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盼》丨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4137793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盼》丨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盼》丨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盼》丨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盼》丨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盼》丨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盼》丨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盼》丨人教(部编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盼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节选自铁凝的短篇小说盼。在本课设计中,应该着重从事例描写和心理描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我”盼望下雨的心情。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朗读和感悟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段落大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和感悟文中“我”兴奋盼望急迫担心喜悦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写作方面学习作者跌宕起伏的叙事方法,以及淋漓尽致的心理描写,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提炼观点,善于从生活细节入手描写人物。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

2、的。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课文原声朗读,多媒体课件。2小说盼原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对比引入,激发兴趣1激趣:同学们,你们是喜欢下雨还是讨厌下雨?能说一说为什么吗?2对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主人公对于下雨是喜欢呢还是讨厌呢?为什么本课的题目叫“盼”呢?(不要求学生回答,只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以便阅读更有兴趣。)3导入:下面同学们就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看看主人公对下雨是怎样的态度。设

3、计意图:有对比才有发现,通过设置对比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文章的韵味。二、突破字词,扫清障碍1挑选本课生字词,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2教师检查学生读音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比如“甩”读shui,不读sui;“吱”读z,不读zh。3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说出“窸窸窣窣”“嘟囔”“瞟”“不声不响”“逗引”“玛瑙”等词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会应用。预设: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嘟囔:指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瞟:“目”与“票”联合起来表示“目光轻快地扫过”。本义:扫人一眼。不声不响:没有一点声音。也指做事谨慎不张扬,或默默无闻,不为别人知道。逗引:指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

4、以取乐。玛瑙:一种玉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有各种颜色,多呈层状或环状,质地坚硬耐磨,可用作磨具、仪表轴承等,也用来做贵重的装饰品。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12个生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写生字。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袖”“缩”“甩”“唇”“嚷”“酱”这几个字。比如“袖”“缩”“嚷”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边部首要写得细小一些;“甩”是一个独体字,书写时一定要把它和“用”字区分开来;“唇”“酱”是上下结构,“唇”字书写时要注意上大下小,而“酱”字书写时正好相反,要上小下大。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加上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基本上可以将课文中的生字部分突破,为通读课文扫清字

5、词障碍,也为下面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三、粗读课文,弄清原委1学生快读课文,为每个自然段标上数字,思考:文章的标题为什么叫“盼”(板书)?全文一共描写了几件事? 注意引导学生破题,激发兴趣;同时理清课文脉络。提示:“盼”是文章的感情基调。全文围绕这个“盼”字一共写了五件事:第1、2自然段:妈妈送“我”雨衣;第3自然段:“我”盼着变天;第415自然段:雨天“我”想穿雨衣;第16、17自然段:“我”担心明天雨停;第1821自然段:“我”终于如了愿。(适时板书)(对于第一个问题不强求学生回答准确,也不必浪费过多时间进行讨论分析,这里教师可以直接点明“盼”是全文的感情基调。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很可能不能完

6、整或者准确地表述故事脉络,只要能够把事情的发展说清楚就行。)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对故事情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作者围绕“盼”描述了五件事,大家想知道为什么主人公见到妈妈送她的雨衣后那么兴奋吗?来源:学_科_网设计意图:课文主要是通过事例和心理两方面描写来衬托“盼”的,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就是从事例方面入手,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从而也帮助了学生解答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四、拓展阅读,加深理解1教师展示铁凝盼的原文,让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收到妈妈送的雨衣很兴奋。预设:来源:学_科_网Z_X_X_K生1:因为“我”讨厌下雨,而六月里经常下雨,一下雨我们就只能挤在教室里而不能出去

7、玩。生2:有了雨衣“我”就不怕下雨了,上学放学的路上不会淋湿。生3:因为“我”的雨衣有袖筒,所以“我”特别高兴。2总结:大家说得都很好,正因为有大家说的这些原因,所以主人公非常盼着下雨,盼着在雨天里不必躲闪尽情玩耍。设计意图:拓展阅读,让学生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也为下节课分析文章的感情脉络打下了基础。五、结合课文,布置作业1书写本课生字、词语。来源:学科网2积累本课优美的词句,用“窸窸窣窣”“嘟囔”各造一个句子。3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一找课文里的哪些词句说明“我”非常兴奋。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生字词,运用重点词语,有助于夯实基础知识;让学生试着通过片段分析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也能为今后的写

