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4144945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6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6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6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6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调查报告信息工程学院雷 小 松目 录目录一、活动背景1二、活动概括1三、活动内容2四、活动目的3五、西盟县情概况4(一)地理环境4(二)经济概况5六、王雅村村情概况61、国土面积:62、人口:63、耕地:64、医疗卫生:75、文化教育:76、农村经济:7七、制约王雅村发展的问题分析7(一)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8(二)互联网发展情况和运用程度的问题分析9(三)文化、体育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分析10八、对王雅村发展问题的意见和建议11(一)对王雅村教育的建议11(二)互联网发展

2、问题的意见12(三)文化体育建设和发展的建议13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心得体会14十、对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的整体感受20一、活动背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做到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根据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明办、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防治艾滋病局和云南省学生联合会关于开展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成立了我校2016年暑期大

3、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二、活动概括1、活动主题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立足精准扶贫的社会实践活动2、活动时间、地点活动时间:2016年7月1116日活动地点: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3、活动参与者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团队三、活动内容积极组织师生团队,根据专业特色和个人特长,深入到农村基层,开展林业科技知识培训及现场指导、科普宣传教育、留守儿童课外辅导、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等活动。1、调查“挂包帮”对象情况配合学校精准扶贫工作,与学校西盟驻村扶贫组联系,深入了解学院“挂包帮”对象的实际情况,为学校精准扶贫提供有力素材,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2、林业科技知识培训活动与西盟农林业部门

4、合作,开展农林人员培训、林业科普讲座、林进农技推广、为农民提供“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指导等服务活动。如核桃、坚果育苗、嫁接、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和现场指导。3、关爱留守儿童服务活动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组织大学生团队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活动,调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数量、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情况,为他们捐赠一些学习用品,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及体育、文艺、绘画等方面的课外辅导,共同帮助留守儿童。4、科普教育、互联网+宣传活动深入学校、农村,通过图片展、播放科普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入户宣讲等有效形式,对于当地林农和学生普遍关心的科普及林业生产问题进行科普、互联网+知识宣传

5、,提高当地群众的科技水平。5、社会经济情况调查活动大学生通过与西盟当地老百姓共同劳动,体验农村生产生活,并结合林业行业特色开展社会经济情况调查活动,形成调研报告。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暑期“三下乡”活动一览表日期时间活动名称具体内容物资准备配合人员7月12日下午西盟新县城龙潭原始森林(或里坎瀑布)采风户外徒步,注意准备户外运动服饰、鞋帽、雨伞、饮用水、能量食品、相关药品驻县扶贫工作队长赵富雄老师协调龙潭保护区资源考察。7月13日全天文化“手拉手”教育帮扶(讲座宣讲4场)分组分别在勐梭镇政府、王雅村、南亢村、力所乡政府、各开展农户互联网络运用、微信平台运用、电子商务常识、电脑运用及管理;林

6、业科技知识培训等交流活动,进行扶贫政策宣讲。各学院制定计划,准备所需物资。学校提供适当文具用于奖励王雅村参加活动的村民。协调王雅村村公所阅览室一间、办公室两间、会议室一间、篮球场一块作为活动硬件。协调王雅村适龄儿童、学生、青年参与活动。7月14日上午到达王雅村徒步考察王雅村村情,参观农户橡胶地了解王雅村地里位置、气候、地貌、农业生产情况,与农户同吃同生产,为形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采集资料和图片。户外徒步,注意准备户外运动服饰、鞋帽、雨伞、饮用水、能量食品、相关药品协调王雅村干部和驻村工作人员陪同考察下午入户调查落实学校“挂包帮”精准扶贫工作,分析农户致贫原因携带学校准备的慰问物品、携带纸笔撰写“

7、农户致贫原因调查报告”协调王雅村干部和驻村工作人员陪同入户,协调农户配合。7月15日上午王雅村活动总结座谈分享收获卫生清理,参与午饭准备王雅驻村扶贫工作队王雅村干部四、活动目的1、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做到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高素质人才。2、 西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时西盟县王雅村也是我校挂钩扶贫点,为了更好的帮助西盟县脱贫致富,需要与学校西盟驻村扶贫组联系,配合学校精准扶贫工作,对西盟的整体情况就行摸底调查,对学院“挂包帮”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

8、查分析,以从中获取重要信息,为学校精准扶贫提供有力素材,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更好的去引导和帮助其脱贫致富。3、 根据专业特色和个人特长,深入到农村基层,开展林业科技知识培训及现场指导、科普宣传教育、留守儿童课外辅导、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等五项实践活动。五、西盟县情概况西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典型的民族直过县、地处边界一线的边疆县、民族跨境而居的特殊县。世居的佤族、拉祜族的社会形态,是由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大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不高、发展观念落后。截止2014年末,全村有农村危房334户,其中全部为D级危房。(一)地理环境1、位置境域西盟佤族自治县

