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4013349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改革的看法范文 随着高考改革新方案的正式发布,我国拉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此次高考改革从考试科目、考试形式、录取制度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维护高考的公平与公正。快来看看吧,下面是阳光网为你整理的高考改革的看法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改革的看法 一、关于高考科目设置。 科目设置3+3,我基本持赞成态度。但高考必考语文、数学、英语的分值设置,应作适当调整: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分值可以适当加大一点。 我们的学生在英语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工作后的用途并不是十分的显著,个人建议英语分值适当减少一点。 语文是我们交流的工具,重要,但分值不宜过于加大。个人感觉语文命题好像有些问题:基础

2、知识考查生僻字词,阅读理解咬文嚼字、牵强附会,一篇排山倒海、辞藻华丽、引经据典的“感慨”文章定胜负(我感觉就像新时期的“八股文”)。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学作文,写了十几年、二十几年,到头来论文杂乱无章,甚至就连一个便条都写不通顺? 我认为语文命题应该增强生活、工作中的实用性。为防作文跑题的危害,増加其应用性,我个人建议设计大、小两篇作文,增加应用文题,分流大作文的一些分值,如可设计成20分+40分,我认为考生的文章,只要文笔流畅、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阅卷老师就慎用“跑题”来决定考生的命运。 二、重视自然学科,增加自然学科的考查。 建议増加自然科学学科的分量。一个国家的发展,

3、人文科学固然重要,但自然科学更重要,不重视物理、化学、生物,也包括地理等学科,这样的国家没有前途。治国可以重文,但发展国家必须靠自然科学的发达。发展国家需要的人才应远远多于治国需要的人才。这或许与我们千百年来的历史有关,因为古代选拔人才就是一篇文章定胜负,定为“状元、榜眼、探花”等,而把一些科技人才划归到末“九流”,打到了的民间。再看看一些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吧,我不敢信口开河,但我知道在新加坡读预科的学生,只开设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到了大学还是以这些科目为基础,增加别的学科,或许他们国家的没有悠久的历史。 三、学业水平考试计入高考,要公正、科学。 学业水平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一直是

4、一个不能绕开的话题。要想把它计入高考,必须严肃考纪和阅卷,如同高考。我经历了到目前为止的全部的“会考”和现在的“学考”,我看到的是混乱和考风的日下。如果考试、阅卷不能保证公平、公正,就不能计入高考。 在保证考试、阅卷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再谈如何计入高考。按等级计入还是有些不公平,个人建议按学业水平考试原始分计入高考。比如即便是相同“级别”的考生,原始分值也会有差异;对于下一等级的最高分有失公平,少了一分,就降到了下一个等级。如按标准分、正态分布(与名次息息相关),也很不公平,可能会导致原始分数差距不大,而标准分相差很大。 山东高考从19961999年仅仅实行了4年标准分就废止了,很少有人能真正

5、弄懂标准分,也包括我本人。只模糊的知道什么正态分布,与学科成绩名次息息相关。但我知道,标准分对语文的影响最大!语文的最高分或许只有130多分,就计900分,考生成绩多数集中在110120分,原始分110多分的学生与最高分之差20分左右,但110分的标准分可能只有400500分,很多考生因为语文的原因,错失了考取理想大学的机会。 四、取消加分,众望所归。 取消加分,非常赞成!这里面有太多的不公平。竞赛导致拔苗助长,很多学科的竞赛实际上是把大学相关课程变成了竞赛的考试课程。省优秀学生、艺体特长生等,都有太多人为因素,有失公允。记得有些年份学生优秀干部加分,三好学生不加分,出现过宁愿争取市级优秀学生

6、干部(加10分),也不争省级三好学生(不加分)。即便到了后来只有省级优秀学生加分,到底应该到谁的名头上,都没有统一、公认的标准和程序。艺体特长也有很多的人为因素。相比较来说,学科奥赛相对公平些,但也存在少量的人为因素。高考政策是风向标,近几年,很多“奥赛”不再加分,学生、家长、学校的重视程度在降低。 五、学生综合评价,要货真价实。 我十分赞成综合评价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标准,但学生综合考查要严肃、客观、公正。现在的综合评价主要是由班主任总结学生每个学期的表现,千篇一律。为了有所区别,很多班主任甚至让学生自己、或是家长写。所以都是好话连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大多都是造假材料,咱们的父母

