缸 9固定节流口 P控制压力油口 PSt 先导压

5、力油口,3.4.12 LRN型功率控制+液压行程控制,这种型式的变量泵主要由A4VSO泵1、功率控制阀2、先导阀4、先导控制阀5、单向阀6等组成,工作时需要在P口外接控制压力。 当P口接入控制压力油时,液压油压力克服控制阀5的弹簧力使控制阀5左位工作,如图3-63所示位置,此时液压油经过控制阀5和功率控制阀2进入变量缸9右腔,推动活塞向减小泵的排量方向移动,直至最小排量位置,有利于空载启动。,3.4.12 LRN型功率控制+液压行程控制,变量泵的排量与在油口pst外加的先导控制压力成正比的增加。这是因为先导阀4的可变节流口和固定节流口9构成了B型液压半桥,这使控制阀5的右腔压力成为可控的。当从

6、Pst油口外加的控制压力增加时,会推动先导阀4阀套移动一定的距离,从而改变了先导阀4 的节流口开度,例如先导控制压力增加,先导阀4节流口开度减小,使控制阀5的右腔压力增加,推动控制阀5右位工作,变量控制液压缸8右腔接通油箱,变量控制液压缸左端在压力油的作用下右移,与变量控制液压缸相连的杠杆机构同时带动先导阀4的阀芯也会移动和阀套相同距离,此时先导阀4又会恢复到初始位置,阀口全开,使控制阀5右腔压力降低,控制阀5又回到左位工作,但此时泵最大的排量值发生了变化。 双曲功率控制优先于先导压力信号,将保持预先设定的驱动功率为常值-功率优先。,3.4.12 LRN型功率控制+液压行程控制,图3-64 L

7、RH控制静态特性曲线 a)排量和工作压力的关系 b)先导压力和排量的关系,最大排量限制,最小排量限制,3.4.13 LR2GN型控制(几种控制结合例),图3-65 LR2GN控制原理图,1A4VSO主泵 2功率控制阀 3过渡连接板 4用于遥控的先导控制阀 5遥控溢流阀 6.1先导阀 6.2先导控制阀 7.1单向阀 7.2集成的单向阀 XD用于遥控压力控制的先导油口 p控制压力油口 pst先导压力油口,3.4.13 LR2GN型控制(几种控制结合例),这种控制方式是双曲线恒功率控制+液压行程控制+遥控压力控制,参见图3-65。在无压条件下的初始位置是排量最小的位置Vgmin。这种控制方式也需要一

8、个外加的控制压力加至油口P。控制原理可参考前几节的介绍。,3.5 压力、流量、功率(p、q、P)复合控制,前变量泵发展的重要趋势,就是各种形式复合控制不断出现,并朝着系列化、标准化、电子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特别在大功率系统中,复合控制是前述的排量(或流量)、压力、功率、速度敏感等功能的组合。 新近又多引入压力切断、外信号排量控制(正、负流量控制)等复合控制。 复合控制给系统简化、节能带来了明显的效益,特别是闭环电液控制变量泵的引入,使控制品质得以进一步提高。,3.5.1 传统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图3-66 传统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变量泵控制油路的优化方案示例一 a)控制油路 b)特性曲线,3.5

9、.1 传统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当仅在恒压控制情况下,PA相通,即排量减小的控制过程,变量控制油进入变量缸敏感腔可视为C型半桥的控制,适当地降低了控制增益,提高了稳定性,当AT相通,即排量增大的控制过程,变量缸敏感腔排出的油液经阀口与R1、R2和R3三者串并联形成的液阻,提高了快速性和稳定性。,阀受力平衡时,弹簧力=进口压力负载压力=节流阀两端压差,这个压差是由流量阀右端的弹簧预先设定好的,是一个常数(标准设定为1.4 MPa)。主泵输出适合负载需要的稳定流量。当负载压力变化等干扰作用时,节流阀口两端压差减小(或增大),说明泵的输出流量低于(或高于)输入信号的对应值,则变量控制系统起作用,增大(

10、或减小)泵的排量,使泵输往负载的流量增大(或减小)直到与期望值相等,其只提供能维持恒定压差所需的排量,图3-67 传统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变量泵控制油路的优化方案示例二,压力系统可区分为三种类型: (1)短管型,主要为硬管,受压液体体积小; (2)长管型,主要为软管,受压液体体积较大; (3)长管型并配置蓄能器,受压液体体积较大。 为了对压力系统进行调整,并考虑其稳定性,HAVE变量泵的各种不同变量控制器根据不同的压力系统(液容),一般都提供了带旁路液阻(见图3-67)的油路。在受压容腔较小时,可将旁路液阻调大;在受压容腔较大时,最好将旁路液阻调小一点,以提高其调节精度。如尽管调节了旁路液阻,还