9、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东经99189943、北纬22252257之间。东、东北、东南环接澜沧县,南与孟连县接壤,西、西北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89.3千米,国土面积1353.57平方千米。2、地貌西盟佤族自治县地处怒山山脉南段,属中高山峡谷地带。主要有西盟山脉、拉斯龙山脉、盘龙山脉,均为南北走向。地形复杂,西盟县除勐梭镇有一块3000余亩的河谷川坝外,其余均为山区。境内最高海拔2458.9米,最低海拔590米。3、水文西盟县河流属怒江水系,有大小河流80条,主要河流有库杏河、勐梭河、新厂河,河流交叉分布,呈树枝状由北向南注入南卡江。4、气候西盟县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10、。由于相对高差达1869.9米,立体气候明显,降水量丰富,年均降水量2758.3毫米,最高年(1991年)达3426.7毫米。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319天。年均日照2204.7小时,辐射量每平方厘米131.8千卡。风速年平均2.5米/秒。夏秋季节雨量高度集中,降水量占全年的90.1%,冬春季节雨量偏少,占9.9%。(二)经济概况2013年,西盟县实现生产总值(现价)78683万元,较2012年增长13.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874万元,较2012年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514万元,较2012年增长2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295万元

11、,较2012年增长12.3%。单位GDP能耗下降2.6%。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18万元,较2012年增长20.2%。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3829万元,较2012年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4元,较2012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806元,较2012年增长20.9%。六、王雅村村情概况1、国土面积:王雅村属西盟佤族自治县力所乡,位于力所乡政府的东南面,平均海拔1300米,距离力所乡政府18公里(公路)。全村国土总面积14.92平方公里(22380亩),辖区有王雅(一组)、王雅(二组)、王雅(三组)、王布龙(四组)、王布龙(五组)五个村民小组。2、人口:20

12、15年末全村总户数348户,总人口1045人,比去年人口增长1%,其中,男性556人,女性489人。农村人口541人(不包括橡胶队和茶厂),劳动力353人,男劳动力199人,女劳动力154人,外出务工人员46人,低保人口250户527人,五保户4户4人,人口按民族分类:佤族986人,拉祜族30人,汉族26人,其他民族3人。3、耕地:2015年末耕地面积1647亩,与去年相同,其中固耕地面积920亩,临时耕地面积727亩,人均耕地面积1.6亩。退耕还林面积1800亩。全村橡胶面积11670亩,其中民营面积为1739亩;开割面积4418其中民营719亩。茶叶面积260亩,采摘面积260亩。2015

13、年粮食总产量34万公斤,人均占有量354公斤,比去年增长了0.6%。4、医疗卫生:2016年王雅村缴纳养老保险人数556人,总金额为44200元;缴纳合作医疗946人,总金额78040元,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0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8.00公里。5、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南亢村小学,中学生就读到力所乡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00公里,距离中学10.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45人,中学生31人。6、农村经济:该村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4.5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5.73万元,畜牧业收入22.47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20头,肉牛

14、12头,肉羊0头); 林业收入17.86万元, 第二、三产业收入14.05万元, 工资性收入10.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23.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7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5人 ,在省内务工13人,到省外务工32人。七、制约王雅村发展的问题分析(一)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从整体上看,整个西盟县对教育高度重视,对教育师资和教学资源的投入充足,拥有着领先于云南大部分地区同类学校的教育资源,即现有的学校配备有领先的软件、硬件、场所等教学设备设施,但是在西盟地区的受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仍然滞后,没有得到提高;分析其原因,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5、政府对教育宣传的力度不到位。关于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的扶持政策和资助体系没有吃透吃牢,因此导致很多的教育方针政策没有宣传到农村,致使很多的家庭和学子没能真正享受到这些政策带来的实惠,因而增加了家庭对孩子上学的经济负担,从而导致了该地区教育水平低,入学率低、辍学率高。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且太过集中。以西盟县力所拉祜乡(以下简称力所乡)为例进行分析,从力所乡的教育发展分布情况看,整个力所乡仅拥有一所学校,且集小学和初中于一体,这就造成了教育的资源和设备设施过于集中,而乡级以下的行政村一级没有可供孩子上学的地方,孩子想要上学只能跑到乡上学校去读,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不便,这也直接导致了该地区教育水平低,孩子就学率低、辍学率高。 缺乏专业教师和技术类人员,造成资源冗余。以西盟县勐梭镇中学为例进行探讨,在勐梭镇中学进行“互联网运用和澳洲坚果种植技术培训”的时候,我留意到了该学校拥有一台3D打印设备和一间独立的计算机微机室,期间我就这台3D打印设备与该老师进行简短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