7、舍不得让孩子劳累、耽误学习时间,很多时候都是盖个章,自己写上完事。这需要认定相关部门,并能认真执行。综合实践、服务作为高考录取参考,这是好事,增加了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但我们才刚刚起步,还在摸索阶段。在一些认真、负责,执行严格的国家,学生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义工,必须达到多少个小时。 六、自主招生考试,重在考查内容和选拔方式。 对于自主招生高考后考,在高考和分数公布之间考,时间可以,基本赞成,我认为调整时间不是重点。放在高三下学期初考,影响考生太多精力,变成了小高考,自主招生考试完成后,学生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才能赶上原来的成绩,有的甚至再也回不到原来的成绩。高考结束后考,学生压

8、力相对减小。但高考后紧接着考,学生准备不充分,如果早准备,必然影响准备高考,我想考生不会为了自招影响到高考备考。 我对自主招生考查内容有些疑义,现在的自主招生考试的内容和难度介于高考和奥赛难度之间,几乎变成了小的学科奥赛。我认为自主招生命题应该有利于选拔出综合素养、或学科专业特质好的考生,面试应该看学生的文明素养、心理素质和学科潜质,以利于选拔出具有长远发展潜质的学生,自主招生考试不改变成“掐尖”的考试,应该是高考的补充,选拔特殊人才的方式。 七、不拘一格选人才,适当降低学科特优生的门槛。 学生中,有各科都很优秀的学生,但是是少数。更多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某些学科学得好一些,一些学科不一定很

9、优秀。我们希望选才是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不是“全科发展”。“全才”要选,“专才”也要选。 吴晗是著名历史学家,大学问家。据说吴晗高考,考试成绩不好,数学不及格,英语成绩为c,即三类。结果是:北京大学没有录取,而清华大学录取了。吴晗的高考故事,给我们启示:高考应当改革,不能只看分数,不能只看“总分”,要敢于破格录取有能力、有真才实学、有特长的学生。 个人建议,对于学科优异的考生,可以适当降分录取。即在报考自己高考成绩优异学科的专业时,可降适当分数录取。如不报相关专业则不享受降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学生,在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专业中,一定会大有作为。 八、我心中的理想高考:3+2或3+3。

10、个人经历高考,工作后又见证高考23年。我参加的是1988年的高考,那时理科考7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文科考6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个人认为理科可以不考政治,其他基本合理。 我工作后的高考,我倾向于2000、2001年的3+2模式。即理科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文科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理科增加生物,文科增加地理。没有必要各科分数一致,可以根据学科的应用,适当调整分值。语文数学分值可以最高,英语适当降低,物理、化学、生物可以依次适当降低分值。文科也适当调整。 后来的3+3模式,理科考语、数、英、理、化、生,文科考语、数、英、政、史、地。

11、科目设置比较合理,但是理、化、生,政、史、地作为综合科目考试,不敢苟同。学科发展经历了百年以上,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不是放在一张试卷里就是综合能力了。再是三科一起考,增大了试卷的长度和容量,但还是导致学科考查不再完整,不利于考出学生学科的真实水平。从运行这些年来看,考生对综合科苦不堪言。 高考要改变重知识轻能力命题方式,应该重视考查考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比,我们中小学的课程标准的深广度要大大超过他们,为什么我们培养的人才后劲乏力呢?高考是指挥棒,我们要深刻反思我们的命题和教学。 学业水平考试要严肃,但可适当降低合格门槛,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即培养偏理

12、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偏文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能都达到专业素养。 高考改革的积极意义 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千呼万唤始出来,从消息层面看,公众多是看好的。但也有不少悲观论者。比如有人担心,文理不分科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取消特长生加分会影响人的多元化发展,更有人干脆对整个教改持怀疑态度。因此,近日有关部门就改革做了解释和宣传,深化对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意义的认识,以化解分歧,凝聚共识坚定改革信心。 首先,此轮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统筹,是国家意志力的体现。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强有力的执行力保障。方案几上几下,几经修改,最终由深改组集体通过。许多内容事先都进行了探索。率先进行试点的上海浙江两地,这些年的教育

13、实践,已经为深改组最终通过该方案,从正反两个方面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如同其他多项改革一样,凝聚着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与决心。 其次,此次招生制度改革能给教育带来多重积极变化,积累正能量,高等教育布局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是高等学校地域上要做大幅度调整,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户籍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有一个特殊的举措,那就是要将过去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市的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民生资源,向二三线城镇分流。在可预期的将来,将会有一大批知名大学、中学下放办学,使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均衡。 再次,此次教改最大的受益者是基础教育,多项改革利好直指基础教育,目的就是向素质教育回归,但同时确保不对现行教育造成颠覆性改动。不分文理是基础教育内在客观规律的要求;全国统一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将高中时期学业动态过程与静态结果有机统一起来;多元评价、自主录取与自主选择、全面发展相呼应,既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也满足国家人才战略。应试选拔兼顾教育公平,技能人才与学术人才并行发展,应试与素质合理搭配。建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严格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普惠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