8、作提供借鉴。第二课时来源:Z+xx+k.Com一、问题切入,导入新课来源:Z_xx_k.Com1问题切入:结合上节课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说说课文里的哪些动词说明“我”非常兴奋。(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走来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2导入新课:从这些动词我们可以判断出主人公对这件新雨衣非常喜欢,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在雨天里穿上,那么她到底能不能如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设计意图:从作业检测入手,切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举两得而又顺理成章。二、研读课文,把握主线1教师引导学生分层次解读全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1)提问:上节课我们理解了为什么“我”收到妈妈送的雨衣后异常兴奋的心

9、情,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和主人公一样或类似的事?当时的感受如何?提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真实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后面一系列的心情变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无论举什么事例,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行。(2)引导:从主人公收到雨衣后“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走来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等一系列动作,以及直到妈妈的一声喊才赶忙脱下了,而此时的衬衫已经让汗浸湿了,充分说明了“我”收到雨衣后的兴奋心情。(板书:兴奋)(3)练习:请大家用“直到才”说一句话。(通过造句,熟悉“直到才”这一句式。)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1)课文中一开始就提到“我开始盼着变天。

10、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在这里,作者用“可是”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和“我”盼着变天的愿望恰恰相反。)(板书:盼望)(2)于是“我”每天放学就有了什么想法?(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3)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天空长了云彩才能下雨,“我”才有机会穿上雨衣。)学习第415自然段,体会“我”想穿雨衣的急切心情。(1)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提示:可以由老师来演妈妈,两个学生演主人公蕾蕾,一个读对话,另一个读旁白。教师在指导学生阅

11、读时要提醒学生揣摩角色心理,注意朗读语气的变化。(2)提问:这一部分有没有描写主人公心理的句子?有的话请画出来。预设:“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3)讨论:主人公为什么会觉得“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提示:教师引导学生雨点儿打在头上,就可以有理由回家穿上雨衣,感受雨中嬉戏的快乐了。(4)课堂讨论:“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表达了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提示:让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从“嘟囔”一词的含义入手,结合前后语境理解主人公想穿上雨衣出去玩,而妈妈没有注意到外面下雨的情况,不让他

12、出门时他内心的急迫。(适时板书:急迫)学习第16、17自然段,感受“我”内心的美好憧憬。(1)课堂提问:用一个词语概括第16自然段主人公的心情。只要学生认真阅读,很容易找到反映主人公心情的词语担心。(板书:担心)(2)讨论:结合课文,说说:“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一句中的“珍珠玛瑙”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提示:“珍珠玛瑙”指的是雨点儿。主人公想象着自己穿上雨衣站在街上,雨点儿打在雨衣上水珠四溅,那种快乐的心情比看见珍珠玛瑙还要高兴。(3)学生大声朗读:齐读课文第17自然段,和文章的主人公一同感受雨后街景的美丽,体

13、会文章的主人公内心的美好憧憬。第三部分(第1821自然段):(1)课堂提问:快读课文第18自然段,为什么主人公觉得雨点儿是“甜丝丝”的?只要学生结合前后语境,能从主人公的心情分析就行。(2)导学:从大家的回答我们知道主人公是因为内心激动和喜悦,所以才觉得雨点儿是“甜丝丝”的。(适时板书:喜悦)(3)写作指导:当主人公第二天去上学发现又下雨时,不仅感觉雨点儿是“甜丝丝”的,还感觉自己的心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于是“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这里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同学们要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14、。2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概括感情主线。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培养概括能力。(1)让学生再次快读课文,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每一部分主人公的心情。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兴奋;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盼望、急迫、担心;第三部分:第1821自然段喜悦。(学生发言不必要求简洁准确,只要能表达出主人公的心情即可,如果个别地方表达不准,教师再做引导,不用深入分析。)(补充完善板书内容)(2)升华主题:从全文的感情脉络可以看出,主人公从收到雨衣后的兴奋,到盼望下雨的急迫,再到不能到雨中玩耍的失意和担心,直到最终如愿以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美好的愿望支撑我们快乐成长。(板书:有希望,就会有快乐)设计

15、意图:从分析每层的故事情节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从而找到主人公的感情线索,并适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升华文章的主题。而借鉴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三、设置作业,课外延伸1画出课文中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语句,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课外阅读盼原文,说说当“我”终于穿上雨衣后又发生了哪些故事。设计意图:这两项作业意在引导学生感知心理描写的巨大作用和增加课外阅读量,体会原著的魅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由于本文属于记叙文,节选自铁凝的短篇小说,所以教学中首先从故事情节入手,先理清围绕“盼”字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走进主人公的心理世界。2沿袭从文章结构到内容再到感情主线的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把握不同事件中主人公的心态变化,从而最终体会“盼”这一题眼的含义,教师再结合学生实际加以引申,从而让学生有所收获。3为了更好地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阅读原文是十分必要的。阅读原文,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理解尤其是情感层面有深层次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