11、是出现振动的话,则可装入一个出流液阻(见图3-67),将减缓泵的振动,起到振荡激励器的阻尼作用。,3.5.2 电反馈多功能复合比例控制,新型电子泵是最近才几年开发出来的一种新产品,与传统的伺服阀和比例阀控制的泵相比,有如下特点和优点:,1) 使用高频响比例阀取代比例阀和伺服阀。 2) 多种变量控制取代单一的流量控制。 3) 闭环控制取代开环控制,以适应高精度的泵控系统。 4) 使用数字控制系统。 5) 可以提高控制精度 (由于电反馈补偿 )。 6) 可对压力偏差和温度偏差补偿。 7) 动态响应快,减少压力超调。 8) 流量及功率调整方便。 9) 具有故障诊断功能。 10) 易与PC 和 PLC

12、 控制结合实现机电一体化。,3.5.2 电反馈多功能复合比例控制,9,3.5.2 电反馈多功能复合比例控制,变量泵的压力和斜盘倾角的闭环控制,是通过一个电控高频响比例阀2实现的。该比例阀通过对变量控制大缸1的控制,决定斜盘1的位置。泵的排量与斜盘的位置成比例。变量控制小缸3由弹簧5进行预压紧,并始终与泵出口的压力油相通。,当泵不工作和控制系统的压力为零时,由于弹簧5的作用,斜盘保持在+100%排量(最大)的位置;当泵起动后,如比例阀8失电,该系统被切换到零排量压力,此时滑阀9被弹簧10推到初始位置,而泵的压力p经过阀口A作用到变量控制大缸4上。变量控制小缸3上的泵压与弹簧5的作用力相平衡,使泵

13、的压力在0.81.2 MPa之间。这个基本设定,是在闭环控制电路不工作时实现的(零排量工作,例如控制电路不启动)。,3.5.2 电反馈多功能复合比例控制,3.5.2 电反馈多功能复合比例控制,VT12350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工作电压:DC24V 输出电压:25V;25mA 输出电流: 最大3.8A 模拟输入:10V或者420mA 数字输入:log0:05V;log1:15V 串口:RS485或RS232 允许的环境温度:0+50C 储存温度范围:20+70C,3.5.2 电反馈多功能复合比例控制,图3-69 位移传感器原理,3.5.2 电反馈多功能复合比例控制,3.5.2 电反馈多功能复合

14、比例控制,图3-71 电子泵的输出特性曲线,3.5.2 电反馈多功能复合比例控制,l)变量泵的压力、斜盘倾角、功率等参数的复合闭环控制,是通过一个电控比例阀来实现的,不像常规的那样,每个参数的控制对应一个变量控制阀。电控泵控制信号的处理完全由电控器完成,这是其重要的优势。,2)在同一个时刻,系统只能对其中的一个参数(或压力,或倾角,或功率特性曲线的曲率)进行精确控制,而其他两个参数则低于给定的指令值。,3.5.2 电反馈多功能复合比例控制,3)需要增大斜盘倾角(增大流量)时,阀芯9需偏离中间位置,使变量控制大缸4通过比例阀阀口AT通道,放出部分油液;当需要减小斜盘倾角时,控制油经过比例阀阀口P

15、A通道,补充进入变量控制大缸4,一旦到达工作点,比例阀阀芯9就被保持在中间位置。也就是说,包括这里使用的比例阀在内,所有的变量控制阀是连续控制阀,即阀芯位置将随输入信号变化而无级变化,所有控制阀都有中间位置,尽管有些原理图并没有画出这个中间位置。 4)这种闭环变量泵的先导控制油,可以来自泵自身(自控),也可以来自泵外部(它控),当泵不工作及控制系统的压力为零时,由于弹簧5的作用,斜盘保持在+100(排量最大)的位置。,3.5.3 LR2DF型压力+流量+功率复合控制,图3-72 压力流量功率复合控制变量泵和其特性曲线 a)职能原理图 b)特性曲线,压力,流量,功率,3.5.3 LR2DF型压力

16、+流量+功率复合控制,如图3-72所示复合变量泵中,恒流控制部分采用传统的方式,即以主油路上节流阀前后的压差变化,作为恒流阀q的驱动力。其次,在恒压、恒流与恒功率的复合控制中,恒功率功能优先于恒压与恒流功能。从控制方式看,控制油引自泵的排油口,属于自供式,即在泵未起动的原始状态,依靠弹簧力使变量缸处于排量最大位置。同时3个变量控制阀在原始状态时,也要能保证变量缸敏感腔(大腔)的油液,能在弹簧力作用下排往油箱。在图3-72中节流阀G视为负载。与恒压阀AT阀口并联的液阻R,与图3-66(DFR型变量泵)的液阻R1有类似的功能。,3.5.3 LR2DF型压力+流量+功率复合控制,1) 原动机未起动的原始状态 p、q和P三个功能阀(见图3-72)均处于弹簧位,即p(压力)阀为右位,q(流量)阀为下位,P(功率)阀为左位。由于变量缸大腔(敏感控制腔)油液,在前次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