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基础课程标准(201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4161990 上传时间:2019-08-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人文基础课程标准(2016)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人文基础课程标准(2016)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人文基础课程标准(2016)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人文基础课程标准(2016)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人文基础课程标准(2016)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人文基础课程标准(2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人文基础课程标准(2016)(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人文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学院各专业编制人:宋凤龄编制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编制日期: 2013年4月23日审核人:专业负责人:系部主任:罗慧玲长沙职业技术职业学院2013年4月23日1大学人文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7001107适用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68学时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1.课程性质我院是面向生产和生活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通用型人才的基地,在所有专业中,都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必须具备人文基础知识。“大学人文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集人文知识、文化知识、口语应用等知识于一体的基础课,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对于高职学生学习专业知

2、识,掌握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素质,增强人文精神,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塑造人格,培养技能,张扬个性,服务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造就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使之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具有潜然默化的影响作用;对于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和沟通,运用汉语获得和传递信息,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对于我国当前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缺失,整个社会急功近利、西方各种思想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冲击等现状,具有药理作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2. 课程作用:(1)大学人文基础是培养学

3、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通过大学人文基础的学习,逐步由文学知识、语言修养、美感品质的提升,进一步升华为个人人生的高雅志趣;通过大学人文基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使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潜力巨大的企业员工。(2)大学人文基础能够夯实从业实力,并为转换职业提供必要的条件:大学人文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人文和职业素质培养上的缺失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岗位及环境,在激烈的人力竞争中处于“劣势”,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因此,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是单一性的,“复合性”是其必然的要求,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导向。

4、(3)大学人文基础课程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为根本任务的大学人文基础是一般专业学科的基础,起到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的作用。(二)课程设计思路1. 设计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文精神为基础,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以职业实践技能为根本,通过社会实践,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目前,根据我校“高职高专”的教学特色,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即以大学人文基础为核心课程,以演讲与口才、普通话等语言文字基本技能

5、训练课程为辅助课程。本课程注重语文教学的语言性、文学性和人文性三大知识维度,强调广大学生读、说、写三大能力板块的优化组合,文学气息和人文意识浓厚,融思、想、识、趣,听、说、读、写为一体,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公文及其他应用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理论思维能力,使学生毕业后真正成为全面发展、潜能巨大的“好用型”员工。2. 设计思路按照 “大课堂”的思路,进行开放式教学,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以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开放性,体现大语文教学的理念。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

6、教学中“因材施教”。比如,将“亲情、爱情”类文学作品,围绕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将“社会民生”类文学作品放在自我认识、群体交往、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把握等等。使教学内容既符合基本要求,又尊重学生的个性;既注意内容的针对性,又注意内在的逻辑性。根据现代教育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探索并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自主参与式、情感教育式等。对此,我们有两点共识:其一,我们认为应当强调“授之以渔” ,即大学人文基础课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自己的思想,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提高大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 其二,通过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的功能;既要提升学生的文

7、学素养,更要引导学生以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实践人生。可以引进名校导师和企业、行业专家兼职教学,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企业文化讲座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深入,使学生创造开阔人文视野,接受学术熏陶,体验企业、行业文化理念,为他们尽早接受工作过程教育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二、课程目标认知目标: 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人文精神,注重体现人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造就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使之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开拓视野,发展智力,从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

8、自我调控能力,具有一定适应性与灵活性。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和运用语文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具有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信息交流等能力。使学生具备满足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语言基础知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以上三个目标的达成,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提高职业人文素养,使他们具有较好的职业通用能

9、力以及持久的职业热情和创造力,成为和谐发展的高职人才。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人文素质要求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根据高职生普遍存在的求知欲、自制力、自信心、创新精神、意志力等人文素质方面和语文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长需求,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要求,设计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相适应。根据高职学生实际,教学内容选择些思维容量大,能体现高尚的理想与人格和积极上进的精神,深刻反映历史与现实社会生活中为大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表现真挚的思想感情、智慧理性、审美价值,并且能提供审美愉悦和思维启迪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高职学生面临就业挑战,加之高职教育强调实

10、践操作能力培养,多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开展教学,接触社会广泛,因此,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让学生了解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技能,特别是在口语表达、应用写作等方面的内容。(一)课程教学内容授课内容提要教 学 课 时课外合计理论讲授案例教学实验实训教学作业(次数)课程绪论221大学22金岳霖先生22单元实训快速阅读1211红楼梦(黛玉葬花)22红楼梦(黛玉葬花)22文学实践任务1-422当你老了211单元实训快速阅读22111写作实训条据2111论语22论语22秋水22单元实训3211写作实训计划、总结2111谏逐客书22写作实训实习报告2111容忍与自由221应用写作演讲稿221即兴演讲22

11、我的世界观22冯谖客孟尝君22话题探讨:眼光、胸襟、气度221应用文写作自我介绍、求职信2111敬畏生命22读书报告会(曾国藩家书)221品质22话题探讨:谈谈你对职业道德的理解22应用写作:简历21观影:赵氏孤儿(撰写读后感)22话题讨论:说说你对财富的理解221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2单元实训七、八、九211(二) 教学实施要求大学人文基础在教学过程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1. 要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心理,关注他们

12、的学习需求,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2. 采用模块式教学,减少教师在备课中搜集资料的难度,以便有时间和精力集中深入的研究一些问题,制作课件等。采用专题和讲座的形式授课。3. 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首先将每个模块制成多媒体课件,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份讲稿的现象。其次做到图文并茂,让学生在耳闻目睹、感同身受的情景中进入领悟人文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最后,形成一套有特色的“人文选讲”教学课件。4. 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课本阅读”与“拓展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

13、习方法的传授,牢固树立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观念。5. 要把语文的学习与学生的从业、创业相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从业创业的自信心。6.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四、课程实施及教学效果本课程依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学生的岗位需求和能力需要出发,结合现代教育信息手段,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希望通过这一模式的确立,达到使学生成为“好之者”、“乐之者”并最终成为“行之者”的目的。1. 教学模式:内容解构重组精心制定教学方案

14、科学设计教学环节2. 教法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情景创设法、教师导学法、知识串联法、吟诵朗读法、问题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对比阅读法等,学生的学法主要是角色扮演法、赏析法、温故知新法、朗读法、思考讨论法。3. 在教学效果上要达到如下几点:学习“大学人文基础”课程,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和人格的力量;“人文”教师对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人文”课程对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起到积极作用;“人文“教育渗透专业技能教育,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思路与方法。五、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一)考核的目的 大学人文基础的考核不仅是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的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尤其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二)考核的原则 1. 全面性原则。在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的评价。 2. 多样性原则。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